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居第一陣列的大哲。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對此慢慢細品,也許你才能知道這壺老酒的味道。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1、對自己狠心
五十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們的身體也開始走下坡路,沒有以前那麼健壯了。
我們要知道,人這一生最值錢、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健康,而在這個年紀,有些人為了多掙一點錢,卻不顧及自己的身體,他們以為只要自己再拼一拼還能和年輕時候一樣,殊不知,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而且一些無關緊要的酒局、應酬該推就推了吧,要學會對那些燈紅酒綠的世界說不。這樣做可能會顯得「狠心」,但這更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家人和家庭的責任。
2、對子女狠心
人到五十,我們的兒女也基本長大了,他們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可能過得比我們還幸福。
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不應該再去過多的幹涉孩子,孩子都長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我們知道這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已經成人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反感我們的這種做法。
兒女和父母必定不是一代人,他們有他們的想法,我們有我們的活法,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對兒女」狠心」起來。
也許兒女想要放棄穩定的經濟來源,想去開拓自己的事業,年輕人總是要出去闖一闖的,我們也就不要過多的幹涉了,就放手讓他們去幹吧;也許他們創業失敗,資金不足,但這反而是對他們自己人生的一種考驗和收穫。
這樣些事情,看起來也許是父母不盡人意,或許也有點狠心,但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給兒女過多的壓力和思想負擔,更是一種對兒女的大愛。
3、對不冷不熱的親戚狠心
人越上了年紀就越不喜歡熱鬧了,年輕的時候都喜歡出去串串門,走動走動,但到這個年紀發現有些不冷不熱的親戚,我們逐漸的不想理睬了,甚至慢慢疏遠了。
人生總是起起伏伏的,當你經濟還算富足的時候,身邊的親戚總會多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都能變成我們的親戚。
當你沒錢沒勢,想要向親戚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們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甚至是避而遠之。
也許這就是老人常說的那句話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們不得不反思是不是人和人走得近了反而是一種痛苦,如果沒有相聚,何來離別的傷痛,如果沒有親近的距離,又何來需要幫助時的沮喪。
人到五十,走過的路,吃過的鹽也不少,我們應該學著把人生看淡一點,把親戚關係看的平常一點,把世態炎涼看成人生的常態,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清靜一些,因此,我們就狠心一點,離身邊一些不冷不熱的親戚遠一點。
學一學王陽明,在什麼年紀做該做的事,明白自己該走的路。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本王陽明。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都將王陽明及陽明心學奉若神明。
很多人晚年才開始讀王陽明,才明白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幫助人生又上一個臺階。越早學習王陽明的智慧,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能夠超越同齡人,獲得成功。
王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是我們讀懂王陽明,感悟心學大智慧必讀的一本經典。
它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讓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你內心浮躁的時候、當你陷入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就能讓你更上一層樓!
《傳習錄》和《知行合一》這兩本智慧才89元,也就是一頓火鍋的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也想品讀,點擊下方連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