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維基百科是個遊戲,那它會是什麼樣的?

2021-02-14 別瞎玩

作者:Woogi

公元2017年7月4日星期二早8點,我決定開始自己的環球旅行夢想。

嗯……要從哪裡開始呢?

這都是啥地名兒啊……

憑著咱四六級成績出眾的好英語,果斷第一眼就認出了「大香蕉」這個地點!

嗯就從這裡出發吧。

這時候一個聲音告訴我:

開玩笑,咱縱橫遊壇十數載,還需要求助的?!

果斷就走進了看看,誒!別說,還真發現了新世界的隱秘!

你以為「Big Banana」就是圖中的那些像素嘛??

太天真。

打開一看,它原來是這樣的↓

哇還真是很奇特呢,土澳人民真是有想法。

然後我想去摸摸這根大香蕉了。

—「Go closer」

—「對不起,您的請求無法執行。」

嗯嗯嗯??!不能go?!

—「go back」

—「對不起,您無法前往人類的背部。」

嗯嗯嗯嗯???!!

……

算了我還是帶大家逛逛廣州吧……

廣州,是我國著名城市……blahblah

這幅圖的原景是這樣的↓漂亮吧~

接下來,我們go northwest就到了著名的「雙鴨山紀念堂」了!

……但是幹逛好像有點尷尬啊……

是不是還有什麼操作我沒搞懂啊。

於是我呼叫了幫助……

啊原來是這樣……

所以這旅程是這麼玩的。

Go/go to/+方位就是去某個地點;

Look將會重複該地的描述;

Examine/ex/x+對象將詳細查看某個物品;

Take是拿走該物品,i查看物品欄,drop扔掉該物品,talk to跟某人對話;

g.重複上一步,moves步數統計;

focus查看原圖,wiki查看維基原頁面;

language可以選擇語言,share可以分享頁面。

不過在實測裡,關於物品和對話的功能還有些不清楚,我選擇take地鐵裡的大電視和廣州醫科大學門口的雕像時都沒有反應……

而關於語言的話,中文的維基代碼是language.zh,你可以試試,我選之後頁面會一直在加載中沒有結果……

…………

而以上,就是這款新興大作《在維基環遊世界》(或者叫《維基百科:文字大冒險》……因為它就是很隨意……)的基本內容啦,作者就是「創世神」凱文本人了。

作為一名程序猿,他在幾年前就開始籌備這個項目了,然後在2015年正式在github上開始運作。

他的核心創意就是:把維基百科的內容用API工具編程為一部探險小說。

哇哦聽起來就超厲害啊!

最終呢,用他的話說,就是完成了「一部奇怪的時間錯位版的《80天環遊地球》」……

這時候他就發現了,自己的作品裡就包含了對各個位置的描述和相對定位信息,也就是說,「你可以設計一個角色,控制他來一次文字冒險了!」

隨後在兩年後,他正式推出了這款80年代冒險風的《維基文字大冒險》(當然第一版功能很有限)。

而對於要怎麼玩這個呢?

你當然可以像我一樣隨便逛……

或者像作者大人推薦的,去普裡皮亞季(Pripyat)這種本身就很神秘的地方,去尼泊爾這種很多人很嚮往的地方,或者去白宮(維基裡收錄了白宮每個房間的信息)……這會讓你的冒險非常有趣。

或者呢,你可以編寫一個「一路向東」的命令,這樣會發現,你可能在967行命令裡環遊了整個世界,目睹了約5萬個單詞的容顏。

另外,附贈一個段子。

當我選擇「Go China」之後。

依舊是對偉大天朝的基本介紹,但是在原本提供下一步方向選擇的地方,赫然印著:

「您無處可去。」(You can go nowhere from here.)

……

(開玩笑啊!基本上如果直接去某個國家都是這個答案的!我沒有買快遞家裡水管天然氣管也都好著呢也不需要送溫暖我是不會開門的哼!!)

遊戲網頁下面wikitext連結:http://kevan.org/wikitext/

蝦丸君:維基百科的遊戲,居然不是「根據相關x律x規不予顯示」,這不科學啊

遊戲,一部時代的科學史

更多文章請移步菜單欄「蝦丸主線」和「蝦丸社區」遊覽

如有投稿或合作意向可發至geekgaming@163.com郵箱

相關焦點

  • 用維基百科環遊世界是什麼樣子,來試試看?
    維基百科不只是能用來檢索信息,查找資料,還有人把它做成了遊戲。獨立開發者 Kevan Davis 在維基百科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個網頁版的世界地圖導遊,讓玩家操控方向,可以在世界各地遊覽。暫時只支持英文。例如你可以將出發地點選在上海。將上海的輸入到上方白色的搜索框中,網頁會跳出上海的英文簡介、像素畫風的黃浦江邊景色。
  • 網際網路回顧:維基百科的歷史分析,它為何能興起?
    所以,來到今天的維基百科,我們可以看到,幾乎什么奇怪的字、奇怪的現象、特別的人名,都可以得到非常完整的解說;查到的這些東西,似乎也不因為所有網友皆可一起修改,就讓資料變得不太準確,每筆數據都細心的列出背後的來源。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到維基百科那純白色的清新頁面,閱讀裡面的文章,就好像閱讀一篇篇已經平民化的深度學術作品,既娛人又有收穫。
  • 維基百科之衰退:依賴它的人多了但貢獻者少了
    它的運營者並非一家系統的企業,而是一群沒有領導者的志願者。它甚少嘗試引入新元素來吸引訪客,事實上它在過去十年間幾無變化。不過光是英文版的維基百科,每個月就有100億個頁面被瀏覽。當出現像波士頓馬拉松爆炸這樣的大事件的時候,數小時內維基百科就會出現來源廣泛的相關條目,而且那些條目每分鐘都會有更新。由於沒有別的像它這樣的免費信息來源,很多網際網路服務都依賴於它。
  • 維基百科可靠嗎?
    維基百科擁有以253種語言撰寫的800多萬個詞條,僅其法語版就有58萬個詞條,而可敬的《大英百科全書》「只不過」收錄了10萬多個詞條。訪問量統計表明,維基百科現已躋身全球十大網站之列。  熱情與猜疑之間……  維基百科是應當追隨的榜樣嗎?能夠通過它最終實現「知識社會」的夢想嗎?但願如此吧——因為說到底,我們在維基百科看到的究竟是哪種知識?
  • 文言文版維基百科的遊戲詞條怎麼都這麼秀
    文言文版維基百科的遊戲詞條怎麼都這麼秀 在學英語、鍛鍊身體、增強抗壓能力等理由之後,你玩遊戲可能又多了一個藉口:學文言文。
  • 維基百科15年 用藝術表達出維基百科這個偉大的概念
    在過去的15年中,維基百科已經成為了藝術世界的珍貴資源。藝術家想了解大師的基本信息,學生想寫關於歷史上大量藝術運動的論文,或者社會名流想了解了解他們將要參觀的畫廊或者作品的作者,他們全都向維基百科求救。  這個網站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個關於常識的戰場了,它的圖標本身就頗具流行藝術價值。
  • 維基百科是可靠可信的學術資源嗎
    今天的人們,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陌生的基礎知識、生活常識,或者想要了解一般的學術問題,最通行的做法無外乎上Google或者直接查詢維基百科了。  眾所周知,維基百科是免費的網上百科全書。桑格爾命名了「維基百科」。最初只有英文版,很快就有了其他語種的版本,而且內容和編寫體例都有所不同。現有各種語種的維基百科版超過290種。據維基百科稱,到目前為止,英語版的維基百科已經上傳的條目文章超過550萬篇,是所有語種中文章最多的。如果將所有版本的維基百科的文章加起來,已經超過了4000萬篇。  在當今網絡化的時代,維基百科已經彰顯出了它巨大的威力與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 維基百科可以告訴我們人類互動的哪些方面
    如果是這樣,你不僅不是一個人,而且其他人可能會採取相同的迂迴路線,比如「權力的遊戲」,「杜布羅夫尼克」,「旅遊景點」,「世界上最大的麻線球」。由EPON工程學院(STI)和計算機與通信科學學院(IC)的Pierre Vandergheynst教授領導的信號處理實驗室(LTS2)的研究人員希望了解這一過程的工作原理。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是一個機器人
    而且,宿霧語版維基的雖然有五百多萬條條目,但管理員只有六人,活躍用戶也只有 14 人;相比之下,英語版單單是管理員就有 1143 人,活躍用戶更是超過了十萬人。事實上,宿霧語版維基那五百多萬個條目,99% 的內容是一個名為「Lsjbot」的機器人所完成的。同時,它也是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如何再造一個維基百科?
    每個月,全球用戶通過 10 多億個終端來登陸維基百科獲取信息,每分鐘維基百科上的內容會被修改 350 次。(2016 年數據 [2])谷歌在眾多搜索結果的右側,放上了維基百科的解說連結,幫助人們快速了解查詢詞的含義。作為未來世界的流量入口之一,谷歌語音搜索產品「谷歌助手」(Google Assistant)也大量引用維基百科回答人們「什麼是……」之類的問題。
  • 吉米·威爾士,維基百科和它的創始人,你絕對不知道的糾結故事
    吉拉的名字取自安•蘭德的反共產主義小說《生而為人》,她與威爾斯的前妻一起生活在一座平房裡,這裡距離當年威爾斯創建維基百科的購物中心並不遠——而他現在跟那時共同創業的幾個同事早已形同陌路。網際網路歷史上最為影響深遠的」革命舊址」之一,如今是一家搭著破敗紅色雨棚的快遞公司分店,而它的隔壁則是一家阿富汗風味的咖啡店。
  • 媒體庫:創建維基百科有什麼好處?維基百科怎麼創建?
    那麼,創建一個維基百科具體能帶來哪些好處呢?1.增加受眾,擴展海外市場。不同於國內的各種宣傳渠道,維基百科面向的群體是全世界的所有用戶。通過維基百科,海內外有需求的用戶都可以閱讀到我們展示的信息,極大的增加了受眾的群體範圍,也有利於拓展海外的市場。2.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 維基百科:非盈利網站 靠什麼來生存?
    但是如果把「情懷」和「維基百科」這兩個詞彙聯繫在一起,也許人們依然會心悅誠服地斂容以對,收起看客式的調侃和諷刺,重新回到自己內心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情懷的呼喚和敬畏。  維基百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網站,已經伴隨著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走過了整整15個年頭。
  • 維基百科的發展陷入一片沼澤地 | 愛範兒
    這是維基百科的勝利——維基百科所收錄的詞條達數百萬條,是《大英百科全書》的幾十倍。喪鐘早已敲響。幾年前 《自然》雜誌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書》在準確性上幾乎沒有區別。該研究為維基百科的權威性提供了證明。由於維基百科巨大的成功,開始有人研究它的運行模式,出版了《維基經濟學》這本書,「眾包」 這一概念也變得流行。
  • 文化不自由(二):版權壟斷與維基百科
    他們認為該法案會限制公共領域文化作品的增長,而藝術創作的持續進行,就必須有一個豐富並且不斷被補充的公共領域庫。《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也指出:「當一件作品進入公共領域時,這意味著公眾可以負擔得起自由使用它的權利,並賦予它新的價值」。
  • wikipedia - wikipedia(維基百科)-跨境百科-跨境電商雨果網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一個網絡百科全書項目。特點是自由內容、自由編輯。它是全球網絡上最大且最受大眾歡迎的參考工具書,名列全球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站。維基百科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Wikipedia是一個混成詞,取自網站核心技術「Wiki」和英文中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
  • 網際網路的良善之地:維基百科如何活過20年?
    2000年,我(指本文作者Rachel Riederer)還是一名大一新生,當時吉米·威爾士與拉裡·桑格二人合作推出了一個眾包研究網站,它就是維基百科的前身。我第一次接觸到維基百科時,它還是一項總是伴隨著警告的信息來源:論文中不可引用維基百科,一個又一個助教都嚴厲說明了這一點。
  • 17個最恐怖維基百科詞條
    解鎖未知領域                                        維基百科裡面有許多恐怖怪談的詞條,這些詞條,既有連環殺人魔、神秘傳說,也有靈異事件、超自然現象。國外有一個搞怪獵奇媒體buzzfeed幾乎每年都會更新一次維基百科上的恐怖詞條合集BuzzFeed最後總結出來17個最「少兒不宜」的恐怖詞
  • 維基百科為何差一杯「咖啡錢」
    維基百科一年一度的捐款廣告又來了,近日,維基百科向其美國用戶發送了一則通知,為保護維基百科的獨立性而請求美國用戶捐助。在這條被維基百科稱為「有點尷尬」的公告中,維基百科稱,我們需要依靠平均每人約16.36美元的捐贈,但99%的讀者不給。如果每個人都捐贈3美元,我們可以讓維基百科在未來幾年保持蓬勃發展。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一杯咖啡的錢。
  • 每日佳軟:國內也能流暢用"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我們就不做太多介紹了,相信大家都清楚其價值的存在。以前大家用手機看「維基百科」App都需要翻牆使用,不過安卓版更新之後,細心的網友會發現,不用翻牆也能流暢輕鬆的訪問百科內容了,算是廣大網友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