Skylar和妹妹
本文由Skylar的媽媽撰寫。
提要:Skylar Sun(熙熙)4歲多開始自學英語,5歲半參加希望之星英語演講比賽,獲得山東省幼兒組一等獎。
英語學習經歷:胎教時聽了幾個月的英文版《弟子規》(英式發音,BBC主持人讀誦),懷孕期間我全職在家,有時會用英語和外國朋友聊天發郵件。3歲半開始偶爾看個英文動畫片玩個英文遊戲。正式開始學英語是從2017年12月Skylar4歲兩個月時開始。當時Skylar不願意去幼兒園,我正懷著老二,於是開啟了在家上學之路。但是我每天忙於二寶胎教、拍打以及家務,對於她的英文教學我只是引導、輔助和陪伴,她主要是自學模式,她的啟蒙動畫片是《Peppa Pig》,1-4季全集都看完了,看了好幾遍,緊接著是《Dora》……
小插曲--2018年3月份家裡來了一位美國阿姨住了半個月,此時Skylar學英語差不多100天了,她已經可以和這位美國姥姥對話了,雖然那時她管watch 叫clock,但是基本上不需要我的幫助就可以自行交流了。美國朋友對於Skylar學英語的速度及她的知識面感到很驚訝,這位朋友母語英語,精通西班牙語和德語,正在學習法語,她回到家中後又特意聯繫我問我Skylar的學習資料都有哪些,她說要把Skylar的學習經驗告訴她的好朋友2歲半的女兒,小女孩兒是美國本土人,只是還不會說很多話。這件事既驗證了Skylar學習英語的效果,又在某種程度上對她是一個促進作用吧。
Skylar每天像個大海綿一樣不停地吸吸吸,剛開始她會經常問我「XYZ」單詞是什麼意思,睡覺前問,醒來後問,什麼時候想起來什麼時候問,那時的問題很簡單我隨時都可以回答。後來又開始問整個句子是什麼意思,再接著就是直接用英語問,所帶漢語越來越少,後來我們家就成雙語交流了,她和爸爸說中文,和我說英文,因為爸爸說他能聽懂的越來越少了。一開始Skylar會很有興致的考爸爸單詞,後來就不和爸爸說了,她說說了爸爸聽不懂(她爸爸是英語四級)。再後來我聽不懂的也越來越多了,她再問我單詞時,我得經常查有道詞典了,跟著她一起我學會了太陽系各個行星的名稱,各種陸地、海底動物的名稱,各種恐龍的名稱等等。我英語六級,曾經做過英文導遊、領隊、口譯、老師,但是我的詞彙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一個5歲半的小孩超越了。
在這個過程中,Skylar從《Dora》等動畫片中學了一些西班牙語,在她學習英語一年後特別想學習西班牙語,於是我又找來一些西班牙語資料學了一個月。由於參加了希望之星英語演講比賽,西班牙語沒有繼續深入,而是開始轉閱讀了,轉閱讀差不多調整了兩周,很快就適應了,主要學習的軟體是RAZ-kids,紙質書是《培生英語》,兩個月就看完了《培生》101本紙質書,每本讀了幾十遍。Raz-kids也讀了二百多本的樣子,還不算Epic這個電子圖書館,每天能聽書好幾本,以及別的學習軟體。
熙熙在希望之星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山東省幼兒組一等獎
關於數學:孩子在學到好像半年左右的時候,我就試著讓她做可汗學院上的數學題,那時還不識字,網站也不帶語音,都是我讀給她聽,她自己選擇答案,當時也沒看教學視頻什麼的,就是直接做題,沒想到孩子特別喜歡,一做能做一個多小時。現在她認字了,一般題型也都能自己看懂了,給她下載了可汗學院的APP到手機上,完全可以自己操作了,有不認識的單詞再來問我。
有人可能會問,孩子每天學習那麼多東西累不累、煩不煩?其實孩子每天都是在快樂中學,學得都不想停下來的感覺,無意中就做到了煮開水原理。這也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吧,一般我只提供她感興趣的教材,所以都很愛學。有時找的教材也不見得孩子當下就喜歡,那就先放一放,只給她當下喜歡的。現在孩子的愛好很廣泛,所以教材也很廣泛,比如:科學、數學、探險、非洲動物、海洋動物、宇宙星球、恐龍等等。其實孩子不是在「學」英語,而根本就是在USE English。以她目前的中文水平(她中文表達能力在同齡孩子中算不錯的),有時還對應不上她學到的好多英文的東東,就是說有的東東她知道英文,但是不知道中文,這些以後會慢慢跟上的,這在另一方面說明英美國家的教育類軟體和動畫片做的還是很好的。
Skylar每天在家除了用英語,就是畫畫,水墨畫、鉛筆畫、蠟筆畫,拿起什麼筆就是什麼畫。還特別喜歡做手工,自己設計服裝,做機器人,風箏等等,每天下午我也會盡力帶著她出去和別的孩子們玩兒。周末一般是去圖書館(最愛)、科技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參加公益類的活動,或者去公園、沙灘等地方,後來又根據她的興趣愛好給她報了輪滑班和播音主持班。在這些興趣班和活動中她都是需要用中文去和別人交流的。寫這一段我想可能我想表達的是學習英語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她的生活不是呆板的課堂式的學習,而是在玩中多方位的學習,而且她的中文水平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孩子目前USE English一年五個月,按照平均每天6個小時算的話,差不多3000多個小時,這個只是估算。這個量對於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一般達不到,在家上學比較容易實現。在幼兒園上學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大量聆聽來補充,就是家裡放一個播放器,在孩子經常玩兒的地方播放英文歌曲或者動畫片音頻(一般動畫片都有提取好的音頻),可以在起床後或者睡覺前放一會,上學、放學路上,出去玩兒時可以隨時帶著一個小錄音機。
對於比較小的寶貝,如果家長決定在家裡早點英語啟蒙,就不建議小時候給孩子看中文動畫片,否則看習慣了以後轉英文的不好轉,孩子會比較排斥。Skylar小時候幾乎沒怎麼看過中文動畫篇,所以很容易從英文的開始。
在學習《柚子英語》之前,我先接觸了原典英語和新教育英語,後來為了讓我的學生們更好的學英語我又購買了《柚子英語》課程,這三種方法有一些共同之處,但是《柚子英語》只是全面認知學的一個小小的應用,家長們如果能領會《柚子英語》的精華,相信還能創造出《柚子數學》《柚子化學》等等,奇妙無窮。
小結:
1,柚子英語適合各個年級的學生以及成人。
2,英語是一門語言,和母語一樣,要遵從聽說讀寫的順序,這樣才能達到最好最快的效果,先從聆聽最大化開始。
3,煮開水原理:持續大量輸入(音頻、視頻、兒歌、遊戲、學習軟體等形式)
4,所選材料興趣第一,此刻不感興趣的材料馬上換掉,可能一段時間後又會重新喜歡的。有的有意思的故事孩子會自動要求重複的看,百看不厭,這種重複的學習很好相當於複習。
一些英文原版動畫片其實是教育類片子,不僅故事情節好,還能起到科學、數學等學科的啟蒙作用。
5,所需工具:電腦、Ipad, 帶外放的錄音機/播放器,百度網盤會員(需要存放大量的資料)
6,家長需學習《柚子英語》3遍+
7,參考公眾號:妙面爸,原典之光(這兩個公號都是原典英語理念,妙面爸的公號整理的比較清晰,有學習英語的各種路線圖,非常值得借鑑。原典英語有網站、論壇什麼的,上面有好多人學習英語成功的案例)英語零突破,一線新教育(這兩個公號都是關於新教育--今日學堂的,他們在雲南有個學校在實踐這種快速學英語的方法)
8,建議讀丁師的《天才不是教出來的》 3遍+,對於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會減少很多疑惑。
《中國人英語自學方法教程》《親子英語原著教育真人秀》----這兩本書是關於原典英語的
《超速學英語》----這套書11本,是關於新教育的。
9,孩子學習(任何科目)時可以放巴洛克記憶音樂,聲音低一些像輕輕的背景音樂一樣,這個我親測有效。
理論總結:
一:《柚子英語》理論
1,Being原理,「用」英語才能改寫人生。
真正理解了Being 原理,不光可以很容易解決學英語這件小事,在工作生活及其它方面都能助你心想事成。
2,劈木板原理:意識焦點放在學好英語之後而不是學好本身上。
把掌握你感興趣的東西作為你的目標,而把英語作為完成這個目標的工具(副產品),這樣就避開了99%的人會跳進去的大坑。
3,正反饋原理:如何讓學習持續快樂下去?
在「用」英語的過程中要多給自己正反饋。
4,煮開水原理:學得越多越快越好。
要想快速提升智商,必須短期完成。
5,大數據原理:如何從精通到貫通
要想精通任何領域,我們都必須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大數據中心。
6,新身份原理:Be the change
重新設定自己的英文ID,比如把自己設定成一個已經掌握了英語的人。
7,輸出>輸入:只有在輸出的時候才真正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東西。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多多創造各種輸出的機會。
8,考高分絕活:大神們都做而不宣的絕招
非常熟練的背誦一本英文經典,成為作者或者書中主人公的角色。只要掌握了任何一本經典就掌握了這門語言。
9,集大成原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我們感興趣的領域找到思想的巨人/大數據中心。
在親子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Being、劈木板、正反饋、煮開水、新身份、輸出>輸入等大部分的原理。
二,摘自原典英語和新教育
1,教育專家們指出:每一個兒童都是天才!每一個兒童都熱愛學習並具有高度的學習天賦!相當多的青年學生變得平庸和學習失敗,原因是家長和社會採用了不正確的學習方式扼殺了孩子的天賦,沒有在最關鍵的時候幫助孩子!很多學生在痛苦地學習著本來可以輕鬆完成的課程!孩子的笑容在沉重的學習負擔中消失!這才是最大的負擔!
2,在我們國家,有幾個學習認識的誤區:首先就是認為學習是痛苦的,只有刻苦才是學習!殊不知學習可以很有趣和很輕鬆!另外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學習就是讀書,讀教材!殊不知書本學習僅僅是學習的一小部分,有很多更好的學習手段!第三個學習的誤區就是認為: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花大量時間學習!殊不知學習的關鍵是效率!如果掌握方法,一天等於別人一個星期!
3,英語學習完全可以100%的快樂為王,也只能100%的快樂為王。一旦你發現還竟然需要刻苦了,證明不是素材出了問題,就是方法出了問題;必須立刻調整。素材方法一旦對頭,英語學習就能快樂百分百。根本不存在那種英語學習一開始需要刻苦與興趣相結合的邏輯。這是英語沒入門的外行人硬充內行的可笑言論。與理工科的知識學習不同,英語學習與語文學習必須採用極端的興趣主義。由於語言學習沒有所謂規定教材,存在著難度梯度從零到高的幾乎無限多的有趣素材,這種不適合可以換另一種,總能找到適合任何學習者難度和強烈興趣點的材料。
4,學習的效率還取決於學習者的個性特徵和心理特質,然而我國教育根本忽視兒童的個性特徵,以統一的教學模式來面對不同的孩子,結果當然是教的很辛苦,學的很吃力!學習效率不高很自然。
5,你不知道你正在讓孩子失去最佳學習語言年齡!(3-8歲)
現在英語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讓孩子長大後學習英語,中國普遍在小學三年級以後,甚至初中才開始學英語,實際上已經錯過了最佳學習時間。其結果就是讓大部分孩子對英語產生厭噁心態,從而導致厭學,嚴重還會影響其它科目的學習,影響中考、高考等重要的人生關鍵期,即使有努力學習的孩子,也是在痛苦中學習英語,大學時期還天天抱著英語詞典背誦,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絕大部分都學成了啞巴英語。
而3-8歲是幼兒最佳模仿學習語言階段,我們的母語漢語也是這個價段開始逐漸學會(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但孩子都學會了,所以英語語言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好的方法去教他們。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幼兒時期應該多玩,擔心這麼小就開始學習,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持這種觀念的人還很多!這種想法是多餘的,完全沒必要的,因為3-8歲幼兒學習英語口語,就像我們學習母語一樣,就是在良好的口語環境中快樂簡單地模仿,不存在壓力問題,兩種語言的學習反而更會開拓孩子的大腦,給他們帶來豐富的想像力,反而是長大後再去學習,才會給孩子帶來無法估量的壓力,70、80、90後都是過來人,應該深有體會。
6,對於六七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教育者的事情是營造一個大量持續輸入的環境。如果說孩子只是報了個英語培訓班,回家後的時間沒有英語的持續輸入,還是經常看中文動畫片,那就沒有做到大量持續,效果就會很慢。因此對於教育者來說,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裡,應該經常通過音頻或者是視頻的形式,對孩子進行英語輸入。而且對於小孩子來說,如果讓他經常看中文動畫片,他的中文會越來越強勢,中文強勢的孩子就會排斥看英文視頻。有的孩子經常看英文動畫片就是反過來的,愛看英文動畫片,不愛看中文動畫片。
如果6-8歲之前的孩子缺乏專注力,6-8歲之後的孩子缺乏學習動力,任何學習方法和資料的效果都會大幅打折,甚至完全沒有效果,因為專注力和學習動力決定了資料內容是否能夠大量和持續的輸入到孩子的大腦中,這也是突破班成功實現英語突破的一個核心要素--讓孩子主動和持續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