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經正式步入農曆九月了,這也預示著農曆八月已經結束。而我國目前已經逐漸從深秋慢慢的步入冬季了。農曆也是我們所說的陰曆,它是和陽曆相區別的。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
其實現在雖然是農曆九月,但是由於今年是閏年,在農曆四月中有兩個四月。因此其實現在的農曆九月已經來得比較晚了,比往年來遲了一個月。在步入農曆九月以後,我國各地農民也在加緊忙碌著各種各樣的農事生活。
其中北方地區在忙碌著收割玉米、大豆,同時小麥也在陸續播種中。而南方目前很多地方正在加緊著最後一季的水稻收割,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水稻收割也更加的及時了。而比如農作物方面,現在紅薯在正在採挖,紅薯最好要在霜降來臨前採挖完畢。
在我們中國各種農業活動都離不開農曆,農曆是我國的傳統曆法,它和世界同樣的陽曆又有所不同。確切的說他是一種陰陽合曆,是按照月相的變化周期為月的長度,再參考太陽回歸年為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三年一閏」來和回歸年相適應相互平衡。
而進入農曆九月也就離霜降不遠了,在農村人們都說「九月初一霜害人,乍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是什麼意思呢?
九月初一霜害人 就是指在農曆九月初一當天下霜,那麼對於農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因為這時候南方水稻還有很多沒有收割完畢,而北方小麥種植、玉米陸續收割。各種蔬菜也正處於播種以及生長階段。如果這時候下霜,那麼會導致糧食以及各種農作物損失慘重。因此才有「九月初一霜害人」。
重陽無雨一冬晴 重陽就是我們所說的重陽節,即九月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九九兩陽數相重」,因此叫做重陽。重陽節人們通過祭祀祖先,以寄託哀思。同時也通過在重陽節當天慶祝農業大豐收。
人們認為重陽節當天如果沒有下雨,那麼整個冬天都將會是晴天。也就是整個冬天將會下雨很少,是幹冬。其實每當到了冬季基本上很多地方都很少下雨,但是對於農業而言沒有雨水是不好的。特別是北方如果長期乾旱少雨,那麼小麥、玉米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人們通過日常勞作總結出了關於農曆九月的氣候諺語來作為日常農業生產指導。除此之外還關於重陽的俗語還有「重陽無雨,九月無霜」、「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水」。這都是農民在以前氣象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總結得來。
不久就到了九月九重陽節了,外出的遊子這時候也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人們在外望著家的方向唱起了重陽節歌曲《九月九的酒》:又是九月九 重陽夜 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 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 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 始終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