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畫是以畫面和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的,畫面是它的視覺形象,配音與音樂則是它的聽覺形象。背景音樂對動畫畫面進行補充、深化、烘託和渲染,使動畫更加細膩、形象、豐富、生動。畫面的情感和情緒效果由於動畫的背景音樂的存在而變的更為生動。
一 動畫的含義
動畫是一種集文學、藝術、數字媒體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早期,中國將動畫稱為美術片,後由於科技時代的進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日本稱以線條描繪的漫畫作品為「動畫」,因此現國際通稱為動畫。
動畫與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依靠銀屏和光影呈現精彩,而動畫則受電影母親的哺育才得以健康發展,並且具有與電影一樣的美學作用。我們知道,電影的美學作用更多的在于欣賞之後留給人們對生命的深思,動畫同樣如此,也因這樣的美學作用,給人們帶來一定的視覺衝擊。
二、動對動畫中背景音樂藝術存在重要作用的論文資料由論文網http://www.zglww.net提供,轉載請保留地址.畫中的音樂存在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睇;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孝經》
「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晉書·樂志》
在古人著作的闡釋中可看出,音樂在當代存在一定的積極作用。西方的哲學家認為,音樂傳達著人們的思想感情,是一個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靈魂部分。現代樂理則認為,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音」所塑造的聽覺形象,以表達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反映社會與生活,使得欣賞者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一種藝術的薰陶。
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的界定,不僅僅在於畫面感的視覺藝術,更重要的是這部動畫作品中所匹配的聲音藝術。將聲音與畫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極致的聽覺配合,才能將作品原本的存在目的良好地展現。
從專業音樂角度方面來說,一般純音樂作品都具有嚴格的組織結構,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決定著作品的結構形式。而對於動畫配樂則要服從於劇情的安排和畫面,與純音樂相比較而言,配樂的結構安排上就顯得散漫些。那麼對於動畫音樂的製作要求有兩大點:首先聲音節奏與畫面動作要合拍,其次就是音樂的風格要與畫面風格完全匹配。達到這兩點要求,動畫配音則擁有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這樣的基礎之上,動畫配音與純音樂的不同點更為明顯,這就迫使動畫導演必須十分熟悉動畫作品的布局結構與內容思想,知道如何合理地將音樂配音融入動畫之中,同時還要注意從視覺角度詮釋音樂作品影響,從而利用視覺表現形式調動觀眾的積極性。
動畫配樂大致有三類,分為劇場版動畫和動畫電影配樂、TV版動畫配樂以及動畫藝術短片配樂。劇場版動畫和動畫電影是指片長一般在80~90分鐘,動畫製作時間在三年以上,精細度較高,語言與場面按拍電影的模式來完成,耗資較大的動畫。比如《獅子王》《天空之城》《大鬧天空》等,而對於音樂配音,則音樂內容較為豐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音樂演奏規模較大、規格較高、有名家配樂演唱、多採用優秀的音樂作品;TV版動畫是指在電視臺播映、每一集時間有一定限制,每集的播放也有相對的時間規律並且每一集可有劇情也可沒有劇情聯繫的動畫作品。比如歐美著名的動畫片《貓和老鼠》日本動畫片《多啦A夢》中國的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葫蘆兄弟》等。在這裡《葫蘆兄弟》則屬於各集之間無明顯的劇情聯繫。TV版動畫背景音樂的特點是音樂較為單一、編曲簡潔傳唱度較高、製作成本低、 化和低齡化傾向並存;動畫藝術短片類似電影藝術具有多種表現形式:水墨動畫、木偶動畫、剪紙動畫、摺紙動畫、繪畫風格類動畫、黏土動畫、線條動畫、拼貼圖動畫等等,都是以實用材料來命名。而動畫其他結構基本相同的動畫藝術短片,如《過山猴》《牧笛》《紅色的夢》等,這些動畫藝術短片中的配樂樂曲較少,貫穿始終、風格突出。音樂就是作品靈魂的精髓,它有時默默地鋪墊,有時又激昂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動畫配樂讓觀眾在欣賞作品時,在視覺與聽覺上保持一致,從而達到視覺立體化的享受。
三 《阿凡提的故事》背景音樂的存在作用
阿凡提系列木偶片是根據新疆民間故事改編而成,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79~1988年製作。獨具一格的山羊鬍子、倒騎毛驢的滑稽形象及詼諧幽默評判世俗的語言風格,《阿凡提的故事》不僅僅是在維吾爾族地區甚至是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廣為流傳。這部動畫片曾獲得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第三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一等獎、1991年獲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一等獎等多項獎項。而片中的音樂因配合影片的西域風格也被認為是民族音樂創作中的一朵奇葩,整個系列片共14集,作曲家金復載在背景音樂的創作中使用了多重手段以突出地域風情,在第一集《賣樹蔭》中以維吾爾族樂器薩塔爾演奏的音樂作為故事開頭的引入,以弦樂熱瓦普和吹奏樂大銅角以及打擊樂達卜鼓增加熱情幽默的氣息。
此外,每一集的背景音樂都創造性地使用了獨具新疆民族風情的音樂片段,在第三集《神醫》中,作曲家模仿俄國民族樂派作曲家裡姆斯基科薩夫最為著名的《野蜂飛舞》的寫作策略來渲染小偷被狂蜂追趕的無奈緊張心情,緊扣畫面的動感狀態。
作曲家對於人物的配音方面,對配音人員的音色要求,情感表現技巧,和演唱的形式都有所注重。阿凡提的主要配音人員畢克運用謙恭而又暗藏諷刺調侃的聲音充分體現阿凡提對於世俗地主、權勢無賴等的戲弄和對勞動人民的尊敬。而在故事情節中體現的民歌特色演唱者,配音演唱歌手納扎爾·司馬義爾用獨具特色的西域唱腔體現故事發展的背景。
這樣的音樂存在形式給人們帶來的深思則是故事中插入的積極意識形態,用背景音樂突出人物形象特徵是這部動畫中所注重的。四、《貓和老鼠》背景音樂的突出表現《貓和老鼠》(湯姆和傑瑞)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動畫形象之一,也是有美國米高梅公司推出的最成功的動畫劇集。從1939年開始由著名製片人費雷德·昂比(Fred Quimby)和導演威廉·漢納(William Hanna)、約瑟夫·巴伯(Joseph Barbera),動畫人肯尼斯·繆斯(Kenneth Muse)共同創造出,曾五次獲得過奧斯卡金獎並被兩次提名的動畫片,共包括200多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