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36歲面臨人生低谷時,我做了三件事,從此人生一路開掛

2021-01-08 美食行天下呀

王陽明:36歲面臨人生低谷時,我做了三件事,從此人生一路開掛

談及王陽明,大家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學的集大成者,是明代中期以後最有影響力的儒家學派。

按王士禎來說:「王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梁啓超更是讚嘆:「王陽明先生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去年,在「致良知與書院教育」論壇上,也提到了王陽明。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書院院長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陽明心學和書院教育之間的關係、書院承擔的歷史使命、未來書院教育如何創新發展等話題。嘉賓們各抒己見、妙語連珠,共同「烹飪」了一場陽明心學和書院教育的「思想盛宴」。

那麼有人就問了:王陽明真的那麼厲害嗎?為什麼經歷了千百年王陽明的招牌依舊屹立不倒?他有什麼能力能讓自己的思想傳承百年,經世致用?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作為軍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冊;作為思想家,開創儒學新天地,成為一代「心學」宗師。正如梁啓超對王陽明的評價:「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其偉大,軍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勳業。」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歷經貶謫、受誣、辭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

1508年,王陽明得罪了宦官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這一年他36歲,這也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時候,而他只做了三件事,讓自己的人生一路開掛!

一、龍場頓悟

很多人都問,王陽明人生中,最重要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

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意思是說外在形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價值要在我們的心中,善於發現自己人生的價值,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就是在龍場頓悟,王陽明的心學誕生!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只要心中有良知,不逆天而為,人生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二、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當年的貴州龍場,還是未開化的地區,「萬山叢薄,苗、僚雜居」,生活環境極為艱苦,很多人到這之後承受不了環境的惡劣,不是愁眉苦臉就是抑鬱而終。

而王陽明此時卻放下身段,主動幹活,還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

三、知行合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王陽明所強調的知行合一,就是將知與行合作一處,才知便是行,能行便是真知。

使良知時刻關照著人的行為和心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使人不會失其本心,不會讓意志為外物所動搖,淪為外物的奴隸。

36歲的人生低谷,王陽明只做了三件事爬出人生低谷,走上巔峰!

王陽明用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心學的修煉門徑只能是: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找到「自性」,從而絕處逢生。在良知的指引下,縱使險象環生,最後終能得到一線生機;做任何事既要現場發揮好,又要注重長遠利益;既要立大體,又要心思細密。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讀王陽明!

1908年,在日本留學的蔣中正在日記裡面說:「不論是在火車上、電車上還是在輪渡上,凡是在旅行的時候,總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讀完之後,就閉目靜坐,思索精義」。

很多成功人士,比如曾國藩,稻盛和夫,梁啓超等人,都是通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斷激烈自己,最後超越了客觀上的困難條件,實現了自我超越,慢慢強大起來。

請相信,人生是一場修行,生命一定有其他意義。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著,如果我們的心不定,沒有根,如牆頭的草,水中浮萍,一味向外,被外在事物控制,蠅營狗苟,那麼活著一定疲憊不堪,一定破綻百出,一定支離破碎。最終,一定迷失了自我。

用王陽明的觀點看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人最大的障礙是自己。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事情不符合「我」的預期。 「我執」越重,人越痛苦。 但是一旦學會放下,學會控制,「我執」自然也就消失了,你的人生,自然就參悟了、灑脫了。

人的一生一定要讀一讀王陽明!看似玄而又玄,晦澀難懂,但是當你真正了解之後你會發現,你將會比別人多出不一樣的關於人生、事情發展的感悟。下面這套王陽明全集是王陽明心學入門第一關。

這一套書有兩本,一本是《知行合一王陽明傳》,另一本是《傳習錄》。

《知行合一王陽明傳》是一部關於王陽明成長曆程的小說。書中解開了有關王陽明生平和思想的諸多謎題,讓讀者了解到一代先哲是如何在大明王朝的風雲變幻中達到「立德、立功、立言」的至聖追求的。

這不僅是一部「從凡至聖」的勵志書,更是一部全面了解王陽明傳奇一生輕鬆讀懂陽明心學精髓的作品。

而《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和核心,裡面通過一些有趣的記載,講出王陽明心學智慧,一直是很多讀者的枕邊書。

人生是一場修行,生命一定有其他意義。用王陽明的觀點看世界,學做良士致良知!

現在這一套書只需要75元,一本才合三四十元,一頓飯錢就能把王陽明的畢生絕學帶回家!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心學,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心動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啦!

相關焦點

  • 王陽明:36歲那年,我堅持了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明
    王陽明說:36歲那年,我堅持了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明。1508年,來到龍場那年,王陽明36歲。不誇張地說,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來。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逮捕戴銑、薄彥徽等官員。王陽明義憤難平,向明武宗上書直言。
  • 王陽明:36歲時,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我做對了這2件事
    但是可惜的是,王陽明雖然懷才,但卻「不遇」,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直到晚年才有所建樹,而且因為「功高震主」,被貶龍場,待到再次被重視時,他卻因病離世。在他被貶龍場時也並沒有放棄,他日夜反思,悟出了王陽明心學,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就是只要心中充滿光明,光芒總會來到身邊!
  • 低谷的王陽明,做了3件事,最終成為「聖人」,人到中年值得一看
    王陽明以前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只需心裡充滿光明,遲早會見到成功的光芒。貧困潦倒時,恰好是磨練一個人氣魄的時候,如果能從困境中自救,那麼就能從低谷期邁向光芒萬丈,如果就此沒落,人生的黑暗將無邊無際!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很多偉人,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低谷時期。就像我們熟悉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四十多歲失業離婚,還欠錢。但他依然重新出發,成就一番大事業。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低谷中創造的,比如說著名的龍場悟道。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牢記王陽明下面的這2句話,註定是人上人,早晚飛黃騰達。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王陽明忠告: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第一: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王陽明說過:人活到極致,是節制!王陽明的一生是行動的一生。人到了50歲,一定見慣了那種被欲望衝昏了頭腦,做了很多傷天害理事情的人。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對此慢慢細品,也許你才能知道這壺老酒的味道。
  • 鬼谷子:當你處在人生低谷時,謹記三句話,福報不請自來
    在我們一生當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也就使我們人生看起來有跌宕起伏的場景,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認真追求通往幸福的彼岸,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難免會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風雨,那如果此時我們正是處在這場狂風暴雨之中時,或者說我們正處在苦難的人生低谷時,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這時我們如何做才能擺脫困窘
  • 當你身處人生低谷,做好這三件事,可以幫你走出去
    人生的起起伏伏是必然的,而做好這三件事,是直面低谷的關鍵。1不被負面情緒所牽絆。常聽人說,「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實際情況卻常常相反,心想難以事成,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讓人變得情緒難定。人生低谷的時候,最容易發生的狀況就是各種負面情緒肆意滋生。為什麼運氣這麼差?為什麼倒黴事就要發生在自己身上?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在積攢大愛
    後人評價王陽明是這樣評價的: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因為他所建立的心學,在儒家的長河中有著很重要的發展。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王陽明大智慧: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
    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01、不要在意得失王陽明曾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也就是只要你心存良知,別做一些違背天理的事情,人生自然是差不到哪裡去!05、不要在生氣時做決定人在憤怒的時候,整個人是不理智的,這時候,熱血上湧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王陽明:真正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這樣做,沒錢沒勢,照樣出人頭地
    它是告訴世人,一個人深陷低谷的時候,如果能夠挺下來,那麼這個人以後的人生,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困難,也都能順利度過。當初王陽明,被宦官劉瑾陷害,然後被貶,36歲那年,去到了龍場頓悟,可以說,人生已經到了谷底,但這也是王陽明的人生轉折點,在龍場,王陽明先是讓自己生存下來,然後每天修行,直到有一天,他終於悟出了王陽明心學,還從此成了聖人。
  • 王陽明:當你陷於人生低谷,你會看清楚很多你從未看到的東西
    人生在世,難免起起落落,我們有輝煌,就會有低谷,面對人生的輝煌,我們應該謙虛謹慎,而不是驕傲自大。同樣,面對人生的低谷,我們也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態度,這將會指引我們走出低谷,重新攀登巔峰的指路明燈。當我們處於人生低谷,你就會看清楚很多問題。王陽明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中提到過很多次。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這24個字便是王陽明提到的12種2字「心學」。
  • 王陽明告誡:人生道路如果遇到坎坷,可以多看看這三句話
    大概意思就是說:一切艱難險阻,在我看起來,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雲,不應停滯於心中,而天空的顏色,是潔淨湛藍的。夜深人靜時,我思考著國家的命運,思考著自己的人生經歷,儘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濤一般。我將乘天地之正氣,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艱難險阻的挑戰。古料記載,王陽明二十八歲中進士,隨後在京城做官,三十三歲時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仕途順利。
  • 當你跌落低谷時,最明智的抉擇,是堅持做這三件事
    其實,當人跌入低谷時,正是人生的轉機。只有把握住機會,不放棄,不氣餒,一鼓作氣的堅持到底,必會從低谷中反彈,成就更好,更輝煌的自己。「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低谷,正是人生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堅持不懈,就能錘鍊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大的事業,那麼逆境也就轉為成了佳境。當你跌入低谷時,最明智的抉擇,就是堅持做這三件事,那麼你就擁有了觸底反彈的能力,而早晚會走出低谷,讓自己的人生步入高峰。
  • 王陽明悼黃鴻升:人生最後一秒都在做熱愛的事
    記者洪文/臺北報導小鬼黃鴻升今(16日)驚傳猝逝,享年36歲。除了演出電影《陣頭》全臺大賣3.5億,他在《角頭》與王陽明合作演出,也帶給觀眾深刻的印象,原定兩人即將在《角頭》影集再度合體演出,如今留下遺憾。
  •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人越是在低谷時,越不能自暴自棄
    每個人的生活,都會遇到坎坷,同樣,每個人也都會經歷人生的低谷期。只是在面對低谷時,有的人選擇了停滯不前,從此失去了信心,而有的人卻會靠自己的力量觸底反彈,成功地從谷底攀躍到了谷頂。其實,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人越是在低谷時,越不能自暴自棄。
  • 王陽明忠告:當你低谷時,牢記這3點,堅持下去,照樣出人頭地
    所以,「起點並不能決定終點」,人的起點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往上爬,甚至還覺得就這樣庸庸碌碌也還不錯,可以管個溫飽,過著平凡的日子就已經很好了,這樣甘願在低谷,從不想往上走的人,自然怎麼都不會成功。王陽明曾告誡過他的弟子們:人生低谷時,記住這3句話,就算沒錢沒勢,也照樣出人頭地!志不立,事不成一個人到底能走多遠?
  • 面對低谷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第一個是人生處於低谷,能否涅槃重生的能力,第二個是身處於高峰,能否懸崖勒馬,在繁華之中依然使自身保持冷靜的狀態。走出低谷期,需要三點:理性上的反思,感性上的自愈,行動上的翻身。 △反思: 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反思?獨處時。 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屏蔽外界的幹擾,沉下心來審視自己、正視生活,理性思考現實和未來。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成為了日本人的偶像,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告誡,其中一個就是對於年過50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