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大多數時候是私密的,這與電影這種公開的、社會化的表達方式形成了某種矛盾。正是這種矛盾使描寫性行為的影片倍受關注,成為經常引起人們爭論的話題。隨著這種關注和爭論的不斷升級,情色片漸漸在熒幕上佔據了一席之地,成為一種獨立的類型,躋身各大電影節、影展。
在電影史上,有一些導演和某種特定類型的影片往往是同時出現的,比如希區柯克和懸疑片。同樣也有不少如雷貫耳的名字成為情色電影的代名詞:帕索裡尼、阿爾莫多瓦、大島渚、丁度·巴拉斯……
丁度·巴拉斯
聽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發出歡呼或驚叫。丁度·巴拉斯是當之無愧的情色片皇帝。在他的鏡頭之下世界發生了變異。
丁度·巴拉斯生長於水城威尼斯,浪漫的環境加上義大利人文主義的文藝傳統的薰陶使他生來就對人類最大的快樂有著非同尋常的敏感。丁度·巴拉斯在自己的每部影片中都著重強調了女人的性感魅力,並且在片中經常運用多變的攝影技術,將美女和美景拍得渾然天成、美侖美奐。而且他在影片中最慣長表現女性對情慾的渴望,以及對女性身體的讚美,對男性身體的醜化和諷刺。他的影片無論是主題還是情節都有一定程度的失真,然而這反而使其有了一種唯美的基調。在丁度的影片裡,女性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對性愛的渴望,絲毫不掩飾對情慾的追求。因此愛情出軌者往往都是女方。而男主人公要麼是性變態,要麼就是小氣鬼最後還愉快地戴上綠帽子。丁度影片的女主角無一不是豐乳肥臀的義大利女郎,他對女性的美化突出表現在他對女性乳房、臀部、陰部的展示上,運用鏡頭、光線、色彩、環境等對女性的胴體進行誇張唯美的體現。看丁度的作品一方面能引起觀眾性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又讓人始終保持輕鬆、和諧的心態。
丁度·巴拉斯恐怕是上述情色片導演中最高產的一個,而且每一部都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然而這位表面看上去溫和慈祥的導演也有冷酷、殘忍的一面。鴻篇巨製《羅馬帝國豔情史》不僅是丁度一生中的巔峰之作,也是世界情色電影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這這部影片中作者不再僅僅向觀眾提供愉悅感官的影像,更多的是震撼。透過古羅馬從皇帝到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刻畫,展示了重重宮闈中的血雨腥風,表現了權勢者的轉瞬成空。宏大厚重的歷史背景,紛紜複雜的矛盾衝突,縱橫捭闔,但拍錯落有致,詳略得當,舉重若輕,堪稱經典之作!
帕索裡尼
義大利導演帕索裡尼1922年3月5日生於義大利波倫亞。他的父親是一名法西斯軍官,母親是一位反對墨索裡尼的敏感的農村婦女。他上過戰場,1947年加入共產黨,擁護馬克思。而在1949年義大利共產黨卻以同性戀為由將他開除。
帕索裡尼一生作品不少,而使其名揚世界的恰恰是他的情色片。根據名著改編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帕索裡尼送給電影觀眾的一份厚禮。帕索裡尼一改往日對嚴肅宗教問題的追問和對古代傳奇的現代意義的探究,以一種世俗的視角創作了這組民眾狂歡式的影片,以此來向提倡人性解放的啟蒙思想家致敬,也以此喚起民眾革命的熱情。1975年,帕索裡尼完成了自己最警世駭俗的最後一部電影《薩羅,又名索多瑪120天》。
帕索裡尼將原本並不明確的時代背景定在法西斯統治時期,以象徵的手法影射了納粹滅絕人性的殘暴統治。片中催殘肉體、逼食大便等驚世駭俗的場景放在了二戰集中營的大環境下,不能不令人聯想到導演的政治意圖,強權下的施虐者與受虐者的人性似乎都產生了一種本質的變異。大量暴力與色情相結合的鏡頭使觀眾難以接受,也使該片遭到查禁。有人稱這部影片「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
帕索裡尼始終在他的生命激情、性意識形態和政治兩極之間搖擺撕裂,一邊是美學、異教、隱逸,一邊是現實、大眾和革命;一邊是弗洛伊德,一邊是馬克思。他不斷地否定自身,超越自身,拋棄自身,直至死亡。
阿爾莫多瓦
阿爾莫多瓦的電影和畢卡索的繪畫、塞戈維亞的吉他曲、歌劇《卡門》、唐·吉珂德、洛爾卡的詩歌、瑞奇·馬丁的拉丁舞曲等一起成為西班牙文化的象徵。與其他情色電影大師相比阿爾莫多瓦似乎最受主流觀眾的青睞,《關於我母親的一切》更是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各大電影節也頻頻向他揮手,觀眾總是熱切地期待他新作的問世。
在他所有的影片中,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基調,那就是對女性的頂禮膜拜,特別是那些傷痕累累的女性。主流電影呼喚男性,認同男主角。女性則認同女性角色的被動性,於是任何主動欲望都被驅逐、消逝了。而阿爾莫多瓦影片中的女性也許有些粗俗、平凡、神經質、脾氣暴躁,但她們有自己的欲望和煩悶,並且敢於抗爭,她們共同的品質是"獨立自主、堅強、有決定事物的能力"。她們的性格、行動和不計後果的天然率真看起來仿若那位吉普賽女子卡門的後裔,可是她們內心深處那獨特的柔情卻是任何極端做法所無法掩蓋的,事實上,導演所要表現的正是這種蹂躪於這個瘋狂世界卻毫不泯滅的稀有物質。
阿爾莫多瓦的影片中時常表現出塞萬提斯式的幽默。如《高跟鞋》中的電視招供,《神經近於崩潰的女人們》中帶有安眠藥的涼湯被警察誤喝等等。這恐怕也是他受歡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