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2020-12-23 365說三農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

不過,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陽曆年和農曆年還是有區別的,而我們常以農曆新年作為慶祝和歡度的開始。就以今天的時間為例,今天是12月16號,但是農曆時間也是十一月初二,陽曆和農曆相差一個多月時間,所以,農曆新年也要比陽曆新年晚一個半月的時間,而農民眼中的新的一年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的,也就是除夕晚辭舊迎新正月初一,這才是農曆的2021年的開年第一天。依此來算,農曆的2021年正月初一是在陽曆2021年的2月12號。

不過,今天已經進入農曆的冬月的第二天了,冬月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冬月的天氣對於來年的收成是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的。比如俗語說「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冬月的天氣能預測來年的農作物生長情況。

「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這句話表面說的是冬月逢一天氣晴朗,這樣可以預示著明年稻穀收成非常好,這也是預示著來年雨水多,並且是雨熱同期,這樣才能保證稻穀豐收,自家的穀倉都裝滿了。

冬月逢一晴

這句話要搞清楚「逢一」是啥意思?這裡的逢一其實是指的冬月三個「一」的時間,分別是初一,十一,二十一,也就是說冬月的時間這三天時間,即農曆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十一,農曆十一月二十一,這三天時間。這裡說的「晴」,是指的天氣晴朗的意思。也就是說冬月裡這三個「一」是晴天的話。

來年穀滿倉

這裡告訴我們因為冬月初一、十一、二十一這三天是晴天的話,那麼預示著冬季雨水比較多,特別是正月裡雨水多,這樣農民期盼的瑞雪兆豐年的情景會出現,即隆冬時節雨雪偏多,這樣對於農民來說是一個豐收之年。

俗語預測明年是豐收之年

我們通過俗語可以知道明年到底是否能豐收,這也只是一個預測而已,對於預測的事情還不一定能夠得到驗證,不過,如今農民種田種地對於大自然的依賴減少了,莊稼種植基本上都能得到豐收,並且如今糧食價格也提高了,農民的農業收入夜在穩步提高。

相關焦點

  • 十一月初九,俗語「冬月初九雪,來年穀米跌」,下雪對農業好嗎
    導讀:十一月初九,俗語「冬月初九雪,來年穀米跌」,下雪對農業好嗎?而冬月初九這天農民認為這天的天氣對於來年農業收成是有預測性的,特別說到了了「冬月初九雪,來年穀米跌」,這句話就是從冬月初九這天來說明這天如果是下雪天氣的話,那麼明年稻穀和米價都會下跌。從這句話我們可以預判到來年應該是一個豐年。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今天又值冬月初一,一大早是被明媚的太陽叫醒,剛睜開眼,就聽見隔壁大爺吆喝著「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一會說「不怕冬月三一陰」,這會對著晴天又吆喝「明年是個豐收年」,到底是晴天好,還是陰天好呢?把我也給弄迷糊了。這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 農村俗語「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明年是什麼年?
    導讀:農村俗語「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明年是什麼年?年份的不同,加上農曆的更迭就會出現有的年份有立春節氣,而有的年份則沒有立春節氣,有的年份還會出現兩次立春,所以也就有了單春年、無春年和雙春年。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農曆十一月,又叫冬月,是農曆年的第十一個月,當然,這是對於沒有閏月的年份講的,今年農曆閏四月了,所以今年農曆年有十三個月,即四月之後,就是閏四月,再之後就是五月,就這樣從五月分後面序數都要+1,即農曆十一月,實際上是第十二個月。而農曆十二月是第十三個月,所以農曆一年的時間不是與陽曆一年時間那樣固定的。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所以今年農曆年有十三個月,即四月之後,就是閏四月,再之後就是五月,就這樣從五月分後面序數都要+1,即農曆十一月,實際上是第十二個月。
  • 明年辛丑年,農村俗語「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辛丑年,農村俗語「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啥意思呢?今年的庚子鼠年即將要過去,對於今年一年所發生的事,也註定了今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明年是辛丑牛年,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這句俗語描述的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只是這些俗語簡單幾個字,很多聽起來也有些粗糙,但其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糙。
  • 2021是辛丑寡婦年,俗語「寡婦耕牛,地收人不收」,啥意思?
    導讀:2021是辛丑寡婦年,俗語「寡婦耕牛,地收人不收」,啥意思?2021年年景怎麼樣?老黃曆春牛交節圖中有關《地母經》已經給出預測了「春種夏長逢甘雨,秋收冬藏滿金倉。才喜吳越桑麻好,又聞荊楚米麥香。」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今天日頭會早早地落山,但冬至之後白晝將會一天天的拉長,也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冬至也是數九連天的開啟,從今天開始也就正式的步入了數九寒天,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才算過完。其中最為寒冷的是三九和四九期間。北方地區滴水成冰江河封凍,一派嚴寒氣象。
  • 冬至到,「冬至三日雪,柴米堆得滿地剩」啥意思?明年是豐年嗎?
    導讀:今日冬至,「冬至三日雪,柴米堆得滿地剩」,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雖說是陽曆的12月21號,不過,農民們習慣用農曆來記事,今天按照農曆的時間來看的話是:冬月初七,戊子月,戊戌日,這是用十天幹十二地支來計算的,這裡也就是涉及到冬至日數九的問題。在以前有「冬至日逢壬數九」的說法,也就是冬至日開始,逢帶壬日的就數頭九。
  • 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二月沒九年景好嗎?
    在眼下日曆已經翻頁到2021年的時候,與年齡相關的某些俗語也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更多地提起。「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就是其中之一。 過去,之所以要在冬至後逢壬數九,是因為冬至在氣象學上是咱們所處的北半球冬季真正開始的日子。而咱們國家的民眾又普遍渴望著陽氣的復生。「壬」是「陽」,與「壬」相配的自然也是「陽」,「壬」又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所以,數九當初也便被規定為冬至後逢壬開始。
  • 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倒春寒」,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倒春寒」,啥意思?今天已經是12月27號,離明年只有4天時間了,在這即將跨年的日子裡,人們不免思索著有關2021年的一些事情,當然,農民更加願意把農村俗語說出來預測明年年景的情況,而這些民間俗語在給農民生活和生產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今天我們來將一些關於數九天中五九的有關俗語。
  • 俗語『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冬至』,天氣一片大好,農村幾個老年人沒事,找個有太陽曬暖的地方,又天南海北的胡扯起來,什麼過小年了,家裡也沒養雞,喝個雞湯都困難,這『冬至』在我們北方稱作『小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聊著聊著來了句『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的俗語,到底啥意思?有道理嗎?
  • 冬至農諺:冬至大如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是啥意
    因此,農村老百姓在冬至節這天,一般都是殺雞鴨,宰豬羊,然後燉上一鍋羊肉湯、雞湯或者蹄花湯之類的,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同食;也有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下館子去喝湯,街上許多羊肉湯館子在冬至節這天也是生意火爆。比如說:「一年雨水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農諺是說明年雨水多不多,就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如果冬至這天有雨,就預示著來年雨水充沛,對莊稼的生長就十分有利,就是一個豐收年。如果冬至這天無雨,就預示著今冬明春晴天多,會出現乾旱少雨的情況。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2021辛丑寡婦年,俗語「寡年怕金牛,老人怕寒冬」,啥意思?
    其實每到寒冬臘月,村裡的老人們就會通過各種農村俗語來預測明年的年景會怎樣,這既是老一輩的傳統也是農村人閒暇的生活,而今天咱們了解的這個俗語就是老人們常說的關於年月的俗語,這個俗語就是「寡年怕金牛,老人怕寒冬」,下面咱們了解下。農村俗語:「寡年怕金牛,老人怕寒冬」是啥意思?
  • 冬至將至,俗語:冬至三日晴,甕裡米生蟲,啥意思?為啥米生蟲?
    意思很簡單:瑣碎事充斥在生活,沒什麼感覺,冬至到,冬至到了春天就不會太遠。刺繡女工因冬至到來,白晝時間變長,能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飛動葭灰。12月21日是冬至,在杜甫詩中知道冬至後有兩大變化:一是太陽冬至當天直射南回歸線,此後太陽會向南移動,白晝變長,夜晚變短;二是冬至過後,溫度還會很低,還會有降雪,低溫天氣會持續相當長時間。
  • 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不逢春,遇牛五穀登」,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不逢春,遇牛五穀登」,啥意思?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小寒節氣。小寒節氣的到來,也宣告著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來臨。小寒處於二三九,天寒地凍人亂吼,這個季節是滴水成冰氣溫低的凍的人都亂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