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話思維與西方現代審美文化價值觀的敘事論

2021-01-09 圓木求娛

2012年一部由李安執導充滿印度風情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一上映便博得一片喝彩,之後又榮獲了11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拿下第85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音樂、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在內的四個獎項。這部電影改編自加拿大作家楊·馬特爾同名小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影片中涉及到多種宗教和多元文化形態問題,它的多義性和複雜性在上映之時著實引起了一股解讀熱潮,解讀的角度也是「五花八門」,有從影片中的少年派的主體精神追尋人類的精神信仰角度,有從影片的後殖民主義的角度解讀,有從精神分析角度解讀少年派的「白日夢」,還有試圖從揭示孟加拉虎的寓意角度闡釋等。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沉澱,我們來重新觀看並反思這部影片,它給了我們關於宗教、生命、死亡、恐懼、信仰、人性、倫理道德、文化差異與融合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問題。影片給全人類提出了共同的精神挑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屬於李安,更屬於全世界,本文從神話思維與西方現代審美文化價值觀的敘事策略角度解讀,以求有新的感悟。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一部既能滿足普通大眾,又能滿足精英分子的可以交叉欣賞的影片。影片包含了這種複式結構的藝術理念。李安導演的藝術創作走自己的「世界主義」,但他的「世界主義」又不同於西方導演的世界主義,作為西方的亞裔導演,他的影片帶有明顯的東西方文化的敘事策略,他試圖消解自己的中國特色的東西,嘗試著用他者去看待他者的方式,他用這種「非中國化」的策略講述西方世界主義的故事,因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具有李安導演理念轉折點的意義。

這種複式結構的藝術理念就是神話思維與西方現代審美文化價值觀的敘事策略。影片標題就已經有所暗示——「奇幻漂流」,導演在整個影片中滲透了神話思維,他把少年派作為人類原始先民的象徵符號,在少年派的思維中主體和客體還不能明確區分,人和自然存在一種互滲的關係,自然萬物就和自己一樣,擁有活潑的靈魂、意志和情感,能和人進行神秘的交往。因此,在派的眼睛中世界是一個充滿奇異色彩和生命活力的世界。這種感受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正是神話誕生的土壤,也是神話思維的特點。所以派偷偷餵老虎的時候遭到父親的嚴厲訓斥:「老虎是野獸,不是你的玩伴」,但派有自己的行為邏輯:「野獸也有靈魂,我從他們的眼睛裡能看出來。」父親告訴派:「那隻老虎永遠不會成為你的朋友,你看到的不過是自己感情的倒影,沒有別的。」因為派在感知世界時,往往將自身屬性不自覺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觀物、以己感物的神話思維,因此老虎在派的思維中就是一個和自己一樣有靈魂的生命而已。

神話思維習慣將自己所熟悉的人體本身作為參照系統或標準,以詮釋自然萬物,為此,他們必須設想出一些巨大的、初始的神靈,創造一些十分壯麗的神話。比如派對大神毗溼奴的信仰和崇敬,相信黑天的嘴裡真的含下了整個宇宙,相信風暴和閃電就是神靈的顯現等等。神話思維又是一種具體、形象的思維。在少年派的成長中,其抽象思維能力還處在最初的發展階段,因此,思維還不能脫離具體的物象,不能脫離那些感性的東西。比如母親畫在地上的蓮花的圖案,夜裡偷看神話卡通書等。神話思維中也有對事物的綜合,通過一定程度的概括,使某些神話形象脫離了具體事物。但是這種綜合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它只不過是具體物象的再組合。比如:動物園宣傳牆上的各種動物和人巧妙組合的象鼻神,海中巨大的章魚抓碎了一隻各種動物組成的抹香鯨等等。

神話思維伴隨著濃烈的情感體驗。神秘的大自然和宇宙萬物在派的心中引起的恐懼、敬畏、驚喜等情感,在他看來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屬性,自然萬物或者是神秘的,或者是恐怖的,或者是有魔力的。這些具有意志、情感的自然萬物,它們之間以及它們和人類的交往,正是構成神話故事的根本原因。影片裡所蘊含的情感,是神話之所以感動我們的魅力所在,不過,隨著科學進步,隨著時間的流逝,現代人往往難以理解神話中所附屬的情感體驗了。神話思維實際上是一種象徵性或隱喻性很強的思維。所謂的象徵、隱喻,就是某種具體的物象和某種特定意義之間的聯繫。比如把葫蘆和禽卵視為母體崇拜,大魚視為生殖崇拜等。影片中的這種象徵、隱喻就更多了。派偷喝教堂裡的聖水,神父說,你一定口渴了,這成了派內心欲望的隱喻,老虎象徵欲望,也可以指涉派。作者和導演都藉助π這個符號表達宇宙的不可窮盡,同時也為主人公提供了多重意義的解讀。上帝讓聖子受難隱喻著以人為祭祀的死亡被合理化。孤島隱喻的是精神上的自我懷疑——真正迷失方向的航行不是看不到地平線,而是停止冒險,取消前行。因此,象徵符號轉換隨之帶來的是意義的全面更新,神話的情感和象徵根植於集體意識之中,並帶有更多的神秘意味。

西方現代審美文化基本上表現為兩大傾向: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科學是兩次工業革命後推動人類發展的基本動力。科學理性藉助各種經驗、實驗、計算的方法,對世界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描述,為人類進一步探討存在的真實性、普遍性,起到一個積極作用,使許多人文現象成為認識對象,其結果成為知識,極大的提高和豐富了人類智力水平。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人類能生存下來的一項重要保障。影片中,派從小在瑪瑪吉的科學的訓練下獲得了很好的遊泳技能。學校的學習雖然很無聊,很乏味,但是教給派各個科學文化知識讓他遇到危險時知道如何閱讀救生手冊、如何取淡水、寫漂流日記、扎木筏子、如何利用海浪的方向訓練老虎……這保證了派遇到海難之後有了求生能力。雖然科學理性主義的方法有很多優點,但它的最大弊病在於把人與自然等同起來,在它的視野中,人和宇宙天體裡運轉的星星本質上沒什麼不同,人的本質是整體的、必然的,一切都是普遍的有規律的,人和動物沒什麼不同。

在哲學上,進化色彩濃厚,不關心人類的痛苦歷程,只去設想美好的未來。結果把手段和目的割裂,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造成手段超越了目的,手段失控,失去了歷史感。在藝術上,很多的科幻藝術,過於冷靜,缺乏對人本身的真正關注。換言之,科學不能使人解脫,同樣科學理性不能解決人文現象。人的高貴在於除了生存之外,會用一種人本主義尺度衡量自己的舉措,以求得心靈的健康平衡。你可以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不能用科學來研究它,上帝永遠不是知識而是人文信仰。經驗證明的信仰只能是迷信。所以,科學理性主義無法解決宗教問題。

相關焦點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價值觀與敘事視角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李安執導的一部改編自揚·馬特爾同名小說的電影。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粗略一看是兒童文學般簡單的冒險題材,實質上非常厚重,涉及哲學、多種宗教、人性善惡、生存理念等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在故事中深入淺出,讓人回味。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電影敘事手段的突破
    在中國公公與外國媳婦間中西文化的對撞,傳統異性結合與西方同性情感間的衝突,食、色、性所糾結的平凡生活裡的人性,可以看出李安電影中細膩嚴謹的視聽語言之下是溫柔敦厚的敘事表達。隨後的《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臥虎藏龍》等電影大多如此。而這種敘事方法在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被突破。
  • 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李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無論從敘事形式還是內在風格而言,李安導演都給我們呈現出一種「大域無疆」的特色。李安導演說過:「我希望這部片給人的體驗,跟楊·馬特爾的小說一樣獨特,因此也就必須在另一個次元裡創作這部電影。」顯然,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來看都證明了李安的成功。「誰的理智高出作品,誰就取得完美的藝術。」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來自東方敘述者的西方故事(2)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來自東方敘述者的西方故事(2) 2012-11-09 11:49 作者:李東然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用信仰認識自我的旅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在他16 歲時,全家乘貨輪攜動物移民加拿大途中沉沒,只有少年派和幾隻動物倖存。少年派與名為理察·帕克的成年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了227天,最終獲救。在結構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採取了回憶和對話的方式,將&34;放置於亦真亦幻的敘事空間,而且分成&34;之前和 &34;之後,兩個敘事時空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繫,極大豐富了敘事層次和價值內涵。
  • 影評:《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蕩滌觀眾心靈
    華人導演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11項提名,其競爭對手是史匹柏執導的傳記片《林肯》,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也將向第3座影帝獎項發起衝擊。令人頗感意外的是,獨立電影《南國野獸》和法語影片《愛》受到眾多影迷的追捧,兩部影片都入圍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的獎項,尤其是兩位女主演分別刷新了最年輕和最年長最佳女主角提名紀錄。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與經典文本的互文性解讀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同樣與若干經典文本有著這樣的互文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互文性集中在與《約伯記》的宗教寓意上、與《浮士德》的人物關係設置上、與《魯濱遜漂流記》的荒島生活描寫上。關鍵詞:互文性 《約伯記》《浮士德》 《魯濱遜漂流記》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童話包裝下的殘酷真實,沒有好好告別的分離
    完全是抱著仰慕李安的態度去看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然後看完電影,再綜合其他之前我看的所有安叔的電影帶給我的衝擊,我簡直開始懷疑李安人的屬性……他怎麼可以掌握各種風格,各種題材!然而又有一點萬變不離其宗的意味。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信仰是生命最強大的支撐力!
    相比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屬於魔幻派,從頭到尾都貫穿著信仰的力量。從口碑評價來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單是國內外備受好評,還被讚譽為能闖入人心、引發情感與心靈共鳴的一部電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主線非常簡單,是從開頭就依稀可以猜中結尾的電影。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個少年和老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故事!
    今天跟大家講的電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由李安執導,蘇拉·沙瑪、拉菲·斯波、伊爾凡·可汗等主演。該片於2012年11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13年,該片在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在內的四項獎項。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孟加拉和派的的海上漂流記
    如果你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你還會殘殺動物嗎?看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影片的觀眾都知道,因為一場海上事故,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派的家人都在一艘船上遇害,最後只剩下他自己一個人在一艘救生船上,令他意外的是,這艘船不僅他一個人,還有他父親飼養的動物。本來這些動物在一艘船上相處還算融洽,但是因為有的動物餓了,進而就去吃其他動物,可能這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吧!
  • 李安不願解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覺得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會限制觀眾的想像  核心提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圖為劇照)自在國內上映以來,口碑暴漲,票房也超過了三億,觀眾在對電影持續好評的同時也展開了多角度解讀  □記者 王峰 實習生 邵凱慧  這個片子有很多模糊的東西  有網友說:「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個片名時,我以為是風光冒險片,看了第一遍,發現是勵志片,又看了一遍,覺得是驚悚片,在網上看了解讀,後背發涼,原來是恐怖片。」除了片中的兩個故事,網友們還解讀「派」的第三個故事更為血腥和暴力,「原來『派』講了兩個故事,就是為了掩蓋真實的第三個故事」。
  • 【我喜愛的文化經典】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今天談談揚·馬特爾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吧,故事是這樣的,少年和家人乘船出海,遇到事故,在經歷了極其悲慘的遭遇後,少年倖存、上岸,但他講給調查者的,卻是另一個故事:他和一隻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馴服了猛虎,最終存活下來。調查者不相信他所說的,他於是講述了自己真正的經歷,並要調查者做出選擇,要那個有動物的故事,還是沒動物的故事?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 暗黑童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暗黑童話 華人導演李安憑藉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了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此片還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配樂三項大獎。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奇的冒險旅程
    本片剛開始以口述的方式,講述了pi在少年時遇到一次船難,家人在那場船難中都喪生了,只剩下他和一隻孟加拉虎隨波逐流的故事。雖然故事中有許多漏洞,但因為場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離奇古怪,所以我便將這個奇幻漂流的歷程看作理所當然的科幻之作。那時我認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與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對危難時的勇氣。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整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3D美國冒險電影,由著名的臺灣導演李安執導,他憑藉該電影再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殊榮。此前,他曾憑藉《斷背山》收穫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的另一部電影《臥虎藏龍》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珍貴的一次旅行,少年派圓了我們的漂流夢
    李安算是華人導演中比較特殊的一位了,他既有中國文化底蘊,又接受了西方的電影理論,所以他的作品是東西方都可以找到共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述了一個男孩子和一隻老虎在海上漂泊,最終男孩兒上岸得救的故事。影片裡美輪美奐的場景,人與自然鬥爭的智慧等都令觀眾回味無窮。
  • 原著小說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步上市
    李安執導的3D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即將於明天公映,而電影原著小說也將由譯林出版社同步推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海上冒險故事。一個名叫「派」的少年遭遇船難,與一隻孟加拉虎一同在海上漂流227天,歷經意想不到的生存困境最後獲得重生。這本小說曾被譽為「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說」。
  • 應該是超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了
    看著片子,有點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是從立意和內涵上,應該已經超越了前作。這部片子,相對漂流,感覺一種自然、清新,純真的意味,不用多少的說教,只用小男孩的一種執著,就深深的打動了很多人,讓你為他的勇氣加油的同時,不自覺的就開始愛護動物了。
  • 少年派奇幻漂流記的品牌課
    導讀:最近上映的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獲得了不錯的口碑。本文作者試圖從品牌角度來思考這部電影帶來的寓意:品牌從名字開始,品牌事關傳播。 最近觀摩了李安的熱門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不可否認,這是我在2012年看過最好的一部電影。難怪豆瓣網評分9.1分,群眾的眼鏡一向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