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做舊實用方法彙編

2021-01-19 書法徵稿


一、宣紙做舊方法

這種做舊的方法絕不是為造假,只為增加效果。


1、我實驗過幾種做舊的方法,其中一種效果比較好,用老畫上的裱褙紙泡水染制。這裡前提有一個條件,你必須有裝裱的朋友。裝裱師在揭裱古字畫時,原先的裱褙紙除下來,一般不捨得扔掉。那些裱褙紙由於時間久了,呈黑褐色。用清水泡了,出來的顏色很黑,用這種水去染紙,出來的效果比較自然。我在第二屆扇面展時採取的就是這種手段。

2、我知道一種作舊辦法,無私奉獻給大家:用隔夜茶葉水均勻灑在白宣紙上或將宣紙浸泡茶葉水中,得出暗黃色效果!吸墨性能較好!

3、平時我用的比較多的簡單作舊方法就是:用過夜的茶葉水(最好不要用清茶),裡邊加上一些醬油,或者點上一點點的墨汁,以保證茶葉水的色度和深度。然後用刷子在宣紙上刷勻,想要特殊的斑點的效果,刷過製作過的茶葉水之後,抓把鹽撒在上邊,待幹了以後,效果即在眼前!

4、如果有誰寫小楷的話,手頭沒有中性的或者熟宣紙,用白色宣紙寫效果肯定不行,因為洇的太厲害,所以您可以用這個方法實驗一下,方法很簡單:豆漿想必大家都喝過,街頭上賣的都有,特別是賣早點的地方,因為他們為了掙錢,豆漿的濃度不是原來的濃度,是稀釋過的。您買幾杯豆漿,回去後稍微加些水,然後用刷子在白色宣紙上刷勻,待幹透以後便可以直接創作了,效果一定特佳!

5、前面提過為了寫小楷,用豆槳刷生宣紙的辦法,還有一種辦法是用純牛奶刷,效果也不錯,不妨一試。

6、我平常用國畫顏料(花青、赭石等加墨汁調出淡淡的顏色)在紙的背面先做出肌理效果,再用普洱茶在正面慢慢刷幾遍,就會達到做舊的目的。

7、將寫就作品 平鋪氈上,以濃普洱茶汁就噴霧器噴之,視自家要求,數遍(須上遍幹透再加下遍)既成,舊氣滿紙。

8、(1)先將作品託於一較厚的紙張上,待半乾時用棕刷用力刷,使字口出現少量墨痕。

(2)用黃柏、皂角煮水刷作品多遍。可以洗掉浮墨,作品變的黃中帶黑,黃柏可以防止蟲蛀。

(3)將作品揭掉,再重新託於一張新紙上。

(4)用普洱茶末泡水刷作品多遍。

(5)最後把茶末連水倒在作品上,過夜,除去雜物。

(6)用清水多淋刷作品幾遍,幹後揭重新接、託。

(7)用白芨水刷作品,可以提高亮度,使作品有既老又新的感覺。

(8)裱於第二次的負被紙上,完成。

也可以用舊報紙、紅茶、樹皮、板慄殼等煮水做舊的,也有用砂紙打磨的,但不論如何,最後一定要用白芨水刷一下,否則,墨色出不來。

9、 在書畫修復中,為保持書畫的原有面貌,儘量做到「整舊如舊」,就要很好的選配與古書畫適合的紙張,然舊紙來源有限,品種難求齊全,因此採用仿古染色技術就勢在必行了。

染紙,就是以染料作用於纖維質,以取得均勻而牢固的色澤。目前為止,染紙所用的染料大體上仍是各種植物染料和礦物顏料。現就染紙相關工藝簡要介紹如下:

(一) 原料

(1)顏料

如:藤黃、花青、赭石、槐黃、梔子黃、橡碗子、土黃、紅茶、徽墨、硃砂、糖色等。

(2)膠

為了保證染製紙張的質量,一定要配製濃淡相宜、合乎需要的膠水。膠水的作用是添加在染色水中,使染色水色度均勻,顏色與水融合為一體,這樣染成的紙張便上下一色,不致發花。

膠水是一種粘性物質,大體分為動物膠和植物膠兩種。動物膠是用動物的皮、角、骨等製成,品種有牛皮膠、鹿膠、骨膠等,植物膠是用植物粘液製成,品種有樹膠、石花菜膠等。

(3)白礬、排筆、晾杆、搪瓷盆等

(二)染汁的具體製作方法

以古銅色的仿古紙為例

方法一:可以直接把橡碗子(北方可用慄子殼代替)放在水裡煮,使其中顏色充分釋放,在煮的時候,還要在水中兌上1-2%的膠水,然後用一大盆,上面放羅篩,將煮好的染汁倒入盆內篩出。趁熱進行染紙。

方法二:槐黃、梔子放在清水中煮開,兌上膠水,煮透後過濾使用。

方法三:紅茶、糖色加白礬燒煮出色,濾茶加膠製成染汁。

方法四:國畫顏料、墨汁調汁等。

(三)操作方法

把要染的紙三四張為一沓,平放在工作檯上,用排筆沾染汁往紙上刷,刷色時要由淺到深,一層一層的加深,排筆要順著紙紋一筆接一筆刷,刷好後,晾在晾杆上,半乾時分成一張一張的,最後壓平備用。

染大張紙,可用特製染槽,將染汁倒入,進行拉染。

(四)注意事項

調製染汁時,必須注意染汁的顏色須一次調成,寧可一次多調些,以免缺後補,因為重新調製的染汁,顏色往往不同於前次。

由於受水質、氣候等不確定因素限制,很難規定出一固定的比例來,所以就必須通過試色來測定。直到配出合適的顏色為止。

10、 蠟箋紙的製作

(1)用蠟均勻地在宣紙上塗搽

(2)然後用砑石依次砑過

(3)用開水衝去浮蠟

(4)晾乾備用,寫小楷,沒的說。

11、古人的作舊法

染紙之法,據說是西晉葛洪(281-341)發明的。他在研究中發現黃葉有殺蟲卵的功效,於是就試驗用黃葉汁浸染麻紙,由此試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張用天然染料染成且不遭蟲蛀的加工紙,史稱「黃麻紙」。這種紙外觀呈黃或淡黃色,後來被廣泛應用。

黃葉染紙古稱「入潢」。方法是:先將黃葉內皮切開,放在水裡浸出原汁。把剩下的渣子取出搗碎,加水煮沸,裝入布袋,擠出黃汁。復將殘渣再搗爛,再煮、擠壓。如此三次處理,隨即將幾次的染汁匯合,染紙。

12、明.高濂《遵生八箋》卷十五載:「染宋箋色紙,黃柏一斤槌碎,用水四升浸一伏時,煎熬至二升止。聽用橡鬥子一升,如上法煎水。聽用胭脂五錢,深者方妙,用湯四碗,浸榨出紅。三味各成濃汁,用大盆盛汁。每用觀音簾堅厚紙,先用黃柏汁拖過一次,復以橡鬥子汁拖一次,再以胭脂汁拖一次,再看深淺加減,逐張晾乾可用。」

13、用生豆漿汁酌加膠水,按照染紙方法在紙上進行加工,就會產生半生半熟的效果.如在豆漿汁中加紅茶葉汁、赭石水、藤黃水、墨汁、等色素,可以染成各種舊氣色紙。

14、來個新的做舊法:簡單實用型

材料:香菸一根、塑膠袋兩個、水

菸絲捻碎和作品一起加水放進塑膠袋繫緊再套一個(保險) 過兩天成了。


二、字畫做舊與鑑定方法

紙絹是中國書畫的載體之一,它對字畫鑑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字畫偽品中,用古紙、古絹作偽畢竟是有限的。於是,五花八門的紙絹作偽騙術就應運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偽的手段及辨別方法。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些辨偽的常識。

紙絹作偽主要包括:做舊色、做舊汙、做舊殘,現分述如下。

一、做舊色

(一)做舊色是指用顏色將紙、絹染成與某原件一致或近似於通常所見的古舊書畫之顏色。

(二)做舊色的顏料

做舊色常用的顏料是以國畫顏料為主。如藤黃、花青、儲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狀、塊狀、粉末狀。其特點是透明親水、不洇色,染出來的色澤比較耐久。其次是化工顏料,一般用得較少,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其特點染出來的顏色比較新,容易泛色。另外,還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煙薰,日曬。用黃櫱、菸葉、茶葉、桅子,橡碗子等煮汁後直接染色。

無論採用哪一種顏料作舊,事先必須經過調色。如採用國畫顏料染之,首先將顏料研調成液態,然後用紗布過濾去除澱屑草渣(因為在製作顏料時雖然細度已足。但在顆粒之間仍有聚合現象)。之後兌入膠礬溶液便可試染。如用菸葉等熬汁染色,要待色液冷卻之後再試染。由於用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顏色較單調,根據需要有時還要另加其它顏色,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

(三)做舊色的方法

(1)直染法 即將被染的對象平鋪在檯面上,然後用排筆直接依次從右至左上色。這種方法適用於吸水性強,薄質紙類。

(2)拉染法即用一個與被染對象規格相當的長方形水槽盛上色液。然後用兩手拎著被染對象的兩角或上端緩緩從色液中拉出即可。這種方法適用於紙質結實,拉力較強的紙,如皮紙、裱件等。

(3)浸染法是針對絹帛而言。因為絹帛屬絲織物,紡織出來的新絹有油。如在檯面上用排筆上色難以掛住,也易皺,所以,置於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數日後取出,可得舊絹色。如經過膠礬便得舊色熟絹。4.託染法也是針對絹帛而言,由於綾絹不易掛色,事先託上一層宣紙,後再染色。染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還有的通過日曬,風吹,使其泛黃,俗稱"風化紙"、"風化絹"等等。


(四)辨別方法

了解了一些作舊色的方法,我們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辨別它的真假。

(1)看總的說來,古舊紙,絹的舊色,直觀感覺應是自然、平和、"潔淨",正反顏色勻透、紋理清晰。新做的舊色看上去火氣,顏色不均,紙絹面也欠清潔,紋理不清,而且起毛。真品紙本舊色一般是褐色、黃褐色及淡灰色較多。絹本一般是深棕色、棕黃色較多。新做舊的顏色粗看無別,細看覺其中帶有黃綠色。做舊色又分書畫芯(書畫前書畫後)和裱件作舊。

在書畫前作舊色的,書寫和繪畫以後,字跡清晰,墨色、色彩及印油仍保持原色。

在書寫和繪畫後作舊色的,細心觀察可見有淡淡的一層顏色蒙照在字跡或畫意上,有時還可見作舊色時留下的刷痕。

是裱件作舊色的,較易辨別,最容易看出的是顏色不均。因為裱件至少有四層紙合成,所以,顏色不容易將四層紙全部滲透,只要將卷杆上的包紙打開,就可發現裡面的紙的顏色不均或呈白黃色,卷杆也受汙染。筆者曾經接觸過一橫幅山水畫,畫技較好,做舊的水平也較高,而且做舊以後,又經使用了。一段時間,畫面已出現黴跡和油跡: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單從紙色來看,還真叫誤認為是真品。當揭開卷杆之後真相大白,裡層的包紙呈梅花鹿皮狀的斑點顏色,卷杆也受到汙染。很明顯是裱件通身做的舊色。真品裱件的紙和卷杆顏色自然、潔淨。

(2)聞真品的舊紙絹聞時覺有日灰氣、煙氣等氣味。新做舊色的紙絹聞時覺有刺鼻的顏料氣味及膠氣。

(3)照真正的古舊優質紙對光照,透光度好,紙簾也清晰可見。即使某些紙的厚薄有差異,透光度雖有所個同,但紙簾的感覺也是自然的。另外總能發現有細小的砂眼。新紙做舊,由於染色不均及揉擦紙因此透光度差,紙簾也模糊不清。

舊絹對光照與紙恰恰相反,由於年久摩擦等原因,絹絲受損散脫導致絹面厚薄不一,對光照時,有的透光度較好,有的透光度則差,但有一點比較好掌握,因絹酥脆失去了機械強度,不能將其隨手牽拉,否則就會破裂。新做舊色的繪絹,對光照顏色一股欠均勻,也可隨意拉扯,而且經緯線隨之歪邪,難以破裂(除極少數將絲絹故意搗制無筋骨狀的例外)。

另外,可放在強光處,但不要在太陽光下直照。如靠近窗前,走廊裡,是古舊紙絹經數天後,纖維內部結構會受到一定破壞,從而降低機械強度,但對其顏色在短時期內不會明顯表現出來,因為光對它們的破壞是潛移默化的。如是新做舊的顏色,幾天之後顏色就會由黃變灰至白。筆者曾接觸到一副對聯,是在書寫之後作的舊色,託芯後置於室內窗戶處,由於光輻射熱的透入對字畫的輻射,一個星期後,就由黃變為灰白色了(是自然泛舊與人工做舊色之區別)。

(4)洗舊紙絹經水清洗後,舊色基本上個受影響,只顯乾淨,洗出的水呈棕黃色(茶色),但水質較"純",放數日後底層仍沒有沉澱物。新作舊的顏色,經水清洗後,紙絹顏色明顯變淺且不均,洗出的水色新呈黃綠色,紙本因染色時由於揉擦紙面出現的紙疙瘩,在過水時,不免有紙漿帶入水中,所以底層就有沉澱物,並且出現水與沉澱物分離現象(上面的水近似於清水)。是絹本,只要用溼毛巾稍用力擦拭,被擦拭的某一塊就會泛灰白至白色,又因一般都是用新絹做的舊,所以擦時纖維隨之傾斜,也無損。

二、做舊汙

(一)做汙方法

做汙是指用各種方法在紙絹上施汙。如做黴點、鏽點、油跡、水跡、筆跡、蒼蠅便跡……故意將畫面弄得髒兮兮的,以此騙人,做汙多見於畫芯。

(1)做鏽跡的方法 所做鏽跡大都以"紅鏽"多見(鐵鏽)。

(2)做油跡的方法通常在書畫上見到的油跡有:植物油、動物油、蠟油、木油……

(二)辨別的方法

(1)鏽跡的辨別方法

①看舊紙絹上的陳舊鏽印,色呈明顯的舊色,並有乾枯的感覺,色深,呈黑紅色或赫紅色。色印有一定深度,色印的邊緣有很自然的參差不齊的印痕。

②洗  陳舊的鏽跡用清水洗是無濟於事的,一般都需用藥水清除。如果是後來新做的鏽跡,用清水洗明顯可顯淡一些。

(2)油跡的辨別方法

①看 陳舊的油跡看上去覺有乾枯感,表面光滑略有泛白,油跡處紙絹發硬。表面灰塵易撣去。

新做的"舊"油跡,看上去有溼潤感,色深印新,表面塵土不易撣去。用手摸揉有的可見有紙毛偏倒,屬絹素的也較結實。

②洗燙陳舊的油跡一般用清水是難已去掉的,特別是植物油,都需用有機溶劑清除。新做"舊"的油跡,有的用洗滌劑就可去除,用熨鬥墊紙反覆輕燙也能吸去部分油跡。

三、做殘辨別方法

(一)棄角撕口的辨別方法

(1)看紙本缺角或裂口的斷層面,大都光潔利索,即使有毛茬的也短少。特別是非常酥脆、發硬的更易脆裂,裂口處基本上不見"藕斷絲牽"的毛茬,稍碰裂口即碎成粉末。

新做的紙本破口的斷層面毛茬長密(尤其是用手撕的),即使是用刀刺形成的硬口,經過再次加工後口面也會溢出較長毛薦,並具有一定抗拉力。筆者曾見過一副對聯,破口是在對聯的三分之一段上,用下撕的,裂口容易吻合,毛茬較長,抗拉力也較強。

如果是舊絹上原有的破口,此紙口更易辨別。因為帛絹最易老化酥脆,破口一般都是參差不齊的,毛茬短禿,無抗拉力。一觸即碎,並伴有粉塵飛揚。又因為絲織物不能像紙那樣可用手隨意撕口,即使強行撕口,周邊絹絲的經緯線必定要受到影響,導致歪邪,不易於書畫。如果書畫後做裂口,裝襪質量又不佳,那麼,畫意非變形不可。如果是託紙後做裂口,就顯得更假了。所以,要想在新絹上做出陳舊的裂口效果是非常難的。

(2)洗由於陳舊的畫心是自然泛舊色,除用化學試劑清洗外,毛茬不會褪色,溼水後也不能隨意提取。新做裂口的畫芯,一般來講事先都是做了舊色的,毛茬過水以後,泛灰白色至白色(上面那幅對聯就是如此),溼水後也易提取。

(二)蟲洞的辨別方法

(1)看自然的蟲洞形狀各異,千變萬化,洞口邊緣光潔鋒利。嚴重受蟲蛀的畫芯洞眼是密密麻麻,有圓形、十字形,還有似條狀蟲樣的,像一條條活蟲浮在畫芯上,使人毛骨悚然。蟲洞雖小,要做出它的"神似"井非容易,所以做假的蟲洞,一般只覺有殘洞感,能做出"形似"就算不錯了,因此,真假蟲洞是較易辨別的。

(2)找另外,做假人在做殘時也是經過"經營位置"的。有的破在空白處,有的破在畫意處,還有的破在題款、落款以及圖章處。筆者曾見有一副花卉冊頁,做殘的方式很巧妙,是用刀做的硬口,這個硬口是沿著葉子的形狀而做的(葉子的邊緣),且只做了半邊葉,當顏色著紙渾開後,加上畫面又髒,一時很難看出破綻(當然,要與作者在作畫時自己所裁補的硬口相區別)。做假人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人轉移視線,故弄玄虛。如在圖章上破口破洞,就會影響觀其圖章的全貌,這樣,在鑑別時由於看不清字的牽絲筆畫而產生混亂,以至達到他們騙人的目的。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隱藏的破綻。

四、相關方面--裝潢做舊辨別方法

(一)裝潢鑲料辨別方法

(1)看鑲料的牢固程度仔細觀察裝潢材料是從原物中拆下的還是用後來的新材料仿舊的。拆下的材料一般都較酥脆、舊色自然,多少都有一些損壞的痕跡。仿舊的鑲料都較結實,經緯花紋清晰。

(2)看鑲料的花紋特點如果是用綾裝裱的,就要看綾的花紋特點是否與畫芯的時代相符。因為鑲料只有後人用前人的,不可能出現前人用後人的情況。筆者在"做舊色"一節中談到的橫幅山水畫,它是裱後通身做舊色,從表面上看,舊色效果也不錯,做舊色的本意看得出來至少要將它做成明清時期的舊畫,但做舊者只注意到了仿舊色方面,忽視了綾的花紋特點與繪畫時代風格相吻合的問題,也就是說,作假人不懂得明清時期的綾的花紋特點,就無知地採用了市場上出售的藍色冰梅花的仿宋錦作裝潢材料,稍有經驗的人就可從這一破綻中便知是做假的(當然,與舊字畫用現在的綾絹作鑲料進行修復重裱的是兩回事,不能混談)。

(3) 看鑲料的顏色(請看做舊色一節)

(二)裝潢形制辨別方法

(1)看裝潢形製做假的也有仿古書畫高大的裝潢形制的,但不多見,可能與省工、省料有關。所以,裝潢的規格以2米左右為多見(現也有真品裱2米左右的)。另外,裝潢的結構形式與古時差不多,但結構之一的"包首",在古舊字畫中是常見的,也是必不時少的,但現在許多從事裝裱的人並不懂得包首的配裱,即使懂得,又嫌費料費工,所以現字畫裝裱幾乎沒有配包首,做假的更是如此。

(2)看裝潢做工古舊字畫裝潢,不管是宮廷裝還是民間裝,做上都是很講究的。哪怕是用遜於綾絹的紙作鑲料裝裱的,也能從中看到裱工們的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做假人為了牟利,將做假的字畫一般都是請"半桶水"的裝裱匠裝裱,所以,時常看到裝裱的做假的字畫做工不精,具體表現在:用漿板滯、鑲料裁剪彎曲、鑲邊搭口寬窄不一、鑲料顏色搭配不當、甚至天、地頭的比例分配也不諧調。

(3)作殘作汙辨別方法

看施汙的部位。如在天頭上見有無規律的絛圈鏽跡,可認定是新做的,因為絛圈是固定在大杆上的,山此產生的鐵(銅)線圈的鏽跡也應是有規律的。

如果作殘的畫芯未經補殘(未裝裱),作殘的痕跡較易識破,如果經過裝潢後就難以辨認是原有的舊殘還是做假的"舊殘"。可用放大鏡仔細辨認,並採用以下方法:

(1)裱件反卷對於有殘的畫芯,裝裱的目的是補殘復原,那麼補殘處必然會有灰層邊。如果裱工又差,經補過的破殘處就有可能脫漿,反卷時,補口邊緣會翹起,如補的是硬口,反卷時,硬口自然斷開。

(2)透光照如果修補的是硬口,對光照時,會漏出"一線天",筆者在"作殘"一節說到的花卉冊頁,作殘時是破的硬口。從當時的裱件看是難以看出破綻的。但用以上兩種方法試之就原形畢露了,將裱件反拱,硬口斷開,再透光一照,硬口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在辨認已補殘的畫芯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真品由於裝裱水平不佳,用以上兩種方法檢驗時,很可能出現假品殘跡的效果,誤認為是假品。二是假品由於裝裱水平高,用以上兩種方法檢驗時,很可能又出現真品殘跡的效果,誤認為是真品。所以千萬要當心。


三、宣紙的種類

產於中國安徽涇縣境內的丘陵山區(涇縣古時屬於宣州府,現屬於宣州市管轄,因此稱為宣紙。宣紙的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耐老化,防蟲防蛀,故有「千年壽紙「的美稱。宣紙的種類很多,名稱各異,分類的標準和方法也有不同。

第一,根據配料的比例,可分為綿料、淨皮、特淨皮三大類。

綿料:青檀皮約佔30%;稻草約佔70%。

淨皮:青檀皮約佔60%;稻草約佔40%。

特淨皮:青檀皮約佔80%以上;稻草約佔20%以下。

第二,根據紙的組合張數,可分為單宣、夾宣等。

單宣:單層宣紙,比較薄。

夾宣:把原漂單層的2張或2張以上的宣紙合併為1張稱為夾宣。2張合併稱雙夾宣,3張合併稱為三夾宣。夾宣比較厚。

第三,根據每張紙的尺寸大小,可分為四尺宣、五尺宣、八尺宣、丈二宣、丈六宣、札花宣等,尺寸越大製作越難,多用於政府發榜或創作大型書畫。

第四,根據加工處理的程度,可分為生宣、熟宣。

生宣:直接從紙槽中抄出來並烘乾,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的原紙。生宣具有滲墨吸水等特點,非常適合創作寫意畫和行草書體。

熟宣:在生宣上刷一層礬水和拖骨膠,稱熟宣。熟宣又稱礬宣,滲墨和吸水性能不如生宣。

第五,熟宣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又可分為許多種。

虎皮宣:又稱 "虎皮箋",以前稱 "金慄箋",是將宣紙加工染成黃色班紋。

冷金箋:在紙上裝飾金銀片或金銀粉。

雲母箋:在紙上灑雲母粉。

蟬翼箋:極薄的宣紙箋。

玉版宣:用澱粉將兩層以上的宣紙託表而成,紙質較厚。


相關焦點

  • 揭秘:字畫做舊、造假的那些瘋狂
    於是,五花八門的紙絹作偽騙術就應運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偽的手段及辨別方法。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些辨偽的常識。紙絹作偽主要包括:做舊色、做舊汙、做舊殘,現分述如下。新做的舊色看上去火氣,顏色不均,紙絹面也欠清潔,紋理不清,而且起毛。真品紙本舊色一般是褐色、黃褐色及淡灰色較多。絹本一般是深棕色、棕黃色較多。新做舊的顏色粗看無別,細看覺其中帶有黃綠色。做舊色又分書畫芯(書畫前書畫後)和裱件作舊。在書畫前作舊色的,書寫和繪畫以後,字跡清晰,墨色、色彩及印油仍保持原色。
  • 《我的俠客》宣紙獲取方式 宣紙在哪裡
    導 讀 我的俠客宣紙獲得方法,我的俠客宣紙怎麼得?
  • 你懂宣紙嗎?--最詳細的宣紙使用說明書
    二:著墨法:用筆把較淡、淡、較濃、濃的四種墨痕描於紙同一處,觀察紙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紙,它能清晰地顯示筆痕與層次,而書畫紙,在筆痕交疊處顯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濃的墨汁後,紙張由於纖維度差,會因難以承受而斷裂,人們在鑑別紙張時一般採用第一種方法;而專業人士往往採用兩種認別方法。
  • 藏在宣紙裡的秘密!
    郭沫若曾給宣紙廠題詞:「宣紙是中國勞動人民所發明的藝術創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以表達藝術的妙味」。這句話基本界定了宣紙在中國書法、繪畫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首先要說明一點:真正意義上的宣紙是安徽宣城涇縣生產的紙。這是涇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獨有符合造紙的植物所決定的,我們平時看到的或者所用的很廉價、和宣紙很相似的紙是書畫紙,並不是宣紙,只有真正的涇縣的宣紙才符合「紙壽千年,絹壽八百」的美譽。宣紙分生宣和熟宣,熟宣由生宣加工而成。
  • 全面實用 《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正式發布
    近日,由《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編委會主辦,智慧財產權出版社、《中華商標》雜誌社和奧肯國際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肯國際」)協辦的2017年智慧財產權新年論壇暨《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國智慧財產權培訓中心隆重舉行。
  • 劉佳玲 | 宣紙纖維是她的末梢神經
    / 劉佳玲這些作品是宣紙貼制的,再畫上色彩,如果不仔細辨認,很難發現這些雕塑是由一張張柔軟的巴掌大小的宣紙貼成的,我的這種方法需要費些時間,一片紙,一片紙的粘上去,直至表層的紙像木頭一樣按壓也不會變形,製作時,覺得自己像和尚敲木魚般,也像普通人在重複的做每一餐,或者清洗衣服,也像懷孩子,一天天數著日子,觀察他們,撫摸他們,喜愛每一件都像自己的孩子,做這些雕塑的日子充實而平淡,平靜的喜樂狀態
  • 瘋馬皮雙層皮宣紙速寫本
    張老師以前買的那本本子內頁是牛皮紙做的速寫本由於他個人比較喜歡宣紙的質感於是他詢問我能不能做成皮宣紙的其實當時我鬧了個笑話出來---因為我根本不知道皮宣紙是什麼於是我回答他"您放心,肯定是皮的"後來在網上查了才知道,原來皮宣紙是宣紙的一種
  • 【今日現場】涇縣宣紙博物館盛大開幕
    如果是宣紙,它能清晰地顯示筆痕與層次,而書畫紙,在筆痕交疊處顯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濃的墨汁後,紙張由於纖維度差,會因難以承受而斷裂,人們在鑑別紙張時一般採用第一種方法;而專業人士往往採用兩種認別方法。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書法用棉料宣紙的居多、畫畫用皮類紙居多的原因之一——並不是不能用淨皮、特皮紙寫字,而是棉料宣紙已經基本能夠滿足書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書法風格是需要在同一個地方用筆反覆塗抹)。  附:簡單區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看紙面有無反光的銀色礬結晶,有就是熟宣,無一般為生宣。
  • 瓷器做舊方法大揭秘
    但是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很多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將做舊的物件當作老東西賣,所以藏友在提高警惕的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鑑別能力,尤其是相信瓷器中「死亡氣泡論」的藏友真的有必要看看下面的做舊手段。瓷器的做舊方法瓷器做舊最原始的方法是先用牛皮將表面的光亮擦去,這道工序持續少則幾星期,多則兩個月。然後,將瓷器放入茶葉加鹼的水中,煮5、6個小時,使其去掉表面的「賊光」。
  • 微噴畫芯宣紙和油畫布的哪個好?
    微噴宣紙畫芯山水畫宣紙,生活中常見的宣紙多分為生宣、熟宣、半生宣這三種,不同的微噴畫作品,使用的材質也是不同的,我們在中式家居中常見的山水掛畫一般主要是採用宣紙為材料,畫寫意山水,可以體現出山水畫的神韻,而使用油布畫因為材質不同,所體現的紋理和製作工藝都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生活中常見的中式掛畫多為宣紙掛畫。
  • 52款舊牛仔褲做的包,變廢為寶實用又環保,附手工製作教程
    一條舊牛仔褲就能做包,讓你做出幾百元的效果,以後都不捨得扔了!(附教程)每個人的衣櫃裡總會有幾條不穿的舊牛褲,有些是因為不合穿了或過時了就不想穿,把這些舊牛褲都做成包包吧,手提包,背包,斜挎包,零錢包,樣樣都可以改造。
  • 舊水泥地面做地坪漆時的處理方法
    舊的水泥地面通常被油、酸、鹼或某些其他化學物質汙染。有些地面也已粉刷過,仍然有舊的漆膜,甚至有些已損壞,需要我們在塗裝前進行修補。在水泥地面上塗漆對維護水泥有好處,但是許多人並沒有完全了解塗漆前基材的狀況,也沒有關注塗漆前的基礎表面處理。
  • 初學書畫該買什麼樣的宣紙?書畫作品紙是不是越貴越好?
    宣紙的種類,要按照網上講解的各種特性來分類說的話,太寬泛了,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東西,按生熟度分類,給大家介紹學書畫的不同時期該買什麼樣的宣紙。1、半生熟(1)毛邊紙、元書紙、竹麻紙,基本上就六七分熟居多(也就是我們說的半生熟偏熟),適合初學,價格較便宜(一小刀宣紙幾快到幾十塊不等,一般都在50元以內,一刀四尺宣紙也在100元左右),可用於學習梅蘭竹菊、元朝、明朝時期小寫意、山水,書法練習等,好用又實惠。
  • [麻文化]古代紙張的類別(麻紙、宣紙、棉紙、竹紙等)
    (二)宣紙唐代的安徽宣州府,出產一種質地優良的紙,地方官每年把它作為「貢品」獻給朝廷。人們把這種紙按其產地命名為宣紙。宣紙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的樹皮。青檀樹與桑樹相似,是我國皖南一帶的特產。明代以前的宣紙採用100%的青檀皮,經石灰處理、日光漂白及打漿、抄造而成。自清代起改用檀皮和稻草的混合漿料,其用料有全皮、半皮、七皮三草之不同。
  • 宣紙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兒....
    輕靈性宣紙這種紙張拿在手中或張掛在支架下,懸空著的宣紙被風吹動,輕而薄的宣紙就會飄拂起來,正是具有這種輕而薄的特性,太極書道實踐開創了懸空書寫訓練法,懸空書寫就是在懸空掛著的生宣上進行書寫(繪畫)創作,這種懸空書寫也可說成為輕靈派書寫,在紙張懸空狀態下書寫,由於受力對象的生宣紙無法固定下來,毛筆不能盡力著力在飄拂的紙面上,於是,如何在輕而薄的生宣紙面上寫出沉著痛快的作品來
  • 探秘宣紙刺繡:紙張易碎不可修復 落錯一針前功盡棄
    【解說】眼前的這幅正用精細的鋼針和絲線來回穿插進行刺繡的藝術作品,竟然是在薄薄的一張宣紙上進行創作的。10月20日,中新社記者走進位於南昌市西湖區的「中華宣紙刺繡研究所」,見到了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宣紙刺繡」的傳承人顧玉純。顧玉純向記者介紹,宣紙刺繡自明代起就是顧家祖上的傳統技藝,但主要用於族內祭祀之用,所以一直以來「傳兒傳媳不授女」。
  • 林延I 水墨宣紙之外有留白
    今年2020年的春節過後,原計劃帶作品去香港巴塞爾和日本布展的旅程因疫情在亞洲爆發而取消,我立刻覺得壓力減輕了,改為在網上合作溝通做展覽,同時還可以做畫。雖然我們總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有的生命和諧共處共生,才能避免走向滅絕,但面對令人失望的現實總存有僥倖之心,作品中更多地是流露一種脫離物慾的能量。
  • keil C語言與彙編語言混合編程
    C語言中嵌入彙編1、在 C 文件中要嵌入彙編代碼片以如下方式加入彙編代碼: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17686.htm#pragma ASM; Assembler Code Here#pragma ENDASM2、在 Project 窗口中包含彙編代碼的
  • 銅香爐做舊的幾種方法
    銅香爐下面提供給你我收集的銅香爐最為常見的幾種做舊法:1、「種植鏽」:將酸、鹼、鹽等各種化學藥品摻和金屬粉塗抹到仿品表面,然後再埋到土裡來「種植」偽鏽。6、「移植鏽」:將古銅器上的古鏽移植或鑲嵌到仿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種方法組合作鏽。希望有更多專業人士來指導,關於銅香爐做舊的知識。
  • 利用彙編語言實現DES加密算法
    關鍵詞:加密算法 DES 彙編語言目前在金融界及非金融界的保密通信中,越來越多地用到了DES算法。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即數據加密算法,是IBM公司於 1977年研究成功並公開發表的。隨著我國三金工程尤其是金卡工程的啟動,DES算法在POS、ATM、磁卡及智慧卡(IC卡)中被廣泛應用,以此來實現關鍵數據的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