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對整個中國甚至亞洲地區的影響都是非常大,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就是從「陽明心學」而來;曾國藩曾評價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更是直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很多對人生的思考和建議,其中就有一個說的是,世間有2種人最命苦,很難獲得幸福。
不自重者,自取辱,命苦
「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渾;人自重,不失之尊嚴。」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麼能指望別人尊重你呢?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的斤兩,做人做事謹守底線,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如果連自己有多少的本錢都不清楚,過度高估自己,得意忘形,就會做出令人恥笑的事情;同樣的道理,低估自己,妄自菲薄,將自己的姿態擺得過低,也會讓別人看不起你,慢慢就會被人疏遠。
真正的自重的人,在態度上不卑不亢,在做人上進退有度,在做事上堅守底線,這樣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真心的尊重,也會取得人生的成功。
王陽明認為:「君子之所謂敬畏者,非有所恐懼憂患之謂也,乃戒慎不睹、恐懼不聞之謂耳。」
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都不能肆無忌憚,全憑自己的心意來,應該懷有「敬畏」之心。沒有敬畏感的人,或者放縱恣肆,或者軟塌頹墮,而這些其實都是在輕賤自己,最終也只會讓自己吃下自釀的苦果。反之,有敬畏感的人,必然知道自尊自貴,也就會讓自己行為有度。
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才能堅守底線,行事才有約束,說話才有分寸。這樣的人不違心、不逾矩,心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切美好,才會綻放。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遠不止這些人生智慧,如果你對王陽明的「心學」感興趣,想要通過聖人的思想對自己人生進行改變,可以看看這本《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知行合一,王陽明傳》是人物傳記,敘述王陽明坎坷的一生,敘述他是怎麼從人生低谷邁向萬丈光芒。
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相信憑藉對前人思想精華的學習,不斷追尋內心的強大力量,相信我們終有一天也能創造出不凡的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