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不只是一部電影名字,更是臺灣繁華的起點與另一面

2020-12-23 一棵樹的微旅行

電影,曾經是我們了解臺灣最主要的一種方式。那些後來熟悉的建築、耳熟能詳的地名很多都是從臺灣電影中認識的。

一部華麗生猛的青春片《艋舺》,讓很多人對臺灣這個有點怪怪的地名產生了興趣,「艋舺」又到底是哪裡呢?

電影《艋舺》

「艋舺」當地人讀作「Monga」,指的是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的獨木小舟。因為平埔族以捕魚為生,還將特產番薯順著淡水河而上,和漢人進行交易,後來漢人便將他們獨木舟聚集的地方也稱作了「艋舺」。

電影裡的「艋舺」是個宗教信仰、各式建築極為多樣又魚龍混雜的江湖之地。《艋舺》的故事不算很豐滿,但是導演鈕承澤卻將它拍得很飽滿,暗黃的懷舊色調,八十年代的臺灣,背景中傳統的閩南民居,日治下遺存的氣息,繁華的高樓大廈之外的另一面:幫派的恩怨情仇、底層的市井生活一一展現出來。

老街

「艋舺」今何在?就是現今臺北市萬華區一帶。清朝同治年間,它是臺灣對大陸貿易的重要港口,在清道光時候最繁榮,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後來因為河床淤塞,港口和市場便下移到了附近的大稻埕。

簡單一句,「艋舺」曾是臺灣繁華的起點!

早期的臺灣,移民在一個地方落腳定居,都會抱團以尋求保護,所以第一件事便是建廟,除了對神靈的敬畏是一個原因外,廟還是這塊地區裡處理各種事物的中心,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也就是劇中提到的「角頭」了。

所以影片中大量的場景都與寺廟相關。

寺廟

01清水巖祖師廟

祖師廟是「艋舺」裡出現最多的寺廟鏡頭,影片中太子幫結拜,到後面發生大變故、兄弟背叛、那些讓人心顫的械鬥場面很多都是在這裡拍的,電影中所說的「廟前」,廟指的就是這個祖師廟。

祖師廟

祖師廟其實不大,但是頂部裝飾很精美,雕梁畫棟的繁複彰顯出工藝的細膩與用心。 清水祖師是福建安溪縣人們的守護神,傳說在中法戰爭時期,淡水的戰況危急,百姓便恭請清水祖師前往助陣,後來臺北才得以保住。

面前祭祀活動

02青山宮

真實的青山宮是個常常不小心就會走過的地方,在一個窄窄的巷子裡。在電影《艋舺》裡面,青山宮的鏡頭也不少。整個廟宇其實小小的,導演鈕承澤卻在這裡拍出了各路人馬混鬥的霸氣場面,幫派議事、做決定的場景,拍出了少年的江湖義氣。

青山宮供奉的是青山王,三國時,孫權手下有為將軍叫張滾,對泉州惠安治理有方,去世後被後人尊為青山王,視作惠安先民的守護神,在閩南一帶,青山王被認為是可以消除瘟疫災難的神靈。

青山宮修建的相當精美,華麗的八角形藻井,青山王塑像的眼神犀利,從不同角度看過去,都有不同的感覺。每年農曆10月23日是青山王聖誕的日子,當地便會在22日舉辦青山王神轎的夜間繞境活動,「艋舺」的百姓便會在家門前擺上供品,規模很大,便是有名的「艋舺大拜拜」。

巡遊

03龍山寺

「艋舺」的龍山寺,又叫萬華龍山寺,在電影裡龍山寺金碧輝煌的山門也出現過。

從地鐵口出來,尋著香火味就能準確地找到龍山寺了,這裡是全臺北香火最旺盛的寺廟。

龍山寺

八十年代初期,龍山寺前的廣場是個民眾經常自由議論的地方,有不滿就用大字報寫了貼在龍山寺的牆上。

時至今日,當地人小到日常生活瑣事、經濟活動,大到訴訟、和解、議事等等難解之事都會到這裡來拜拜。每逢重要的日子,寺前的廣場上還會有盛大的民俗表演。

巡遊

04剝皮寮

電影還讓一條名叫「剝皮寮」的老街聲名大噪。劇中大佬GETA的家便是在街上的「原太陽制本所」中拍的。

「剝皮寮」這個聽上去有點嚇人的名字,其由來是因為清朝時,運往臺灣各地的木材運到了「艋舺」之後,要在這條街上先剝去樹皮,再運到其它地方,所以當地人便稱其為「剝皮寮」了。歷經了一百多年的變遷,直興市場街道兩側的紅磚樓房是保留得最好的「艋舺」的舊建築。

「剝皮寮」

現在的剝皮寮老街上的老房子、舊店鋪、老字號被當做了寶貝一樣保護起來了,一二層高的磚木結構房屋,三四百米長的老街上,有清代的老屋、精緻的日式洋樓、還有閩南中西結合的騎樓建築。樓下開著各式店鋪,茶館、米鋪、理髮店。

「剝皮寮」

而在電影中,這條街背景中俗豔的配色、花襯衫、拖鞋、那個時代的「潮」髮型、聲色犬馬......將人瞬間拉回四十年前的臺灣。

05番薯市街

番薯市街是「艋舺」最老的街,也就是今天的貴陽街。這裡是先民開拓「艋舺」的起點,早期漢人防堤外向內開拓,並和原住民進行番薯交易,所以便將「番薯市」定做了街名。

電影中龍蛇雜處,追來逐去的狹窄街巷,煙花巷等等便是此地頻頻取景。

貴陽街

早期的「番薯市」相當的熱鬧,戲院的歌仔戲天天高朋滿座,小巷裡紅燈高掛的香豔之地,人潮的川流不息。

貴陽街

06華西街夜市

夜市是臺灣的一大特色,也是草根飲食文化的聚集地,臺灣知名的夜市很多,相較起來這裡不算太出名,但這裡的小吃密度與數量卻在臺灣數一數二,

影片開始不久500人聚集打鬥的場面就是在華西街夜市牌坊前拍攝的。

華西街夜市

也因為所處地段在商業區,是臺北的第一家旅遊商業夜市,從這裡到附近的景點非常近,加之賣各種百貨服飾、飲品小吃、廟宇祈福等等都很集中,所以也是難得的兼具美食和文化氣息的觀光地。

華西街夜市除了遊客之外也有很多的本地忠實粉絲,什麼當歸豬腳湯、胡椒餅、燒酒蝦、肉羹、還有各種甜湯,在滿足了口腹之慾的同時,你還可以順便欣賞一下小吃攤前店家的各種口若懸河的推銷口才,鮮活靈動的解說和堪比精彩的脫口秀。

華西街夜市

07古山園旅社

電影中還有一個頻繁出現的場景,男女主角第一次見面初生情愫的地方,是在華西街的一家特色旅店「古山園旅社」拍攝的,據說當時為了讓演員拍攝時更有帶入感,全劇組人員入住了這間「古山園旅社」,旅社內也能看到劇組演員與店家的許多合影。

古山園

這間代表著華西街文化的小旅社,還完整的保留著50年代的復古裝修,雖然到如今,房間設備早已換新,但房間內部還特意保存了60年代的臺灣浴室風格,成為體驗另類文化的住宿地。

08後記

電影,可以讓人對從未踏足的地方也熟悉起來,旅行則能讓人看到真實的世界,景色之外更應關注歷史與文化,這些便可藉助導演的視角去找去看,「艋舺」有著美景之外的另一個臺灣,不可錯過。

相關焦點

  • 黑道電影裡的「文藝片」—《艋舺》
    昨天剛給大家安利完一部充滿臺灣本土文化的電影《陣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臺灣的黑道文化電影《艋舺》。2個半小時的電影劇情緊湊,並沒有讓人想要快進的衝動,由當時的鮮肉「太子幫」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嶽領銜主演,這部電影不僅充斥著暴力與血腥,還有友情與道義。
  • 【艋舺】寶島臺灣位列第一的黑幫電影
    類型: 劇情豆瓣影評:7.7今天古莉為大家帶來一部國產黑幫電影,首先在你們印象裡,黑幫電影是否都是港產片呢?小馬哥烏鴉哥腦海裡都是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而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部電影,上映於國產黑幫題材末期,位於中國寶島臺灣,於2010年上映,是人氣最熱的臺式黑幫電影-【艋舺】-
  • 全方位解讀《艋舺》:近年最出色的臺灣黑幫片
    [提要] 《艋舺》的出現讓人們對臺灣商業電影重新拾起了信心,猛增的票房數字,眼看就要趕上《海角七號》的勢頭。這是部青春片,披上了黑道的外衣,難得地做到了兩方面的平衡,該是臺灣電影復甦口號的又一催化劑……[娛論:祭奠殘酷而壯美的烈火青春][我來說兩句] 第1頁:《艋舺》江湖雜談 第2頁:《艋舺》主創說法:重現80年代繁華   《艋舺》是部青春片,披上了黑道的外衣,難得地做到了兩方面的平衡,該是臺灣電影復甦口號的又一催化劑。
  • 《艋舺》掀「後《海角七號》熱」 叫好又叫座
    繼《海角七號》後,一部講述黑道青春的電影《艋舺》再次在臺灣青年中掀起熱潮。  日前,該片的臺灣票房已突破2億新臺幣,其主創人員近日也在柏林電影節上亮相,影片放映之後好評如潮,使得臺灣電影在國際舞臺上頗受矚目。
  • 《艋舺》講述臺灣黑道 現實比電影更精彩(圖)
    《艋舺》這一出江湖悲歌,演來不只是打打殺殺那麼簡單,更多喚起臺灣人的集體記憶。  《艋舺》這一出江湖悲歌,演來不只是打打殺殺那麼簡單,更多喚起臺灣人的集體記憶。導演鈕承澤站在經濟一蹶不振、再起艱辛、民主更多雜音的時局,回望二十多年前經濟騰躍之初反而有欣欣向榮之觸感。當下的寂寞,化作電影中的熱血衝動。
  • 臺北脈搏:「艋舺草根」走出「國際範兒」
    中新社臺北9月11日電 (記者 陳立宇 朱曉穎)一部展現臺灣幫派往事的電影《艋舺》,多多少少因為奇怪偏澀的名字和發音令人印象深刻。「艋舺」原本是臺灣淡水河原住民喚做「獨木舟」的指代,「草根」最初從這裡走出;百年後,「艋舺」之地已發展成國際大都市——臺北市。  在寬敞的臺北市政府大廳,有一處專為「艋舺」而留。市府一樓的臺北探索館,記錄最古老的城市印跡。  淡水河畔,船夫赤膊搖櫓,船艙幾口麻袋,滿載農產品,百姓期盼賣出好價……這尊在臺北探索館的逼真彩雕,或許能表現出最早的「艋舺」寫照。
  • 隱藏在臺北的百年古寺,設計精美,因一部電影《艋舺》而世人皆知
    臺灣的寺廟讓人印象深刻,不同於大陸的古樸幽居,這裡的寺廟華麗輝煌,與其說是寺廟,更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艋舺,因以之命名的電影廣為人知,是臺北最早開發的一片土地。毫不誇張地說,臺北如今的所有繁華都從這裡走來。
  • 看著艋舺走臺灣 看臺北的絕代風華
    看著艋舺走臺灣,看臺北的絕代風華,跟著電影臺灣自由行。 臺灣,一個許久存在於我們臆想中遙遠的「小」島,我們從很多電影裡觸摸到它的輪廓:從《海角七號》初識了墾丁,從《夏天協奏曲》見識了金門,從《天台愛情》認識了臺南…但是,如果你看過《艋舺》,必定知道這樣一個地方,臺北萬華。看著艋舺走臺灣,看臺北的絕代風華,跟著電影臺灣自由行。
  • 這部近十年最好的臺灣黑幫片,起點在於周杰倫
    大概是2004年,周杰倫找到鈕承澤,提了一個黑幫電影合作案,由鈕承澤執導,周杰倫扮演一名黑道人物。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周杰倫退出了這個項目。但鈕承澤一直放不下這個項目,幾經周折,本片終於得以拍攝,並於2010年上映。大家應該知道我要說的是哪一部了:《艋舺》。據說因為周杰倫退出,鈕承澤和周杰倫還曾經鬧得不愉快。
  • 回不去的是青春||電影《艋舺》賞析
    都說《艋舺》是小船的意思,就在這樣一個小船很多的地方,於是乎就會有外來文化以及外來物件,甚至於說槍的到來,當然他不僅僅是臺灣的動作片,更是有關於友情和愛情的一部片子。(愛情本文不分析,愛情不是你想看,我就寫上來~)讓我們走進今天的節目。
  • [試聽]《艋舺》電影原聲帶首播
    音樂人義氣相挺,電影人為《艋舺》電影原聲帶破天荒打破唱片公司鴻溝,美妙音樂與索尼音樂共同發行。網易娛樂音樂頻道為你帶來原聲碟網絡首播。「不信臺灣拍不出好看的商業電影!」製片李烈和導演鈕承澤轟轟烈烈幹一場,拍出今年最受矚目的臺灣電影《艋舺》!集合當紅偶像阮經天、趙又廷及多位實力派硬底子演員的超強卡司,高達臺幣7千萬的製作成本,未演先轟動!
  • 【艋舺】電影檔案室:角頭影帝阮經天
    趙又廷是臺灣資深演員趙樹海的兒子,2009年經過演員徵選方式獲得主演電視劇《痞子英雄》的機會,並以新演員之姿獲得第4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之後轉往電影界發展,《艋舺》便是他第一部電影作品。儘管外界總認為趙又廷是個幸運的演員,但他透過一部部精採作品的演出及各項電影大獎的提名,向外界證明,他是一個優秀的演員。
  • 非著名旅遊地:臺北艋舺
    第一次知道臺灣有個地方叫艋舺,是因為那部電影《艋舺》。艋舺在臺北西部,過去不是什麼旅遊景點,能稱得上景點的是龍山寺。龍山寺這裡香火非常旺,不僅因為傳說的靈驗,還因為龍山寺裡供奉著道、佛、儒三教的神靈。可見艋舺原居住民的信仰是比較複雜的。
  • 艋舺 風中秋葉 水上春冰
    臺北的艋舺,或許和香港的旺角一樣,這小小的一方天地,都曾是幾代人年輕時的江湖與夢想。那些真正發生過的斑駁故事,在漫長的歲月與奔湧的時代滌蕩中,緩緩地褪去了顏色。但這片始終充滿著傳奇色彩的土地,卻依舊讓無數人心馳神往,依舊在電影中、在小說裡見證著新一輪的悲歡離合。那一個一個老萬華的故事,如今,都已是關於懷念的故事。 你的青春裡有什麼?你的青春裡留下過怎樣的遺憾?
  • 【當愛來的時候】跟著電影遊臺灣:在繁華臺北回味最寫實的臺灣傳統社會
    > 電影《當愛來的時候》故事所設定的地點也很有意思,雖然是在臺北,但是看起來卻不像臺北,比較鄉土,卻生活感十足。其實影片的多數場景都選擇在深具懷古風情的萬華區取景,比如華西街、艋舺大道還有萬華和平西路的鳥街。萬華區是臺北最早發展的區域,有許多老舊小區及古蹟,也有年輕人喜好聚集的西門商圈徒步區引領時尚潮流。下面讓我們跟著導演的鏡頭窺看以萬華區為代表的不一樣的臺北風貌,並且一同回味那些最寫實而充滿情感的傳統臺灣社會吧。
  • 《艋舺》票房破億 締造臺灣電影新紀錄(圖)
    《艋舺》上映不到一周,全臺票房破1億1千萬,締造臺灣電影紀錄,帶動相關行業商機,網友kuso作品應運而生,更紅到連盜版都出現。監製李烈與導演鈕承澤(鈕承澤)12日帶演員到片中最重要場景艋舺清水祖師廟還願,榮耀之餘仍不忘謙卑地謝神謝天,為臺灣祈福新年國泰民安,苦難過去,一切更美好。
  • 《艋舺》之後,一個了不起的阮經天
    3部電影,卻鮮有佳作,2015年初的《暴走神探》票房跌落,8月份《戀愛中的城市》不溫不火,9月的《聶隱娘》卻只有一兩句臺詞,如果你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他就是張震的侍衛。如果說墾丁是一片熱情洋溢的海灘,那麼艋舺就是臺北最江湖的地方。臺灣向來以青春片出位,但《艋舺》卻在青春片的基礎上,讓黑幫類型放肆生長。艋舺,包含了臺灣特定的文化。
  • 《艋舺》:臺灣黑幫的情與義,兄弟之間的背叛
    看電影,聊電影,談談電影文化。我是奇味電影屋每天分享好看有深度的電影,今天帶大家看一部精彩影片《艋舺》。相信很多人對黑幫電影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小編我就有,電影中的黑幫往往充滿著義氣情義以及血性這樣的元素,但是無論是在電影還是現實中往往都是有著背叛以及糾紛,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關於兄弟情義以及臺灣黑幫的一些故事。
  • 視界解析:黑幫電影《艋舺》的美術設計
    2010年上映的電影《艋舺》是一部臺灣本土的青春黑道片,票房位居當年全臺票房第二名。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81部《艋舺》
    《艋舺》是一部懷舊電影,透過淡淡的黃色濾鏡顯露的懷舊風,慢鏡頭打鬥時的舒緩音樂,衣裳服飾道具布景的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豆導對80年代青春時光的無限深情。《艋舺》講的是年輕人的故事,講的卻不是青春,而是記憶,是對臺灣本土文化和本土情懷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