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艋舺走臺灣 看臺北的絕代風華

2021-02-23 最臺灣印象

看著艋舺走臺灣,看臺北的絕代風華,跟著電影臺灣自由行。 臺灣,一個許久存在於我們臆想中遙遠的「小」島,我們從很多電影裡觸摸到它的輪廓:從《海角七號》初識了墾丁,從《夏天協奏曲》見識了金門,從《天台愛情》認識了臺南…但是,如果你看過《艋舺》,必定知道這樣一個地方,臺北萬華。

看著艋舺走臺灣,看臺北的絕代風華,跟著電影臺灣自由行。

臺灣,一個許久存在於我們臆想中遙遠的「小」島,我們從很多電影裡觸摸到它的輪廓:從《海角七號》初識了墾丁,從《夏天協奏曲》見識了金門,從《天台愛情》認識了臺南…但是,如果你看過《艋舺》,必定知道這樣一個地方,臺北萬華。

  萬華是臺北市的一個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舊稱艋舺(漢語拼音:měng xiá,臺語發音:Monga),是臺北最早發展的區域,清治時期,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現有城市結盟。

  這一府二鹿三艋舺,即臺灣早期最繁榮的三個地方:一府為今臺南安平,二鹿為彰化鹿港,艋舺則為今日的臺北萬華。即便上溯到歷史,仍然可見萬華對臺灣的重要性。

 

 別看現在仍有許多老舊社區及古蹟,但是區內也有年輕人喜好聚集的時尚領地,可謂是古、今和諧共存的一個臺北地標。

  萬華的玩法,小編覺得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早餐後,去諸寺廟拜拜神明,欣賞下臺北寺宇不一樣的氣質;下午,去西門町逛逛商場,可以一直逛到晚上,看看它入夜的樣子;晚上,去夜市吃吃小吃,感受下萬華各大夜市獨具創意的中華美食。這三部分剛好組成一個完美的一日遊行程。

關鍵詞:佛教、古建築、黑幫龍山寺

提及臺灣的寺宇,旅遊熱度第一、建築外觀第一的當屬龍山寺了,此外,供奉神明的數量第一,基本你想拜想求的在這一個廟就可以搞定。龍山寺規模雖不比大陸很多景區恢弘,但是其建築特色卻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傳統宮殿建築,外觀大氣,蘊涵古韻;細部雕欄畫柱,相當精緻…文字有限,自己親自去看一眼才能感受為何這一座小小的寺宇能成為臺灣三大必去景點之一。

  交通:搭乘捷運藍線到龍山寺站下,從出口1出站,沿著西園路一段直走,過第一個紅綠燈(穿過廣州街)就到龍山寺。

  龍山寺和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外國觀光客來中遠之星6三大勝地。

艋舺青山宮


  除了龍山寺,另外值得一去的便是《艋舺》電影的拍攝地:艋舺青山宮。青山宮可謂大隱隱於市,坐落在窄窄的貴陽街上,小到你不注意就走過了。除了入口小,廟內也是小小的,電影裡如此霸氣的大打大殺的場景就是在這樣一間小小的廟內拍攝的,十分佩服臺灣電影的拍攝手法。

  臺灣的寺廟都不用買門票,廟內甚至有免費的香供應,路過的時候不妨進去拜拜。

  此外,若時間上允許,可以去艋舺地藏庵、艋舺清水巖、西本願寺等景點看看。跟團遊不會過多安排此類景點,對古建築偏好的自由行遊客去了萬華一定大有收穫,此歷史、寺廟街區十分符合這類人的口味。

關鍵詞:購物、娛樂、電影、古蹟

西門町


  常有人問:臺灣哪裡的正妹出現頻率最高?那小編首推的,一定是西門町,這是臺北年輕人最喜歡的地方。西門町這個名字來源於臺灣曾經的日據時代,經歷了冗長的歷史沉澱,不斷發展而成了今天的模樣。它的功能類似於上海的人民廣場,集吃喝玩樂為一體,時代鮮明的歷史建築和新型時尚的現代建築共存,非常有感。

  此外,西門町也是明星籤唱會等的舉行地,幾乎每個周末都有明星在這裡籤售、開唱,如果剛好碰上你喜歡的明星那真是有福了。


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又叫「八角堂」或「紅樓劇場」,單看建築外部就可以理解「紅樓」、「八角」從何而來。時代變遷,如今的西門紅樓二樓仍然保持原有的功能,定期上演戲曲、話劇等表演,而一樓的功能已轉變為旅遊消費,如咖啡館、販賣臺灣特色商品等。

誠品書店

  臺北有種隱隱的書卷氣,大概就是因為遍地開花的誠品書店吧。誠品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也是臺北代表臺北文化底蘊最好的品牌之一。誠品書店在臺北有很多家,設計、經營等也是各有千秋,如果你在西門町的街頭晃悠,遇到了誠品書店,大可進去坐坐喝杯咖啡,感受一下文化的世代傳承就在這一本本豎版排列的繁體書籍裡。據說,很多人去臺灣就是為了誠品,可見其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在臺灣,而是擴大到整個華人圈。

  交通:搭乘捷運藍線到「西門站」下即可。

· Part 3:夜市(華西街觀光夜市、南機場夜市等)

關鍵詞:美食、小吃、夜市

  一到傍晚,夜市便無孔不入地入侵這座城市,萬華區也不例外,一個小小的區就有多家知名夜市。小編在這裡主要推薦兩個:華西街觀光夜市和南機場夜市。


華西街觀光夜市

  華西街觀光夜市就在龍山寺附近,入口處是一座傳統大牌樓,非常顯眼。穿過牌樓可見一條筆直的石板路,路兩側的店家錯落有致,不少鋪子更是支起了大紅燈籠,青磚紅光,絕對的中國風。至於吃的,華西街和其他夜市一樣,什麼都有,小編比較推薦的是滷肉飯和蛇攤。不懼蛇的遊客尤其可以去華西街,據說晚上還有鬥蛇表演,看完表演去喝一碗蛇羹,更可食其膽,飲其血…

  交通:搭捷運藍線到龍山寺站,從出口1出站,沿著西園路一段直走,到廣州街左轉即可。


南機場夜市

  很多人不知道南機場夜市,誠然,無論夜市規模、美食種類都比不上臺北其他各大知名夜市,那為什麼還要在此推薦呢?小編覺得,如果你是個純吃貨,只是為了吃精品而去夜市。那大可避開夜市觀光的人群,避開走大型夜市的冤枉路,去南機場吃個夠。南機場雖小,美食質量卻一點都不低,什麼麻油雞、沙威瑪、杏仁露…尤其是麻油雞,是小編吃過的、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口水ing…

  交通:搭乘捷運藍線到龍山寺站,從出口2出站,然後搭乘公車或打車前往南機場夜市。


  此外,萬華還有萬華夜市、西昌街夜市、廣州街夜市、梧州街夜市,如果剛好在附近,可以去吃看看。


  綜上,這鬧中取靜的小小萬華區,凝聚了多少歷史的力量,此去經年,依舊風華絕代。

(小編插播:臺灣民宿預訂請點擊 http://minsu.hallotw.com)

相關焦點

  • 臺北脈搏:「艋舺草根」走出「國際範兒」
    中新社臺北9月11日電 (記者 陳立宇 朱曉穎)一部展現臺灣幫派往事的電影《艋舺》,多多少少因為奇怪偏澀的名字和發音令人印象深刻。「艋舺」原本是臺灣淡水河原住民喚做「獨木舟」的指代,「草根」最初從這裡走出;百年後,「艋舺」之地已發展成國際大都市——臺北市。  在寬敞的臺北市政府大廳,有一處專為「艋舺」而留。市府一樓的臺北探索館,記錄最古老的城市印跡。  淡水河畔,船夫赤膊搖櫓,船艙幾口麻袋,滿載農產品,百姓期盼賣出好價……這尊在臺北探索館的逼真彩雕,或許能表現出最早的「艋舺」寫照。
  • 體味臺灣的風華絕代
    看著艋舺走臺灣,看臺北的絕代風華,跟著電影臺灣自由行。 臺灣,一個許久存在於我們臆想中遙遠的「小」島,我們從很多電影裡觸摸到它的輪廓:從《海角七號》初識了墾丁,從《夏天協奏曲》見識了金門,從《天台愛情》認識了臺南…但是,如果你看過《艋舺》,必定知道這樣一個地方,臺北萬華。看著艋舺走臺灣,看臺北的絕代風華,跟著電影臺灣自由行。
  • 【走馬看臺灣】走在臺北city的那一場雨中
    幾年後再去臺灣本島,想在偶遇一次如淡江畔那偶得的紅霞,卻又再次遇到了一場大雨。匆匆而過的行程,匆匆而來的大雨,似乎成了與呆灣不能說的秘密,再次在臺北不期而遇。  可其實,躲不開臺北下著雨的我,也只能默默的認命。想起當年,看阮經天和趙又廷演的《艋舺》,青春、熱血,就想去大稻埕、迪化街走走。相較於西門町,這裡反而是臺北文化的起源地,曾經繁盛一時的大稻埕碼頭,和碼頭周邊的文化。
  • 臺北 | 艋舺:並沒有遇見GETA老大
    不出所料,接下來的半個月我就在號稱15度下著冷雨的臺北(只晴過一天),羨慕著同樣15度陽光燦爛春光暖還有暖氣的北京(請不要再跟我提什麼說走就走的旅行),還完美錯過了常玉的大展(只好兩個月後又過來看了一遍)。
  • 非著名旅遊地:臺北艋舺
    第一次知道臺灣有個地方叫艋舺,是因為那部電影《艋舺》。艋舺在臺北西部,過去不是什麼旅遊景點,能稱得上景點的是龍山寺。龍山寺這裡香火非常旺,不僅因為傳說的靈驗,還因為龍山寺裡供奉著道、佛、儒三教的神靈。可見艋舺原居住民的信仰是比較複雜的。
  • 再訪臺北艋舺龍山寺,「單身狗」必拜的臺灣最靈驗的「月老」
    但為時尚早,先去艋舺龍山寺看看去吧。其實前日晚上已經參拜過艋舺龍山寺,今天想再瞻仰下著名古寺白天裡的神採。龍山寺也因為電影《艋舺》而出名,這裡是電影中趙又廷和兄弟們拜把子的地方。華麗的山門龍山寺位於臺北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故也稱萬華龍山寺或艋舺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與艋舺清水巖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這也是臺北香火最旺的寺廟。
  • 從等一個人咖啡到艋舺,臺北的電影打開方式.
    最近昆明的綿綿陰雨,老是把我拉進回憶,想起那個雨夜的臺北。(夜臺北 此圖來源於百度)臺北雨夜,加上不停地餘震,整個城市顯得迷離,惹人更加想追尋她的腳步,便帶上雨傘出了門。臺灣的計程車司機都很健談,汽車在雨中穿行,聽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和變遷,以及那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別有一番韻味。
  • 臺灣|九份的燈和艋舺的神
    我一直在想這樣的大海直到有人走過來把手輕輕放在我的背上臺灣自由行記錄之12345:臺灣|
  • 百年迪化老街,給你一個古早味的臺灣,看疫情下的臺北年貨街氛圍
    若想感受一下老臺灣昔日風華的話,一定不能錯過臺北的迪化老街,它是臺北現存最完整也是最有歷史意義的老街。走進迪化老街,閩南傳統民居、洋樓、現代主義以及巴洛克式的建築特色一一呈現在你眼前,有著多元文化和中國傳統簡樸的一面。
  • 想像你現在就是艋舺的角頭兄弟,在臺北的八大胡同吃點江湖味道
    這句是臺灣電影「艋舺」裡的對白,「三小」是臺語的「啥玩意」,而「拎北」就是臺語的「你爸」也就是「你老子我」的意思。這種臺式江湖味的說話語氣對在艋舺長大的人來說,應該是從小司空見慣了。人說「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清代臺灣的三大城市。艋舺,發音為「MOUNGAR」,是臺灣原住民語的「獨木舟」的意思。
  • 「一府二鹿三艋舺」,臺灣島最初的核心為何是在臺南而不是臺北?
    現在的臺灣省,其第一大都市毫無疑問是臺北,以臺北為中心的都市圈人口有700多萬人(如果再擴大一點,把桃園加上,人口更是達到920萬),經濟佔整個臺灣的大半。不過事實上,臺北並不是臺灣島的傳統中心,臺島在清代的城鎮格局,有這麼一句俗話:一府二鹿三艋舺。這指的是臺灣島最繁榮的三個城鎮。
  • 這樣行走,才能真正讀懂人文臺北
    臺北常常出現在我們的文化想像裡,是偶像劇中你儂我儂的小清新,是KTV裡不斷點播的歌曲,是劇本裡的古早鄉情,是從來沒有去過但卻熟悉無比的地方。臺北是最適合散步的城市之一,一路穿街走巷,以最美的節奏,才能看盡一座城的風華。而蘊含其中的深意,群學書院與你慢慢聊。2015年11月13日-18日,與我們一起,深度理解不一樣的人文臺灣、藝術臺灣、創意臺灣、禪意臺灣、產業臺灣吧。詳情點擊及報名,敬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玩轉臺北+高雄+墾丁,臺灣深度遊看這篇攻略就夠了!
    臺灣。一個我魂牽夢繞了二十年的地方,影響我整整二十年的時間。說起對臺灣的認識,作為我們這些75後的人來說,印象最深的還是1989年CCTV引進的《潮-來自臺灣的歌聲》。它的出現,讓我們第一次真正領略到了臺灣的魅力,流行音樂的魅力,讓我們第一次知道作為追星族的瘋狂。還記得我們是怎麼為了曾經的偶像瘋狂的嗎?
  • 全方位解讀《艋舺》:近年最出色的臺灣黑幫片
    這是部青春片,披上了黑道的外衣,難得地做到了兩方面的平衡,該是臺灣電影復甦口號的又一催化劑……[娛論:祭奠殘酷而壯美的烈火青春][我來說兩句] 第1頁:《艋舺》江湖雜談 第2頁:《艋舺》主創說法:重現80年代繁華   《艋舺》是部青春片,披上了黑道的外衣,難得地做到了兩方面的平衡,該是臺灣電影復甦口號的又一催化劑。
  • 隱藏在臺北的百年古寺,設計精美,因一部電影《艋舺》而世人皆知
    臺灣的寺廟讓人印象深刻,不同於大陸的古樸幽居,這裡的寺廟華麗輝煌,與其說是寺廟,更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艋舺,因以之命名的電影廣為人知,是臺北最早開發的一片土地。毫不誇張地說,臺北如今的所有繁華都從這裡走來。
  • 艋舺,不只是一部電影名字,更是臺灣繁華的起點與另一面
    電影,曾經是我們了解臺灣最主要的一種方式。那些後來熟悉的建築、耳熟能詳的地名很多都是從臺灣電影中認識的。一部華麗生猛的青春片《艋舺》,讓很多人對臺灣這個有點怪怪的地名產生了興趣,「艋舺」又到底是哪裡呢?
  • 故事 | 臺北·印象 【臺灣1】
    臺北幾天待下來,最愛的除了淡水,市區還數艋舺龍山寺—剝皮寮一帶。誠然,時間不多,來之前也聽過很多人抱怨過臺灣的破舊,甚至臺北本地的朋友都在說臺灣現狀停滯不前,居民太過安於現狀——可是,我愛的就是這一份時間凝固的厚重感,從老街、老建築、老人小孩生活步調中都能真實感受到。
  • 走進臺灣&臺北篇一 迷失臺北,在霧中,在巷弄裡
    臺北算是全世界最適合散步的城市之一,城市不大不小,車水馬龍的轉角便是城中村落,靜謐安詳;美食寄於巷弄,常在步行的範圍之內便可得到。而也唯有一路穿街走巷,才能以最美的節奏,看盡一座城市真正的面貌。[永康青田:文藝美食小村落]東門捷運站 5 號出口沿著信義路二段走兩分鐘便可拐進永康街。不似夜市那般嬉鬧繁華,卻也遍布著臺北地道的美食小吃。路口的天津蔥抓餅永遠大排長龍。
  • 平樂妹子遊寶島|臺灣(五)之返回臺北
    從臺中日月潭回來後,我們最後幾天都是在臺北。因為臺灣主要好玩的地方還是臺北最多,如果去阿里山的話,很遠,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這次選擇多在臺北待幾天,讓公婆把臺北主要景點都去一遍。而我跟老公以後來臺灣的機會多,下次再去阿里山玩吧。我們都很喜歡臺灣,要來多次才能把整個臺灣玩遍呢。31日返回臺北後,我們去酒店放好行李,然後前往「龍山寺」,這是臺北最大的寺廟,千萬不要錯過。年輕的時候,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才知道我們原來都是草。---《艋胛》龍山寺也因為電影《艋舺》而出名,這裡是電影中趙又廷和兄弟們拜把子的地方。
  • 艋舺老蕭的樂與路
    但你永遠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個靦腆、不善言辭的內向選手,曾經在臺北的艋舺一帶,幾乎是個惡魔般的的存在。 臺北的萬華區,指的是臺北的龍山寺、西門町這些地方。這個地方,從前叫作「艋舺」。艋舺夜市 在許多年前,那是一個龍蛇混雜的地方,就如同2014年的臺灣電影《艋舺》拍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