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只知道前半句或者後半句的古詩詞

2021-01-08 小馬閒侃

那些我們只知道前半句的古詩詞

有緣千裡來相見,三笑徒然當一痴。(出自《集杭州俗語詩》 清·黃增)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出自《春宵》宋·蘇軾)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出自《斷句》宋代·蘇麟)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出自《劍客》賈島)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出自《賦蕭瑀》李世民)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出自《自遣》羅隱)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出自《花月痕》魏子安)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苦。(出自民間魯迅先生評論自己筆下的《孔乙己》的時候曾經用了這句話。)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出自《花月痕》魏子安)

那些我們只熟知後半句的詩詞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出自《鷓鴣天》辛棄疾)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出自《乙亥歲二手·僖宗廣明元年》曹松)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到黃金甲。(出自《不第後賦菊》黃巢)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出自《圓圓曲》吳偉業)

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出自《題桃花扇傳奇》陳於王)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出自《琵琶行》白居易)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出自《集杭州俗語詩》黃增)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白鹿洞》王貞白)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出自《雜感》黃景仁)

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蝶戀花·春景》蘇軾)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戲張先》蘇軾)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出自《祝母壽詩》慈谿)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出自《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李商隱)

相關焦點

  • 有些詩句前半句平淡無奇,後半句精妙絕倫,這些詩句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三句前半句平平常常,後半句卻讓人驚豔的詩,一起來看看吧!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句詩的意思是:如果我能得到豪華的房屋千萬所,一定要將它們送給天下貧寒的有識之士,讓他們都能開心。看到這句詩的前半句,一定覺得是一個俗人在徜徉有錢的舒適生活,但是看到下半句,一定會被使人超然物外,高尚的情懷所感動。
  • 那些半句封神的詩句,你知道另一半嗎?
    有很多詩詞,只有半句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另外半句卻鮮為人知。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盤點那些在歷史上半句封神的詩句。 這句詩出自宋代蘇鱗的《斷句》,意思是說看似詠樓臺亭榭、花草樹木,實則暗示:好處都被別人佔了,而自己卻得不到恩澤。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子只講了前半句,後半句怎麼解決
    (孫武劇照)首先,我們得承認,孫武這句話,用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肯定是對的。舉個例子。宋太宗曾命三軍出徵,攻打遼國,試圖收回燕雲十六州。當時在打仗之前,他就「親授陣圖」,要求軍隊在戰場上必須按照他事先布置的陣圖來打仗。但結果是,由於所遇到的敵情情況不一樣,雖然一開始想得好好的,可是一到戰場,一切都亂套的。
  • 那些只流行半句的名言警句,其實後半句才是更重要的!
    四兩撥千斤千斤力在後3.誤傳: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原本: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4.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5.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天下少完人。6.
  • 「桂林山水甲天下」家喻戶曉,後半句1983年被發現,不比前半句差
    去過桂林的朋友都知道,桂林山水不同於別處,它柔美平靜得似女性肌膚,卻又空曠包容得似男性胸襟。水襯著山,山的倒影浮在水面,往來的小竹排在水中飄飄蕩蕩,一曲山歌民謠,便引得空谷傳響,幾隻山澗中歸來的鳥兒,在空中悠然飛翔。。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感懷於桂林山水的大氣秀麗,創作了許多關於桂林的文學佳作。比如「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位將帥的戰功是靠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換來的,這句詩相信隨便一個人都知道,然而有些人甚至以為它是俗語。其實這是出自晚唐詩人曹松的《己亥歲二首》中的一首: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如果你只知道「兄弟和裡安,臭裡分」,不知道後半句就虧大了
    「鄰裡和裡分,永相安」是說鄰裡之間,在彼此相處融洽的時候,做事情要有分寸,有原則,有了事情要放在桌面上明說,先君子後小人,以免後來扯不清引來矛盾。之所以有這樣結局,原因在於只知道上半句,沒有領會下半句。前半句提出易犯的錯誤,後半句提出如何避免出現錯誤。而後半句才是這句話的精髓,這個當然不是提倡兄弟分家、鄰裡不來往的觀點,而是要做好規劃,事該分清的不能和稀泥,該說的話不能礙於情面不說,不給以後留下隱患。
  • 「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你知道「人生若只如初見」後半句嗎?
    「人生若只如初見」自古至今一直被評為全詩最佳的一句,用儘可能平淡的語氣描寫對這段感情的惋惜,更能瞧見深情之處,說後一句乃至整首詩都在詮釋這一句也不為過。而你知道後半句是什麼嗎?全詩如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孫燕姿《半句再見》10分鐘評論上千!原諒我沒說出口的半句再見
    「一張照片,半句再見, 塵封的紀念,用眼淚把你複習一遍」,歌詞的開頭給人的感覺壓抑,懷戀,想起了我們曾經說再見的那個人,突然在心裡默默的問了一句,你還好嗎?每個人都有說再見,你的再見說的灑脫嗎?孫燕姿《半句再見》網友評論區,有讓你淚奔的片段嗎?
  • 下半句才是經典,不過很少有人知道!
    下半句才是經典,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大家的生活中應該聽到過很多老人說的話,通常那些老人說的話都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他們都包含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如果你理解這句話的話,那麼就可以對你的人生產生非常大的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學習一句老祖宗說的話,這句話叫做笑貧不笑娼,很多人聽到這句話肯定覺得笑就是說笑話,娼肯定就理解為娼妓,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笑貧不笑娼」,啥意思?
  •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經典,蘊含上千年的智慧
    可是,我們從老人家口中聽慣了這句話,卻很少有人知道後半句。其實《智囊全集》中便向世人點明了後半句話,其背後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卻是絲毫不亞於前句。首先,我們不妨來品一品載於《智囊全集》中的這句蘊含真知灼見的前半句。中國古代其實一直有信仰神靈的習俗,或者說是敬而遠之的態度。
  • 《半句再見》道了半句再見而已
    《半句再見》道了半句再見而已時間:2019-04-19 13:45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殘缺的詩篇遺忘的誓言是哪首歌? 《半句再見》道了半句再見而已 抖音上面好聽的歌曲很多,影視達人最近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曲分享給大家,這首歌其中一句歌詞是殘缺的詩篇遺忘的誓言是什麼歌?試聽地址是什麼?
  • 俗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後半句更動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那後半句是什麼呢?這後半句更是經典,「繁華三千,只為一人飲盡悲歡。」聽起來這句更動人。「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這句話源起佛經中的一則故事。佛祖在菩提樹下問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此人答曰:「正因為如此,我才不知道該如何取捨。」佛祖笑笑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才是精華,但很多人「羞於啟齒」
    有時因為發現他人出現比較低級的問題,於是就對人家冷言冷語,甚至是惡意的嘲笑諷刺,但是事實上這些我們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問題,難道我們自己就不會出錯嗎?只不過是還沒有能夠清楚的認識自己罷了。所以我們不應該那樣隨意地輕視他人,特別是那些和你身份相當的,我們更不應該隨意地去輕視,因為這些與你一起打拼的人,你們兩個人的實力也就相差不大,笑話那個人實際上也就是在笑話自己。
  • 話不投機半句多嗎?
    我不是一個十分有自信的人,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爭辯、分歧我也是選擇能避免就避免,能不爭論就不爭論,我父親經常告訴我:「話不投機半句多」,說不到一起去,就別說唄,幹嘛還要去鑽那個牛角尖。個人認為,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質,但也要明白忠於自己背後的中庸之道,願你忠於自己活得還像自己,這句話的我經常能聽到,這句話出現的一個原因:眾口難調以及很少存在的感同身受。
  • 小島約拍集35 半句再見
    小島約拍集35 半句再見 #客片分享# #微電影# #劇情短片
  • 名言「溫飽思淫慾」人人皆知,但你知後半句嗎?揭露人性的本質!
    名言」溫飽思淫慾」人人皆知,但你知後半句嗎?揭露人性的本質!傳統文化對我們國家來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尤其是春秋時期,各家都著書寫作,他們的的思想文化,為我國的傳統文化起了很重要的奠定作用。「飽暖思淫慾」就是大家經常放在嘴邊的一句俗語,不過經常聽到這句話,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嗎?這句話的出處是儒家,它的原句是書上經常提到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後來說得多了,就慢慢演變成了口語化的「飽暖思淫慾」了。雖然字數少了,但是這句話也是想要警醒我們做人不要太貪了,不要什麼都想要得到。
  •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可知它的後半句是啥?與「陽朔」無關
    大多數人以為,它的後半句,是「陽朔山水甲桂林」。其實並不是,它的真正的後半句,已經失傳了接近千年。在那個晴朗的1983年中的一天,這後半句詩才真正大白於天下,被世人所熟知。下面就根據歷史的足跡,一起去探秘這後半句詩的前世與今生。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前半句是什麼?揭露人類的什麼本性
    其實這句話還有前半句,完整的語句應該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句話的典故出自《論語·泰伯》第四章。說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生了重病,孟敬子去探望他。曾子對孟敬子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大致的意思是:鳥兒在即將要死的時候,它的鳴叫聲會十分哀傷;人快要死的時候,他這時候所說的話往往也是充滿善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