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得太平淡沒共鳴?「共情寫作法」戳中讀者痛點,激發閱讀和傳播

2020-12-22 箏小錢

如果讓你向朋友推薦一本書,你會怎麼說?

可能你會想到這幾種說法:

這本書寫得特好,結構清晰、通俗易懂,強烈推薦你看!我上周看完這本書,寫出來的文案被老闆表揚有進步,要不你也看看?這本書在某平臺搞活動,現在買特別值,趕緊下手!!如果朋友跟你相識時間長,感情還不錯,可能還會為你的「直男」文案埋單。但如果是陌生人,就會毫無效果,大家會想:「我為什麼要買?我並沒感覺到它能解決我的什麼問題。」

是因為我們對陌生人不夠信任嗎?可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受陌生人的安利,比如種草文、新品測評視頻、直播等,仿佛被博主看透心思一樣,二話不說錢包奉上。

日本作家中野巧在《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揭露了其中的奧秘:寫文案,要像介紹自己喜歡的人一樣,要讓人產生共情。他把自己10年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可復用的寫作方法論——「共鳴寫作法」。

什麼是共情?有兩重意思。讓自己產生共情:抱著「如果我是他的話……」的心態,設身處地為他考慮,進而讓讀者產生共情:讀完你的文章讓讀者產生「感覺作者不錯,我喜歡」的感覺。只有在「共情」這一信賴關係的基礎上,才能打動讀者採取行動。

作者的核心價值主張是「客戶是英雄,你是導師」,也就是說,讀者本身就對美好未來有想法、有期待,只是這個理想還有些模糊,需要我們幫他梳理得更加清晰,並且幫助讀者看到都有哪些障礙和風險,如何去應對。

因為本書是外文翻譯,加上乾貨非常多,讀起來比較辛苦。我從書中提煉了5大亮點,你可以帶著這5個線索去閱讀:

亮點一:不知道寫什麼?填空式寫作模板亮點二:如何用爆款內容漲粉,並且粉絲粘性好亮點三:共情寫作方式的3個步驟:填空、粘貼、連接亮點四:5個結構(故事)模板,為你的文章帶來戲劇性變化亮點五:靠一張地圖就能完成的暢銷小標題寫作方式其中亮點二的閱讀消化時間大概是其餘三點總和的三倍以上。

一、不知道寫什麼?填空式寫作模板

這個模板叫「Catch Me If You Can」

這個模板非常適合寫作新手,以及找不好文章結構的人。我寫作時的用法比較貼近這個模板,但有差異:

導語:

Catch:開頭用痛點做鉤子,說出讀者心理的消極情緒和想法,然後點題。

Me :其實是指讀者受眾是誰,在一個什麼環境下出現的這些問題。

第一部分:

3個If Then的結構:如果我們怎麼怎麼做,是不是會變好,如果不做會不會更惡劣。

讀者如果「咦」,看不懂,我就舉例子。

讀者如果「嗯」,不相信,那我就擺證據。

第二部分:

Can :1套方法論,具體怎麼做,填表或者給模板。

結尾:

You 結尾寫你能獲得什麼,給能量感。

二、如何用爆款內容漲粉,並且粉絲粘性好

這是本書第二章的內容,亮點在「營銷設計圖」和「暢銷平臺的搭建方法」,但因為日本自媒體跟國內使用的差異性,這一章讀起來生澀拗口,我重新做了提煉整理。

1、營銷設計圖

這張是我改良過的營銷設計圖,原圖大家看下書P44.

這個圖是什麼意思呢?核心點是我們要用好的內容吸引別人來看,通過免費的內容吸引讀者長期關注,進而對你產生一種「想成為粉絲」的衝動,再通過平臺下發消息的方式,讓他看到你的產品(文章/課程/服務),進而下單使用,最終解決他的問題,走向他原本期盼的理想生活。

這個看不大懂不要緊,作者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還給了3個搭建暢銷平臺的步驟(相當於用平臺引流做爆款,進而轉化的步驟)

2、3個步驟!暢銷平臺的搭建方法

原書的三個步驟:

(1)內容濾器:製作儲備型內容

(2)搭建銷售動線:搭建動線,介紹你的產品

(3)提昇平臺:加強體質,提高籤約率

我翻譯一下

(1)做一個內容漏洞,寫內容的時候多寫有價值的乾貨,少寫流量文。

(2)設計轉化路徑,從何而來,如何讓他看到你賣什麼。

(3)把已有閱讀量不錯的文章整理成資料包送給讀者,並且做一個推送圖文,讓大家過來領,然後下發。

那什麼是內容漏洞?

即用某個平臺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思,像備忘錄一樣,發布之後看看效果,對於那些點讚多轉發好的,就繼續整理成長文,長文以1個平臺核心平臺,靠這些優質長文,增加搜尋引擎收錄、介紹/口碑方面的訪問量。

接下來是轉化路徑分析,這部分可以跳過,找本國內的運營術看下轉化漏鬥就懂了。

三、共情寫作方式的3個步驟:填空、粘貼、連接

這部分內容我消化了4個小時,這個方法每次用於寫作時,至少需要40分鐘,但是文章質量直線飆升。

書中講到使用共情表,需要進行填空、粘貼、連接三個步驟。

第一步,填空:按照圖中1-10的順序填完。

第二步,粘貼:把圖中填寫過程中裝不下寫便利貼上的貼紙撕下來,貼上表格的上下兩部分,情感類在上面,邏輯類在下面。

第三步,連接:用故事或者結構把文章串起來。

我翻譯一下:

第一階段,素材收集、腦洞打開,把目標讀者的情緒、想法、期待都羅列出來

即按照順序把1-10填滿,為了羅列更透徹,使用便利貼法,把內容相關的都貼在對應的格子裡(所以你的表大概有2張A4那麼大才方便貼,否則便利貼就得是一小條一小條那種。)

第二階段,素材分類、按照情感線和行動線排序,確定出本文的核心觀點。

書中教我們要畫出這樣的一個曲線。為了方便理解,我結合自己的爆款文千與千尋給大家舉個例子。

第三階段,串聯文章脈絡,以一個故事串聯起全篇,而不是多個故事;跟核心有關的素材留下,不夠支撐觀點的素材放一邊,素材不夠的結合原有素材繼續想。

這3個階段的第一階段,很多人做不到位,就是不會花2個小時去羅列所有的內容,著急進入第二階段,結果第二階段又沒有明確自己的核心觀點,串聯完文章橫看豎看都覺得哪哪都彆扭,不出彩,不打動人,其實就是第一階段沒做到位。

四、5個結構(故事)模板,為你的文章帶來戲劇性變化

1、人讀下去的萬能模板:為什麼→原來如此→那麼

先給出讀者一個為什麼要讀下去的理由,比如是他關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說為什麼你搞不定,本質原因是什麼,給讀者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接著引導他該如何去做。

2、讓人發自內心地說出來「原來如此」的認同式模板:序言→本文→結論

直接上結論,然後用縝密的論述方式,讓讀者從最初的不認同到最後的佩服之至。最終論證結束。

3、能夠達成結果的銷售信函模板:共情→新世界→為下一個步驟搭話

說出痛點,讓讀者拼命說「是噠」「就是這樣」「這就是我」,然後營造一個讀者痛點解決後的理想畫面,問讀者想不想要,那好,接下來按我說的做。

4、用故事吸引對方的模板:踏上旅途(下決心)→考驗(矛盾)→歸來(結果)

過去我們都曾幹嘛過,可是失敗了,過程中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為什麼那些困難導致了我們不成功,如何重新出發,面對同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一次上路我們可能遇到的危機是什麼,我們歸來後又會如何。

5、創造一體感的模板:自己→我們→現在

講書自己的故事,講作者和讀者在某些方面的類似,比如價值觀、經驗、遭遇,讓讀者感覺到"我們曾經那麼一致",接著引導讀者跟你一起做點什麼。

這一部分重在練習,也在於用不同的文體拆解他們用了這5個的哪一個,又是怎麼論述的。有沒有文章是上面的方法用了2種以上的,是怎麼融合在一起的,都需要去分析。

五、靠一張地圖就能完成的暢銷小標題寫作方式

這個地圖可以跟共情表結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我的具體用法跟原書略有差異:

寫標題之前,先設定目標,設定一個具體存在的理想客戶某某某。

① 價值源泉

為什麼他現在不買,就有損失呢?答案寫在①裡面,也可以寫便利貼裡,貼到1上面。

② 目標的特徵:

為什麼他會有損失呢?產生這種損失是因為他正面臨哪些煩惱、痛苦、不安、不滿、擔心、憤怒、悲傷、恐懼?哪一個是讀者最緊急迫切的需求?

一邊思考2個問題,一邊補充1的答案,寫在便利貼上,再貼上去。

③ 解決方案:

你用哪些方法解決了讀者最迫切的煩惱,這些方法夠用了嗎?這些方法讀者能想到嗎?這些方法確保能解決問題嗎?

④ 受益點

做到③提倡的方法後,他接下來會如何,會變得滿足、安心、喜悅、幸福?如何讓他從方案評價「不錯」升級為「棒極了」?

六、本書其他值得關注的細節

除了這五點突出亮點外,書中還有3個值得關注的細節。

1、藉故事的力量

講故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作者也在書中分享一個填空式樣的故事模板。

在某個地方,(客戶的特徵)每天,(現狀的生活、煩惱)有一天,(知曉商品的契機)於是,(商品的賣點)於是,(很棒的體驗/變化)然後,終於(進一步豐富)2、用邏輯×感情×你自己的風格來組織文章

為什麼要加入自己的風格,因為寫作的要點就是要跟讀者建立關係,讓讀者成為自己的粉絲,沒有人設風格的文章是無法建立這種關係的。

3.10種開頭寫法

我拿其中5種舉個例子。

話題性利用關注度高的詞語吸引讀者。前段時間的N號房事件,很多人以這個事件為開頭,寫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保護自己,如何注意網絡信息安全;

數字使用有說服力的數字。最近都在熱議的2020屆大學生畢業求職情況,網上有很多畢業生總人數數據,也有不少作者從這裡切入開始寫。

損失與利益西班牙4日取代義大利成為歐洲累計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讀者就會結合疫情背景繼續去了解更多新聞動態。

疑問06屆超女前十強在《王牌對王牌》中重聚,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重聚成了一場尷尬的鬧劇。這個開頭大家就很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於是繼續讀下去。

對立比如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國家陸續發布糧食出口禁令。4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做好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傳達出不少重要信號:小麥和稻穀這兩大口糧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這個開頭就從兩個角度介紹了糧食庫存情況,接下來讀者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我國的庫存量會夠吃,我們不是人口大國嗎?下文還有詳細介紹。

另外5種還有逆說、權威、擬音、對話、名言,大家可以回到原書看一看具體用法。

總結,《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文案寫作教材,從寫作新手到寫作教練都可以從中獲得很多收穫的好書。但這本書的閱讀壓力也非常大,不適合碎片閱讀,適合安靜地坐下來筆記式閱讀,並用書中的方法結合爆款文進行拆解,輔助理解消化。

作者中野巧說:「只要營銷文章能讓人產生共情,生意就會成功。」其實任何一種文體,哪怕沒有做任何的推廣宣傳,共情也是必要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用書中的方法練習起來,增加文章的可讀性、易用性和很久以後再次翻閱依然存在的價值感。

相關焦點

  • 共情寫作法,讓你戳中每個人的痛點
    《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告訴你:能否通過文章賺錢,文章寫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人產生共情。01 阻礙你寫作的絆腳石太多人都三分鐘熱度啦。今天我勵志要寫閱讀過萬的文章,明天我就被最新的電視劇轉移了注意力。
  • 掌握八點共情寫作技巧,你的文案也可以帶貨
    為此,我研究了三天教育很有料和其他帶貨能力非常強的博主的文案,學習了百家號關於帶貨的文案知識,發現很多文案技巧是可以複製的,他們通過共情的寫作手法戳中了買家的痛點,從而成功賣出了產品。如果你為寫出好的帶貨文案已經看了很多書,不妨看一下《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這本書。
  • 5款故事模板,8個共情寫作裝置,10種吸睛標題,助你寫出爆款文章
    《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建議,那就是學會共情式寫作。「共情寫作法」是作者中野巧總結自己十餘年寫作經驗創造出的寫作方法,後來發展成熱門寫作課,因其高效性和簡明易懂的特點深獲好評,得到暢銷書《獲利世代》作者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和「日本第一行銷大師」神田昌典的力薦,還曾被豐田、索尼和東芝等大企業採用。
  • 找準痛點、激發共情,綜藝或才能「乘風破浪」
    原標題:綜藝激發共情,方能乘風破浪選秀,對於每一個80、90後並不陌生。2005年被很多人稱為選秀元年,「玉米涼粉盒飯」們在商業街為選手拉票、直播時萬人空巷的場面,至今讓人記得。都是超過30歲的姐姐們,精力、活力、青春力自然無法跟20歲的小姑娘相比,《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所以還能吸睛並引發無數話題,成功之處在於其滿足了受眾的情緒價值,並持續引發受眾的共情,尤其是直戳女性觀眾的痛點。例如,30歲以上甚至40歲以上的女性在職場上失去競爭力了嗎?拋開舞臺,我們自己或者身邊的女性朋友或許都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也常會有這樣的內心焦慮。
  • 未來的銷售關鍵詞是「共情」,用一張「共情寫作表」寫出優質文案
    把銷售與建築聯繫起來的想法,是中野巧在《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這本書中提到的,作者經過十餘年的寫作經驗,設身處地的站在客戶角度來思考文案,總結出了共情寫作方法,使用一張「共情寫作表」就可以快速寫出文案,引發讀者的共鳴,甚至超出銷售預期。
  • 《人生海海》最辛辣的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董卿含淚朗誦
    在《人生海海》這部作品裡,麥家無疑將這件事情做得很成功。通過「我」的視角與感受,在撲朔迷離的情節中,看盡人世百態。由此,拉近了讀者與書中人物和生活的距離。從小說的內容到語言和各個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到作者精心打磨的痕跡。這在當今社會急功近利的情況非常罕見。我小時候讀《城南舊事》時,心裡就飄著一種語調。《人生海海》最辛辣的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董卿含淚朗誦有人說「《人生海海》究竟哪裡戳中成年人痛點?」
  • 隨想筆錄|寫作與共鳴
    可想而知,這樣的作文也是沒有靈魂的,自然也帶給不了讀者任何的共鳴。因此,我也清楚地明白,那樣的作文並不屬於我,而是堆砌出來的,就像小時候堆積木一般,我做的無非是將一塊塊積木往上搭,而不是創造出一個房子。直到很長一段時間,我才開始思考我自己的寫作風格並嘗試改變。談及素材,大多數人都會通過閱讀的方式進行獲取。
  • 寫作小白怎樣寫出爆款文章,用簡潔寫作法——寫出你想讀的文章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在網上寫一點文章,但是文章閱讀量低,點讚、評論、轉發的就更少了。比如我一個自媒體小白,看了很多本關於寫作的書籍,但是寫完文章依然石沉大海。 今天又讀了一本關於寫作的書《寫你想讀的文章——改變人生的簡潔寫作法》。這本書絕對區別於其他寫作方法書,另類且佛系。
  • 阿牛:虐哭語文老師的寫作法揭秘
    初稿工具,也很簡單,就是給自己一個不受打擾的寫作時限,然後寫下去,不要停。修改工具,四個字:化身讀者。公號寫作,不是寫日記。不是為陶醉自己。你必須非常明確,是寫給手機那端看你文章的人的。他們是什麼人,他們有什麼痛點,怎麼說到他們心裡。
  • 2020南京文學季 青春寫作與時代共情共鳴共美
    提到南京的文學,就不得不提《青春》,「青年寫、青年讀,面向當代青年,為無名者鋪路,培養文學新人,用優秀作品鼓舞人」,這樣的辦刊宗旨,讓這本傳統文學期刊收穫了一代代作者和讀者。時隔35年重啟回歸的第六屆「青春文學獎」,更是讓世人矚目。
  • 新手寫好小說的秘訣之恰克寫作法
    今天了解了【恰克寫作法】,簡單概括為如下幾點:1.儘量避免用用「想」動詞。
  • 寫這麼多育兒文,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李玫瑾會火,那些被戳中的痛點都...
    但是個中言論細細推敲,會發現治標不治本,值得商榷。 比如說,該不該打孩子?李玫瑾教授會說:該打還是要打。比如說,要讓孩子吃苦,早年吃的苦越多,承受力越好。這些觀點,家長乍聽起來,會覺得特別有道理,一下子戳中了自己多年的育兒痛點,很有共鳴。
  • 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多點容忍,多點自由
    孩子的閱讀最早可以從床邊故事開始,每晚讓孩子自己挑選一冊繪本共享親子閱讀,絕對會比放一片CD聽故事,更容易讓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孩子大了,能識得注音符號及一些字時,便可親子共讀,甚至可以請他們讀給我們聽;當孩子已能獨自並且享受閱讀時,就儘量別打斷他們,至少讓他們能持續沉浸在書海中一段時間,若擔心視力問題,是可以提醒他們中間稍作休息。
  • 社群智能營銷:不會寫社群文案?那你必須點進來看看!
    一、開篇熱啟動,1秒抓住讀者眼球只有抓住用戶的眼球,才能獲得用戶的關注動作。所以,開頭最重要的就是寫好第一句話,激發用戶的閱讀興趣,那如何抓住用戶眼球呢?比如說我們寫文章要抓住讀者的痛點,「怎樣與領導同事相處」「怎樣能討人喜歡」等話題讀者比較有興趣,也是比較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具體寫文案之前,我們需要先挖掘目標用戶的痛點。
  • 吸引讀者讀完文章並轉發?《寫作之書》告訴你:必須做到這三點
    如果開場戲不能直入主題,或者不能迅速直入主題,觀眾期待的好情緒和好奇心就會一點點消磨貽盡,焦躁等壞情緒反而被激發調動出來。最終,破壞了整齣戲的演出效果。和戲劇表達一樣,很多寫作者在初學寫一篇文章時,也都掉入過如下一個或三個寫作的「坑」:1、為了賣弄文採,整篇文章極盡華麗辭藻,肆意鋪陳大段文字。一篇文章看完了,讀者也沒明白主題是什麼。也許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想表達什麼。
  • 《公文寫作心法》,帶你探索寫作中的「默會知識」
    可以說,當前我們存在著日益增加的公文寫作需求與落後而傳統的業務學習提升模式之間的矛盾。面對這些痛點,有人把目光投向人工智慧。目前智能寫作在新聞等領域已經得到很好的應用,而公文作為程式化、規範化程度最高的文體,也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實現寫作模式的升級。用機器輔助人寫作,可以提升寫作效率,提升工作的效能。
  • 邵鵬:論紀錄片「他塑」中國形象的共情敘事與共情傳播——基於...
    導演通過聚焦人物「群像」,客觀平衡把握素材,對人物群體中的文化差異、衝突及調和的戲劇性設計與處理,使得情緒共情和認知共情達到融合統一,體現了高超的共情傳播技巧。中國在對外傳播中要實現跨文化、跨民族、突破阻隔、直抵人心的傳播效果,就要充分調動受眾的情緒張力,通過四種路徑,用共情敘事、用事實說話,講究傳播技巧和把握敘事規則。這不僅是中國紀錄片也是中國媒體走向國際舞臺進行共情傳播的有效路徑。
  • 對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要多點容忍,多點自由
    孩子大了,能識得注音符號及一些字時,便可親子共讀,甚至可以請他們讀給我們聽;當孩子已能獨自並且享受閱讀時,就儘量別打斷他們,至少讓他們能持續沉浸在書海中一段時間,若擔心視力問題,是可以提醒他們中間稍作休息。
  • 專欄閱讀量500萬,日本網紅作家寫作心法:你要關注的只有你自己
    但是現實生活中,寫作其實是一件苦差事。比如著有《變形記》的卡夫卡,白天坐著無聊的工作,夜晚睡到11點,然後一直寫作到第二天天亮去上班。年僅40歲的他,因為肺結核而早早離世,生前籍籍無名。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熱愛寫作的我們,擺脫「苦行僧」一般的自虐式寫作呢?
  • 《寫你想讀的文章》用無欲則剛的精神來寫作
    哪怕真的有什麼秘籍,還得收費不外傳的,更何況他們更是深諳其中的門道,豈是幾個步驟、幾個金句就能造就的?正如《寫你想讀的文章》這本書通過揭示寫作的兩個核心思想,用幽默但嚴謹的觀點直接點破了標題黨背後的漏洞,告訴我們與其想著走捷徑,不如用無欲則剛的精神來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