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銷售關鍵詞是「共情」,用一張「共情寫作表」寫出優質文案

2020-12-22 香草的信

成功的文案就像一家吸引人的店鋪一樣,要考慮好客戶的動線:

是什麼吸引客戶走進一家店?

客戶走進店鋪的體會是什麼?有沒有收穫的感覺?什麼吸引客戶待的更久一點?

走出店時,是不是下次還想再來看看?

把銷售與建築聯繫起來的想法,是中野巧在《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這本書中提到的,作者經過十餘年的寫作經驗,設身處地的站在客戶角度來思考文案,總結出了共情寫作方法,使用一張「共情寫作表」就可以快速寫出文案,引發讀者的共鳴,甚至超出銷售預期。

作者中野巧,建築學專業出身的他,發現營銷和建築的相似之處,把建築學的知識應用到銷售文案中,他深信未來的銷售關鍵詞是「共情」,開發了用一張圖表實現「共情」和「結果」的共情寫作方法。

中野巧在《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這本書中,分析了不成功的文案不能達到銷售預期的原因,介紹了好的銷售平臺應必備的工具,講解了「共情寫作表」的具體操作方法,分享了用小標題讓產品更暢銷的寫作技巧,在書的最後還附贈了5個必要時刻再打開的錦囊。

一、先能打動自己的,才能打動別人

書名中的「戳中痛點」,並不是揭露客戶的短處,給客戶造成焦慮感;更不是根據客戶的購買數據,推送其可能會買的東西,投其所好。而是站在客戶的角度,設身處地的考慮用戶的情感來寫文案的「共情」。

現在網際網路的信息量那麼大,客戶也接觸過很多廣告了,如果純粹的為吸引眼球,使用一些浮誇的詞彙,已經不能打動用戶了。而煽動危機感和恐懼感的做法,會破壞客戶的信賴關係。

去年,我看到一件產品的廣告促銷語是:「第二件半價,僅限今天」,我看到這個活動的第一想法是:如果不買,今年就損失了一個億啊!立馬下單,雖然這個文案達到了預期,賣出了產品,但那是我最後一次購買那個品牌,因為這家店鋪之後還有同樣的活動,並不是承諾的「僅限今天」。我覺得這個品牌欺騙了我,利用我的危機感,讓我對其失去了信賴。

建立在「共情」這個信賴關係基礎上的生意才能做成,也能更長久。作者中野巧認為先能打動自己的,才能打動客戶,只有將客戶的切身所想——購買之前的消極情緒和使用產品之後的積極情緒都考慮到,才能達到共情。

羅伯特·布萊在《文案創作完全手冊》一書中說:「你得挖空心思讓你的文案與消費者切身相關,了解消費者關心的是什麼,然後將他們的需求、渴望、期盼或擔憂表現在廣告中。

二、「共情寫作表」幫你站在客戶的角度寫出文案

一件商品也能從10個、20個客戶的角度去考慮,即使是作為男性的我,介紹女性用的商品時也能得到很好的反響。 ——佐藤成俊 公司職員 策略師

這是一個客戶在使用「共情寫作表」後,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效果,給作者留下的心聲。

我們看看獲得好評的「共情寫作表」是什麼樣的:

這個「共情寫作表」會把文案中涉及到的所有的點都想得到:

1. 設定目標

2. 思考積極的臺詞

3. 想像積極的情感

4. 思考你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

5. 向對方說出比較積極的話

6. 想像消極的情感

7. 思考消極的臺詞

8. 思考消極的背景、真實想法、理由

9. 像對方說出偏消極的話

10. 思考如何用一句話來寫主題、標題

這是我寫這篇文章做的共情寫作表,可以打消寫之前的「寫不出來、寫什麼、寫不好」的種種焦慮。按照流程,一步一步的進行,明確了目標,理清了思路,確定了內容,馬上就寫出一個頁面的大綱結構。

終於知道為什麼書的最後部分足足放了70條讀者評論了,這是他們使用後獲益的心聲。無論是畢業論文、博客,還是文案、銷售信函,使用一張「共情寫作表」就可以快速完成,反響又超出預期,不愧為作者十餘年創作經驗總結的精華。

三、要和你的客戶談戀愛,而不是和你的商品

我們在推薦一款產品時,常常會陷入一種誤區,就是一直在誇這款產品如何好,介紹產品的優點,而真正能促成一單生意的其實是受益點。那麼,如何區分優點和收益點呢?

比如一款手機,店員會介紹晶片是什麼型號,有幾個攝像頭,內存是多少。店員描述的是手機的優點。

而顧客其實聽到這些可能只是點頭,也可能並不了解這個晶片有什麼功能,他們想了解的是「這個手機給我帶來哪些好處?」

「是播放視頻快,看直播不卡頓,安裝的APP多,不用總清理垃圾,拍出的照片比專業照相機還好……」這些才是產品給顧客帶來的受益點。

作者中野巧用填空的方法幫助我們快速區分產品的「優點」和「受益點」:

「有了……優點,所以……(受益點)」

「多虧了……優點,所以……(受益點)」

「我向客戶提供了……(優點)。結果,客戶獲得了……(受益點)。」

如今的營銷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單純了,當客戶出現在內容視野範圍內,就要抓住一切可以吸引顧客走進店鋪逛一逛的機會,想像著顧客在走到店鋪不同位置的動線,而產生怎樣的心理,是什麼受益點讓客戶多停留一秒鐘?

中野巧在《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這本書中介紹的「共情寫作表」,是文案創作者改善營業額的新方向。在任何行業,學會「共情能力」,對一個人專業實力的提高都是大有幫助的。

相關焦點

  • 掌握八點共情寫作技巧,你的文案也可以帶貨
    我一直以為,能夠通過朋友圈賣貨的文案技能就能夠一招鮮吃遍天下,直到我百家號帶貨業績為0了,才明白,寫好文章和能賣出貨是兩回事。社交媒體時代,生意的關鍵詞就是在於讀者與你是否產生「共鳴」,這種共鳴不僅認可你的文案內容,還要認可你文案傳遞的價值觀和商品,並且最終買下這個商品。許多後起之秀通過文案一天的帶貨收入就超過了一萬。
  • 共情寫作法,讓你戳中每個人的痛點
    找好的各種文案素材,為何不知如何下筆?寫出來的東西自己覺得不錯,為何別人總覺得枯燥無味?人家的文章能賺錢,你的文章卻閱讀量為0?《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告訴你:能否通過文章賺錢,文章寫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人產生共情。
  • 5款故事模板,8個共情寫作裝置,10種吸睛標題,助你寫出爆款文章
    《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建議,那就是學會共情式寫作。書中內容主要是針對商品類的營銷文章,但對於寫作者來說,文章本身也是銷售自己的文案,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共情式寫作法中的很多內容同樣適用於單純寫作變現者。今天的文章,我就從這個角度,分三個方面來具體說說共情式寫作的內容。
  • 共情,獻禮片抵達觀眾的"關鍵詞"
    原標題:共情,獻禮片抵達觀眾的「關鍵詞」   隨著張藝謀監製的《我和我的家鄉》和黃建新監製的《1921》開機,為慶祝建黨99周年和100周年開啟的獻禮片大幕正式拉開。據了解,今明兩年,將有近10部獻禮片緊鑼密鼓地開拍。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以31.7億元的票房,「測」出了獻禮片的市場容量。
  • 「共情寫作法」戳中讀者痛點,激發閱讀和傳播
    日本作家中野巧在《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揭露了其中的奧秘:寫文案,要像介紹自己喜歡的人一樣,要讓人產生共情。他把自己10年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可復用的寫作方法論——「共鳴寫作法」。什麼是共情?有兩重意思。
  • 邵鵬:論紀錄片「他塑」中國形象的共情敘事與共情傳播——基於...
    導演通過聚焦人物「群像」,客觀平衡把握素材,對人物群體中的文化差異、衝突及調和的戲劇性設計與處理,使得情緒共情和認知共情達到融合統一,體現了高超的共情傳播技巧。中國在對外傳播中要實現跨文化、跨民族、突破阻隔、直抵人心的傳播效果,就要充分調動受眾的情緒張力,通過四種路徑,用共情敘事、用事實說話,講究傳播技巧和把握敘事規則。這不僅是中國紀錄片也是中國媒體走向國際舞臺進行共情傳播的有效路徑。
  • 人類的共情能力有什麼用?
    這些事情跟我們好像沒什麼聯繫,可我們就是會在意,還會不由自主想像別人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並產生相應的情緒,有時候還會採取一些行動,這就叫共情。共情屬於無意識的同步效應,這對於無法用語言溝通的動物來說,非常有助於整個群體的協調運作,共情的生物學基礎早在一億年前就已經具備了,又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很多動物都具有共情能力。
  • 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指我們能夠感受別人的快樂和痛苦的能力。共情能力不僅僅對我們的情商有很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它決定了我們的道德水準。在孟子見梁惠王當中就有一個故事。梁惠王看到準備被拿去祭祀的牛,因為恐懼而簌簌發抖,並且流下眼淚,心中就產生了不忍之心,結果他就用羊取代了牛。
  • 只有共情,不等於善良
    「反對共情」之所以如此令人不安,可能是因為人們常常認為共情是一種絕對的善,永遠是多多益善,根本不存在「過度共情」的說法。從這個角度來看,共情其實很特殊,因為人們對其他情緒、感受和能力(比如理性)的看法要苛刻得多。 幾年前,史蒂芬·平克用一個清單發起了對共情的討論。
  • 真正成熟的人格,懂得共情
    我想這個問題會有很多的答案,比如冷靜、理智、積極…… 而在所有的答案之中,有一個答案能夠直接決定一個人格的成熟,那就是"懂得共情",唯有當我們學會共情的時候,才能擁有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格。
  • 同·學|《共情的力量》:共情不僅僅只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或想法」
    這句話道出了共情的核心。共情的核心是理解,只有在理解之後才能給出解釋。在努力理解的過程中,共情會提出問題,並且拒絕那些過快的回答。共情最有力量的說法之一就是「我不知道」。鑑於現有答案太過草率或片面,共情會促使人們開始去尋找方法來擴展整個畫面,以建立更全面的理解。共情始於理解。
  • 《陳情令》之共情
    這個角色需要有一顆單純而強大的心靈單純到能夠用善良的心看世界,能心生悲憫與弱者共情強大到無論如何打擊都能不改初心、執正除惡。在肖戰的一段關於哭戲的採訪中,肖戰說非常感謝導演給他空間,讓他共情到這個角色裡
  • 共情能力較低,藍盈瑩失去舞蹈solo機會,共情就那麼重要嗎
    我們現在所提到的共情,分為廣義的共情和狹義的共情。廣義的共情是指所有人際場合中產生的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狹義的共情指在人與人交流中表現出的對他人設身處地理解的能力。廣義的共情是以狹義的共情為基礎的。生活中,能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懂得利他也有助於我們與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 運用心理學法則寫出好文案:像天使一樣寫作,像魔鬼一樣銷售
    一,學習,一定要找頭部大V才有用朋友推薦了《如何寫出高轉化率文案》這本書,作為工具類書,最重要的就是「有用」,不然其他都是廢話。有人說未來是短視頻的天下,已經無文案的立足之地,但是短視頻也只是內容營銷的一種。網際網路改變了文案的呈現方式,而不論以哪種方式呈現,內容優質才是第一位的。吸引:引起潛在客戶的興趣之前你必須給他一個理由來閱讀你的文案。
  • 共情能力決定人際關係的好壞,如何具備共情能力,請從這五步做起
    ,共情能力能提升我們對別人的關注度,更能幫助我們擴容心胸,看到更大的世界。共情能力弱的人,大都人際關係不好,因為他無法真誠面對他人,更無法和別人建立友好的相處,很容易形成自我偏激的性格。事實上,心理學發現,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移情能力,你可以有意識讓它展示出來,技巧性地使用它,加強它。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我們可以學會這幾個步驟。
  • 共情能力測試,共情商數測評:你的同理心有多強?
    心理學家們提出這是共情能力的問題。 共情(empathy)的心理學運用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家羅傑斯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進入對方的處境和參考框架,然後理解對方的邏輯觀念、體會對方的情緒、情感,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這是一種廣受推崇的心理治療技術。
  • 《人間中毒》共情
    生而為人的最大特點是共情 你會去同情他人 你會去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都代表了你是一個很能共情的人 全片中有幾個點特別能使我共情 第一個點是男主去女主家 兩個人互換紙條的那種迫切想要看到又害怕動作過大被各自的愛人看到的景象 當我把自己帶入到其中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心簡直在狂跳 神態表現簡直會和男女主一模一樣 第二個點是男主最後的時候先是迫切的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 設計匯 | Magniflex Italia - 一張床墊的中外共情
    這,也正是國人重視一張床墊的關鍵原因。本文圖片視頻素材由Magniflex西安獨家奢享館特別提供,未經授權不得轉載。1962年科技床墊領導品牌Magniflex曼麗菲斯誕生,標識和風格化的M X組合讓人對心產生無盡遐想。把國際專業認證拿到手軟的Magniflex,是惟一為歐洲皇室打造專屬床具的國際貴族品牌。
  • 學會共情,輕鬆破解親密關係,夫妻恩愛
    會共情的人不僅僅是一個優質好的愛人,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父母,當孩子還小,心智還不夠健全的時候,並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哭聲、表情、動作表達自己,而具備共情能力強的人便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表達感受到孩子的內心情緒和需要,從而更好的滿足孩子的這些內心需要。
  • 國產喜劇共情指南
    現在,結合跨年這個特殊節點和《溫暖的抱抱》這部新片,我們或許可以將這個喜劇創作的話題,繼續下去——從基礎的「翻身」,到進階的共情。首先,喜劇做到共情,其底色往往是暗藏悲情的。主人公鮑抱,一個對乾淨和計劃有過分執念的奇葩,大眾眼中的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