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代謝率能延壽嗎?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排便引轟動

2020-12-27 中國生物技術網

被眾人圍觀排便並熱烈歡呼是種什麼感覺?最近,這個待遇落到了一種叫大王具足蟲的動物身上。原因無他,只因為它們太能憋了。

日前,日本三重縣鳥羽市鳥羽水族館內的幾隻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進行「新陳代謝」,引發了當地媒體及民眾關注。

緩慢的消化速率代表著緩慢的新陳代謝率。幾隻大王具足蟲兩年才出現了一次排便現象,足見這一物種的代謝速率緩慢到何種程度。降低新陳代謝率,會是延年益壽的終極秘訣嗎?

大王具足蟲。

大王具足蟲排便頻率極低

來自海底的怪奇生物大王具足蟲,或許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蟲形生物之一——它們有兩對觸鬚,黑漆漆的大複眼由4000隻平面小眼組成,它們的嘴有四套顎,平日裡靜悄悄地收合在一起,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大王具足蟲是一種長相與潮蟲相似的海洋生物,體長可達50釐米(與家貓近似),是等足目生物中體型最大的,在深海動物中比較難得。它們平時棲息在大西洋深海,以其他海洋生物的殘骸為食。」大阪大學免疫前沿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夏至說。

大王具足蟲的食性和生態還有很多謎團未解,甚至對它的排便頻率人們也尚無定論。

「它們排出的糞便是水溶性的,如果食物被完全消化,何時發生了排便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在正常情況下,它們的糞便中總會有未能完全消化的食物殘渣,人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殘渣,得知它們的排便情況。」夏至說。

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鳥羽水族館所飼養的大王具足蟲排便頻率極低,館內每次都會有專人進行記錄。此次引起轟動的大王具足蟲排便,是該水族館時隔兩年再次觀察到的。

鳥羽水族館從2007年9月開始飼養大王具足蟲,自2013年7月以來,陸續有新的夥伴加入,目前共有5隻。上次工作人員觀察到它們排便,還是在2018年4月23日,並且其中沒有包含未被消化的食物。

大王具足蟲排出的未消化的魚鱗。 鳥羽水族館 圖

據該館介紹,此次大王具足蟲排便是在5月12日確認的。因其糞便中含有的未被消化的魚鱗並非水族館作為餌食投餵的東西,也並非周圍魚類遺落,因此工作人員判斷,這些魚鱗應該是它們在入館前吃下去的。

「雖然不知道具體是哪一隻排的便,但足以證明它們是一種代謝相當遲緩的生物,不管是吃還是排便的速度都比較緩慢。」鳥羽水族館負責人學藝員·森瀧丈也說。

據悉,該館飼養的大王具足蟲,基本上不吃餌食。2019年11月加入被稱為「No.29」的大王具足蟲,經確認到目前為止僅僅吃過2次餌食。另外,2007年9月入館被稱為「No.1」的,在2009年1月最後一次吃過餌食後,5年內沒有再吃,且已經死亡。

恆溫動物代謝水平顯著高於變溫動物

新陳代謝在生命活動中起著什麼重要作用,不同種類動物之間新陳代謝都有著怎樣的特點?代謝率和動物本身有著怎樣的聯繫?

在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裡這樣解釋「新陳代謝」——其是指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自我更新過程,包括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謝(異化作用)。

同化作用令生物體不斷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並將其加工合成為自身物質;而異化作用則是機體將自身物質不斷分解氧化,產生能量供機體需要,並把代謝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

可以說,新陳代謝是全部生命活動的基礎。然而,不同動物之間的新陳代謝水平有著明顯的差異。

「動物機體基礎代謝水平的調節是非自主性的。研究表明,恆溫動物的能量消耗要比變溫動物高很多,比如體重相當的狼和鱷魚,基礎代謝速率前者是後者的7倍左右。」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理論上講,代謝活動越旺盛,動物機體對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代償能力就越強,就會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更耐受。

姜韜解釋,高於環境溫度的體溫維持,在分子水平上,是靠高耗能的生物化學過程——蛋白質合成和降解形成的空循環(不產生淨物質)實現的,這個過程會不斷釋放出熱量。

在好萊塢生物類大片裡,經常見到有怪物在迅速長大的鏡頭。「且不論這個生長需要同時消耗數倍於體重的食物,單就這麼快速的蛋白質合成,產生的熱量怕是會立即把生物體燙熟了。」姜韜說,在生物學家眼裡,生物的體型瞬時成倍放大就是個笑話。

複雜高級的神經活動也高度依賴穩定的溫度,因此隨著智力的高度進化,人類同時也進化出了更強的陳新代謝水平和較為發達的體溫維持能力,一個證據就是人類的汗腺遠比一般高等動物發達。

「短跑裡,人類遠不是兔子、羊、鹿,更不用說獵豹的對手,但是如果較量馬拉松,它們都不是人類的對手,並非是人類的肌肉和心肺功能更強,而是因為人類對於防止體溫過高的控制能力更強大。」姜韜說。

代謝率是否真的與壽命相關

此前有科學家認為,新陳代謝率是決定物種壽命的重要指標,代謝率較高的動物相對來說壽命較短。同為兩歲,新陳代謝率低的動物可能只是「黃口小兒」,但代謝率高的動物可能已經接近暮年。

「物種體型與代謝速率通常有特定的關聯性。由於要最大化利用能量,又要兼顧散熱(體型越大散熱越難),動物進化普遍遵循著『四分之三定律』,即體型越大,相對代謝速率越慢,並且和體重的四分之三次方成正比。」夏至說。

打個比方說,如果一隻貓的體重是一隻老鼠的100倍,那麼,相同時間內貓的代謝量只有老鼠的32倍(100的四分之三次方),而非100倍。這就是著名的克萊伯定律。

「在變溫動物中,以大王具足蟲為代表的深海動物,又將節能減排貫徹到了極致。」夏至說。

夏至解釋,一般而言,動物體型越小,壽命越短,比如家貓壽命只有十幾年。但是目前比較普遍的觀測結論是,大王具足蟲壽命有40到60年。相對其體型來看,可以說它們的壽命非常長了。而且不光是大王具足蟲,大部分代謝緩慢的物種生命跨度都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這不禁讓人想到,如果人類也擁有低代謝率,是不是就能延年益壽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如此。除了我們在科幻小說中看到的『人體冷凍』技術(目前已有實驗研究)外,日常場景中也有一些對應的研究。」夏至說。

比如,已有不少研究顯示,細胞內的能量代謝狀況與壽命的長短存在相關性。有生物學家證實,在不造成營養不良的前提下,將熱量攝入減少到正常水平的70%後,所有參與研究的物種,包括酵母、蠕蟲、蒼蠅、狗以及恆河猴等,壽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長。

有科學家就此推測,限制熱量的攝入,可以降低靜息代謝和運動代謝,從而廣泛地預防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不過,仍有不少學者對限制熱量攝入能夠『凍齡』延壽的觀點表示質疑。但即便不從代謝角度考慮,低熱量飲食對健康的積極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夏至說,「各種生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各自領地上生生不息。對這些生物的研究,也終將幫我們更好地了解生命。」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一夫一妻」或致動物滅絕;大王具足蟲排便引轟動;通過燈泡可竊聽...
    (快科技)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排便引轟動#生物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鳥羽水族館所飼養的大王具足蟲排便頻率極低,館內每次都會有專人進行記錄。此次引起轟動的大王具足蟲排便,是該水族館時隔兩年再次觀察到的。鳥羽水族館從2007年9月開始飼養大王具足蟲,自2013年7月以來,陸續有新的夥伴加入,目前共有5隻。上次工作人員觀察到它們排便,還是在2018年4月23日,並且其中沒有包含未被消化的食物。據該館介紹,此次大王具足蟲排便是在5月12日確認的。
  • 大王具足蟲:深海「顏值擔當」
    當然大王具足蟲有時也會捕食魚類,比如攻擊捕魚網等。當大洋深處食物匱乏的時候,大王具足蟲只有靠天活命,它們可以忍受長期的飢餓。當一次性遇上大量食物時,大王具足蟲可以把自己填飽到最後只能勉強行動的地步。成年大王具足蟲的體長可達19~37釐米。這樣的巨大體型在深海動物中都是很難得的,其它的一些等腳類動物都只有1-5釐米。
  • 大王具足蟲被「圍觀」:兩年才排一次便 卻是7年前吃的飯
    大王具足蟲被「圍觀」:兩年才排一次便 卻是7年前吃的飯  Winnie Lee • 2020-06-13 16:40:34 來源:前瞻網
  • 大王具足蟲來也
    大王具足蟲共有七對關節肢,挨近嘴邊的第一對已經進化為之前所說的顎足,剩下的六對共十二隻腿兒,支撐著它們的身體在水中移動。因其它等足目動物的體長大多只有1-5cm,所以1879年,第一隻大王具足蟲被捕獲時,科學界和社會大眾都對它出格的體長感到不可思議——當然了,在這份不可思議中,或許還參雜了四、五分對大王具足蟲外表的恐懼。
  • 深海獵奇:以腐肉為食,堪稱來自冥淵的怪物,大王具足蟲
    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這一位——大王具足蟲。大王具足蟲實際上是一種甲殼類動物,但是也有人把它歸類到昆蟲裡面,原因是它們的近親——陸生土鱉蟲是一種很常見的蟲類。光從外型上看來,大王具足蟲看起來就像是從恐怖電影裡走出來的異形生物一般,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外星來客。
  • 科學家首次拍到,大王具足蟲進食場景,成群瘋狂「啃咬鱷魚」屍體!
    科學家首次拍到,大王具足蟲進食場景,成群瘋狂「啃咬鱷魚」屍體! 深海處的壓強是非常大的,人類以現在的技術也是很難進行涉足的。再加上陽光透射不到深海處,所以深海區基本都是非常灰暗的,即使是生存著很多的生物,人們也是難以發現的。
  • 養成排便習慣也很重要,排便有2個「好的時間點」,你知道嗎?
    養成排便習慣也很重要,排便有2個「好的時間點」,你知道嗎?導語:由於現在人在飲食習慣上非常的不注意,所以便秘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我們的腸道被堵住了。為什麼腸道會被「堵」?給大家介紹排便的兩個最佳時間點,希望便秘的人能夠重視。養成排便習慣很重要,排便有2個「最佳時間點」,希望你早知道1、清晨5點—7點早上起床後5:00~7:00的時間段是第1個最佳排便時間點。
  • Rain鄭智薰時隔兩年回歸電視劇 用《素描》再次證明了演技
    來源:騰訊網演員鄭智薰(Rain)在時隔兩年的回歸之作《素描》中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
  • 時隔兩年黃聖依再次穿旗袍,氣質明顯提升了不少,可惜沒人喜歡
    文/娛樂圈貓眼如今的黃聖依很火,不僅關注她的人很多,而且她的資源也是相當的不錯,這一段時間,黃聖依的出鏡率相當的高,不僅錄製了不少的綜藝節目,而且還參加了不少的活動,只要她現身基本就能引起網友們的關注,就連她曬幾張美照也能引起網友們的關注
  • 如何提高基礎代謝 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方法有哪些
    基礎代謝是指維持人體最基本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消耗,這個能量消耗主要用於維持體溫、呼吸、心跳、血液循環、心肝脾肺腎等器官和組織細胞的基本生理功能,除此之外我們要注意的是基礎代謝率過慢會導致肥胖的問題出現,因此一定要小心注意。那如何提高基礎代謝?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 恭迎藥師佛聖誕丨消災延壽 身心安樂
    消災延壽藥師佛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稱:「令諸眾生所願皆遂,尤願眾生諸根完具,疾病消除,解脫厄難,因而有消災延壽藥師佛之稱。」
  • 法眼宗第三世:永明延壽禪師
    延壽居永明寺十五年間,日行一百單八件佛事,這些行事中可以看出,幾乎包羅了當時佛家各宗所倡行的修行方式。可以說是各宗各派皆具,樣樣法門全備,於此行事中,恆以淨土為依歸,將所有行持皆回嚮往生淨土,是其總持的旨趣所在。從延壽大師的代表作—《宗鏡錄》中可以窺得其佛學思想的大概,將當時盛行於世的佛教行法與理論,融會而貫通之,而使自家的思想體系別具特色,自成一家。
  • 47歲蘇有朋和40歲的辰亦儒再次證明:健身可降低身體年齡
    47歲的蘇有朋和40歲的辰亦儒,這倆人就再次驗證了,健身確實是可以降低身體年齡的。我們先來看47歲的蘇有朋。之前蘇有朋也是有過發福的一段時間,當時很多網友都感嘆歲月是把豬飼料,以前的五阿哥變成了油膩大叔。
  • 《鬼吹燈之雲南蟲谷》強勢來襲,潘粵明,張雨綺,姜超再次出演
    途中遭遇各種機關,險境,永遠走不出去的懸魂梯,遭受輻射而變異的大蜘蛛等,劇中各人物演技都十分在線,尤其是劇中的老三和李春來引人進入劇情的同時,也給人帶來了很多歡樂。本劇總共十八集,小夥伴們看完後意猶未竟,覺得實在不夠看。好在故事結尾做了交代,下部劇《鬼吹燈之雲南蟲谷》已經拍完定檔,相信很快就能和大家見面。根據《鬼吹燈之雲南蟲谷》的預告片來看,內容也是十分的兇險和震撼。
  • 時隔兩年,《狼殿下》終於開播?官宣不提肖戰,卻引熱議
    如今再次上了熱播榜上了,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時隔兩年狼殿下這部作品再次被熱議,大家都激動表示終於要開播了?畢竟肖戰也是作為主演之一的人物,在劇中的精彩也是有很多的,這一次的這個操作大家不是很能明白!當然了這樣都不是最重要的,更多小夥伴們也都覺得宣布形式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一次再次提起這部劇是不是真的就要開播了呢
  • 9個方法幫你提升基礎代謝率!
    我們總是羨慕那些怎麼吃都不胖的朋友即使從來都不運動也能保持苗條的身材也總是對自己喝水都會胖的體質感到煩惱今天一頓大吃大喝之後通過以下公式可以簡單算出你的基礎代謝率(下文簡稱基代):男性(千卡/天)=66+(13.7×體重kg)+(5×身高cm)-(6.8×年齡)女性(千卡/天)=655+(9.6×體重kg)+(1.8×身高cm)-(4.7×年齡)值得注意的是:基礎代謝率
  • 孫儷時隔兩年回歸電視!
    娘娘孫儷時隔兩年重回螢屏!
  • 4個健康瘦身好習慣,升高基礎代謝率,讓體重「譁譁」降下來
    基礎代謝率是指在自然溫度環境下,人體在非活動狀態下,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基礎代謝量佔人體熱量消耗的60~70%,是人體消耗熱量最多的一項,也就是說,基礎代謝就是一個人消耗卡路裡的能力,人過了25歲,基礎代謝每年自然下降,很多人到了中年,每年胖2-3斤,十年胖20-30斤,就是這個道理。
  • 【生物】傳說中的北海巨妖—大王烏賊
    中世紀的南英格蘭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 849-899)就曾說過:「在深不可測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著,它已經沉睡了數個世紀,並將繼續沉睡在巨大的海蟲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蟲的火焰將海底溫暖,人和天使都將目睹,它帶著怒吼從海底升起,海面上的一切都將毀於一旦。」十九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動物學的發展,過於荒誕的海怪傳說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