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末與圓明園歷史影像(下)

2021-02-08 圓明園遺址公園

恩斯特·奧爾末去世後,他在中國期間收集的大量中國瓷器,捐贈給了家鄉的羅默爾-佩利扎烏斯博物館(Roemer-Pelizaeus Museum),成為該館最重要的藏品之一。在他的遺物中還包括12張玻璃底片,內容全部是圓明園西洋樓,對比託馬斯·查爾德的照片,可以確定這組底片的拍攝時間早於查爾德拍攝同樣題材的1877年。

這12張底片分別是:

諧奇趣南面

在諧奇趣南面海棠形水池東邊向西北方向拍攝。諧奇趣主樓的南立面和東立面基本完好,但樓內木質房架被燒毀而導致屋頂坍塌。主樓前面水池中的銅雁、銅羊也不知所蹤,水池內長滿荒草,唯有邊緣依稀可見。在查爾德編號200拍攝於1877年的作品中,主樓南面的樓梯欄杆都被推倒拆毀了,而在奧爾末的這張照片中樓梯欄杆還是完整的。

諧奇趣全景

在諧奇趣南面湖南向西北方向拍攝。可見諧奇趣全景,音樂亭除了屋頂塌毀外,建築外立面似乎變化不大,不過連接主樓和音樂亭的長廊就不是那麼幸運了,僅殘存兩道牆。主樓倒映在南面的湖水中,透著悽涼和落寞。

諧奇趣音樂亭

在諧奇趣主樓南側樓梯上東南拍攝,可見部分主樓樓梯,連接音樂亭的連廊和東側的音樂亭。幾乎每個建築細節都有著精美的西洋風格的裝飾。

諧奇趣主樓東側面

在諧奇趣東側的小山上向西拍攝,可見諧奇趣主樓的東立面,可見西側的音樂亭和部分東側的連廊。主樓東立面的裝飾非常豐富,不僅有白色的漢白玉石柱,還有五彩的琉璃蕃花,另據史料載外牆敷以粉紅灰,可以想見諧奇趣在這樣一片灌木和樹叢反襯下的精美。

諧奇趣主樓北面

在諧奇趣北向南拍攝,可見諧奇趣主樓北立面和北側的小噴水池。池中的噴水塔已經倒塌,這座水池曾經被整體移走,後在1987年移回原位。

花園門

在花園門南側向北拍攝。花園門位於諧奇趣北,是連接黃花陣的入口。有四個外國人或坐或臥於花園門前,透過花園門可見遠處黃花陣入口的石柱以及黃花陣中央的西式亭子。照片中的亭子明顯為木柱,現在重建的亭柱改為石制。

方外觀

在方外觀東側的河邊向西拍攝。方外觀可能是無梁殿結構或者內部結構受損不重,因此是西洋樓景區唯一屋頂完好的建築。從這個角度能看到主樓兩側的月形臺階上的欄杆異常精美,整個建築大體完好。底片右下角影膜有損失。

海晏堂西面

在海晏堂西側水池前向東拍攝,可見海晏堂主體建築的西立面,樹叢和灌木之後是殘存的建築,門窗都已被燒毀,通過頂層的窗口還能看到東邊的蓄水樓。海晏堂門前噴水池中的「大蚌殼」現在還在原處,臺上兩邊連接水道的兩塊精美的石雕現在被置在北京大學西門內。

海晏堂一角

在海晏堂西南角向東拍攝,可見左側的海晏堂主樓和右邊的西洋樓景區南側圍牆。西洋樓在裝飾上大量使用了五彩琉璃,甚至院牆上也都嵌著琉璃,在右側的圍牆上可見一斑。

遠瀛觀南面

在大水法北側的平臺上向北拍攝,可見遠瀛觀正門。門口外側石柱上的蕃花和葡萄圖案雕刻精美,「深及三寸」,內側的石柱用有著自然花紋的大理石裝飾,門上是琉璃質地的西洋風格裝飾雕塑,門口須彌座上原有的一對西洋石獅不見蹤跡。在查爾德拍攝於1877年,編號207的作品中,正門上的鐘形裝飾已經沒了蹤影。

大水法

在大水法南側噴水池向北拍攝。可見北面遠處遠瀛觀大門上的裝飾。大水法的洛可可式門基本完好,但是門前水池內的銅狗、銅鹿已經不見,只有荒草滿地。

觀水法石屏風

在石屏風東南側向西南方向拍攝,可見觀水法石屏風和觀水法西側的鐘形門。屏風前的寶座和銅鶴已不知所蹤,只有一個歪倒的底座。這五塊石屏風連同另外兩座石塔曾一同被園內太監盜賣,所幸為載濤發現,移往其朗潤園內,1987年置回原位。

恩斯特·柏石曼

恩斯特·柏石曼(1873—1949)是一名德國建築及藝術史學家,也是一名漢學家。1902年,柏石曼途經印度首次來到中國,被中國的古建築,尤其是宗教建築所吸引,於是產生了考察中國古建築設想。這一設想後來在德意志帝國政府支持下展開。1906—1909年間,柏石曼穿越中國12個省,行程數萬裡,拍下了數千張宗教建築和民居的照片。回國後,他根據考察所獲的資料,連續出版了至少6部論述中國建築的專著,其中1923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國建築和景觀》和1925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國建築》是最重要的代表作。1924至1927年梁思成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期間,接觸到柏石曼關於中國建築的著作,深受影響,儘管費蔚梅(1909-2002)在《梁思成與林徽音》一書中曾提到梁思成認為柏石曼等人「對中國建築的理解失之膚淺」,但是從梁思成後來有關中國古建築的分類來看,還是深受柏石曼影響的。

滕固

奧爾末去世後,他的遺孀路易斯·馮·漢娜根將從遺物中找出的圓明園西洋樓的底片交給了在柏林工科大學教授建築學的柏石曼。1929年,滕固(1901-1941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在德期間他得知柏石曼藏有一組圓明園西樓早期的底片,「乃請使館備函往訪,布氏果出示照片十二幀,暨平面圖一幀;乃圓明園東長春園毀後未久時所攝也」。在這幅由奧爾末親手繪製的西洋樓景區平面圖上,標註了他拍攝照片的位置和角度,並注有繪製日期——1873年11月,由此可知最晚在此時,這組照片就已經拍攝完成了。奧爾末在世時,應該不知道自己留下的這組底片是後來能看到的關於圓明園西洋樓最早的影像,然而從目前找到的資料來看,奧爾末1873年拍攝的這組底片已經確認是拍攝時間最早、最接近西洋樓原貌的影像資料。

在騰固的遊說下,柏石曼同意借出這套底片,於1933年在上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一書。此書共收錄15圖,其中圖一系騰固根據奧爾末的手繪圖紙複製的西洋樓景區平面圖,圖十三是滕固友人於1932年所攝大水法殘跡,圖十五是託馬斯·查爾德所攝觀水法旁鐘形門,其餘12張均由奧爾末的底片直接製版印刷。遺憾的是這批底片在運往上海途中受損,大水法那張底片斷為兩半,在滕固的書中仍能看到痕跡。

騰固根據奧爾末的手繪圖紙複製的西洋樓景區平面圖

滕固友人於1932年所攝大水法殘跡

滕固在用完這批底片便寄還給了柏石曼,也許是柏石曼由於底片受損而自責,也許是其他原因,此後這批底片再沒有示以世人。1943年,柏林在盟軍的轟炸下幾乎變為廢墟,因此坊間一直傳說這批底片在轟炸中被毀,而滕固所編《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一書的價格也因是奧爾末這批照片最後的亮相而水漲船高,甚至千金難購。而實際上,這批底片一直由柏石曼仔細保管,直到他去世。1987年,他的孫子將這批底片售出,之後又輾轉流至臺灣。

這座經150年傾力營造方得鼎盛的萬園之園,以一片廣闊的遺址,在北京的西北郊,靜靜地表達它曾經輝煌的存在。西洋樓從它極盛時的皇家遊樂園變成了綠樹叢中白石堆砌的殘跡,其中缺失的時光,在一張張底片上定格下來。當我們面對這12張玻璃底片,仿佛還能感覺到石牆上烈火炙烤的餘溫,光影中散落著我們對那些已經消失的細節的追尋,對一段歷史的哀思,對那些不復存在的美景的紀念。

精彩回顧:

[作者]

徐 家 寧

[編輯]

付 懷 東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就請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轉發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喜歡就請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圓明園龍首照片曝光!大量珍貴影像首次發布
    從目前已發現的西洋樓老照片中,最早到西洋樓拍照的是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Ernst Ohlmer),但奧爾末並沒有拍攝海晏堂蓄水樓的特寫,只是拍攝一張海晏堂西南角的局部,但從上面這張照片可以看到,此時的海晏堂及蓄水樓整體建築構件保存還算完好,蓄水樓南面的西洋線法牆並沒有被破壞。
  • 歐洲首次曝光圓明園被燒前的照片,喚起了每個中國人都要勿忘國恥!
    1867年左右,不過20歲出頭的奧爾末在廈門開了家照相館,但沒多久他就結束了生意,轉而謀職於大清廈門海關。隨職務升遷,奧爾末從廈門先後遷居北京、廣東和青島,直到46年後退休,1914年攜妻子離開中國返回德國老家。
  • 圓明園被毀前照片在英國曝光 美如仙境引轟動
    照片在拍賣會上以20萬英鎊上拍,專家推斷應為圓明園舊景。圓明園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幾代中國人都希望看到圓明園被毀前的樣子。圓明園西洋廢墟 奧爾末/攝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搶走了圓明園中大量珍寶,並燒毀了圓明園,清廷被迫籤訂《北京條約》後,西洋人在中國的居留權從廣州、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擴張至北京。
  • 圓明園發布365張老照片:大多首次公開 美得令人心碎
    文殊菩薩像及其背光均為木質包金,獅與二童均五彩撥金,下承漢白玉石臺。在這160年間,圓明園經歷了從萬園之園到遺址再到廢墟,從皇家園林到老百姓居住的村落再到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關於這些變化,之前並沒有很多文字記載。但是,在圓明園罹難後的一百年間,不少攝影師攜帶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照相設備對遺址進行拍攝,包括中國香港攝影師賴阿芳、德國攝影師奧爾末、法國人謝滿祿、瑞典人喜仁龍,這些早期影像也成為圓明園百年滄桑的歷史見證。
  • 英國首次曝光北京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轟動全世界!
    圓明園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幾代的中國人都希望看到圓明園被毀前的樣子。
  • 郭黛姮:潛心20載,讓圓明園在虛擬世界重生
    「重返·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現場在近日舉行的 「重返·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中,圓明園,這座160年前毀於英法聯軍大火的萬園之園,在嚴謹科學研究與創新數字媒體技術的雙重加持下「重生」,成為北京新媒體藝術展映的一大盛事。
  • 【揭秘】攝影師親自標註的圓明園照片怎麼就變成了頤和園呢?
    ·比託於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攝,是圓明園被毀前難得一見的存照,不過立馬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的公眾號」數字圓明園」就擺出大量圖片和事實證明,這張照片不僅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發表,最重要的是,照片上並不是圓明園。
  •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圓明園罹難150周年祭"舉行
    10月18日,外研社、中西書局、圓明園管理處特邀中法兩國歷史學家汪榮祖與伯納•布立賽於圓明園西洋樓「諧奇趣」遺址進行深度訪談。10月19日,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臺科教節目中心)與外研社舉行「科影人文歷史沙龍」暨大型史詩電影《圓明園》展映啟動儀式,中央電視臺副臺長高峰和與會學者、紀錄片創作者圍繞「影像記錄歷史」進行了深入交流。
  • 故宮文創打頭陣,圓明園緊隨其後,會是下一個文創大IP嗎?
    實體圓明園的重建不但耗時耗力,最重要的是——那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圓明園的工作人員告知我們:歷史上每一個不同時期,每位皇帝對圓明園都有不同程度的喜愛,重建圓明園,是重建哪個時期的呢?僅僅是這個問題,就讓重建圓明園變得不太現實。而且,圓明園的廢墟也有其歷史價值和歷史意義。但是,由於歷經數次浩劫,圓明園被損毀得極其嚴重。
  • 秋遊圓明園——雨果與圓明園
    作者/臨海憑風下了高鐵,從西門進入圓明園後,隨著人流,經過綠樹掩映的山丘和湖河蕩漾的水域,終於來到了被英法聯軍毀之一炬的殘片碎石,但是找了很久,還是沒有找到人們認可的現存的「圓明園」標誌的似兩扇大門的大柱子。
  • 歷史上的今天丨固倫和靜公主出生於圓明園五福堂
    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固倫和靜公主出生於圓明園五福堂。《延禧攻略》最近大熱,每天都不夠看,劇情中魏瓔珞成為了乾隆的女人深受皇上喜愛,沒多久就生下了一個公主,就是昭華公主。劇中昭華公主的原型正是歷史上的固倫和靜公主,眾所周知,清朝歷史上只有皇后的女兒才能夠被封為固倫公主,固倫公主是最高的公主等級,由此可見乾隆有多喜歡這個七公主了,破例給她大清公主最高的榮耀。
  • 圓明園vs.聖母院:與其在鍵盤上宣洩,不如了解背後歷史
    不得不說,縱觀歷史,中國人在毀滅宮殿上的才能可謂出類拔萃,從項羽一把火燒掉的阿房宮,到被黃巢蹂躪的大明宮,再到金人鐵蹄下化作芻牧的東京汴梁皇宮和如今只剩一片地基的南京明故宮遺址,乃至被砸成兩段的孔子墓碑,考慮到國人對自己的文明瑰寶尚能下此狠手,那麼這種幸災樂禍的喝彩倘使付諸實踐,恐怕整個西方文明的瑰寶都不夠當復仇烈火的柴禾。當然,這只是一種最極端的情況。
  •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奧爾罕·帕慕克的自傳
    《伊斯坦堡》中譯本《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是二〇〇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大約五十歲時的作品,出版於二〇〇三年。在描寫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的同時,奧爾罕·帕慕克也講述了自己在二十二歲前,即決定放棄畫畫而立志成為作家前的成長經歷,因而也是一部自傳。
  • 圓明園大發現,專家對其進行修復時,意外在廢墟下發現5萬件文物
    引言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精美絕倫的建築,其中,最為著名的應該就是圓明園了。圓明園的出現,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都能稱得上是一個奇蹟。雖然說當時的中國已經擁有一定的修繕能力了,但由於圓明園歷史悠久,且破壞程度較為嚴重,因此,即使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修復技術,也很難將圓明園的樣貌修復如初。但是,這卻並不意味著此次的修繕工作是毫無作用的。
  • 耗資300億打造的「高仿圓明園」,《延禧攻略》在此拍攝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澱,與頤和園緊相毗鄰,有「萬園之園」之稱。現在中國也有2處,都是按照圓明園的原本的樣子復建新圓明園。其中一處就是橫店圓明新園。橫店圓明新園,位於亞洲最大的影視基地--中國浙江橫店。
  • 罹難160年的圓明園如今這樣訴苦
    ,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這為多年來圓明園重建之爭暫時畫上了句號。張中華告訴《法人》記者,就在兩派爭論不休的幾十年間,圓明園內的考古工作始終在進行。 國家文物局在回覆中稱,下一步將督促北京市文物局抓緊推進大宮門、紫碧山房、如園、舍衛城等遺址考古資料整理出版和遺址保護利用。這意味著,張中華的工作將更繁重。 在考古中,當年圓明園裡的細節設計之精巧讓張中華嘆為觀止。
  • 重建圓明園,真的沒有那個必要
    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11月10日北京日報)圓明園為圓明、長春、萬春三園之總稱。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成,是我國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之一,1860年和1900年先後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所毀。
  • 移天縮地:圓明園裡的江南仿園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年。160年之前,圓明園被西方人稱為「萬園之園」,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據不完全統計,在圓明園的120餘景群中,有直接摹本的即不下三四十處,略可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整個園子的寫仿,如長春園中仿南京瞻園建成的如園、仿揚州曲園建成的鑑園、仿蘇州獅子林建成的圓明園獅子林等。二是對個別景觀的仿建,如長春園中仿杭州汪氏壑庵的「小有天園」、圓明園「方壺勝境」中仿西湖的「三潭印月」,以及仿照蘇州趙宦光「寒山別墅」改建的圓明園「紫碧山房」等。
  • 「故事」清華教授郭黛姮:圓明園究竟長什麼樣?3D復原驚豔了世界
    這是海澱·故事第943篇文章傳統文化系列之九站在圓明園西洋樓大水法遺址前,你是否曾想像過:乾隆皇帝欽點的圓明園四十景都在哪個位置?它們在盛時什麼樣?皇帝在哪個園子臨朝理政,又在哪個園子聽戲消遣?這些疑問都在清華大學郭黛姮教授的努力下一一被解答。
  • 橫店創始人徐文榮:為讓後人記住屈辱歷史,集資200億復原圓明園
    徐文榮一、辛苦創業,發現商機45年前,不甘於平庸的徐文榮決定帶頭創業。創業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文榮合照二、消耗巨資復原圓明園一直以來,徐文榮都有一個很偉大的夢想就是在橫店復原圓明園。在他看來,圓明園凝聚著我們國家一代人的智慧,是我們國家文化歷史上的精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