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雨水下雨好麼?

2020-12-27 響水大米

東風解凍,散而為雨,每年的陽曆2月18-20日前後正是天氣回暖,冰雪消融,暖溼氣流逐增強的季節,地球上的降水也逐漸開始多起來,人們把這個節氣成為「雨水」。這也是一年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係很大,所以這個節氣降雨量的多少往往決定了今後農業生長情況和收成,所以人們根據多年的觀察總結出很多關於節氣與氣候變化之間對應的俗語。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是說如果在雨水的這個節氣要是下的雨比較大,那麼今年基本就是雨水充足的一年,降雨比較多所以出現了大河小河都要滿的說法。

一直以來農業生產就受到天氣環境的限制,特別是每年的雨水量的多少與農業收成密切相關,只有風調雨順的年頭,充足的水源才會滿足莊稼的生長。雨水的節氣下雨首先是證明氣溫已經逐漸開始回暖了,只有氣溫保持在零度之上,才會形成降雨。所以這個時節的氣溫能促進農業的生產。

再有,對於一些華南地區來說,雨水時節的時候,正是小麥開始拔節生穗的時候,大片的油菜花也開始抽苔,這個時候最需要雨水的充足滋潤,才會促進莊稼的生長,所以人們急切地希望這個時候能下雨,並且把這個季節的下雨看的特別珍貴,所以就有了「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很多關於雨水節氣的俗語也表明了雨水和今後降雨量的關係,比如人們常說的「雨水有雨百日陰」,「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穀雨」等俗語都是人們根據節氣冷暖來預測後期的天氣變化的俗語,所以也從側面印證了「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說法的準確性。

所以雨水節氣下雨,可以概括為多層含義;一是說明天氣開始回暖了,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減少了,雨漸多了。三是表明今後持續一段時間的降雨會非常豐富,這三種含義都有利於今後的農業生產。所以雨水下雨對於農民來說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農村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雨水下雨好不好?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雨水將至,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是啥意思?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耕作的季節,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分,由於在雨水在農民心中的重要性,在農村流傳著很多關於降雨量的俗語,比如今要說到的關於雨水和降水量的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雨水節氣降雨好不好呢?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千百年來不斷指導著農民要「掌握季節,不違農時」,並且通過對節氣的天氣狀況進行觀察,總結出很多與農業生產豐收情況相關的俗語老話。驚蟄是一個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驚蟄的時候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已經穩定在10度之上,真正地進入了春季。
  • 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什麼意思?今秋的雨水是多是少?
    農村俗語,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其實作為農民,一年四季都很忙,莊家地裡的活就幹完。處暑不下雨,處暑來臨,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真的是秋天來了,今天我們這裡還真就是沒有下雨,仰望星空,忽然感覺到了秋高氣爽,溫度也在二十六七度之間,不熱不冷,難得的好天氣。
  • 農村俗語「四月十八,小落小荒,大落大荒,不落不荒」這話啥意思
    距離立夏已經有好幾天了,再過幾天就要到了小滿的節氣,現在的季節也是小麥即將成熟期,像我們北方地區這幾天也是在移栽紅薯,北方地區這兩天下了幾場雨,但是雨水不會很大正適合種植作物和農作物的水分吸收,在立夏以後農民不太喜歡較大的雨水,此時要是雨水比較大的話,那麼就可能造成比較大的損失,對於農村有句俗語叫「四月十八,大落大荒」,這句話也是描述天氣的問題
  • 農村俗語:「穀雨前後一場雨,勝似秀才中了舉」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句農村俗語,是勞動人民對長期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說明了穀雨前後下雨對農作物的重要性。這句俗語就現在來看,也很符合我們這裡的實際情況。穀雨前後一場雨,勝似秀才中了舉。穀雨前後下雨,好像比秀才中舉還好,可見這場雨對農民來說多麼重要了。
  • 農村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說的是啥意思準確嗎
    冬至到的時候,會開始幾天,也就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季節要來了,算上九九八十一天,每九天就是一九天,其中三九四九天是最冷的,也就是所謂的熱在三伏泠在三九。冬至過後,白天會一天天慢慢延長,也稱為白天會明顯感覺延長。在農村地區,冬至的天氣也被認為與來年的趨勢有關,無論是雨量充沛還是相對乾燥。所以叫:一年的降雨量取決於冬至。這個說法行得通嗎?
  • 【節氣漫享】雨水|如雨如水,溫柔堅定
    「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換句話說,雨水節氣的名稱,源於冰雪消融。消融之後,一部分變成了地上流淌的水,一部分變成了由天而降的雨。所以雨水節氣是立春「東風解凍」的續集,立春是開始解凍,雨水是全面消融。霏霏細雨,潤澤天地。
  • 今日「二月二」,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今天下雨好麼?
    農曆二月二日在農村是比較重視的節氣,二月二又稱為「龍抬頭」或春龍節,過二月二的習俗歷史比較悠久,從唐朝開始,人們就把農曆二月裡的各種慶賀活動包括祭祀土地神、踏青、吃春食等活動集中在二月二這一天,形成了二月裡的綜合節日。
  • 農村俗語老話:「雨打靈輩輩窮 ,雨打墓輩輩富」,有啥說法
    現在農村,依然流傳著許多經典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裡,有些很有道理,甚至富含一定的哲理,雖然有時候聽起來話有些糙,但是理一點不糙。也有部分俗語在現在看來不僅沒有道理,甚至偏向迷信了,不過現在,聽到人們說這些老話俗語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很多年輕人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下面我們來了解幾句俗語老話,看看其中的意思。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生活無不讓人嚮往,農村雖然不比城市的繁華,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在這裡,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很知足。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農村俗語:「莊稼佬最怕四七兩場雨」,啥意思?四月下雨不好嗎
    農村的俗語很多都是關於天氣的,這也很容易理解,民以食為天沒有什麼比一個好收成來的最為實際了。在過去的農耕時代,農業設施不齊備,很多情況下都是要依靠老天吃飯,所以一個好的年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份,才能獲得不錯的豐收。
  • 農村俗語「淹不淹,就看六月二十三」,今天下雨不好嗎?看完懂了
    自古農民最關心便是颳風下雨這件事情,但是由於以前並沒有天氣預報,所以人們只能通過老祖宗傳下裡的俗語來判斷,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淹不淹,就看六月二十三」,那麼為何看這一年淹不淹,要看六月二十三呢?淹不淹,就看六月二十三的意思是,這一年會不會發生澇災,就看農曆六月二十三的天氣,如果這一天是豔陽高照,那麼未來降雨會很少,不會發生澇災。
  • 雨水: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二、雨水習俗 雨水節氣是一個非常富有想像力和人情味的節氣,在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滿著一種雨意蒙蒙的詩情畫意,人們也都在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祈求著順利安康。 1、春龍節有一句諺語,孩子們肯定非常熟悉——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說的其實就是雨水節氣前後的一個重要節日——春龍節。
  • 今日七夕,雨水來臨,七夕下雨好嗎?這是天氣轉涼的信號嗎?
    導讀:今日七夕,雨水降臨,七夕下雨好嗎?這是天氣轉涼的信號嗎?昨天晚上,在家看新聞,報導明天就是我們農曆節的七夕,我奶奶說當初年輕的時候,我爺爺還在七夕節送過她一塊小香皂,雖然還是掰開的一半,但是看我奶奶的表情,看來很喜歡,要知道那個時候一塊香皂可不便宜。
  • 今天入伏,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這句話啥意思呢?
    今天是7月16日,農曆的五月二十六,也是初伏的第一天,這天也是說明了已經進入到了伏天了,隨著入伏的天氣已經到來,可以說以後的天氣也是非常非常的炎熱,畢竟進入三伏天的時候也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說這段時間也是酷暑難耐,所以呢大家也要注意避暑,其實呢,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也是按照天氣來得
  • 農村二十四節氣諺語:穀雨難得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馬上就要迎來了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本年的第六個節氣,這個節氣就是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穀雨,之所以稱為穀雨是因為這個時候在農業生產中,需要大量的雨水來滋潤農作物,降雨量的多少決定了農業生產的產量,所以人們期盼這可以多下雨,「雨生百穀」所以獲得很好的豐收。
  • 冬至到,「一年雨水看冬至」,冬至是宜晴不宜雨嗎?雨水如何
    離2021年是屈指可數了,新一年我們將要面對了,告別鼠年,將迎來勤勞的牛年,有農民很期盼牛年到來,因為有俗語說,牛年好種田,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年收成溫怎麼樣,還是需要期盼來年是個風調雨順,五穀才可豐登,所以一年的雨水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農村有「一年雨水看冬至」的說法,這句話又給我們引入到關於冬至節氣的關注。
  • 【素材共享】可商用視頻剪輯素材集錦:雨 下雨 雨水 暴雨 梅雨 細雨 雨中
    隨著時光把歲月延展,雨踏著輕快的腳步如期而至,已經連續下了好久好久的雨了,特地更新一期以雨為主題的素材。【素材共享】可商用視頻剪輯素材集錦:雨 下雨 雨水 暴雨 梅雨 細雨 雨中合輯3  相關的視頻合輯,預覽可以前往B站。視頻剪輯素材共享,可以做商業用途,不要求署名。歡迎關注收藏,不定期更新。
  • 為什麼日劇裡的故事,總伴隨著雨水和櫻花?
    「風物」是風景和物品,而讀懂日本風物,不僅僅是學會欣賞花、蟲、雲、雨,更要能體會風物之中寄託的情緒與文化。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日劇和日本動漫裡,常常正不經意透露出這種特別的日式美學。日本的確是一個雨之國,不同季節下著不同的雨。日本人甚至給四季不同的雨,起了不同的名字。春天,淅淅瀝瀝落在草木上、花苞上的雨,被稱為「地雨」。如果這樣的雨一會兒下一會兒停,還持續了好幾天的話,就要叫「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