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2020-12-22 文澤帝君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居第一陣列的大哲。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對此慢慢細品,也許你才能知道這壺老酒的味道。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1、對自己狠心

五十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們的身體也開始走下坡路,沒有以前那麼健壯了。

我們要知道,人這一生最值錢、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健康,而在這個年紀,有些人為了多掙一點錢,卻不顧及自己的身體,他們以為只要自己再拼一拼還能和年輕時候一樣,殊不知,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而且一些無關緊要的酒局、應酬該推就推了吧,要學會對那些燈紅酒綠的世界說不。這樣做可能會顯得「狠心」,但這更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家人和家庭的責任。

2、對子女狠心

人到五十,我們的兒女也基本長大了,他們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可能過得比我們還幸福

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不應該再去過多的幹涉孩子,孩子都長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我們知道這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已經成人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反感我們的這種做法。

兒女和父母必定不是一代人,他們有他們的想法,我們有我們的活法,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對兒女」狠心」起來。

也許兒女想要放棄穩定的經濟來源,想去開拓自己的事業,年輕人總是要出去闖一闖的,我們也就不要過多的幹涉了,就放手讓他們去幹吧;也許他們創業失敗,資金不足,但這反而是對他們自己人生的一種考驗和收穫。

這樣些事情,看起來也許是父母不盡人意,或許也有點狠心,但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給兒女過多的壓力和思想負擔,更是一種對兒女的大愛。

3、對不冷不熱的親戚狠心

人越上了年紀就越不喜歡熱鬧了,年輕的時候都喜歡出去串串門,走動走動,但到這個年紀發現有些不冷不熱的親戚,我們逐漸的不想理睬了,甚至慢慢疏遠了

人生總是起起伏伏的,當你經濟還算富足的時候,身邊的親戚總會多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都能變成我們的親戚。

當你沒錢沒勢,想要向親戚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們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甚至是避而遠之。

也許這就是老人常說的那句話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們不得不反思是不是人和人走得近了反而是一種痛苦,如果沒有相聚,何來離別的傷痛,如果沒有親近的距離,又何來需要幫助時的沮喪。

人到五十,走過的路,吃過的鹽也不少,我們應該學著把人生看淡一點,把親戚關係看的平常一點,把世態炎涼看成人生的常態,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清靜一些,因此,我們就狠心一點,離身邊一些不冷不熱的親戚遠一點。

學一學王陽明,在什麼年紀做該做的事,明白自己該走的路。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本王陽明。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都將王陽明及陽明心學奉若神明。

很多人晚年才開始讀王陽明,才明白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幫助人生又上一個臺階。越早學習王陽明的智慧,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能夠超越同齡人,獲得成功。

王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是我們讀懂王陽明,感悟心學大智慧必讀的一本經典。

它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讓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你內心浮躁的時候、當你陷入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就能讓你更上一層樓!

《傳習錄》和《知行合一》這兩本智慧才89元,也就是一頓火鍋的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也想品讀,點擊下方連結即可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驀然回首,轉眼到了知天命的年紀。王陽明忠告: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第一: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王陽明說過:人活到極致,是節制!王陽明的一生是行動的一生。王陽明追求的就是一種內心的自由,而我們活到半百,也應該明白人生不只有欲望這東西,內心的光明才是真正的美好。如此的「心狠」,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大愛。第二:對自己的兒女要狠心中國有句古語說「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 「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3件事要狠心,是對自己大愛,要注意
    王陽明忠告: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身大愛。第一: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王陽明說過:人活到極致,是節制!王陽明的一生是行動的一生。人來到50歲,一定看慣了那類被欲望迷惑了頭腦,幹了許多 昧良心事情的人。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對自己大愛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教乃萬人師」是後人對王陽明的評價,王陽明創良知之說,並為暗世一炬,是王陽明創立的心學是新儒學的誕生。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狠心遠離掉這三種人,對自己所負責。1、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王陽明:人活到極致,就是節制!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在積攢大愛
    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叉口,因為自己也知道了這是知天命的時候,也明白自己不再是滿腔熱血的青年人了,也知道自己可以幹嘛自己不可以幹嘛,許多的事情也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麼有精力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自己不要別自己太多,適可而止就好。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成為了日本人的偶像,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告誡,其中一個就是對於年過50的人!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五十,要對這3件事情「心狠」!
    人到五十,很多人都會有「中年危機」,這是因為就正常情況來說,人的一生大多也就是八九十歲,頂多也就一百來歲吧,活到了五十歲也就說明人的一生道路走到了一半了,是時候跨越這一道分水嶺,迎來人生後半場的時候了。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對「2個人」心狠
    但是在我國著名的「心學大師」王陽明看來,一個人後半生有福無福,要對「人」心狠。王陽明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和「儒學大家」孔子齊名,被人們稱為「聖人」的人,他的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心」,如何修心如何治心,並有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流芳至今。王陽明曾告誡他的弟子們: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對「2個人」心狠,往後餘生才能越來越有福!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生在世,對這2件事上要「心狠」
    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事實確實如此,心軟之人,遇事猶豫感性,往往只會將自己置於一個尷尬的窘境,不上不下,這樣總是下不定決心反抗,狠不下心拒絕。人生在世,一時心軟可以讓人看到你的慈善,可若是一世心軟,那旁人只會看到你的軟弱無主見,你自己也缺乏成功的堅定意志。長此以往,那心酸窮苦一生也只是必然的。故人生在世,在這兩件事上,不得不「心狠」!
  • 王陽明:36歲那年,我堅持了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明
    王陽明說:36歲那年,我堅持了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明。1508年,來到龍場那年,王陽明36歲。不誇張地說,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來。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逮捕戴銑、薄彥徽等官員。王陽明義憤難平,向明武宗上書直言。
  • 王陽明:與人交談,少提自己的這3件事,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明代的心學大師王陽明說過,與人交往一定要少說自己3件事,就會越來越有福氣。1、少說煩惱事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開心,而不是一味地向他人訴說你的煩惱,因為沒有人願意聽你傾訴負能量,也沒有人有責任去幫你解疑答惑。聽過一句話:「世界上最容易的得償所願,就是自尋煩惱。」其實仔細想想,不無道理。
  • 低谷的王陽明,做了3件事,最終成為「聖人」,人到中年值得一看
    低谷的王陽明,做了3件事,就此邁向光芒萬丈,人到中年值得一看用心做事王陽明冒犯了宦官劉瑾,貶謫到貴州龍場,這年他三十六歲,龍場頓悟中王陽明悟出來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意思是說:人的真善美、假醜惡全部都是一種表面現象,真正的價值在我們人的心裡。
  • 「心軟之人窮一生」,人生在世,對這2件事要「心狠」,精闢!
    一名著名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主宰地位的階段指明了迥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到了中國。有的人認為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的人說他是明代作風低劣的來源,也有的人說「這一生伏首拜陽明」心學的宗師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
  • 王陽明大智慧: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
    王陽明一生在官場,經歷坎坷,但他仍然能夠生存下來,並且將自己心學的智慧運用到了帶兵打仗上,王陽明的心學智慧不是說教,而是可以實際運用的大謀略。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01、不要在意得失王陽明曾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 王陽明忠告:人到五十五,退路已被堵,走好面前路,餘生才不苦
    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過五十五歲,還有志向,力雖不足,心還有餘。人心向好,是本性,沒有人不願過好曰子。但畢竟人過五十,太陽西側,光芒漸弱。
  • 王陽明告誡中年人:四十多欲,江河日下,五十多情,讓人傷神
    陽明先生享年57歲,「四十多欲,江河日下,五十多情,讓人傷神」,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交流心得時,有感而發。這句話本來是一句俗語,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句俗語能夠從陽明先生這樣的「聖人」口中說出,其實道理都很簡單,大俗即大雅,有些話的確是話粗理不粗。
  • 王陽明:操心之人累一生,若想幸福,這3件事你別「瞎操心」
    生而為人,最忌諱的便是胡思亂想,通常只有經歷過操勞的人,他們才知道無事是多麼的幸福,唯有心靜神寧的人,他們才知道多心是多麼的勞累。」忙「字左邊是」心「,右邊是」亡「,假若太忙,內心則亡。所以一切痛苦、操勞、疲憊,實際上皆是來源於內心,假若修煉好內心,人則能心曠神怡,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早已悟透了這個道理,因此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易經: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俗話說:「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確實!人一生只不過是百年光陰,人到四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入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逝去,人生下半場的分水嶺。關於人到四五十歲的學問,中國古代有一名「心理學大師」,他最有發言權,這人便是明朝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繼承發揚了心學,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學習的典範。「心軟之人則是無福之人,為人處世要對3件事心狠」。
  • 王陽明:男人不管多委屈,和別人聊天時,都不要輕易說這3件事
    人的一生,會跟很多人打交道。有的人直率,有的人陰險。面對不同的人,我們需要用到不同的說話技巧,因為只有在說話的時候拿捏好度量,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季羨林先生在豐富的人生閱歷中總結出兩句關於說話的名言。在《王陽明全書》中,記錄了王陽明(原名王守仁)不凡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人生智慧,道出了說話的智慧。王陽明:男人不管多委屈,和別人聊天時,都不要輕易說這3件事第一件事:不說氣話怨話。
  • 王陽明:36歲時,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我做對了這2件事
    人生不會一直平平順順,總會遇到一些坎坷,而那些成功的人同樣也是如此,走過無數個漆黑的夜晚,最後才走向人生巔峰。也就在這段時期,他明白了2件事,自己的人生才慢慢轉變。放下身段,找事去做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時我們更應該想辦法去解決,放平心態。
  • 王陽明:36歲面臨人生低谷時,我做了三件事,從此人生一路開掛
    王陽明:36歲面臨人生低谷時,我做了三件事,從此人生一路開掛談及王陽明,大家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學的集大成者,是明代中期以後最有影響力的儒家學派。按王士禎來說:「王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