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個讓你相信上帝的故事

2021-03-02 麥家理想谷


今天,我們要開始閱讀的是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成名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本小說曾獲得2001年布克獎,這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

這本小說在國內廣為人知,是在華人導演李安將它改編成同名電影之後。這部電影在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等在內的四項獎項。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講述了海難後,一個少年與一隻老虎在海上漂流求生的故事。

 

在這漂流的227天時間裡,少年Pi不僅要面對飢餓、乾渴、風暴、烈日,要面對孤獨、恐懼與絕望的考驗,還要警惕身邊最直接的敵人——一隻年輕的孟加拉虎,理察·帕克的突然襲擊。

在這本畢業於哲學系的作家寫的小說裡,討論了自由、人性、信仰、成長等許多問題。儘管「這個故事有一個幸福的結局」,但真相依舊震撼人心。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少年Pi的故事。

 

我是在印度南部(尋找靈感的時候)被介紹認識那個當時的少年的。

 

那時我在一個咖啡館裡,一位神情活躍的老人和我攀談了起來。當聽說我是個作家的時候,他說:「我有一個故事,它能讓你相信上帝。」

於是我見到了故事的主人公派西尼·莫利脫·帕特爾。

 

這是根據一座遊泳池的名字取的,卻像是暗示了他命運中將與水有一段深深的糾葛。這個名字在他幼年時常常被嘲笑,「派西尼」在法語中是「遊泳池」的意思,而在英語中與「小便」諧音。

 

於是帕特爾在升入中學的時候,對每一位老師自我介紹道:「大家都叫我派·帕特爾」,在黑板上寫下π=3·14。於是「派(Pi)」的稱呼就這麼傳開了。

 

在那個像一間蓋著波紋鐵屋頂的棚屋的希臘字母裡,在那個科學家試圖用來解釋宇宙的難以表述的無理數裡,Pi找到了躲開嘲笑的避難所。

 

Pi花了很長的時間向我講述他的故事,這使得我會在固定的時間拜訪他。

 

他的家是一座廟宇,門廳裡掛著印度教的象頭神,沙發旁邊則有一幅鑲了框的聖母瑪利亞的畫像,畫像旁卻放著一張鑲了框的伊斯蘭教聖所的照片。電視上、碗櫥裡、電腦旁、書柜上……到處都是三種宗教的神像,但卻有一種奇妙的和諧。

 

Pi是一個很好的廚師,他的印度菜和西餐都做得很好。並且我注意到,他的幾隻碗櫥都塞得滿滿的。在每一扇櫥門後面,在每一層架子上,整整齊齊地堆著像山一樣高的罐子和盒子,食物儲備足夠度過列寧格勒保衛戰。

Pi給我看過他的照片,關於他的童年的照片只有四張,裡面沒有他的父親,也沒有母親,也沒有哥哥。幾乎所有當年的照片都遺失了,就像是一段刻意想要被遺忘的歲月。

 

有一次我拜訪Pi的時候,他突然說:「來見見我太太。」我這才知道他結婚了。很快我又見到了他活潑的兒子和害羞的女兒,還有他家裡的一隻狗和一隻貓。我看著Pi抱起他的女兒,才發覺這個故事有個幸福的結局。

 

由於家庭的影響,Pi成了一個印度教徒。他從在嬰兒的時候就被帶去參加淨化儀式,薰香繚繞的煙霧和芬芳的氣味、火焰明亮的顏色和溫暖的觸感,從此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紅色的鬱金粉和黃色的姜塊、一隻只花環和一塊塊碎椰子之間,在黑暗中轉圈的油燈火苗和甜蜜吟唱的祈禱歌之間,在祈神賜福的大象和色彩鮮豔的壁畫之間,人們的額頭上用不同方式寫著同一個詞:信仰。這些感覺和印象就像是Pi與生俱來的記憶。

 

印度教向Pi提供了最初的宗教想像的全景,以及對全世界的解釋。接著,Pi認為是克利須那引導他遇見了耶穌。

 

在14歲時的一次度假中,Pi第一次走進教堂。他坐在了神父的面前,聽神父一遍遍地講耶穌受難的故事,Pi感到不可理喻。為什麼上帝要以自己的兒子為祭獻,來為人類贖罪?

 

一連三天,神父都用「愛」來回答Pi的所有問題。印度教向Pi解釋了什麼是神,而基督教向Pi解釋了什麼是人。印度教構建起了Pi的世界觀,基督教則構建起了Pi的人生觀。

 

緊接著Pi又信了伊斯蘭教。他家附近的街區是穆斯林居住區,在一個小商鋪裡,他遇見了一個賣饢的穆斯林,並看著他在麵包房裡做禱告。在一袋袋麵粉中間,像做健美操一樣與上帝交流的畫面,深深印在Pi的腦海裡。

 

於是Pi一次次回到那間麵包房,和它的主人庫馬爾先生交流,聽他用阿拉伯文唱誦《古蘭經》,跟隨他去清真寺聽講經、做禮拜。

 

這段時間對Pi影響很大的人還有他的生物老師,另一位庫馬爾先生。他是一位無神論者,只信仰科學和理性。Pi對一切有信仰的人都感到親切,不管信仰的對象是什麼,信仰本身都是值得敬佩的。

 

這段經歷促使Pi後來在多倫多大學,同時學習生物學與宗教學兩門學科。

 

Pi在很早的時候就向人宣告自己的名字是「π」。儘管剛開始的時候只是為了避免來自同學的惡意,但他逐漸感覺到,以自己的心為圓心,生活的經歷慢慢地畫出了一個圓周。

 

對於Pi來說,圓就是他的哲學。當自己這個圓的圓心和世界這個大圓的圓心重疊的時候,他相信他看見了神。Pi感到這時候,他與環境中的每一個元素相互之間都和諧地相處,一種寧靜的喜悅席捲過Pi全身。

圓周率是一個神秘的無理數、超越數,它與人們對規則的認知恰恰相反,處在可知與不可知之間。就像Pi的經歷和信仰,處在神性與獸性之間、宗教哲學和工具理性之間。

 

個人的靈魂努力向世界的靈魂接近,支撐著思想和語言之外的宇宙的,和我們內心掙扎著表達的,是同樣的東西。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朝聖的途中不斷地輪迴,讓一個又一個圓重疊。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圓滿的,但常常忘記了,想要畫出一個完整的圓,要保持圓心的恆定不動。堅定地秉持一個信念也好,毫不猶豫地朝向一個目標也好,這都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圓心,半徑的另一端不斷地划過圓周,但圓心始終不變。

 

Pi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就在信仰中找到了自己的圓心。在宗教神秘而虔誠的儀式中,Pi知道自己正在追隨著上帝的腳步。

 

對於Pi而言,信仰只是一種堅定的信念,而並非什麼確定的宗教。Pi同時信仰著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儘管它們水火不相容,但在Pi身上卻和諧地相處著;同時Pi也相信科學和理性,他相信世界一定是在按照某個秩序運轉,這使得日後Pi在太平洋上漂流時是個果斷的行動派。

 

在Pi搭乘的船失事之後,Pi更加強烈地感覺到自己處在一個圓圈之中。四周都是海洋,地平線將世界切割成了一個圓形的舞臺,他賴以生存的那條救生艇就是圓圈中心的一點。

 

生活本身也成了一個圓,以自己為圓心,以孤獨為半徑,圓弧上是無盡的宇宙,日升月落,周而復始。

 

日復一日面對著這樣的圓,孤獨似乎畫地為牢,將自己囚禁在無垠的大海上,Pi感到絕望得要發瘋。但是他還沒有失去自己的圓心,求生的渴望讓他經受住了一次次風暴和饑渴的考驗,在孤獨與絕望中熬到了獲救的那一天。

 

他每天祈禱,向安拉,向耶穌,向克利須那,在永無休止的痛苦中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那兩百多天的漂流生活給他留下了一生都無法磨滅的痕跡,雖然從他的精神和面貌上已經完全看不出曾經的磨難,但是這種痕跡根深蒂固地紮根在他的生活之中,像是一道突兀的傷痕。

 

對每一個人而言也是如此。在生活中總要有一種可以持之以恆的、貫穿整個生活的東西,以此作為我們生活的基礎。它就像是一處避難所,在生活遭受重大打擊時,仍然能夠提供安全感。

 

它可以是一件想做的事,可以是一個牽掛的人,也可以是一個執著的信念。當心底有了這份堅持,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與考驗時,就有了繼續向前的勇氣與信心。當一個人無所畏懼地向前時,他自己就是一支隊伍,就是一個世界。

 

每一個人都應該處在自己世界的中心,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一個堅定的圓心。圓的半徑或許並不是我們所能決定,圓心處在什麼位置我們或許也無法改變,但是讓自己與世界的圓心相重合,我們就會發現生活變得如此廣闊。

 

就像Pi深知自己跪下時是個凡人,站起來時卻已不朽。因為他就處在自己世界的中心。

文末歌曲:Bombay Jayashri - Pi's Lullaby

撰稿人慧清,愛看書,愛寫詩,愛發呆,愛旅遊,愛抽風。立志有一天浪遍整個中國版圖。

領讀人:楊槍槍,微博@楊晨太沉,主持人、配音員,一個有情懷的聲音匠人,執著發聲,丈量世界。微信平臺:小楊說事兒。

特此聲明:文中插圖為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劇照,著作版權屬於原作者。

麥家理想谷是當代著名作家麥家

為所有熱愛文學之人搭建的棲居地,

這裡「只看書不賣書」、
免費提供咖啡茶飲、是植入寫作營的公益書店。

相關焦點

  • 看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你竟不認識他
    ——揚·馬特爾,但我絕不相信你沒看過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亦或是耳聞。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揚·馬特爾曾多次提到「葡萄牙的高山」,這本書有多奇特,「三個一」帶你了解。▼// 一位讓人又愛又恨的作者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著的序言裡揚·馬特爾曾寫到:「我已經開始創作另一個故事了,一個發生在1939年的葡萄牙的故事。」如果你看過電影,你會發現,電影中處處為這本小說埋下伏筆。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我眼裡,它已經不是奇幻劇,而是驚悚劇了
    如果說當坐在白色病床上的pi不動聲色地講述著第二個故事的時候,我依舊遲鈍地沉浸在少年的奇幻之旅內心篤定,不作他想的話,當意外聽到那個記者將兩個故事毫無預兆的對比之時,我突然有種難以名狀的預感和恐慌,原本以為只是搪塞那兩個調查事故的人臨時編撰的故事,卻突然間翻轉成為了另一種真相。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奇的冒險旅程
    本片剛開始以口述的方式,講述了pi在少年時遇到一次船難,家人在那場船難中都喪生了,只剩下他和一隻孟加拉虎隨波逐流的故事。雖然故事中有許多漏洞,但因為場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離奇古怪,所以我便將這個奇幻漂流的歷程看作理所當然的科幻之作。那時我認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與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對危難時的勇氣。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你相信哪一個故事?喜歡哪一個故事?
    我們相信的可能是我們不喜歡的,我們喜歡的往往不真實。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給了我們驚喜,也給了我們煩惱。驚喜的是一場視覺盛宴、一種神靈的存在,煩惱的是所見皆假,甚至老虎和派始終在一個小水池子裡搖晃,畫面是特效。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好萊塢電影中的東方哲思
    2012年,李安導演憑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再度捧得小金人,經典回眸,今天小乙就帶大家一起重溫這部經典之作。一直昏迷顯然不可能,這個細節便是第一個故事最致命的邏輯漏洞,足以直接否定它的真實性。 在這裡,小乙要向始終堅信第一個故事存在的觀眾致以毫不戲謔的敬意,正如結尾時Pi對作家發問:「你相信哪一個故事」?作家的回答是「第一個」。Pi稱讚其是「追隨上帝的人」。沒錯,堅信第一個故事存在的觀眾是保守著本真善良的人,因為只有相信童話,童話才真的會存在。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如果沒有神
    文/雪地茶圖/網際網路最近,我看了加拿大作者揚·馬特爾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拍攝的高分同名電影的原著小說。這兩塊內容看起來和漂流故事毫無關係,實際上卻是少年Pi在漫長漂流中生存下來的理論儲備和內心支撐——動物學讓他和猛虎相處有道,宗教讓他熬過漫長的漂流孤獨——如果奇幻漂流故事是真的話。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無論身處何境,請永遠不要放棄生命的希望
    今天重新撿起這部影片,卻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感悟,假如生活不能一帆風順,在困境中只有你能救贖自己。一部值得回味的電影,也是印度人唯一沒有載歌載舞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無論身處何境,請永遠不要放棄生命的希望。
  •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Pi是一個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動物園,所以派從小就了解動物的習性……坦白說,這個故事的開頭並不算吸引人,混合著宗教信仰的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不過隨後劇情正式進入到「奇幻漂流」。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導演巔峰之作·隔離系列影評(六)
    有些電影在電影院看過之後,在電視上是怎麼都看不進去了,體驗感實在是差得太遠,《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是這樣一部傑作,到目前為止也是李安導演的個人巔峰。自從有了3D電影,在電影院被鏡頭打臉下意識低頭躲避的,就只有《阿凡達》裡的尾巴和《少年Pi》裡的飛飛魚。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個細思極恐的恐怖故事
    人,總是要相信。如片中所述,這個故事讓你相信上帝。整部片子好像一則寓言,帶著這個目標講一段傳說。跟書裡一樣,前面的部分略有些沉悶。熬過這一段,當冒險開始,一場驚險的奇幻冒險隨之展開。藍色的海、綠色的島、白色小船、黃色老虎,電影的視覺很豔麗。雖然看過小說,仍會被感動。
  • 李安導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信是一種力量
    中文片名譯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分級又是普遍級,可以想見電影院裡出現家長帶小孩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但這片老實說,它不太符合一般觀眾的口味,因為它不是那麼表面的東西,當然不是貶低觀眾,只是,如果想單純放鬆而沒有打算思考的話,那這片並不會是你的好選擇,尤其是小孩子,他們絕對是看不懂的,更不用說去體會片中的內涵,因此真要說娛樂性,這片其實是不及格的。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場唯美的光影視覺享受,管他什麼上帝、信仰
    又重溫了一次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被電影中美輪美奐的場景所折服。其實我所被折服的僅僅是場景而已,但網上高度評價的原因卻是關於信仰,上帝,內心等很抽象的字眼。好吧,我是一個庸俗的人,我是一個低級趣味的人。我喜歡這部電影就是因為它太美了。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價值觀與敘事視角分析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粗略一看是兒童文學般簡單的冒險題材,實質上非常厚重,涉及哲學、多種宗教、人性善惡、生存理念等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在故事中深入淺出,讓人回味。這個世界上有一類人的看法,他們更希望用理性去認識這個世界,卻又覺得理性可以認識外部的世界,卻無法認識內心的靈魂,所以他們更傾向於相信神的存在,不管這個神是屬於哪一個宗教。正如電影中成年派所說的那樣:「人能悔改的神不止一個,而是好多個,信仰猶如一棟房子,有很多個房間。」這類人同時也覺得人生一切的經歷,是無人能夠替代你去完成的,即使相信神的存在但也不能幫助你解決現實的問題。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生就是不斷放下,可惜我們總來不及道別!
    相信華裔導演李安的名字大家已經不陌生了, 而這部豆瓣高達9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算得上是李安的代表作之一。電影海報影片發生在墨西哥的一個小鎮上,一個名叫派的印度裔男人接受了作家的採訪。作家慕名而來,想要聽派講述那個能讓人相信上帝的故事。派卻說:我只能說我自己的故事,要相信什麼要由你自己決定。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話思維與西方現代審美文化價值觀的敘事論
    2012年一部由李安執導充滿印度風情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一上映便博得一片喝彩,之後又榮獲了11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拿下第85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音樂、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在內的四個獎項。這部電影改編自加拿大作家楊·馬特爾同名小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我喜愛的文化經典】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今天談談揚·馬特爾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吧,故事是這樣的,少年和家人乘船出海,遇到事故,在經歷了極其悲慘的遭遇後,少年倖存、上岸,但他講給調查者的,卻是另一個故事:他和一隻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馴服了猛虎,最終存活下來。調查者不相信他所說的,他於是講述了自己真正的經歷,並要調查者做出選擇,要那個有動物的故事,還是沒動物的故事?
  • 影評《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段旅程是生命中的一個裡程碑!
    (文章中的內容有小編自己的觀點,意在傳播娛樂中的正能量,如果有侵權的話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影評《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段旅程是生命中的一個裡程碑!影片表明:感性與理性總是交替閃現、相互依存,這樣才會發揮其巨大作用。影片講述了印度男孩pi從小在母親的神話故事和父親的理性教育中長大。
  • 我更願意相信奇幻的漂流,但無法迴避殘酷的事實——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免費在線觀看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2)類型: 劇情 / 奇幻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中國臺灣 / 英國 / 加拿大語言: 英語 / 泰米爾語 / 法語 / 日語 / 印地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2-11-22(中國大陸) / 2012-09-28(紐約電影節) / 2012-11-21(美國)片長: 127分鐘又名: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 託貝-馬奎爾《少年Pi的奇幻漂流》戲份被全刪
    託貝-馬奎爾  搜狐娛樂訊 (文/耷子) 由奧斯卡最佳導演將得主李安執導的最新力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日前完成了最終剪輯。李安表示,馬奎爾在片中客串的鏡頭不多,是一個採訪男主角的作家,但在敲定國際版本的過程中,他為了保證敘事的流暢性,因此拿掉了少量的鏡頭。他希望有機會再度和馬奎爾合作。馬奎爾本人對自己的戲份被刪並無異議:「我完全支持李安的決定,這是一部非常美的作品。」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與猛虎的奇蹟之旅,開闢新生之路
    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是一個充滿奇幻刺激的少年與猛虎的故事,但當結尾20分鐘少年流淚自述恐怖版本之後,全民展開了激烈的大討論,各種真相還原讓人想錯過都不行,幾乎所有的證據都在證明後者的真實,於是我第二次走進電影院——帶著那些所謂的證據,直到背脊發涼,所有夢幻的光瞬間化作陰冷的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