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莊稼佬最怕四七兩場雨」,啥意思?四月下雨不好嗎

2020-12-24 棒奔霸

農村的俗語很多都是關於天氣的,這也很容易理解,民以食為天沒有什麼比一個好收成來的最為實際了。在過去的農耕時代,農業設施不齊備,很多情況下都是要依靠老天吃飯,所以一個好的年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份,才能獲得不錯的豐收。尤其是對於降雨來說,在不同的季節對於降雨的要求也是很大的,隨之莊稼的生長,有的季節是非常迫切需要降水的,但對於有的季節來講,則相反的不需要大量的降雨。這又是為什麼呢?

農村老人愛說一句話叫做:最怕四七兩場雨,這裡當然指的是我們的農曆,問題來了,這個四七兩場雨指的是那兩場雨呢?對於這句老話在民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的農曆的四月和七月,最怕降大雨,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最怕三月三七演變而來,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來逐一的分析一下。

最怕四七兩場雨:4月雨怕倒寒敗爛新芽,7月伏怕熱衷遇猛雨。這裡說的是農曆的四月,已經度過了春季,春雨綿綿貴如油,春季原本就是天乾物燥的季節,而且正值莊稼生長之際,這個季節最迫切的是需要充沛的降雨,才利於莊稼的生長,而到了農曆的四月,尤其是北方的小麥主產區,小麥正值灌漿期間,這時候大風加上由於季節改變,會降起大雨,這樣的天氣對於小麥的生長是極為不利的,大雨的浸泡很容易讓小麥產生倒伏,從而減少產量,所以老農說最怕四月出現大雨,是有道理的。

農曆的七月,也正值暑季,這個季節也是雨季到來之際,如果在七月出現降水,不但雨水的降幅會很大,伴隨大雨而來的還會有水位徒長、山洪暴發等惡劣自然現象,這些對於農田、生活都是極為不利的,也是說明季節的更迭,在四月或者是七月的時候,如果出現了降雨,大都不會是那種慈眉善目的溫柔降雨,通常降水量特別的大,伴隨大雨而來的很可能會有極端的天氣,這又是一種自然的規律,從四月的開端,到七月的頂峰,這段期間的降水量是全年最為集中,和降水量最大的,所以說老農最怕在這兩個月份出現下大雨,也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民間有句老話叫做:「三月怕三七」再加上「最怕四七兩場雨,意思是在三月期間最怕初七、十七、二十七下雨,在往上數的話自然是四七,這裡的四七已經步入了農曆四月,其實也是指四月擔心出現大雨的出現,對於南北各地的莊稼都會帶來很壞的影響。農曆的四月,莊稼已經快到了收穫的季節,天降大雨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村民自然是不願意看到這個季節出現降雨。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什麼意思?為何怕四月初一?
    農村的俗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而農民口中的月份,多指陰曆。因為人們還是習慣於用陰曆記事,那麼這「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人們害怕四月初一?【三月怕三七】怕,當然是害怕的意思。在過去,農村沒啥副業,主要是以糧食種植為主。就拿我們膠東農村來講,一年中地裡基本上以玉米、小麥、花生這幾種農作物為主。像北方農村,農曆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這地裡的冬小麥還是返青。而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也是在農曆的三月底之前。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俗語為什麼說「清明颳了墳前土,莊稼佬白受苦」?祖宗的大智慧
    在墳前祭奠父親的時候,忽然想起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清明颳了墳前土,莊稼佬白受苦」,這句語在我們河北家鄉流傳的非常廣泛,人們都非常在意清明這天刮不颳風。這句俗語說的是如果清明這天的風非常大,將墳頭的土刮起來的話,那麼農民這一年的收成就會比較差,莊稼人家的辛苦就白搭了。也許這種說法我們可以不用全信,但是我覺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啥意思,為什麼要怕呢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啥意思,為什麼要怕呢今天是5月31日,農曆的閏四月初八,由於今年是雙月年,情況比較特殊的,如果按照往年的這個時節,應該進入了農曆的五月份。而五月這個季節,不冷也不是太熱,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五月份的。
  • 農村俗語「四月十八,小落小荒,大落大荒,不落不荒」這話啥意思
    距離立夏已經有好幾天了,再過幾天就要到了小滿的節氣,現在的季節也是小麥即將成熟期,像我們北方地區這幾天也是在移栽紅薯,北方地區這兩天下了幾場雨,但是雨水不會很大正適合種植作物和農作物的水分吸收,在立夏以後農民不太喜歡較大的雨水,此時要是雨水比較大的話,那麼就可能造成比較大的損失,對於農村有句俗語叫「四月十八,大落大荒」,這句話也是描述天氣的問題
  • 今日端午,為啥農村俗語說:「最怕端午節的水」,有啥好怕的?
    導讀:今日端午,為啥農村俗語說:「最怕端午節的水」,有啥好怕的?在民間有句俗語叫做:不怕七月十五的gui,就怕端午節的水,端午節下雨難道不好嗎?為啥就會怕端午節的水呢?有人說這是因為南方地區要舉辦龍舟賽,如果持續的下雨,勢必會影響到龍舟賽的進行,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即便是下雨再大,龍舟賽真的無法舉辦被取消了,對於村民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損失,所以決計不會出現「怕」的,也有另外一種說法還相對靠譜一些,意思是說端午節期間,降雨頗豐的話,哪些坑塘、溝渠、小溪河流的水勢勢必會大漲,而端午節來臨之際,天氣也變得炎熱起來,哪些因為天氣炎熱而貪玩的孩子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生活無不讓人嚮往,農村雖然不比城市的繁華,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在這裡,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很知足。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今日立秋,農村俗語「雷打秋冬半收」是啥意思?立秋打雷不好嗎?
    立秋不僅代表著秋季的開始,也意味著收穫季節的到來,所以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立秋當天的天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雷打秋,冬半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立秋打雷不好嗎?
  • 農村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是啥意思?老話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新生兒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新年將至,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啥意思?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比如說有的俗語是關於天氣的,在以前的時候,你農民耕種都是依靠天氣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如何,有的時候俗語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農民在對天氣的判斷上進行了甄別,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還有的俗語是關於人物的描述,比如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說人的,「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今天入伏,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這句話啥意思呢?
    ,有的時候一些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傳承,雖說俗語有的時候不一定準確,但是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智慧結晶的表現,就像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估計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編輯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對於入伏的第一天來說,農民還是比較看重的,因為入伏這天的天氣變化是會影響以後的天氣,所以大家都是注重入伏這天的天氣變化,比如在農村裡有著「頭伏有雨,伏伏有雨」的說法,這個這個意思是說的,在入伏的這兩天如果要是有雨的話,那麼以後的三伏天的雨水就是比較多,但是最近的我們發現南方的雨水還是比較大的,有的時候雨水過多的話
  • 雨水將至,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是啥意思?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耕作的季節,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分,由於在雨水在農民心中的重要性,在農村流傳著很多關於降雨量的俗語,比如今要說到的關於雨水和降水量的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雨水節氣降雨好不好呢?
  • 農村俗語「男怕30,女怕18」啥意思?為啥女怕18呢
    農村俗語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富有哲理的一些通俗易懂的話,這些俗語包括方方面面,比如有生活上的,有農業生產的,有哲理上的,流傳下來了,就被傳承了。今天和幾個老人一起聊了一句話,說的是「男怕30,女怕18」,這個話題大家都有話可說,因為說到的是都是自己身邊的男男女女,也是出於對身邊的「剩男剩女」一些關心,大家說出了自己心中的迷惑。在農村,你的身邊有30歲的男人嗎?18歲的女人呢?這樣的人應該每個村子都有吧。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啥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天地萬物,從生長到死亡都要經歷四個階段。那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農民們在長期的勞作中也總結出來很多的諺語,他們通過觀察立冬天氣變化來預測往後的天氣狀況。因此就有了「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那麼它是指什麼意思呢?立冬過後的天氣又會如何?對永夜有何影響?
  • 農村常說「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常說「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農村發展了幾千年,留下了數不清的民間隗寶,有實物,有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口口相傳的富含人生哲理的俗語。這些民間俗語能夠充分體現當時農村發展的情況,刻盡一切人間百態。
  • 農村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雨水下雨好麼?
    雨水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係很大,所以這個節氣降雨量的多少往往決定了今後農業生長情況和收成,所以人們根據多年的觀察總結出很多關於節氣與氣候變化之間對應的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是說如果在雨水的這個節氣要是下的雨比較大,那麼今年基本就是雨水充足的一年,降雨比較多所以出現了大河小河都要滿的說法。
  • 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 其實現在雖然是農曆九月,但是由於今年是閏年,在農曆四月中有兩個四月。因此其實現在的農曆九月已經來得比較晚了,比往年來遲了一個月。
  • 2021辛丑寡婦年,俗語「寡年怕金牛,老人怕寒冬」,啥意思?
    其實每到寒冬臘月,村裡的老人們就會通過各種農村俗語來預測明年的年景會怎樣,這既是老一輩的傳統也是農村人閒暇的生活,而今天咱們了解的這個俗語就是老人們常說的關於年月的俗語,這個俗語就是「寡年怕金牛,老人怕寒冬」,下面咱們了解下。農村俗語:「寡年怕金牛,老人怕寒冬」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女怕摸腰,男怕摸頭」是啥意思?為什麼不能摸?
    「女怕摸腰,男怕摸頭」這句農村俗語大家都聽過吧?有的地方也直接簡稱為「男人頭,女人腰」,那麼這句俗語是啥意思?為什麼摸不得,假如摸了又如何?女怕摸腰在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別說摸女人腰,就是牽手也會遭到鄰居或者旁人非議的,除非是自己的丈夫或者母親才可以摸自己的腰,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女人來說,腰部是身體上除了胸部和臀部以外最敏感的部位,只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才可以摸,其他人如果摸了腰,那就是非禮,就是耍流氓,就是圖謀不軌。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啥意思?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鄉村裡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們在生活、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這句俗語的涵蓋面很廣,很多都與我們的生活有關,如今天要講的「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