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較低,藍盈瑩失去舞蹈solo機會,共情就那麼重要嗎

2020-08-29 播客曉夜

張雨綺沒有選擇共情能力較低的藍盈瑩

新一期公演的舞蹈個人solo部分,其他隊都派出了實力最強的選手,只有張雨綺略過了伊能靜強烈推薦、自己也躍躍欲試的藍盈瑩,而是選擇了不太自信的張含韻

對此,張雨綺給出的解釋是藍盈瑩本身很強,這個舞臺需要留給需要的人,而不是能力強的人。

她還不斷鼓勵張含韻突破自我,甚至表示團隊不怕輸,如果張含韻想嘗試的話可以試試。

其實在這個舞臺上怎麼可能不怕輸。

輸了就意味著團裡有人要離開。也正是因為不想輸,所以其他隊都選派舞蹈能力最強的選手。

鏡頭雖然只給了藍盈瑩一個短暫的特寫,但是能夠看得出來她是有點意外和尷尬的。

畢竟在團隊其他人都認為她能力最強、更適合個人舞蹈solo的時候,隊長壓根就沒考慮過她。

而且張雨綺雖然背對著鏡頭,但她幾乎全程都沒有看向藍盈瑩,哪怕簡單給一個解釋。

張雨綺會不會因為上一次藍盈瑩要她隊裡的李斯丹妮在關鍵時刻去教自己所在的隊,而對藍盈瑩有意見,我們不得而知。

但在競爭中太過於專注自己,忽略基本的共情能力,的確讓藍盈瑩在節目播出後期備受爭議。

什麼是共情

共情,簡單來說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它是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羅傑斯所提出的概念。

我們現在所提到的共情,分為廣義的共情和狹義的共情。

廣義的共情是指所有人際場合中產生的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狹義的共情指在人與人交流中表現出的對他人設身處地理解的能力。廣義的共情是以狹義的共情為基礎的。

生活中,能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懂得利他也有助於我們與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儘可能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其結果往往也是給自己留了餘地。

共情能力低是怎樣的體驗

現實中,有些人的確共情的能力比較低,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別人的情緒難以真正感同身受。

對於其他人覺得感動不已、甚至痛哭流涕的事情,你從心底會覺得尷尬,會覺得「至於嗎」。

你可能知道自己此刻也許應該表現出和對方相同的情緒狀態,但你從內心深處是牴觸的。比如藍盈瑩起初看到同伴落淚會好奇對方「為什麼哭了」。

2. 凡事都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導向。

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都覺得只要找到方法就能迎刃而解。感性和情緒在這樣的人眼中,有時只是阻礙解決問題的絆腳石。

採訪中藍盈瑩說過,自己會把所有困難踩碎在腳下,從不輕言放棄。
在別人尋求安慰的時候,這樣的人會想著怎樣幫對方解決問題,而往往忽略了對方對於情緒、情感認同的需要。

3. 對別人的事情都不太感興趣。

除非別人主動來找,否則很少去關心別人的事情,生活中顯得有些冷漠和自私。

想到要聽一個人絮絮叨叨地表達情緒,而不是做些事情來改善現狀,就覺得提不起興致。

很多人缺乏共情能力,大多是因為共情本身是需要改變一些自己原有的認知來適應他人,或者不想被一些負面的情緒所傳染,最重要的原因還有焦慮,焦慮會使我們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他人的。

比如藍盈瑩站在自己隊的角度考慮,想讓李斯丹妮幫助自己隊伍訓練,但是忽略了她們之間本身是競爭關係,而且李斯丹妮所在的隊也沒有排練好。

缺乏共情一定不好

缺乏共情的深層次原因大多是心理防禦機制的建立,這種防禦可能來源於之前受過的傷害,可能來源於曾經的創傷體驗。

缺乏共情能力是不是就一定不好,當然不是。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

一個總是替他人著想的人,可能很多時候忽略了自己內心的真正需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疲憊不堪;相反的情況下,這個人可能活得獨立、灑脫而且始終能保持自我,達到內在和外在的和諧統一。

一個不常被情緒左右的人在現實中往往很理性,有著很強的執行力和行動力,藍盈瑩就是典型。

所以,我們要不要去訓練自己的共情能力?這個可能要依據自己的職業身份、生活習慣、周遭環境等去考量。比如對心理諮詢師來說,共情是必備的一項專業技能。

普通人如何共情

作為普通人來說,只要明白以下兩點即可。

第一,很多時候,接納比認可更接近共情。共情並不需要我們完全違背自己去認可對方的觀點。不帶任何批判性地去接納對方的情緒更加重要。

第二,合理的共情需要持續的自我照顧。共情並非意味著我們要圍著別人的生活轉。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先照顧好自己。

有一個說法可以用來類比:只有自己杯子裡的水是滿的,才能溢出來流向他人。
先豐富自己的內部資源,讓共情服務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去支持別人。

相關焦點

  • 藍盈瑩真的沒有共情能力嗎?
    藍盈瑩最近一直很具爭議。本以為寧靜、張雨綺這樣的「美豔火藥」會成為爭議最大的人物,其實不然,尚未被淘汰的選手中,藍盈瑩給了人「千人千面」的感受。 她雞血的努力,有人喜歡,有人討厭。她明朗的野心,有人讚揚,有人鄙視。連藍盈瑩到底有沒有共情能力也成了一個辯論題。
  • 藍盈瑩,一個沒有共情能力的演員很值得自豪嗎?
    不過隨著比賽越來越激烈,藍盈瑩在節目中的表現越來越不討喜,打臉總是來得那麼快。這時候藍盈瑩跳出來說自己說共情能力差,哭不出來,想向各位姐姐學習?然後姐姐們給她臺階下,說她以後會哭的,結果她說不可能....
  • 不懂就問:萬茜和藍盈瑩,共情能力差的人真的可以是好演員嗎?
    《浪姐》已經接近總決賽了,整期節目下來,我們能看到萬茜和藍盈瑩都說她們的共情能力不行!小編很疑惑,演員共情能力不行怎麼去投入情感演繹角色呢?萬茜在《定義》裡說自己共情能力不行,被易立競追問「共情不行影響做演員嗎?」。
  • 藍盈瑩並不像她說的共情能力低?
    藍盈瑩並不像她說的共情能力低?在三公結束後的選組裡,本來寧靜團想選早就跟她有過約定的鄭希怡,然而卻被藍盈瑩搶了先!對此藍盈瑩表示並不知情寧鄭之約,但是感受到了來自鄭希怡的眼神殺,並在選組結束後抱住鄭希怡道歉。然而查時間線就知道,藍盈瑩並非像她說的一樣。在後面與張含韻伊能靜聚餐的時候,藍盈瑩直言欣賞不甘於平凡的人,認為想要什麼就直接說,最討厭想要不說,結果被別人搶了又私底下氣的不行的人。
  • 不懂察言觀色的藍盈瑩,我開始同情你了,趕緊學會共情能力吧
    在最新一期《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藍盈瑩跟伊能靜談到,自己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看到姐姐們都哭,自己哭不出來。 曾經看過藍盈瑩一個採訪,說她遇到朋友心情低落,只會勸人不要哭,振作起來。 看到這樣勵志卻硬繃繃的藍盈瑩,我竟然開始同情她了。
  • 共情能力差?乘風破浪四公:藍盈瑩落淚泣不成聲
    這一期,印象最深的是藍盈瑩落淚,給我一種英雄落淚的感覺,一個所謂共情能力差的人因為現場,因為舞臺,因為她跟唱的這首歌的契合不自覺落淚,她是笑著哭的,眼淚不自覺流下來,真的有震撼到我,這一刻我有感受到這個文藝女青年的真實。今天想來聊聊大家對她的看法。
  • 藍盈瑩再賣沒有共情能力的人設,這次她的粉絲怎麼洗?
    在最新一期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藍盈瑩再次被罵上熱搜,讓觀眾有非常差的觀感。原因是藍盈瑩硬要選寧靜組,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寧靜以及寧靜組其他姐姐非常不爽,而且節目後續的採訪以及在宿舍中,藍盈瑩的言辭更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二輪公演淘汰名單公布,藍盈瑩行為再引爭議,共情能力差只是藉口
    藍盈瑩行為引爭議而且在後續的表現力,藍盈瑩的行為也引起了網友的反感。比如將自己不擅長的部分交給隊友,自己則留下對自己有利的部分,被網友指責功利心太強。之後又因為無法感受隊友的情緒,在隊友因為情緒心情低落的時候,卻總認為是隊友困了累了,一點不能理解對方的情緒,甚至還在節目中直言,自己最後絕對不會哭,被網友批評共情能力差。在這些爭議還沒有平息的時候,在最新播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節目中,藍盈瑩的又一行為遭到了網友的指責。
  • 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指我們能夠感受別人的快樂和痛苦的能力。共情能力不僅僅對我們的情商有很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它決定了我們的道德水準。在孟子見梁惠王當中就有一個故事。梁惠王看到準備被拿去祭祀的牛,因為恐懼而簌簌發抖,並且流下眼淚,心中就產生了不忍之心,結果他就用羊取代了牛。
  • 共情能力決定人際關係的好壞,如何具備共情能力,請從這五步做起
    共情能力弱的人,大都人際關係不好,因為他無法真誠面對他人,更無法和別人建立友好的相處,很容易形成自我偏激的性格。事實上,心理學發現,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移情能力,你可以有意識讓它展示出來,技巧性地使用它,加強它。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我們可以學會這幾個步驟。
  • 缺乏共情,逼哭吳昕,為難鄭希怡,藍盈瑩還能做乘風破浪的姐姐嗎
    那為什麼我們對藍盈瑩卻喜歡不起來?其實她自己也知道原因: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共情、同理心。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孩子未來幸福感的關鍵因素;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就越高。在節目裡,藍盈瑩同理心的缺乏還表現在:1.排練《得不到的愛情》時,藍盈瑩給同組的姐妹們送沙袋,並要求訓練時都要戴上。
  • 藍盈瑩不懂共情被「罵」上熱搜:共情力,是富養孩子的最高境界
    節目第一期,藍盈瑩靠著不俗的聲樂和舞臺表現拿了第一名,許多人也開始關注她。至此,藍盈瑩完成了「小紅」的第一步。對於每個人來說,擁有共情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共情力能擴大我們的感知能力,讓我們真正理解對方所想,產生同理心,從而使我們更好地解決各種衝突,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共情力越強的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就越高。
  • 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你有共情能力嗎?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
  • 寧靜教藍盈瑩做人?都是為了贏「拋棄」隊友,網友卻如此「雙標」
    擁有強大的共情能力有多重要?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主動給自己貼上「缺乏共情能力」標籤的藍盈瑩,在看到7月17日更新的第六期節目裡,寧靜是如何對待被她「拋棄」的鄭希怡……blue win win就該明白:自己為何被罵了。
  • 藍盈瑩被10000人罵上熱搜:缺乏共情的人,贏了理,卻輸了情
    在競爭中太過於專注自己,忽略基本的共情能力,的確讓藍盈瑩在節目播出後期備受爭議>共情,簡單來講就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別人感受的能力。共情能擴大我們的感知能力,讓我們真正理解對方所想,產生同理心,使我們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各種衝突。然而,共情並不是一種能夠輕易掌握的工具或技能。共情是人類根源於基因的一種天賦:共情並不是一種情緒,也不是一種感受,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
  • 共情能力會影響星孩社交?這些因素要知道
    根據相關研究,自閉症孩子的社交障礙與孩子的共情缺陷有關,因此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有助於幫助孩子改善社交溝通技能和拓展內在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幫助孩子更加順利地融入社會。由此可見,科學提高自閉症孩子的共情能力尤為重要。那麼,什麼是共情能力呢?
  • 女主持人採訪鍾南山被罵慘:共情力很重要,如何培養孩子共情能力
    而那些不具備「共情」能力的孩子很多中途輟學,沒有正式工作,甚至需要政府援助才能生活。這項研究發現,共情力在人生的諸多關鍵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工作中的銷售和管理,到談情說愛、養兒育女,再到社會關係的建立。心理學家認為,共情力是社會交往的基礎,也是道德感的源頭,調節人際關係、協同合作都少不了它。
  • 「真的嗎?我不信」魯豫的迷之提問能力,學會共情提問有多重要
    我們如果可以掌握一種技能,那就是:提出能與他人共情的問題,那麼不僅可以讓孩子、家人、上司,還有朋友,都欣然接受你的建議或是想法,甚至還會心甘情願為你做事。共情提問能力怎麼提高呢?看看日本著名律師谷原誠是怎麼說的。
  • 人類的共情能力有什麼用?
    這些事情跟我們好像沒什麼聯繫,可我們就是會在意,還會不由自主想像別人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並產生相應的情緒,有時候還會採取一些行動,這就叫共情。共情屬於無意識的同步效應,這對於無法用語言溝通的動物來說,非常有助於整個群體的協調運作,共情的生物學基礎早在一億年前就已經具備了,又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很多動物都具有共情能力。
  • 九型人格測試:​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你知道嗎?丨共情能力測試
    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它不只限於心理治療領域,還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往小了說,共情能力決定著你是不是一個會聊天的人。共情能力強的人能察覺別人的情緒、情感,並能恰當地順應對方的感受,哪怕他們提出不同意見也往往是以補充的姿態提出,讓對方心情愉快。而「槓精」們則會把聊天變成辯論,忽視了對方已經開始厭煩的態度,直到把天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