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評價這位日本電影大師

2021-01-09 學習辣點事兒

2017年的香港亞洲電影節雖然在11月20日已經結束,但焦點導演鈴木清順(24.5.1923 - 13.2.2017)的回顧展於12月1-10日才舉行。節目中的大正浪漫三部曲──《流浪者之歌》(1980)、《陽炎座》(1981)和《夢二》(1991)──各放映三場(《流浪者之歌》在11月已優先放映了一場),其餘各映兩場的電影是:《探偵事務所23》(1963)、《野獸之青春》(1963)、《肉體之門》(1964)、《東京流浪者》(1966)和《殺之烙印》(1967)。

1979年《電影旬報》邀請96位文化人選出史上日本十大電影,鈴木清順的《野獸之青春》、《東京流浪者》和《暴力輓歌》(1966)各得一票,同列第46位。1982年5月30日出版的《電影旬報》增刊《日本映畫200》,鈴木的《暴力輓歌》和《流浪者之歌》一同入選。1989年《電影旬報》邀請86位文化人選出史上日本十大電影,《流浪者之歌》是第15位,《暴力輓歌》和《野獸之青春》亦分列第32位與第84位。

1995年《電影旬報》邀請104位文化人選出史上日本十大電影,鈴木有五部電影入選200佳片:第39位的《暴力輓歌》,第40位的《流浪者之歌》,第80位的《殺之烙印》,第91位的 《東京流浪者》和第127位的《野獸之青春》。1999年《電影旬報》邀請140位文化人選出史上日本十大電影,鈴木只有第82位的《流浪者之歌》入選。2009年《電影旬報》邀請114人選出史上最佳200部日本電影,鈴木的成績是:第23位的《暴力輓歌》、《殺之烙印》和《流浪者之歌》,第59位的《東京流浪者》和第106位的《春婦傳》(1965)。

1995年,《電影旬報》選出的日本十大導演是:

1) 小津安二郎 (39票)

2) 黑澤明 (36票)

3) 溝口健二 (23票)

4) 大島渚、成瀨巳喜男(21票)

6) 市川昆 (17票)

7) 川島雄三 (15票)

8) 內田吐夢 (12票)

9) 鈴木清順、山中貞雄、木下惠介、岡本喜八(11票)

2000年《電影旬報》再選日本十大導演時,鈴木只得9票,與北野武、宮崎駿、岡本喜八、今村昌平和增村保造同列第14位。那次的十大導演是:

1)黑澤明(73票)

2)小津安二郎(53票)

3)溝口健二(29票)

4)木下惠介(26票)

5)成瀨巳喜男(22票)

6)山田洋次(19票)

7)市川昆、大島渚、內田吐夢、深作欣二(14票)

鈴木清順1948年9月考入松竹為助導,跟隨過澀谷實、佐佐木康和中村登後,成為專拍通俗劇的巖間鶴夫(1913-1989)的助手,並受其影響。1954年他改到日活工作,主要師事野口博志。從1956年到1967年,鈴木在日活導演了40部電影,多為低成本的B級片,包括青春片、黑幫片和色情片等類型片。1963年他拍完《野獸之青春》後,續拍《惡太郎》時開始與傑出的美術指導木村威夫(1918-2010)合作,是他創作生涯的轉折點。一直透過特異構圖、巧妙道具和強烈色彩來豐富影片影像的鈴木,從此如虎添翼,繼續實驗和發展了他獨特的唯美電影風格。日本著名的電影研究者佐藤忠男認為鈴木最好的日活影片多屬「鬧劇」,類似「戲作」,江戶時代以滑稽和諷刺為特點的通俗小說。

鈴木清順是一個通俗的電影創作者,由於受制於B級類型片的規限(如低預算的製作費,千篇一律的故事情節,演技平凡的演員,甚至一塌胡塗的劇本),他喜歡故意加插一些荒謬滑稽的情節和惹人發笑的影像,令影片生動有趣。他又愛用超現實的表現手法,包括用強烈的色彩來表現心理和氣氛 (紅色尤其是他影片的主要元素),以及用誇張的手法來嘲弄社會的體制和現實。他影片的荒謬和抽象成份,適宜被當作是黑色喜劇或形式藝術來欣賞。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野獸之青春》的瘋狂暴力,《肉體之門》中四名街娼四種不同顏色(紅綠紫黃)的衣裳、赤裸女體的被縛扎及處以私刑、退伍日兵的屠牛場面,以及對美國佔領軍和傳教士的揶揄,還有《東京流浪者》正邪兩殺手的雪地槍戰等等情景,都是令人印象難忘的片段。可惜在60年代,鈴木那些內容蕪雜的類型片卻不被影評人重視。1967年他拍成風格前衛而精純的《殺之烙印》後,翌年4月竟被日活公司的社長堀久作(1900-1974)以鈴木「不斷拍攝讓人看不明白的電影,並非是一個好導演,而看不懂的電影乃日活之恥」為理由,無情地將他解僱。

鈴木清順失業後整整九年都沒有再拍電影,到1977年才有機會拍攝以女高爾夫球手變身廣告明星為題材的《悲愁物語》,開始了他晚年的創作生涯。從1980年到1991年,他在劇場出身的獨立製片人荒戶源次郎(1946-2016)的支持下,先後完成了以大正時代為背景的浪漫三部作:《流浪者之歌》、《陽炎座》和《夢二》。這三部由田中陽造(1939- )編劇的幽靈怪談片,是鈴木清順多彩迷離、浪漫情色和超現實風格最圓熟的作品。《流浪者之歌》取材自內田百閒(1889-1971)的一些小說,《陽炎座》改編自泉鏡花(1873-1939)的小說。內田的作品具有幻想式的獨特風格,而泉的作品充滿浪漫氣氛和超現實的意境美。《夢二》的主人公是20世紀初的名畫家、詩人和報紙撰稿人竹久夢二(1884-1934)。影片的時空混亂,情節難明,人鬼同座,而色彩絢爛。鈴木清順在這三部片中用奇幻的情節、怪誕的人物、幽靈的出現、奪目的色彩和巧妙的影像,創造了他幽玄的情色電影世界,其豐富感、吸引力與形式美,實非筆墨所能形容。鈴木曾說他這些影片中的人其實是鬼,而鬼其實是人!他更表示:為什麼要拍攝一些觀眾完全明白的電影?我的電影是拍攝一些我不明白但想了解的東西。

鈴木是一個片廠導演,雖然不像一些藝術導演有自己的創作班底,但對他的影片有貢獻的合作者除了美指木村威夫、製片荒戶源次郎和編劇田中陽造外,還有攝影師峰重義(1911-1987)與永冢一榮(1929- ),男演員宍戸錠(1933- )、小林旭(1937- )、渡哲也(1941- )和原田芳雄(1940-2011),女演員野川由美子(1944- )與大楠道代(1946- ),以及音樂家默林茂(1951- )等人。他也是一個狂野、反傳統及獨樹一幟的異色導演,認為「與其像日本電影導演那樣追求道德觀、義理和真實性,我寧願一邊追求非道德觀和虛構性,一邊在一無所有的基地上和桃色的天空下去死。」鈴木清順也許不是日本十大導演之一,但在第十一位到第二十位這個檔次,他應該可以穩佔一席位。

下面特別介紹一下此次在香港亞洲電影節展映的鈴木清順的八部電影與香港的緣分:

《流浪者之歌》於1982年曾在香港放映,當年資深影評人和電視編導金炳興談論它時表示:「大多數人對《流浪者之歌》的批評是造作,我覺得對導演鈴木清順很不公平,從事形式上的實驗都難免著跡經營,對這類作品的評價在看他有沒有新的突破,而不能說他暴露太多而令人討厭……《流浪者之歌》寫的是日本戰前的那種頹廢情調,『腐爛之前品嘗味道最好。』青地太太一邊吃爛桃一邊說。另一場,我們又看見中砂舐著她皮膚敏感而起的紅斑。這個電影把現實和夢幻交織在一起,充滿了神秘主義的色彩:一隻紅色的沙蟹從女屍的陰戶逐漸膨大;一個女人在光影的變幻中突然化成狐仙:一個盲女坐在海上的浮桶彈三味弦,眺望兩個盲人埋在沙中互擊頭頂。鈴木清順顯然不想墨守成規地交代故事,而企圖用他的 Graphic Sensibility 把我們淹死。」(〈第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磨後記〉,《電影雙周刊》第85期,1982年5月6日,第21頁)無疑是獨具慧眼的洞見。

1995年12月,曾留學日本和後來不斷書寫日本流行文化與日本社會現象的湯禎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評論日本電影的專著《感官世界──遊於日本映畫》(香港:陳米記)。書中第113-126頁的〈鈴木清順的人間戲作:異端之徒的聲音〉一章,談論了香港電影觀眾大感陌生的鈴木清順。他認為鈴木「卻是一不按牌理出牌的導演,所拍的黑幫片中一方面保留慣有的類型元素,同時又不斷作調節改動。於是他的黑幫片作品亦成一複雜的綜合體,內容上往往把英雄人物角色開玩笑;在刺激性及具震撼力的衝突場面,則利用音樂劇或以喜劇的演繹方法,製造出滑稽效果。拍攝技巧上大量利用舞臺化的設計,頗有表現主義的氣息,令作品一看上來便叫人感到處身於人工化虛構出來的世界。」(第116頁)

1996年7月,香港藝術中心推出由蔡甘銓策劃的《鈴木清順:日本B級片掌門人》回顧展,一共放映了鈴木清順的十五部影片,雖然沒有他的近作《夢二》,卻有他早被遺忘、片長40分鐘的佳作《愛的書簡》(1959)。當年的單張場刊,對每部電影皆有短評,現摘錄有關的簡介如下,可供2017年新一代鈴木清順影迷選片時作參考。

《探偵事務所23》,舊的片名是《龍蛇爭霸》,簡評為:「神秘血案,兇手似夢迷離;一個電話,惹來陣陣殺機。」《野獸之青春》:「好友枉死,探員誓要尋真兇!」《肉體之門》:「負傷青年頭暈暈,逃到一樓多鳳陣,無限春光此中尋?」

《東京流浪者》(舊名《東京流浪客》):「正邪夾迫,賭徒流浪他方;無處容身,回頭決一死戰;雖勝猶敗,只有飄泊一生。」《殺之烙印》(舊名《殺手烙印》):「這個殺手認真勁,鬥智鬥力稱第一。」《陽炎座》:「一次邂逅,靈欲交戰,亦幻亦真,愛恨纏綿。」《流浪者之歌》:「一首流浪者之歌,兩個相識的男人;三角關係,疑幻疑真。」似夢迷離,亦幻亦真,疑幻疑真,無疑是鈴木電影──特別是其晚年作品──的一大特色。

2008年5月,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日本電影新浪潮》影展放映了二十八部影片,包括鈴木清順的《刺青一代》(1965)和《暴力輓歌》(1966)。影展的免費場刊厚76頁,第74頁介紹今次放映的兩部鈴木電影,第43頁列出47部鈴木的「主要作品」,只缺少了他全部作品中的其中三部:與吉田茂承合導的動畫片《魯邦三世:巴比倫的黃金傳說》(1985),與長尾啟司、恩地日出夫合導的集錦片《結婚》(1993),以及片長56分鐘、1992年攝製後到2003年才公映的《弘高青春物語》。而在第42頁的導演簡介中,推許鈴木清順是Cult片大師,和想像力豐富奇幻及勇於傾覆傳統電影創作的大師。他的《愛的書簡》更被認為直接影響了巖井俊二的《情書》。

2009年5月末到7月中,在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的《日本電影大師巡禮:向川喜多夫人致敬》節目裡,放映了鈴木清順的《東京流浪者》、《殺之烙印》和《流浪者之歌》。鈴木在數年前已完成他的最後兩部作品《新殺之烙印》(2001)和《狸御殿》(2005),而這兩部影片的DVD亦早在香港出售。欣賞鈴木清順的人愛把他與戈達爾和大島渚相提並論,而受他影響的導演,在日本有三池崇史和SABU,在香港有吳宇森和王家衛,遠在美國亦有賈木許和塔倫蒂諾等人。

相關焦點

  • 讓李登輝熱淚盈眶的臺灣電影《KANO》,究竟該如何評價?
    對於生活在政治社會中的我們來說,這些作品複雜的地方不在於讀懂,而在於如何評價。2020年7月30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又一位「舊時代的殘黨」消失在21世紀的歷史中。這個曾在二戰時加入日軍、對靖國神社充滿感激、提出釣魚島主權屬於日本,到死之前都把自己當做日本皇民的李登輝,究竟為何會對日本以及日據時代那麼嚮往?
  • 大師是如何成為大師的?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大師是如何成為大師的?該學校一共持續了兩年,並出版發行學校的機關雜誌《季刊WORKSHOP》。這個獨立攝影教育機構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攝影人才,如倉田精二、北島敬三、石川真生等。而這些學生在「WORKSHOP」攝影學校關閉之後,便成為當時風靡一時的獨立攝影畫廊潮流的核心人物。
  • 這位電影製作人Gokil大師,地獄之女
    1,不僅從發行版的角度來看,觀眾轉向了Netflix電影訂閱頻道、蘋果電視、亞馬遜電影等等,國內的企業家或電影製片人也在製作電影。總的來說,實施科維德-19協議的成本飛漲。印尼的電影製片人在大流行的時候是如何創作的?如何才能讓觀眾再次欣賞銀屏呢?
  • 這位日本電影大師的逝世,也帶走了一個輝煌時代
    ,劍戟片大師又佔了多數。從《羅生門》到《豪勇七蛟龍》,橋本忍寫出無數在國際上獲得榮譽的電影劇本,可以說是日本電影聞名世界影壇的奠基人之一。 同時,他那些充滿刀光劍影的劍戟片也成就了日影一段真正的黃金時代。 本期不散以橋本忍為引,串起日本劍戟片的整個歷史。
  • 日本愛情驚悚電影《猛鬼大師收工沒?》這到底是什麼怪電影?
    影評評價《猛鬼大師收工沒?》是一部2020日本愛情驚悚電影,由保羅楊(Paul Young)執導,三浦貴大、成海璃子、板垣瑞生主演,劇情講述在廢棄建築物裡拍片助理編導黑澤明,由於在片場飽受欺負和侮辱,使得他一直以來為了實現導演夢想所撰寫的劇本被邪靈給纏上,並附身到一位男性主要演員身上,讓整個劇組工作人員的生命陸續遭殃,拍片現場情勢一發不可收拾。
  • 這位配樂大師,是婁燁、阿巴斯御用
    看死君:在今年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評委陣容當中,有一位享譽世界的伊朗電影配樂大師,名為裴曼·雅茲達尼安(Peyman Yazdanian)。熟悉他的影迷知道,裴曼曾是電影大師阿巴斯的御用配樂,跟阿巴斯合作過《隨風而逝》等影史經典。裴曼也曾與中國著名導演婁燁合作多年,為婁燁導演的《頤和園》《春風沉醉的夜晚》《浮城謎事》等電影做過配樂。
  • 看完《超能查派》這部電影,該如何做出評價
    看完《超能查派》這部電影,該如何做出評價導演的個人風格很明顯,電影畫面帶著很濃重的《第九區》的既視感。黑幫混混帶小孩,就是這個小孩有點點特別。導演的惡趣味同樣體現在了這部電影的結尾上,和《第九區》類似,他給了一個仿若充滿人性和希望的結尾,但是細想一下卻有點點毛骨悚然。
  • 一篇文章讀懂這位拿走今年金棕櫚的日本電影大師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拿下今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自此可以說,他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當代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手捧金棕櫚獎盃是枝裕和摘得金棕櫚,也標誌著日本第五次拿下這個坎城最高獎。除了日本的五座,其它三座分別來自1997年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櫻桃的滋味》(與今村昌平《鰻魚》共享),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與簡·坎皮恩《鋼琴課》)共享,以及2010年泰國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是枝裕和善於發掘和拍攝兒童演員。
  • 日本電影大師北野武,古稀之年竟然創作了一本純愛小說!
    去年在上海當代藝術館PSA展出的北野武系列畫作,讓人見識到了這位冷麵導演的繪畫才幹,讓人忍俊不禁。年過古稀的北野武將自己領悟到的「究極的愛」寫成了這本純粹得有些「狂暴」的虛構戀愛小說。取名《返樸》是日本電影大師北野武創作的首部純愛小說,5月由上海浦睿文化引進出版。
  • 72歲恐怖電影大師是資深玩家,給予《刺客信條:英靈殿》高度評價
    提起恐怖電影,那就不能不提《月光光心慌慌》、《V字特工隊》、《精神病人》等等經典作品,這些作品的導演都是約翰·卡朋特(John Howard Carpenter)。這位1948年出生的老爺子不僅是導演,還為許多電影創作了經典配樂,被粉絲們尊稱為當代「恐怖大師」。
  • 這位日本邪典大師竟然拍了一部純愛片?
    文|看電影雜誌三池崇史,日本邪典電影大師。還記得他電影中的那些名場面嗎?[殺手阿一]裡的猩紅裂口,一拳向他打來,直接把嘴巴撐開,然後右手被生生剝下了一層皮;[切膚之愛]裡的分屍少女,用鋼絲勒斷了父親的頭顱;[鬼伎回憶錄]裡的日本容嬤嬤,尖針刺進指甲縫,看著都讓人隱隱作痛。
  • 日本電影大師大島渚逝世 拍《感官世界》差點坐牢(圖)
    晚年的大島渚和妻子(圖片來源:都市快報)昨天大島渚工作室官網公布消息,1月15日下午3時25分,日本大師級導演大島渚因肺炎去世,享年80歲。對於自己的一生,大島渚曾在1994年為英國電影協會攝製的92分鐘紀錄片《日本電影一百年》中,自我評價說,他對日本電影最重要的貢獻,是將與政治、戰爭和性有關的新型主題引入到了民族電影中去。
  • 這位日本插畫大師,竟然是喬治盧卡斯「捧紅」的!
    上個月27日,日本插畫家生賴範義,因肺炎逝世,享年79歲。
  •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
    我覺得某某電影怎麼樣。對於我來說,「如何」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想要回答如何,我才會把我的想法寫下來;我認為只有回答了「如何」,我的答案才值得觀眾去閱讀----否則,僅僅只是羅列觀點和感情,而不用How去支撐這些觀點的話,觀眾為什麼要關注來自一個網絡陌生人的言語呢?通過幾年的觀察,我得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為了賣電影。」
  • 致敬 | 日本電影音樂大師——武滿徹
    武滿徹,日本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現代音樂作曲家、電影配樂大師。他在音樂史上真正的成就,就是能完全不用日本傳統樂器,尤其日本旋律,而自創表達出自己傳統美學精髓的音樂。武滿徹的成就不僅在於自身創作的優秀,更重要的是,他影響了日本整個一代嚴肅音樂作曲家的風格,幫助日本在當代嚴肅音樂創作中找到了本民族自己的聲音。如果說在世界古典音樂界日本的代表人物在指揮上是小澤徵爾的話,作曲就只能是武滿徹了。
  • 看完《勇者行動》這部電影,該如何做出評價
    看完《勇者行動》這部電影,該如何做出評價眼花繚亂的特種裝備作戰,全球投送的反恐拯救行動,夜戰巷戰叢林戰室內戰,日益精確高端的軍事獵殺,畫面充滿紀實感,爆破槍擊很逼真。如果從動作電影角度看,這是一部沒有主角的純爆米花槍戰片。主要展現美國各類部隊盡忠職守緊密合作,利用各種新式武器打擊世界各地恐怖分子的光榮事跡。由於引入大量軍人指導和客串,本片的軍事場面十分專業,相對故事性就會削弱。
  • 深圳 | 一票難求的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展,正式開鑼了!
    今 敏生前留下了四部完整的動畫電影,他關注都市中「人」的生存狀態,無數隱喻都值得深思,絕對是日本動漫史甚至世界影視上不容忽視的一筆。因此,我們決定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帶來本次 「Neon Genesis—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回顧展」深圳站與廣州站的的排期及開票時間。是的,沒錯!
  • 被遺忘的日本電影大師
    像我和小津這樣的人拍電影靠努力,而清水宏靠天賦。(溝口健二)作者丨Charlie當人們談論起日本電影大師時,總有幾個名字會立刻跳出來,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宮崎駿......但可能有一個名字不會那麼快被提到,那就是清水宏。
  • 顛覆三觀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人性與現實到底該如何選擇?
    當新冠肺炎在日本有蔓延趨勢之時,我們著急日本不好好「抄作業」,急的團團轉。日本推特上面卻出現一些「希望這次新冠肺炎能減輕日本養老負擔」的相關漫畫。(文字:想快點變成這樣)讓人驚訝的是,這條推文下竟有7.1萬的點讚次數。
  • 但真實口碑如何?這位網友的評價一針見血
    畢竟打從我們記事開始,印象中較為深刻的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也就1956年拍攝的黑白老片《上甘嶺》了。它的真實口碑又究竟如何?由此,筆者又特意去查看了《金剛川》在豆瓣的評分。出乎意料,與貓眼評分截然不同,只有6.9分,甚至低於《八佰》的豆瓣7.7分,處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