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要讓孩子做家務?或許這是最好的答案!

2021-02-20 好爸媽晨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少年說》,有對母子對話令安全君印象深刻。

男孩付軒昂站在對話臺上,當著眾人面向臺下的母親訴苦,他說,不明白為什麼媽媽一定要讓自己學做家務,自己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孩。

這段回答,贏得了眾多的掌聲,安全君也為這位母親的大氣點讚。在做家務這件事上,好多父母的想法是:娃是家裡的寶貝,捨不得讓他受累。只要孩子開心快樂、盡情玩耍、安心學習就好。

在這些家長眼裡,做家務,就是幹活,出力、費時間。其實,做家務的意義,絕不只「出苦力」這麼簡單。

1938年,哈佛大學學者對456位少年進行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最後得出: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愛做家務的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15:1,犯罪率為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可見,不讓孩子做家務,一味嬌慣、包辦代替,不但降低幸福指數,還讓「巨嬰」和「媽寶」等不健康人格出現,影響孩子的人生。

還記得曾經刷爆朋友圈的「番茄炒蛋」視頻嗎?

在這部名為《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碗番茄炒蛋》的視頻中,來美留學的中國男生伊恩因為朋友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家鄉特色菜。最簡單也最基礎的番茄炒蛋,順理成章的成了伊恩的首選。

但即使是如此簡單的菜,男生還是被「該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給難住了。於是,他拿起手機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求助。

為了教會笨拙的兒子做番茄炒蛋,爸媽凌晨4點從被窩裡爬起來,錄視頻直播教學。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口述步驟,爸爸則負責錄視頻發消息。

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在三人的合作下,這道番茄炒蛋終於完成了。

這則營銷視頻感動了萬千網友,「想到了自己的爸媽,好想哭呀!」我看到的卻不是感動,而是「巨嬰」。

一個成年人,竟然連最簡單的番茄炒蛋都不會做,遇到問題了不懂得自己上網搜索解決,還只是一味地找媽媽,這不是巨嬰是什麼?

而造成這種巨嬰現象的,是父母從小對他的溺愛。

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目的應該是「分離」。

我們愛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獨立成長,堅強面對未來的風雨,有能力解決遇見的問題,而不是留在我們身邊,當一個「巨嬰」。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針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很多種家務勞動值得他們去嘗試:

1~3歲:做家務是最好的遊戲

獨立吃飯,使用勺子或筷子。

洗手、洗臉,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臉。

學習穿脫衣服、鞋襪,並歸位。

嘗試撿豆子、剝雞蛋等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勞動。

整理、歸類玩具,並歸位。

將多雙襪子打散、配對,鍛鍊孩子觀察力。

選擇自己喜歡的衣物。

玩水,洗各種他們想洗的東西。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喜歡模仿,對大人的各種行為都可能躍躍欲試。這是他們探索欲的體現,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

對於生活用品和玩具的歸類、組合,也是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一種方式。這一時期的家務勞動,也能夠幫助孩子鍛鍊大動作和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

4~6歲:在家務中發展想像力和自信

掃地、拖地,用抹布清潔桌椅。

參與烹飪,製作蛋糕、餅乾、雪糕等。

照顧花草、寵物,幫忙照顧幼小弟妹。

挑選衣物進行搭配,疊衣服。

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

擺放餐具,分發食物。

學習系紐扣、鞋帶等。

洗水果、蔬菜,打雞蛋。

引導孩子進行衛生自查,養成自我觀察的習慣。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熱衷於各種「過家家」遊戲。相比玩具,孩子們可能對真實的生活用品更感興趣,那麼給他們一些機會去嘗試吧。

孩子參與家務的過程,也是不斷發現自我力量的過程。經常參加家務勞動的孩子,會更有勇氣挑戰嘗試新鮮事物。

7~9歲:在家務中掌握獨立自主能力

手洗簡單衣物。

學習使用洗衣機、吸塵器、電飯煲等家用電器。

嘗試學習烹飪,做簡單的早餐或煮麵條等。

擇菜、剝蝦,洗碗筷。

整理房間,參與家庭中的擺設安排。

舊物改造,進行手工創作。

更換床單、被罩、枕套等個人床品。

保持臥室整潔,定期打掃。

協助打掃浴室、廚房等空間。

孩子天生具有獨立的願望,當他們能夠掌控的事情越多,則他們的安全感和自我驅動力越強。孩子就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探索和實踐中去。

9~12歲:在家務中掌握社會能力

掌管一部分家庭財政,比如安排家庭購書支出等。

組織安排家庭聚會,寫邀請卡,為賓客準備禮物。

組織家庭節日活動,購買節日用品。

定期組織家庭會議。

擬定出遊計劃和出行攻略。

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被賦予更多的平等權利,一定程度上參與到家庭決策的層面中來。

當孩子感受到尊重,並且能夠為家庭服務,這種付出會成為親子之間關係的潤滑劑,還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如何讓孩子輕鬆的,持久地養成這個好習慣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 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 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樂。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 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 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 己選擇的工作。

3、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   

 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 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 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 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範,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 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 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直到他記 住為止。

4、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 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 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 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 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 的工作。

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 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麵包屑清掃乾淨。如果你想讓她幫 你收拾飯桌,那末,就只讓她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 房就行了。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 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做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 事。父母應儘量讓孩子認識到,幫助大人儘快做完這些 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 一點餘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 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這樣的方式。

8、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 助,而 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計 劃: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製一張圖表, 每當她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她一顆小紅 星。當他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獎勵他一件他所希望得 到的合理的獎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複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 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 統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 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 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範圍。比如, 他已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教育家蔡元培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相比知識的學習,實際生活能力的訓練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視的根本。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學會的解決問題能力、自律習慣,以及熱愛生活的態度,將伴隨他們的一生,成為他們獲取幸福必備的最重要品質。

當孩子舉起自己的小碗在水龍頭下想要衝洗時,當他第一次嘗試去洗自己的小襪子時,當他為一次家庭旅行出謀劃策時……

即使他們還做得不夠好,願我們能夠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

信任是世間最神奇的糖果,品嘗過它的孩子,終會給我們帶來美妙的驚喜。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小做家務,在這幾個方面會有突出表現,家長要了解
    你家的孩子在家主動做家務嗎?在你的督促下會幫你分擔家務活嗎?我想,大部分家長給的答案應該都是否定的,督促都 不會做,靠孩子主動幫我們做家務更是不可能。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這是《朱子家訓》開始就寫的。這說明,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孩子做家務的,只不過我們的愛讓孩子的這項能力落下了。有些家務家長可能感覺,現在孩子太小,沒必要做,等孩子長大了,孩子自然就能會做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個鍛鍊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 讓孩子自覺做家務,比一百句嘮叨更有用的是這件事
    經常聽到身邊的寶媽嘮叨:孩子在家啥也不幹,連自己房間都懶得收拾,同齡的孩子啥都能幹了,為啥自家孩子那麼懶呢?家長們都知道讓孩子做家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鍛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孩子的獨立性,可理論和實踐之間往往存在巨大的鴻溝,在家務面前,家長一般還是選擇自己能做就自己做,喊孩子做還不夠麻煩的呢。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當一個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中時,他會逐漸明白,個人的努力可以促進集體變得更好,這不僅是培養他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是讓孩子具備獨立自主性。(4)學會了生活的技能,有利於孩子未來的家庭使命感。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比不做家務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01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讓孩子參與做家務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重視讓孩子多多的參與到家務活中來。由此可見,在引導孩子做家務方面,中國的父母還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02 為什麼要重視對孩子做家務的引導父母培養孩子的目標是希望孩子在將來能夠適應各種情境,解決各種問題,而做好自己身邊的事情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 讓孩子做家務吧
    近日發了兩條朋友圈,曬閨女分次做的8菜一湯,引來一片讚嘆和羨慕,直呼「別人家的孩子」。放在半個世紀前,十五六歲的女孩做飯是很常見的事,現在卻成了「稀罕現象」。估計跟孩子少了,父母比較金貴,捨不得讓孩子幹活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學習的權重加大,家務成了「下品」。其實,做家務好處很多。
  •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居然這麼大
    如果能借著孩子想動手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小主人"意識,和孩子平等地商量做什麼家務,怎麼做,用寬容的心態看待孩子做家務的不完美,幾年下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別可就大了去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這一切的根源,是我這個媽媽,沒有培養孩子這方面的習慣,沒有給他機會讓他去打理自己的一方天地;也沒有放手,讓他獨立完成生活中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收納整理的好習慣,就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學會獨自去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與人生。
  • 「不做家務的男人,都是豬!」
    「不做家務的男人,都是不懂感恩的豬!」為啥?沙發二子,2019年通過《做家務的男人》出道,由青年演員魏大勳,以及他親愛的老父親組成。為啥叫「沙發二子」?當然,為了節目宗旨,家務還是要做一做的!當兩個人都為之努力,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細碎的家務活,會漸漸的演化為浪漫和甜蜜。
  • 讓孩子做家務?我家原則:我做好家務,你管好自己
    父母有這個目標,可能受兩種常見說法的影響:一是「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不是愛他而是害他」;二是「孩子做不做家務,差距竟然這麼大」。這兩個都是刷屏文標題,很多父母,都覺得是說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不過我想,在堅持讓孩子做家務上,不搞混「孩子做家務」和「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這兩件事,可能特別重要。
  • 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會做家務?
    試想當你下班回家,孩子主動給你拿個拖鞋,給你倒杯熱水,那滋味,別提有多幸福了。如果你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也能幫你打打下手,他(她)甚至會自己疊衣服、打掃衛生,看到這一幕一種為人父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做家務、體貼人的,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會做家務呢?
  • 愛做家務的娃更優秀?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讓未來變得更幸福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很重視孩子對於做家務這方面的培養。德國和美國會要求在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去做不同的家務。比如說9個月到24個月的寶寶,讓他們學會把紙尿布扔到垃圾桶。兩歲到4歲的寶寶學會自己去刷牙,收拾自己的玩具。4~6歲的寶寶是學會自己去收拾餐桌,自己疊衣服,穿鞋子等等。
  • 「我懷孕了,為啥還讓我幹家務?」結婚之前,一定要先看清對方
    爸媽和公公婆婆知道這件事之後都特別的高興,還一直說著要從老家過來照顧佩佩,佩佩心疼他們這麼大年紀了,坐車太辛苦,就勸他們不要過來,丈夫在旁邊保證說:「爸媽,你們放心吧,家裡有我呢,我會找好佩佩和孩子的,你們就等著好消息吧。」佩佩滿足地摸著自己的肚子,聽了佩佩丈夫的話,爸媽這才放下心來。
  • 孩子做家務活的作用大到你無法想像
    你讓他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培養他做事條理分明的能力,就是在為他一生的幸福打下基礎,反之,你若不讓他做家務,一切包辦代替,就會讓他養成懶惰、被動、缺乏條理的行為習慣。未來他將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當沒有人照顧他的生活時,煩惱和不幸就會伴他一生。「孩子你去學習,家務活爸爸媽媽做。」——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你以為這是愛孩子?你以為這是對孩子的關心?
  • 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試試這5個方法,別讓孩子成為「小邋遢」
    只有小明一個人,什麼都做不好,吃個飯也能把自己弄得髒兮兮,同學們因此給他取了一個「小邋遢」的外號,每天看見小明就大聲齊唱這首兒歌。小明因此十分難過,好幾次都哭著回到家中,甚至產生了不去幼兒園的想法。小明的爺爺奶奶這才意識到,自己對孫子的百般照顧,反而是害了孫子,因此十分自責。一、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有哪些好處?1、自理能力的加強。
  • 真正的好丈夫,從來不幫妻子做家務
    可你老婆每天都在家裡拖地、洗衣、做飯、照顧孩子,你跟她說過謝謝嗎?或許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裡,這本就應該是她的職責。或許男人從小就被教導要賺錢養家,可家裡的事我們真的就應該不管不問?從本質上講,婚姻就是一個經濟共同體;孩子要兩人共同撫養;事業低谷時,相互扶持;需要幫助時,對方在背後給你力量!成為彼此的陪伴者、傾聽者、回應者!所以,愛情最好的結局,就是把婚姻變成船,把兩個人都渡到彼岸去。
  • 為什麼要做一個好人?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但現實生活中,確實也有很多人做了好事卻沒有得到理解和認同。許多事,確實看似不公平,我們為什麼還要做一個好人呢?上帝不獎勵好孩子美國有一個兒童心理學家,專門主持兒童電臺,並回答孩子們提出來的問題。有一天,一個叫Alice的六歲小女孩打來電話問了一個問題。她問:我是個好孩子,我弟弟是個壞孩子。
  • 孩子每天做很多作業,連家務都沒時間學做了,這可怎麼辦?
    我一直認為,像簡單的做飯,洗碗,洗衣服這些平常的家務孩子還是應該學會做,可是現在的孩子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學習,根本沒時間學做家務,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學習和家務本來就不矛盾,而且可以互相調劑和補充。學累了做家務放鬆大腦,做家務累了,發覺學習好有意思。也看到孩子們現在學習確實時間長,量大。不過我家的內褲和襪子一直是孩子自己洗的,哪怕是高考時刻。
  • 孩子幫忙做家務,並不想被獎賞,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的警告
    而說到家務,其實有個提議叫「孩子們應該做些家務活」備受爭議,不一定每個人都認同。現代的爸媽會因為許多理由而不要求孩子做家務:最常見的就是因為自己工作時間太長而感到愧疚,或是不願意在孩子已經爆滿的時間表上再添一筆。 有些則是希望孩子多花點時間追尋他們的「興趣」。
  • 女孩為什麼要健身?這是最好的答案
    女孩為什麼要健身減肥?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我健身,我知道會很累,但我並不期待第二天瘦了多少,而是當我50歲的時候,看上去仍像30歲,所以鍛鍊的初衷不僅僅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更多是為了做一個經得起歲月考驗的人」。
  • 孩子才藝學習怎麼選?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2020-12-21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讓孩子做家務嗎?容許錯誤,別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一姐:爸爸,我要自己洗碗。一姐爸:好!你讓孩子做家務嗎?容許錯誤,別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應該滿多人都會覺得,帶著小孩做家事,根本就是自找死路,因為小孩兒總是一分鐘熱度,下一秒馬上從『小幫手』變成『小幫兇』,原本自己掃地只要5分鐘,但是帶著小孩掃地,地沒掃乾淨,掃把、垃圾已經滿天飛,倒不如自己做還比較快!就是因為不會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