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3件事要狠心,是對自己大愛,要注意

2021-01-18 碼頭驛站詩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他是明朝知名思想家、哲學家,開創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居第一陣列的大哲。

他的思想一問世,便形成了極大的反響。

曾國藩曾點評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到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康有為等很多人都從這當中獲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我們縱覽王陽明的一生,歷經坎坷,挫折重重,他所歷經的是常人所無法想像的。他的成長曆程,也為我們指明了人類心靈的無儘可能性,甚至於包含身心健康和改變命運。

他給後世遺留下了許多 忠告,在其中一個便是對於年過50的人!人生五十,是一道坎。暮然回首,一轉眼來到知天命的年紀。

王陽明忠告: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身大愛。

第一: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

王陽明說過:人活到極致,是節制!王陽明的一生是行動的一生。

人來到50歲,一定看慣了那類被欲望迷惑了頭腦,幹了許多 昧良心事情的人。

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很多人庸庸碌碌一生,丟失親情、健康,到頭來只得了一些身外物。人生的幸福,來源於不斷地縮減自身的欲望,物質不用太多,維持內心的安寧就行。

空的房間才可以敞亮,喜慶的事情才可以進來。

人心亦然。唯有清掃掉這一些無謂的欲望,把迷惑心靈的塵埃掃盡,內心才可以安寧祥和。

王陽明嚮往的便是一種內心的自由,而我們活到半百,也應當懂得人生不唯有欲望這東西,內心的光明才算是真正的美好。這般的「心狠」,便是對自身人生的一種大愛。

第二:對自身的兒女要狠心

中國有句古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五十歲之後,不給子女的人生做決定,就不會形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許多 事情,自身內心懂得就行,該說的說,不應該說的不說,做一個令人尊敬、讓子女尊敬的老人。

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會對兒女」心狠」起來,千萬別對他們過多的關心,過多的幹涉。所謂為何不瀟灑一點,這樣做並不是父母心狠,兒子對兒女和自身的一種大愛。

第三:對總是求助的「朋友和親戚」要狠心

你身邊也許有這樣一些朋友:他們總是在碰到困難後找你,請你幫忙處理麻煩。

而在聽過你的建議後,他們又會立刻拋諸腦後。其實,這些人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他們不懂得朋友間的幫助應該是相互的。

人生總有起伏,總有陷入困境的時候,當你想到這些親戚身上尋求一點幫助的時候,這時發現他們對你避而言之,也許這就是老人常說的那句話「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不懂感恩的人不值得交,更不要去理。尤其是在你陷入負債纍纍的狀態後,請忘掉那些不懂感恩的人,去求他們幫助只會讓你感到寒心。

人到五十,應該學著把人生看淡一點,把親戚關係看的平常一點,把世態炎涼看成人生的常態。

因此,我們就心狠一點,對身邊一些不冷不熱的親戚離遠一點,這樣的「狠心」,才是對自己的大愛。

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明白自己該走的路

到了一定的年紀,總要活個明白:對別人太好,是委屈了自己,對一件事太執著,往往結局越痛苦,對一些東西太計較,其實是煩惱接二連三。

人到五十,我們面對上面的三件事就該變得「狠心」,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大愛」,更是一種對自己、對家人的愛。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成功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中國,現在卻很少有人記得王陽明。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

陽明心學的核心奧義,就在於四個字「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既不是知了就要去做,也不是說做了就代表知了,又或者說不做就是不知,也不是定義為不知結果做了也相當於不知。

它的真正含義是:知行一體。即知和行是一回事。心學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揭示了這一真理。

王陽明最重要的思想大都被寄寓在一部名叫《傳習錄》的著作之中。「傳」就是傳授、傳承、繼承;「習」就是學習、溫習、訓練、踐行。

實拍圖

這是一本關於王陽明成長曆程的小說,讓讀者輕鬆讀到陽明心學精髓的作品。

作者用小說的觸角談及他的內心世界,讀完後讓你明白一代先哲是如何在大明王朝的風雲變幻中達到「立功、立德、立言」的追求的,對於我們生活來說,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的《傳習錄》,你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為了大家有更好的閱讀體驗,本書也是精裝版的,大氣上架裝飾性強,且裝訂很結實,不會有掉頁。

我看了一部分王陽明的傳習錄,便一發不可收拾,他的思想是非常好,教人怎麼去做聖人,去除私慾,保持良知。

他把良知比作太陽,私慾比作烏雲,內心有的人被烏雲遮住了,僅從一點陽光下學習知識。

聖人的經典流傳到現在,很多名人如蔣、曾國潘都看過他的書,這是歷史交給我們寶貴的財富。

現在優惠價僅售78.8元,一頓飯錢,中年人非常適合讀一讀這本書,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對此慢慢細品,也許你才能知道這壺老酒的味道。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他給後世留下了很多忠告,其中一個就是對於年過50的人!人生五十,是一道坎。驀然回首,轉眼到了知天命的年紀。王陽明忠告: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王陽明追求的就是一種內心的自由,而我們活到半百,也應該明白人生不只有欲望這東西,內心的光明才是真正的美好。如此的「心狠」,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大愛。第二:對自己的兒女要狠心中國有句古語說「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對自己大愛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狠心遠離掉這三種人,對自己所負責。1、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王陽明:人活到極致,就是節制!好多人都會被欲望所影響,而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更是控制不住有的人都已經年過半百,還天天經歷風霜。很多人碌碌一生,丟了親情和健康,到頭來只得到了一些身外之物。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在積攢大愛
    古人也說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可能這就是人生年輪給五十歲人的一個忠告或者內心的感悟吧,對於人生到了五十歲這個事實,應該重視這三件事,必須對自己心狠起來,可能很多年輕人看不懂,也可能看起來很是刻薄,但這確實是一種大愛,老了老年慢慢回想自己之前的往事,慢慢地品一品,這個時候才能體會老酒的味道。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成為了日本人的偶像,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告誡,其中一個就是對於年過50的人!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五十,要對這3件事情「心狠」!
    人到五十,很多人都會有「中年危機」,這是因為就正常情況來說,人的一生大多也就是八九十歲,頂多也就一百來歲吧,活到了五十歲也就說明人的一生道路走到了一半了,是時候跨越這一道分水嶺,迎來人生後半場的時候了。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對「2個人」心狠
    我們中國人大多都很講究有「福」無「福」,誠摯的祝願一個人的時候,喜歡祝對方有萬事勝意,有兩個人相遇、相知我們喜歡說這兩個人是有緣分,過年的時候更是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倒著貼寓意著福到了,這都是我們對於有福的認識。
  • 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異鄉奔波,要懂得給自己留下這3條「後路」
    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異鄉奔波,要懂得給自己留下這3條「後路」易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是中華文化得以延承的靈魂,是國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從他產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準則,在我們的潛意識裡,他就像一個風向標,已經像血液一樣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石所在。
  • 人過五十,不怕手裡沒錢,就怕這三件事,尤其是第一件,要注意了
    它也是人的一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一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實際上將你將會碰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回應了。成年人的世界中,離不了忙碌奔波。很多人每日早出晚歸,甚至於做著不願意做的工作,無外乎就是為了多賺點錢,讓自己的生活能夠過得好一些。人從呱呱落地到生離死別,這一生都是在和錢打交道。人活在世,哪樣能離開錢,孩子上學,父母看病,外出旅遊,衣食住行,樣樣都缺不了錢。
  • 人到五十,要想活得自在,就要學會自主人生
    古人說,五十而知天命。 人到五十,人生已經過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們也全部都體會過了,此時,如果我們的餘生,想要生活得自在快樂,我們就要學會豁達,懂得坦然,自主地決定我們後半生的活法。
  • 易經: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俗話說:「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確實!人一生只不過是百年光陰,人到四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入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逝去,人生下半場的分水嶺。關於人到四五十歲的學問,中國古代有一名「心理學大師」,他最有發言權,這人便是明朝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繼承發揚了心學,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學習的典範。「心軟之人則是無福之人,為人處世要對3件事心狠」。
  • 人到五十,越活越累,如何調節?這3件事看開了,無需羨慕別人
    古代有「五十知天命」之說,將人生分為兩個階段,前世後世,人到五十,不論前世貧富貴賤。人生在世要坦率,但至少不要做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有些事情寧可不去冒險,也不要落得太晚。俗語說:「福無雙至,禍無雙至」,「福無雙至」只剩下「氣無雙至」了,後半生想活得自在,這三件事看起來都很幸福:第一,不因別人的指責而氣憤人到五十,人生走到半坡,看過太多人情冷暖,陰奉陽違的事情,早已習以為常,沒有什麼事情值得自己與紅臉爭辯,比真情更惹人嫌;第二,人到中年,要輕鬆自在,不煩耳邊煩瑣的事,喝口熱茶。
  • 「心軟之人窮一生」,人生在世,對這2件事要「心狠」,精闢!
    一名著名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主宰地位的階段指明了迥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到了中國。有的人認為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的人說他是明代作風低劣的來源,也有的人說「這一生伏首拜陽明」心學的宗師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
  • 人到五十歲,知天命之年,這四件事,還是認命吧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歲,許多事該放的放,該忘的忘,對一些名利慾望也該學會看淡了,人生要學會隨時給自己做減法,才會輕鬆前行。人到五十歲,早已走過了激情的年紀,不再意氣用事,學會了向生活低頭,學會了沉默寡言,學會了對自己人生的深度思考,人到五十歲,終將會明白,人生沒有回頭路,許多事,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得不到的名利,愛不到的人,還是放下吧,求而不得的奢望,往往是人生的煩惱和痛苦。
  • 人到中年,特別是上了五十歲的男人,就不要再「折騰」這3件事了
    人生如同一次遠洋航行,一路走來,有風和日麗,有驚濤駭浪;有歡聲笑語,也有深夜痛哭。年少的時候,我們渴望大海,在內心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大海深處自由翱翔。長大成人了,我們終於擁有了堅硬的翅膀,也有了掌控世界的能力,我們起帆遠航,去追尋自己的夢。
  • 人到中年:3件事,要及時做
    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要懂得放過你自己! 中年人生感悟: 人到中年,該曉得活在當下,有3件事,要及時做;有些人要及時愛。
  • 「用心良苦,深情必傷」人到五十,對這3種人要無情一點,淚目了
    當你對一個人用心良苦的時候,當你深情的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只會是受傷。我年輕時結識過一位禪師,當年我們聊天的時候,禪師的話讓我記憶猶新,事到如今,他的話仿佛還在我的耳邊迴響。那時我問禪師說,您為什麼出家走上修行這條路呢?難道這個世界不美好嗎?我們享受在這個物質的世界裡多滿足啊。
  • 「傷官見官」的人一定要注意的幾件事
    她之前在大陸做過老師,後來又跑去香港當會計,陸續換了兩三家公司之後,又轉行去做了保險跟直銷,直到現在五十歲了,雖然她工作經歷看似豐富,但其實每一個都不是她真正喜歡的,所以做得並不深入,讓她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到底能夠做好哪件事、價值又在哪裡?
  •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與人聊天時少說自己這「三件事」,建議學習
    凡事要三思而後言,別「口無遮攔」,否則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遇到什麼樣子的人,就說什麼樣子的話,說話要有選擇,給人留餘地,千萬不要「咄咄逼人」。一生那麼漫長,沒有誰可以安安穩穩的一直得到上天的照顧,總會有那麼幾件大起大落的事,誰也不能逃過人生必有的一段低谷,有的人甚至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蒙冤落難。常有人認為風水好壞決定人生命運。
  • 巨蟹座的逆襲就在眼前,成功的曙光向你招手,但也要注意這3件事
    多多告訴巨蟹,你的逆襲就在眼前了,成功的曙光向你招手,但也要注意這3件事一、學會放下偽裝,放開一點巨蟹是特別會偽裝自己的人,總是把自己裝起來,不肯讓自己去接觸太多複雜的事情,巨蟹哪怕遇到事情,都先把自己偽裝起來,把危險度降低,可是很多時候這樣也會措施一些機會,可能也會有很多的人先靠近你,卻被你的偽裝嚇到了,或者感覺你不要靠近,所以有機會都不敢跟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