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進入到一年之中最冷的數九寒冬,在我們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冬至是晴天好不好呢?
在過去由於技術水平有限,人們無法預測到未來的天氣情況,但農民卻又偏偏靠天吃飯,所以智慧的勞動人民便從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很多經驗,人們發現,當冬至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在整個冬天中降雨都很稀少,天氣會以晴朗為主,從而人們便總結出「冬至無雨一冬晴」的農業諺語。
冬至節氣後還有小寒、大寒兩個節氣後,全年24個節氣就結束。冬至節氣代表著寒冬的開始,但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卻是在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之間。雖然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是總結出來的農村諺語還是很有道理的。冬至後便進入到數九寒冬,受冷空氣的影響,氣溫會不斷下降,到小寒大寒時達到最冷。如果冬至這一天是豔陽高照,在太陽的照射下,氣溫也會很高,那麼便意味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都不會有降水過程,也就說明當年的冷空氣活躍的並不頻繁,所以才不會出現降雨降雪天氣,氣溫也會偏高一些,是人們所說的「暖冬」。
那麼對於農民來說冬至是晴天好不好呢?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那就是「冬至宜雨不宜晴」,對於大多數的人們來說,冬季氣溫高,降雨少,有利於人們出行,但是對於農民來說,冬季降水少、氣溫高,卻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冬季降水豐富,土壤中的含水量就會越充足,農作物在第二年返青時,充足的水分有利於農作物的快速返青和生長。其次冬季氣溫高,在土壤中越冬的蟲卵和病菌就不會被凍死,在第二年春天氣溫回升後,很容易爆發嚴重的病蟲害,所以對於廣大的農民來說,冬季降水多、氣溫低才是好事。
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了,你們那裡關於冬至節氣還有哪些俗語呢?你對這句「冬至無雨一冬晴」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