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曾經是我們了解臺灣最主要的一種方式。那些後來熟悉的建築、耳熟能詳的地名很多都是從臺灣電影中認識的。
一部華麗生猛的青春片《艋舺》,讓很多人對臺灣這個有點怪怪的地名產生了興趣,「艋舺」又到底是哪裡呢?
「艋舺」當地人讀作「Monga」,指的是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的獨木小舟。因為平埔族以捕魚為生,還將特產番薯順著淡水河而上,和漢人進行交易,後來漢人便將他們獨木舟聚集的地方也稱作了「艋舺」。
電影裡的「艋舺」是個宗教信仰、各式建築極為多樣又魚龍混雜的江湖之地。《艋舺》的故事不算很豐滿,但是導演鈕承澤卻將它拍得很飽滿,暗黃的懷舊色調,八十年代的臺灣,背景中傳統的閩南民居,日治下遺存的氣息,繁華的高樓大廈之外的另一面:幫派的恩怨情仇、底層的市井生活一一展現出來。
「艋舺」今何在?就是現今臺北市萬華區一帶。清朝同治年間,它是臺灣對大陸貿易的重要港口,在清道光時候最繁榮,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後來因為河床淤塞,港口和市場便下移到了附近的大稻埕。
簡單一句,「艋舺」曾是臺灣繁華的起點!
早期的臺灣,移民在一個地方落腳定居,都會抱團以尋求保護,所以第一件事便是建廟,除了對神靈的敬畏是一個原因外,廟還是這塊地區裡處理各種事物的中心,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也就是劇中提到的「角頭」了。
所以影片中大量的場景都與寺廟相關。
01清水巖祖師廟
祖師廟是「艋舺」裡出現最多的寺廟鏡頭,影片中太子幫結拜,到後面發生大變故、兄弟背叛、那些讓人心顫的械鬥場面很多都是在這裡拍的,電影中所說的「廟前」,廟指的就是這個祖師廟。
祖師廟其實不大,但是頂部裝飾很精美,雕梁畫棟的繁複彰顯出工藝的細膩與用心。 清水祖師是福建安溪縣人們的守護神,傳說在中法戰爭時期,淡水的戰況危急,百姓便恭請清水祖師前往助陣,後來臺北才得以保住。
02青山宮
真實的青山宮是個常常不小心就會走過的地方,在一個窄窄的巷子裡。在電影《艋舺》裡面,青山宮的鏡頭也不少。整個廟宇其實小小的,導演鈕承澤卻在這裡拍出了各路人馬混鬥的霸氣場面,幫派議事、做決定的場景,拍出了少年的江湖義氣。
青山宮供奉的是青山王,三國時,孫權手下有為將軍叫張滾,對泉州惠安治理有方,去世後被後人尊為青山王,視作惠安先民的守護神,在閩南一帶,青山王被認為是可以消除瘟疫災難的神靈。
青山宮修建的相當精美,華麗的八角形藻井,青山王塑像的眼神犀利,從不同角度看過去,都有不同的感覺。每年農曆10月23日是青山王聖誕的日子,當地便會在22日舉辦青山王神轎的夜間繞境活動,「艋舺」的百姓便會在家門前擺上供品,規模很大,便是有名的「艋舺大拜拜」。
03龍山寺
「艋舺」的龍山寺,又叫萬華龍山寺,在電影裡龍山寺金碧輝煌的山門也出現過。
從地鐵口出來,尋著香火味就能準確地找到龍山寺了,這裡是全臺北香火最旺盛的寺廟。
八十年代初期,龍山寺前的廣場是個民眾經常自由議論的地方,有不滿就用大字報寫了貼在龍山寺的牆上。
時至今日,當地人小到日常生活瑣事、經濟活動,大到訴訟、和解、議事等等難解之事都會到這裡來拜拜。每逢重要的日子,寺前的廣場上還會有盛大的民俗表演。
04剝皮寮
電影還讓一條名叫「剝皮寮」的老街聲名大噪。劇中大佬GETA的家便是在街上的「原太陽制本所」中拍的。
「剝皮寮」這個聽上去有點嚇人的名字,其由來是因為清朝時,運往臺灣各地的木材運到了「艋舺」之後,要在這條街上先剝去樹皮,再運到其它地方,所以當地人便稱其為「剝皮寮」了。歷經了一百多年的變遷,直興市場街道兩側的紅磚樓房是保留得最好的「艋舺」的舊建築。
現在的剝皮寮老街上的老房子、舊店鋪、老字號被當做了寶貝一樣保護起來了,一二層高的磚木結構房屋,三四百米長的老街上,有清代的老屋、精緻的日式洋樓、還有閩南中西結合的騎樓建築。樓下開著各式店鋪,茶館、米鋪、理髮店。
而在電影中,這條街背景中俗豔的配色、花襯衫、拖鞋、那個時代的「潮」髮型、聲色犬馬......將人瞬間拉回四十年前的臺灣。
05番薯市街
番薯市街是「艋舺」最老的街,也就是今天的貴陽街。這裡是先民開拓「艋舺」的起點,早期漢人防堤外向內開拓,並和原住民進行番薯交易,所以便將「番薯市」定做了街名。
電影中龍蛇雜處,追來逐去的狹窄街巷,煙花巷等等便是此地頻頻取景。
早期的「番薯市」相當的熱鬧,戲院的歌仔戲天天高朋滿座,小巷裡紅燈高掛的香豔之地,人潮的川流不息。
06華西街夜市
夜市是臺灣的一大特色,也是草根飲食文化的聚集地,臺灣知名的夜市很多,相較起來這裡不算太出名,但這裡的小吃密度與數量卻在臺灣數一數二,
影片開始不久500人聚集打鬥的場面就是在華西街夜市牌坊前拍攝的。
也因為所處地段在商業區,是臺北的第一家旅遊商業夜市,從這裡到附近的景點非常近,加之賣各種百貨服飾、飲品小吃、廟宇祈福等等都很集中,所以也是難得的兼具美食和文化氣息的觀光地。
華西街夜市除了遊客之外也有很多的本地忠實粉絲,什麼當歸豬腳湯、胡椒餅、燒酒蝦、肉羹、還有各種甜湯,在滿足了口腹之慾的同時,你還可以順便欣賞一下小吃攤前店家的各種口若懸河的推銷口才,鮮活靈動的解說和堪比精彩的脫口秀。
07古山園旅社
電影中還有一個頻繁出現的場景,男女主角第一次見面初生情愫的地方,是在華西街的一家特色旅店「古山園旅社」拍攝的,據說當時為了讓演員拍攝時更有帶入感,全劇組人員入住了這間「古山園旅社」,旅社內也能看到劇組演員與店家的許多合影。
這間代表著華西街文化的小旅社,還完整的保留著50年代的復古裝修,雖然到如今,房間設備早已換新,但房間內部還特意保存了60年代的臺灣浴室風格,成為體驗另類文化的住宿地。
08後記
電影,可以讓人對從未踏足的地方也熟悉起來,旅行則能讓人看到真實的世界,景色之外更應關注歷史與文化,這些便可藉助導演的視角去找去看,「艋舺」有著美景之外的另一個臺灣,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