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網邀請到了獨立分析師楊曉磊先生做客《財富觀察》欄目,他在節目中表示,2018年(包括2019年)帶給投資者兩大啟示:投資者需要弄清究竟是流動性還是基本面才是做股票投資最重要的因素。
以下為部分採訪實錄:
主持人:楊老師,歡迎您的作客。
楊曉磊:主持人好,各位東方財富的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很多人都說2018年其實是比較難過的一年,回顧2018年的話,您覺得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楊曉磊:2018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年初的時候很多朋友對2018年的行情很看好,多多少少講到所謂慢牛,特別是2017年的白馬藍籌行情之後,大家似乎覺得A股可能已經從原來的瘋牛模式慢慢進入慢牛模式,但是大家多多少少忽略了一些因素。
首先是從整個經濟周期來講,處在一個盈利周期的高點,其次2018年的去槓桿包括一些外圍因素的影響,對整個市場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所以大家在年底回顧的時候恐怕很難想到2018年竟然成為了A股二十多年以來第二熊的一年,上一個熊市是2008年的時候。我個人感覺,每一次大家特別樂觀的時候,往往正是否極泰來的轉折點。現在來到這個時點,在一個月前大家都很悲觀的時候,A股市場反而就起行情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可能2018年包括2019年帶給我們兩大啟示,大家還是要慢慢看究竟是流動性還是基本面才是我們做股票投資最重要的因素,這一點我們通過未來的節目再慢慢來闡述吧。
主持人:基本面流動性很關鍵,就看你的判斷是什麼。大家會比較關注基本面,尤其是2018年大家說基本面不是很好,2019年的基本面會不會發生比較顯著的變化?
楊曉磊:首先,2018年至少從年初的基本面情況來看都還不錯,無論是周期股還是整個地產的產業鏈都處在一個景氣周期的高位,但是我們經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很多朋友不服氣,覺得中國這個晴雨表,至少經濟一直不錯,但是晴雨表以雨水為主,晴的時候比較少。但是我們要看到股市有提前的作用,一般是2018年下半年實業開始感受到經濟下行一方面的壓力,但其實股市是在2018年1月底就開始見頂的。
所以我們在關注基本面的時候,很多時候要關注整個宏觀經濟的領先指標,從2018年來講,比較明顯的就是社會融,社會融資總額的數據。因為從2017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開始,整體的社會融資總額數據就開始一路下行。而且伴隨著對於民企的去槓桿,所以導致去年民營企業對於高等級信用債的信用利差一直在擴大,換比較通俗易懂的話講就是民企融資環境越來越差。一般來說在民企的信用利差或者說融資環境變差的時候,民營企業的股票估值就會受到比較大的打壓,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去年創業板和中小板都是熊冠A股的,但這其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