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師傅工程: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風味之路」

2021-01-19 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6月3日電題:粵菜師傅工程: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風味之路」

新華社記者徐金鵬、肖思思、黃浩苑

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在粵菜之鄉廣東,歷史悠久的粵菜正在煥發新的活力。

2018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在傳承粵菜文化的同時,促進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助力精準扶貧,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扶貧和鄉村振興「風味之路」。

(小標題)發掘「棲身鄉野」美食 傳承粵菜文化底蘊

粵菜是一種民俗,一道色彩,既繼承了中原飲食文化傳統,又博採各方烹飪精華,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調考究、質優味美的飲食特色。

廣州市「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院長葉軍峰介紹,粵菜由廣府菜、潮州菜、東江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粵菜用料廣博奇雜,配合四時更替,四季常新;講究生猛、鮮淡、清美,有五滋六味之別;講究刀工,點心精巧,大菜華貴。

歷史悠久的粵菜迎來了首批「標準」。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楊紅山介紹,目前,廣東已組織開發了潮式、客家、廣府風味菜烹飪和點心製作等10個「粵菜師傅」專項考核規範,還編制了《粵菜師傅通用能力》及配套培訓大綱等9本培訓教材及9個培訓大綱。

牛奶可炒,冬瓜做成盅……在「吃」上下功夫,廣東讓粵菜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有著「廣州後花園」之稱的從化山區生態環境好,吸引了許多遊客。由黎永泰、馬健雄等23位來自廣州知名酒店的總廚和烹飪大師組成的粵菜專家團隊,在從化成立了廣州第一家「粵菜師傅工作室」,計劃用三年時間,為當地量身打造農家樂美食,並培訓當地廚師。

鄉土美食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揚名飄香。依託地方特色,粵菜出現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在廣東韶關南雄市,323國道橫貫珠璣鎮有30公裡長,公路兩旁遍布著160餘家以「鵝王」為特色主題的農家樂。粵菜師傅工程接入農家樂後,孵化出一個名為「梅嶺鵝王」的新品牌,帶動當地大面積養殖獅頭鵝,也吸引江西等附近省份創業者們紛至沓來,共享美食經濟紅利。

(小標題) 「風味振興之路」:高質量就業的「美麗鄉村」圖景

在廣東省信宜市旺同村,竹林綠道是鄉村旅遊的新景點。一家名為「旺同人家」的農家樂在兩年前開了起來,但生意一直不旺,直到「粵菜師傅」雷卡林入夥後,這家店不僅生意好起來,還開起了連鎖店,一年盈利超過70萬元。

和很多信宜本地人一樣,今年46歲的雷卡林在珠三角打工快20年。45歲時,他接到朋友的電話,得知家鄉開辦「粵菜師傅」培訓班。抱著試一試的心理,雷卡林辭工回鄉。

一個月的短期培訓後,雷卡林熟練掌握了一百多道粵菜和十道本地特色菜的做法,這給了他創業的信心。用廚藝技術加上打工的積蓄,雷卡林入股了「旺同人家」。燒菜的好手藝,讓原本冷清的農家樂很快賓客盈門。今年,嘗到甜頭的雷卡林也將廚房裡的徒弟們送去培訓。

信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戈介紹,當地的「粵菜師傅」培訓班報名踴躍,培訓對象為農民及城鎮下崗職工,「精準扶貧」對象還有吃住行的補貼。培訓合格後,將頒發「粵菜師傅」和技能等級兩個證書。拿到證書就業後,這些農民和下崗職工月薪可達4000-5000元,很多年輕人走上職業「掌勺人」的道路。

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17烹飪中級1班的陳洪亮初中畢業後就來學習烹飪,單是刀功就學了一個月,手指被切傷了無數次。如今,大刀起落後,食材在他手下整齊如髮絲。陳洪亮早就規劃好自己的職業路線:「畢業後先去星級酒店學廚,將來自己開餐廳!」

目前,廣東省已有147所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設粵菜相關專業,在校生達5.6萬人。一年來全省共組織開展「粵菜師傅」培訓1.5萬人次。通過給予各項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支持「粵菜師傅」開辦農家樂、小餐館或外出創業發展,廣東有效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技能就業和脫貧致富。

以「美食」為媒,不少沉睡的鄉村旅遊資源得到「盤活」。廣東深挖傳統「白切雞」等鄉村粵菜美食,建設了潮州饒平永善古村落、河源萬綠湖景區等63個鄉村粵菜美食旅遊景點。

(小標題)西部粵廚夢:美食無界 夢想相連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是粵菜的重要發祥地,素有中國廚師之鄉、世界美食之都等美譽。

今年,103名青年學員陸續從1600公裡之外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雷波縣、金陽縣等三個國家級貧困縣來到順德,邁出改變命運的重要一步。

來自美姑縣典補鄉則合姑村的馬海羊子、馬海曲子是一對堂姐妹,一個25歲,一個21歲。這對能歌善舞的彝族姐妹,從大山裡坐了30多個小時的汽車來到廣東。

穿上了印有「順德廚師學院」字樣的白色廚師服,戴著高高的廚師帽,有些靦腆的馬海羊子變得興奮起來:「都說女孩子力氣小,舉不起鐵鍋,家鄉的女孩子很少從事廚師工作。但我很想學做菜,當大廚。」

「第一次走了這麼遠來到這裡,怎沒大廚夢呢!粵菜很講究,學成後我想開餐館,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因為家境不富裕,21歲的馬海曲子小學沒有畢業就在家幫忙帶弟弟、做農活。前來順德學廚,她十分珍惜這個機會。

順德廚師學院黨總支書記甘慕儀介紹,這些來自大山的學員將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免費廚藝系統培訓,前一個半月主要學習菜品製作,後半個月學員將到順德各餐飲名店進行實習。培訓結束後,合格的學員將拿到結業證,可以選擇留在順德就業或回家鄉就業、創業。

教授四川涼山學員的,有的是經認定的烹飪大師、名師,有的是順德本地知名食肆酒樓的總廚。學員們不僅要學做順德炒牛奶、釀鯪魚等經典菜式,還將學習一些以粵菜技藝融合四川風味的改良新菜式,以便學員回鄉就業創業,做的菜更適應當地人的口味。

翻開專門為四川涼山學員準備的《廣式點心製作》課程講義,中國烹飪大師梁兆基說:「我們特別選取了臘肉、芋頭等大涼山本地食材來教學員。」

近期,廣東和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新疆等省區籤訂合作協議,把粵菜師傅工程導入東西部省際對口幫扶工作中。

「小切口推動大變革」。一道道精美的粵菜中,品的是美食文化,繪的是鄉村振興,圓的是「粵菜師傅」心中的脫貧致富夢。(完)

相關焦點

  • 村裡有了「粵菜師傅」:飯碗穩了 生活好了 鄉村美了
    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粵菜師傅」工程兩年多來累計培訓5萬人次,帶動16萬人實現就業創業,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發展。這是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風味之路在灶火與汗水中邁向幸福最近,原本在建築工地打工的岑億豪失業了。一籌莫展時,江門恩平「粵菜師傅」培訓讓他看到了希望。「有了工作,心裡才踏實。」
  • 興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館暗藏鄉村振興密碼
    來源:掌上梅州 2020年12月29日,興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館在梅州市首個五星級農家樂——葉塘鎮葉南漁村正式揭牌開放,集中展示了興寧客家菜的歷史淵源和傳承創新。
  • 「粵菜師傅」工程為東莞傳統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
    「粵菜師傅」工程,深入推進其對就業創業的帶動作用,振興扶持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旅遊業。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在東莞採訪了解到,近兩年東莞市積極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深入推進其對就業創業的帶動作用,振興扶持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旅遊業。而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也為傳統莞菜注入了新派烹飪的活力。
  • 全國粵菜大師「香山論劍」!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開幕
    為更好地推廣粵菜師傅工程,再燃中山粵菜風華,中山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中國烹飪協會聯合舉辦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誠邀來自全國各地的粵菜大師聚首中山、同場獻藝、香山論劍。1月8日,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在中山市金鑽酒店正式啟動。
  • 我市在全省首創「粵菜師傅」工程彩虹計劃餐飲創業項目 僑鄉「粵菜...
    為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粵菜師傅」工程保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獨特作用,江門今年在全省首創「粵菜師傅」工程彩虹計劃餐飲創業項目,以「彩虹七色」為設計理念,結合三區四市飲食文化和特色食材,扶持推廣標準化、規範化的僑鄉特色餐飲彩虹計劃創業店。
  • 「粵菜師傅」工程成廣東農戶脫貧奔康「加速器」
    中新社記者 王駿 攝  在餐廳老闆朱強明的鼓勵下,他參加了新豐縣首屆粵菜師傅培訓班。如今他一人的工資加上政府對貧困戶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補助,可讓一家5口人除了日常吃用,每月還能攢下一小筆錢,他感覺「家裡離小康越來越近了,生活有信心多了」。  「粵菜師傅」工程是2018年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在廣東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上倡導部署的鄉村惠民項目。
  • 名廚聯手「粵菜工程」學徒秀技藝《發現大廚》本周六開播曬美食
    《發現大廚》是一檔傳遞粵菜風味的美食競技節目。該節目的靈感來源於廣東「粵菜師傅」貧困青年技能培訓工程,從中挑選6名碧桂園「粵菜師傅」工程學員,與6位知名粵菜大廚組隊,進行廚藝競技比賽,在弘揚嶺南文化、傳承粵菜精髓的同時,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打開銷路,助力消費扶貧和鄉村振興。
  • 廣派「英雄帖」,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
    1月8日,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中國烹飪協會聯合舉辦的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在金鑽酒店正式啟動。據悉,即日起至3月,將有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中山新晉名廚名菜名店評選、中山美食文化歷史展、粵菜師傅工程成果展等系列活動陸續舉行,全國各地的粵菜大師將匯聚中山,同場獻藝。
  • 廣州粵菜師傅「威水」! 包攬技能大賽兩個冠軍
    據悉,兩年多來,廣州市大力開展「粵菜師傅」工程省際技能扶貧,多次深入貴州扶貧一線,開展結對幫扶和粵菜師傅工程培訓推廣,今年在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設立4個「粵菜師傅訂單班」(廣州酒家和嶺南集團各2個),現招有77名全日制學員。
  • 「粵菜師傅」·雲浮行動 | 貧困戶爭當「掌勺人」
    」——廣府風味菜烹飪培訓班(精準扶貧班)實操訓練和就業技能鑑定考試現場,全鎮有勞力貧困戶紛紛前來參加培訓,爭當「掌勺人」。最後,學員把各自烹飪的幹炒河粉、腐竹炆魚和羅定豆豉雞三道考試菜餚整齊地擺放在長桌上,評委老師進行一一品嘗點評和技能鑑定。考試合格可獲得國家認證的培訓證書和就業培訓補貼(500元/人),將大大提升就業技能和競爭力,有效拓寬貧困戶的就業之路。
  • 「均安媽姐菜」學術成果發布,助力粵菜師傅工程
    作為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活動之一,自梳女七夕文化節在傳承本土優秀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再提升,調動市民的參與積極性;通過挖掘美食背後的均安故事,助力粵菜師傅工程,擦亮世界美食之都文化名片。均安鎮副鎮長勞國明表示,本屆文化節的亮點品多,既有均安媽姐菜成果發布,傳承粵菜廚藝,助力粵菜師傅工程再上臺階,也薈萃了沙頭社區的最新鄉村振興成果。鮑汁花菇柚皮記者注意到,活動期間發布的「均安媽姐菜」學術成果包括:媽姐菜的定義、內涵、風味特點、人文精神等。
  • 【粵菜師傅·產業融合系列報導】——乘「粵菜師傅」工程東風,杜阮...
    近年來,杜阮涼瓜乘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東風,實現了種植、深加工、銷售、餐飲、旅遊多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大大提升了品牌價值,成為蓬江區乃至江門市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生態名片」杜阮鎮上巷村是江門市「粵菜師傅」工程特色食材供應基地,有得天獨厚的種植環境和政府補貼的支持,7年來堅持種植高產、抗病的杜阮涼瓜良種 「試管苗」,黃伯的涼瓜畝產量比普通種苗高出三分之一,高達每畝三至四千斤。
  • 首批「粵菜師傅嶺南集團班」學生進入嶺南集團旗下五星級酒店實習
    開展團 -校-企聯合辦學,助力職教精準幫扶「粵菜師傅工程」是廣東省委、省政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東西部協作的重要舉措。在共青團廣州市委的指導下,嶺南集團與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共建首批2個「粵菜師傅—嶺南集團班」,並在嶺南集團旗下廣州東方賓館設立「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實習實訓基地」。
  • 新豐有股「人間煙火」,「粵菜師傅」讓貧困鄉親生活「回春」
    鮮,是粵菜的靈魂,新鮮的食材,往往取自山林中、鄉野間,從村裡進城,經由「粵菜師傅」烹飪,總能攬獲往來食客們的芳心。而當這「人間煙火」換了一種方式返鄉,在「粵菜師傅」們的妙手下,多少貧困鄉親的生活得以「回春」。
  • 「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是全國文明村,也是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更是遠近聞名、名副其實的「粵菜師傅村」。方兵說,從前受條件限制,旺同村民只能靠山吃山,不外乎在家搞種養和外出務工這兩條活路。自從有了「粵菜師傅」工程,許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參加廚師職業培訓,成功創業者不乏其人。如今,村中建起了十裡竹林景區,公園佔地120公頃,園內配套設施與遊樂場所眾多,使旺同村變身為美麗的旅遊鄉村。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
  • 打造文化IP,賦能鄉村振興!梅州梅縣區深挖鄉村文化底蘊,讓美麗鄉村...
    桃堯鎮供圖 梅南鎮水美村立足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愛國教育示範點;城東鎮玉水村發揮廚師人才優勢,主動對接「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相關政策,成功創建「廣東廚師之鄉」……該區深刻認識到,要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邁入新階段,應注重「文化內涵」的建設。
  • 《粵菜好師傅》開機,實力戰隊+生猛食材+專業評審烹製粵菜盛宴
    《粵菜好師傅》開機錄製。一臺屬於「粵菜師傅」的擂臺競技,一次拉動廣東美食經濟的全新嘗試,一場聚焦嶺南美食文化的集中展示,即將在這個夏天重磅來襲!粵菜師傅點燃廚界戰火2018年,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的集結號吹響,超過5.6萬名來自五湖四海的粵菜愛好者匯聚廣東,為夢想摩拳擦掌。
  • 60道「粵菜師傅」·新會陳皮美味菜譜出爐!
    這本集新會陳皮文化、美食和教學於一身的《粵菜師傅·新會陳皮美味》讀本,是江門、新會人社部門結合粵菜師傅工程、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把60道新會陳皮特色菜品標準化,讓「粵菜師傅+新會陳皮」發揮出「1+1>2」的效果,發揚和推廣新會陳皮美食,豐富「粵菜師傅」的文化內涵。
  • 村裡師傅變大廚 組團「接單」拓新路
    轉機「粵菜師傅」培訓後外地飯店發來邀請從龍門縣麻榨鎮政府出發,驅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行駛近30分鐘,便來到羅坑村。作為龍門縣較為偏遠的村莊,這裡保留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然而受制於區位交通等因素,這裡曾是省定貧困村。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工作,惠州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
  •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外來菜式在揭陽變潮
    不過,與直接「拿來」不同,潮菜師傅在選料、工藝、風格上還是儘可能多地遵古法制,巧妙地將外來菜式「潮化」。揭陽的美食文化在這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特別是近年來「粵菜師傅」工程的持續深入推進,揭陽的潮菜文化探索出一條博採眾長、兼容並蓄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