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備受廣大親子戲迷喜愛的中國木偶劇院迎來了65周年紀念日。對於喜歡木偶劇的戲迷來說,中國木偶劇院是我國領先的以木偶戲演出為主的專業劇院,在過去的時光裡不僅為戲迷朋友們獻上大批精品木偶劇目,也承擔起木偶劇文化的堅守者以及傳承者的角色,通過開設線上線下等各式課程傳遞著民族文化。在迎接復演日子到來的同時,中國木偶劇院也在籌劃雲上演出、加強跨界合作,積極拓展劇院發展的新思路。
將演出放到雲端
在線下演出被按下暫停鍵的時段中,不少劇院紛紛轉戰雲上演出,一解戲迷的戲癮。中國木偶劇院也不例外,4月27日,其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由中國木偶劇院、國立文投集團、中華網3家聯合,正式啟動「中國木偶劇院雲劇場」。新編原創的大型卡通舞臺劇《熊貓和小鼴鼠垃圾分類之環保小衛士》作為雲劇場的首發新劇,在啟動儀式中完成建組,並公布將很快在線上與觀眾雲相聚。
據了解,卡通舞臺劇《熊貓和小鼴鼠垃圾分類之環保小衛士》將於完成創排的第一時間在雲劇場發布劇目相關視頻。「中國木偶劇院雲劇場」的開通促進了劇院線上內容的進一步開發,除了新戲發布,中國木偶劇院還將對《天鵝湖》《胡桃夾子》《少年孔子》《美人魚》等經典劇目進行深度挖掘和重塑,木偶成語彙也將成為新的內容板塊在雲劇場不定期更新,《刻舟求劍》《濫竽充數》等成語故事將被木偶演員重新演繹,成為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愛的線上互動視頻。
據中國木偶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開設雲劇場外,大型神話舞臺劇《精衛傳奇》和大型史詩舞臺劇《少年孔子》的完整版演出視頻已在騰訊平臺上線,觀眾在家也能看木偶劇。疫情期間劇院將陸續在各線上平臺發布演出視頻,觀眾可以關注「中國木偶劇院」公眾號和抖音帳號,隨時掌握劇院最新動態。
戲迷呂女士表示,在無法親身前往觀看劇院演出期間,自己和孩子都能通過中國木偶劇院官方的新媒體平臺欣賞到精品木偶劇演出,身臨其境享受劇場親子時光,「在5月10日母親節的時候,中國木偶劇院還在線上推出『親子聲音素養訓練課』,讓親子戲迷在家中也獲益良多」。
跨界展現國潮魅力
通過線上演出讓傳統劇院煥發新顏之外,中國木偶劇院也積極擁抱演出行業的跨界潮流,通過與其他行業的品牌進行合作,在傳遞木偶文化特色的同時擴大劇院在大眾心中的品牌認知度。
4月11日,中國木偶劇院官方宣布聯手雲南白藥牙膏啟動「非遺文化 手口相傳」守護計劃。據了解,這個計劃旨在以初心致匠心,雙方合作推出「偶遇經典 煥新國潮」系列活動。活動以傳承、守護、煥新以及治癒四個關鍵詞為核心,通過國家級木偶非遺傳承人以短視頻形式的描述與介紹讓更多人了解木偶劇文化。在2020年4-6月期間上線的《雲遊國潮木偶戲劇節》,讓大小戲迷共同在線上觀看優秀木偶劇目及一系列互動活動。
據介紹,「偶遇經典 煥新國潮」木偶戲劇節已於2019年正式啟動,其中五大國偶IP形象美猴王、花木蘭、哪吒、精衛、姜子牙已在戲劇節中亮相。戲劇既秉承了木偶戲之優秀傳統,又巧妙地融合了木偶特技、川劇變臉等豐富多彩的技藝,雲集了多種木偶戲表演形式。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院長趙永莊表示,健康有了文化,底蘊才更加深厚,藝術有了企業,精神才更加靈動。國粹藝術和民族品牌相遇,將是一場新的國潮經典。
在演出行業分析師黎新宇看來,近年來傳統劇院進行跨界互動合作變得更為活躍,通過與不同行業的品牌聯動,可以挖掘傳統劇院的品牌潛力,拓展劇院的知名度以及受眾群體。對於中國木偶劇院來說,木偶劇文化已經經過較長時間的沉澱,在新時代多種文化的衝擊下,需要為其注入新的活力,主動去進行跨界合作,對於民族文化的傳播也有積極意義。
做好木偶戲傳承者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木偶劇院擁有含演員、舞臺技術、導演、編劇在內的優質演出團隊,其中高級職稱藝術家10位,中級職稱藝術家32位。劇院藝術總監王磊在「第七屆中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傳承展演」中獲得「中國最佳指導教師」榮譽稱號,演員李雅茹被評為「木偶最佳傳承人」。藝術家們在木偶事業中不斷堅守和創新,使得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木偶戲走進人們心中,實現一代代的傳承。
在65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木偶劇院先後兩次獲得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獎」;2012 年 9 月文化部批准中國木偶劇院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在劇目方面,劇院近些年出品了《真假孫悟空》《大鬧天宮》《八仙過海》《偶王歸來》《飛吧·丹頂鶴》《小鈴鐺與匹諾曹》等多部經典木偶藝術佳作。傳統木偶戲《鶴與龜》榮獲1984年匈牙利第七屆國際木偶節「最高榮譽獎」。
中國木偶劇院在官方微信號上一次次提到對於木偶劇文化以及木偶劇院的發展願景:「將在未來繼續創新與發展,為木偶注入靈魂,向更多的觀眾展示這門古老又神秘的藝術,讓『偶迷們』都能欣賞到優質的文藝作品。」
「除了推出各種精品木偶劇,近年來劇院在演出以外還開設了木偶知識講座、木偶課堂及木偶教育培訓(小太陽藝術培訓),為木偶藝術的傳承和普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中國木偶劇院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伍碧怡
·周邊遊玩線路·
遊玩路線1:盡享初夏綠蔭
□柳蔭公園
柳蔭公園是北京市內唯一具有田園風光的山村野趣公園。公園佔地面積17.47公頃,其中水面約7公頃。柳蔭公園原稱「久大湖」,據說明末年間,此地藏有宮廷寶藏,便有人挖地丈餘,尋寶未果,但挖掘出的泥土卻是燒磚的上等原料,於是此地便挖成了窯坑。1984年改名為柳蔭公園,1992年5月1日正式售票開放,2013年起免費開放。經過多年的發展,柳蔭公園形成了兩大特色,一是北京市內唯一一座具有田園風光的山村野趣公園,二是以「柳」取勝。公園共栽植30多個品種柳樹。
交通信息:從中國木偶劇院出發,向南步行約578米。
□青年湖公園
北京青年湖公園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路西,那裡原來是個大水坑,1958年開挖成湖,1960年堆山修路,建亭造橋,才逐漸形成一處佔地169800平方米、水面積63800平方米、樹木1.6萬株的現代公園。園內既有植物群落的自然美景,又有花卉雕配植物造型的園林藝術,展現了青年湖自己的園藝風格。是北京市首批「黃土不露天」的達標公園。公園遊覽區有爍園、報春嶼、荷塘、勝藍軒、宜園等不同特色的景區,遊藝設施新穎多樣,有賽車、碰碰車、海盜船、空戰機等,還有免費的兒童遊樂場、門球場、健身器材。
交通信息:從柳蔭公園出發,向西南步行約700米。
□地壇公園
地壇公園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地壇公園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佔地37.4公頃。公園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地壇公園有方澤壇、皇祇室、牌樓、齋宮等著名旅遊景點。1984年被評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信息:從青年湖公園出發,向東步行約400米。
遊玩路線2:博覽文化遺址
□西黃寺博物館
西黃寺始建於1651年(清順治八年),是清代理藩院直轄的著名皇家寺院,在遼國蕭太后燕京行宮的基礎上所建,為五世達賴喇嘛的駐錫之所,故又稱達賴廟。西黃寺博物館是京城唯一一座原生態藏傳佛教文化博物館。博物館以現存的西黃寺清靜化城塔院為主體,佔地約2萬平方米。館內原狀陳列有清靜化城塔、乾隆御筆石刻碑等,館內藏品有塔藏文物、法器法物、佛像、唐卡、經卷等。
交通信息:從中國木偶劇院出發,向西南步行約1.5公裡。
□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
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北二環中路,德勝門箭樓下。由德勝門箭樓和真武廟兩部分組成。是一座以展示錢幣為主要目的的專題博物館,主要進行收藏、展覽和全國錢幣交易活動。1993年10月建成開放。古錢幣博物館設在復建的清代真武廟內,展出「中國歷代貨幣系列」,每一枚小小的錢幣都凝結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生活及政治變革,每一次幣制的變化無不影響歷史的進程。
交通信息:從西黃寺博物館出發,向西南步行約2.4公裡。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15號,總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古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館藏文物2000餘件,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始建於公元14世紀,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曾經是國家的最高學府和皇帝祭孔的場所,兩組建築群都採取沿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組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建築群。2005年3月成立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於2008年6月14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交通信息:從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出發,向東步行約3公裡。
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伍碧怡 圖片來源:官方供圖
【溫馨提示】
戴口罩:外出活動要繼續佩戴口罩,配合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求進行體溫監測,必要時進行複測。
少聚集:非必要時儘可能減少去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
做防護: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或紙巾遮住,不要用手接觸口鼻眼。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時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注保暖:在外出活動時,一定要根據氣溫條件注意保暖,兒童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活動量,避免高強度活動後受風著涼。
勤清潔:戶外活動回到家後,要及時脫去外套,清洗雙手,適當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