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子只講了前半句,後半句怎麼解決

2021-02-23 紅塵資訊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最早是大軍事家孫武說的。他在《孫子兵法》中寫道:「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孫武是大軍事家,他的《孫子兵法》被奉為軍事上的「聖經」。他說的話,自然沒人敢說不對。但實際上,孫武只是講了上半句話,還有下半句,他並沒有講出來。下半句是什麼呢?

(孫武劇照)

首先,我們得承認,孫武這句話,用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肯定是對的。

舉個例子。宋太宗曾命三軍出徵,攻打遼國,試圖收回燕雲十六州。當時在打仗之前,他就「親授陣圖」,要求軍隊在戰場上必須按照他事先布置的陣圖來打仗。但結果是,由於所遇到的敵情情況不一樣,雖然一開始想得好好的,可是一到戰場,一切都亂套的。而將領因為不敢隨意改動宋太宗的「君命」,最終,這場仗打得非常糟糕。其中兩支軍隊打敗,本來突破陣圖限定,靈活機動打了一仗的楊業,最終也受制於陣圖的影響,變得反勝而敗。

為什麼這支宋軍會打敗呢?根本的原因,就是宋太宗不放心將領們手握兵權,害他他們在戰場上會出現擁兵自重的現象,才要他們嚴格執行「君命」。

但是,「君命有所不受」,其實更麻煩。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孫武本人。當孫武在講了這句話後,當時他就實實在在地現場試驗了一回。

(吳王劇照)

吳王為了檢驗孫武的帶兵能力,把自己的後宮們交給他,讓他把這些妖嬈的女人們,訓練成合格的士兵。但這些后妃們在訓練中,並不聽孫武的指揮,孫武為了嚴明紀律,決定殺掉兩個隊長,以儆效尤。這兩個隊長,恰好是吳王最喜歡的兩個妃子。吳王趕緊派人給孫武傳話,讓孫武刀下留人。但是孫武卻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最終還是殺掉了吳王的那兩個愛妃。

雖然吳王並沒有報復孫武,但是對孫武卻很不爽。實際上,不僅僅吳王不爽,後世的君王們看到這個故事,估計也很不爽。因為孫武違背君命,殺掉了兩個后妃,這件事或許是一件小事。但是,如果孫武不僅僅是殺掉兩個妃子,而是舉兵造反,那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嗎?為什麼說危險呢?

因為他們在造反的時候,並不會說自己在造反。他會說,君王身邊有奸臣,奸臣把君王蒙蔽了。君王的這個命令,是錯誤的命令,它會給整個軍隊帶來災難。所以我們不能聽「君命」。如果將軍這麼說,士兵們一定會相信,因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如此一來,可能的結果就是,將軍真的帶著軍隊造反了。

當年安祿山就是帶著軍隊這樣操作的,最終引發了全國性的災難。

(韓信劇照)

由此可見。給予將軍太大的權力,讓他們在戰場上隨意用兵,隨意「君命有所不受」,其實是相當麻煩。比如韓信,本來他是劉邦封的大將,但在帶兵打仗的時候,劉邦給予了他高度的自由,讓他完全遵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雖然韓信打了不少大勝仗,但韓信也因此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最終劉邦幾乎完全失去了對他的控制能力。若不是陳平獻計劉邦智擒韓信,若不是蕭何幫助呂后誅殺韓信,韓信肯定就造反做大了。

由此可見,孫武所講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其實只講了前半句。也就是說,只講了如何打勝仗的前半句,並沒有講君王如何控制將軍的後半句。那麼,君王應該如何才能控制將軍呢?

綜合古代成功的經驗,我認為必須要做好這幾點:

一是君臣互信。君王和將軍必須互相信任,肝膽相照。比如上面所講的宋太宗派出的那支軍隊的將領曹彬。當年趙匡胤派他出去打過仗,攻打南唐。當時趙匡胤只是給了他一把尚方寶劍,就讓他去了。最終,曹彬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沒有出任何問題。這就是君臣之間的互信,而宋太宗和曹彬就沒有互信,所以會出問題。

二是監軍制度。古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常常在軍隊中設置監軍制度。監軍代表君王,如果將軍要隨意改變命令,必須向監軍報告。監軍在現場,他明白情況,可以決定改變還是不改變。不過,如果將軍有反意,就算有監軍也不起作用。比如當年鍾會決定造反,監軍衛瓘就把他沒辦法。最後還是衛瓘組織人馬把鍾會殺掉,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是選擇將領。君王允許將領「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首先要選擇那些忠誠有擔當的將領。如果將領不具備這樣的品質,君王不會讓他獨當一面,這樣的大臣,在古代被稱為純臣。比如唐初的時候,李世民就認為徐茂公是純臣,而單雄信不是。因此,李世民很相信徐茂公,重用他,經常派他出去打仗。而對單雄信,李世民乾脆殺掉他。

相關焦點

  • 那些我們只知道前半句或者後半句的古詩詞
    那些我們只知道前半句的古詩詞有緣千裡來相見,三笑徒然當一痴。(出自《集杭州俗語詩》 清·黃增)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出自《春宵》宋·蘇軾)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出自《斷句》宋代·蘇麟)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 《孫子兵法》管理哲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真將領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合。泛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主要意思是將領遠徵在外可以應急作戰,(勝敗乃回一瞬間之答事,戰機不可失)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如再請命,怕是貽誤戰機)。還有一層意思是,將士在外隨機應戰,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但做到這樣,將領必須是高素質的真將領。有敬畏,有權衡,有果決大將在朝受命,領兵出徵,運籌帷握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 有些詩句前半句平淡無奇,後半句精妙絕倫,這些詩句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三句前半句平平常常,後半句卻讓人驚豔的詩,一起來看看吧!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句詩的意思是:如果我能得到豪華的房屋千萬所,一定要將它們送給天下貧寒的有識之士,讓他們都能開心。看到這句詩的前半句,一定覺得是一個俗人在徜徉有錢的舒適生活,但是看到下半句,一定會被使人超然物外,高尚的情懷所感動。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是對是錯?將領要學會自我透明
    司馬懿而這其實就是《孫子兵法》當中的知勝五道中的最後一條,也就是將領有能力,而且君王又不對他進行幹擾者獲勝。也就是說不管皇帝說什麼,進退與否都要將領自己去根據形勢來判斷再做出決策。周亞夫但是事實的情況是並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贊同這一道理,而且貫徹這一兵法的將領大多都是下場很慘。
  • 《孫子兵法》: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真諦,帶兵最怕的是中御之患
    孫子兵法說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這裡說的是將軍是國家輔佐的重臣,而這裡面說到的周和隙有著三次含義,其中第一個周說的是才智兼備,而能力全面的意思,隙則是說能力有所欠缺。而第二個周是說在行事的時候能夠做的全面周全,而隙則是說做事總會粗心大意,行事總有缺漏。
  • 「桂林山水甲天下」家喻戶曉,後半句1983年被發現,不比前半句差
    水襯著山,山的倒影浮在水面,往來的小竹排在水中飄飄蕩蕩,一曲山歌民謠,便引得空谷傳響,幾隻山澗中歸來的鳥兒,在空中悠然飛翔。。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感懷於桂林山水的大氣秀麗,創作了許多關於桂林的文學佳作。比如「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 那些只流行半句的名言警句,其實後半句才是更重要的!
    四兩撥千斤千斤力在後3.誤傳: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原本: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4.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5.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天下少完人。6.
  • 那些半句封神的詩句,你知道另一半嗎?
    有很多詩詞,只有半句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另外半句卻鮮為人知。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盤點那些在歷史上半句封神的詩句。 後來此句成為了人盡皆知的成語,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02 一將功成萬骨枯 它的上半句是憑君莫話封侯事。
  • 此地無銀三百兩,後半句是什麼?
    「賊」是強盜,行為是「劫」、「略」、「搶」、「強」,不僅動武傷人,甚至還要命,小者三五成夥打家劫舍,大者呼嘯山林攻城略地。 「盜」雖然有時能夠同時指稱小偷與強盜兩種人,但主要是指強盜。而「盜賊」才會指稱盜與賊兩種人。 說起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偷兒」,應該就是《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鼓上蚤」時遷了。
  • 《半句再見》道了半句再見而已
    《半句再見》道了半句再見而已時間:2019-04-19 13:45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殘缺的詩篇遺忘的誓言是哪首歌? 《半句再見》道了半句再見而已 抖音上面好聽的歌曲很多,影視達人最近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曲分享給大家,這首歌其中一句歌詞是殘缺的詩篇遺忘的誓言是什麼歌?試聽地址是什麼?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孫燕姿《半句再見》10分鐘評論上千!原諒我沒說出口的半句再見
    孫燕姿《半句再見》網友評論區,有讓你淚奔的片段嗎?1、有些人,不遠不近,只能做朋友,而非戀人;有些人,時近時疏,只能做旁人,而非朋友;有些人無需刻意去裝,也會記憶深刻;有些人無論怎麼閃爍,也會過眼雲煙;生命中,總有些人,在你身邊,來了又走;總有些人,在你眼前,晃晃不見;總有人,在你心裡,長久以往,你卻不敢靠近一步。
  • 俗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後半句更動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那後半句是什麼呢?這後半句更是經典,「繁華三千,只為一人飲盡悲歡。」聽起來這句更動人。「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這句話源起佛經中的一則故事。佛祖在菩提樹下問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此人答曰:「正因為如此,我才不知道該如何取捨。」佛祖笑笑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 拿破崙名言:「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
    沉睡的獅子其實這句話還有後續,而這後半句才是重點,這邊是「不要打擾,讓它一直沉睡。」這句話可以說是給阿美士德的最忠誠的警告。身為軍事天才的拿破崙眼光當真非常長遠,見解獨到。他看過《孫子兵法》,知道中國的軍事謀略,也知道漢唐的繁盛。
  •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頭沉睡的雄獅」,實則後半句才是重點
    1818年,被關押的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上與前印度總督阿美士德談論自己對中國的看法。此言一出,世界震動,後人將這一論斷稱之為「中國睡獅論」。然而,拿破崙雖然兵敗滑鐵盧,除了榮譽和生命外一無所有,但他對中國的了解並不淺薄和片面。
  • 俗話說「男女授受不親」,後半句才是精髓,暗藏生活大智慧
    其實我們所了解的只是最表面的一層意思,這句話真正的精髓在其後半句。 這裡孟子說到的「嫂溺援之以手」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整句話的精髓,也是「男女授受不親」的後半句。
  •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位將帥的戰功是靠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換來的,這句詩相信隨便一個人都知道,然而有些人甚至以為它是俗語。其實這是出自晚唐詩人曹松的《己亥歲二首》中的一首: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古人講:「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耐人尋味,可惜很少人知道
    古人言:「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耐人尋味,可惜少有人知為了更好地能提醒子孫後代,老祖先會根據平時生活經驗,匯總出一句句耳熟能詳的俗語諺語流傳下來。而這些民間諺語藉助人們的口口相傳,總是會在時間的長河中丟失忘卻。
  • 難怪劉備得到臥龍鳳雛都註定失敗,你看水鏡先生說的後半句是啥?
    其實不然,因為水鏡後面還說了半句話,只是被某些斷章取義之人截取了前半句,才會造成這言不符實之舉。那麼,究竟水鏡先生後半句說的是什麼呢?哪知劉備為了感激劉表的收留之恩,欲借花獻佛,將此馬送給劉表。可惜劉表不識貨,竟然聽信下屬之言,說此馬克主。說來,劉表也是個膽小無能之人,又將此馬還給了劉備。
  • 墓王之王:六句愛情經典語錄,前3句美滿,後3句悲嘆!
    墓王城少主要遭受鬼鞭之刑,能活下來的希望微乎其微,他的愛人櫻雪公主,在刑罰來臨前一天晚上,與慕容燁共結連理。無論將來是怎樣的結局,至少今晚,我是歡喜的,願我們未來和和美美,幸福一生,這一句話,表明了櫻雪公主的期盼,不求榮華富貴,但求百年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