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會影響星孩社交?這些因素要知道

2020-12-27 自閉症互助圈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

對於自閉症孩子而言,社交障礙是其核心症狀,給孩子的生活與學習帶來嚴重的困擾。根據相關研究,自閉症孩子的社交障礙與孩子的共情缺陷有關,因此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有助於幫助孩子改善社交溝通技能和拓展內在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幫助孩子更加順利地融入社會。由此可見,科學提高自閉症孩子的共情能力尤為重要。

那麼,什麼是共情能力呢?

共情(empathy)又可稱之為「同理心」,是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基石,它通過我們對他人的關心來建立社會和合作關係,幫助我們推斷和預測他人的內心感受、行為和意圖。

而自閉症孩子的共情缺陷又有什麼特徵呢?

社交障礙是自閉症孩子的核心症狀之一,而導致社交障礙的原因主要在於自閉症孩子無法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難以體驗他人的感受、意圖、信念,更加難以推測他人的行為。與普通孩子對比,自閉症孩子的共情能力明顯更低,其對情緒表情的模仿能力和感知能力均低於普通孩子,對人物面部表情尤其是眼部和嘴部的注視時間明顯少於普通孩子。

總的來說,自閉症孩子的共情缺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情緒識別困難,不能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

2、無法進行恰當的社會行為反應。

3、共情能力作為情商的重要構建基礎,其關鍵在於改變自我中心為主的思維模式,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對方的情感需求。

改善孩子的共情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讓孩子改善社交障礙,就必須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提高其共情能力,幫助他們在生活經歷中獲得真正的共情。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自閉症孩子改善共情能力呢?

01、耐心傾聽孩子說什麼

共情的示範是培養孩子共情能力的第一步。關注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肯定他們的情感體驗,這是讓孩子理解他人情緒和感受的前提。

試想,若孩子的情緒感受不受到關注,經常被人忽略,又怎麼能夠讓孩子以同理心關心他人的感受呢?當孩子存在某種情緒時,即使這種情緒不是正確的,也要讓孩子意識到自身的情緒情感狀態,了解孩子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

所以,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及時給予足夠的回應,讓孩子知道自身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緒,也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懷和關注。

02、適時引導孩子如何做

適時引導,不能夠只是一味講道理,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與孩子共情。冷處理和單純說教只會讓孩子不能正確了解與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想法。

例如,媽媽牽著孩子的手走在狹窄的過道上,過道上擠滿了人,前面走著一位老人,老人行走不便,此時媽媽和孩子放慢了腳步。但是,後面的行人抱怨「你們走快點啊!」遇到這種情形,媽媽可以先和善地跟後面的行人解釋:「人太多了,過道窄,咱們忍著點吧!」然後再跟孩子說,「寶寶你看前面的老奶奶走得多吃力,等寶寶長大後就可以扶著老奶奶走快些了。」

像這樣,家長善於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導孩子正面理解他人的行為和情感,向孩子傳達共情的思維模式。當孩子獨自面對社交時,則自然能夠產生共情,推己及人,換位思考。

03、為孩子創造共情環境

孩子共情能力缺陷與其生活環境存在一定的關係。父母工作忙,沒時間顧及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而孩子只能把看電視、玩電腦作為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失去了鮮活的生活環境和體驗,難以得到共情的機會。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為孩子多創造共情的生活環境,讓孩子親身體驗與他人交流、社交的經歷,不要事事為孩子出頭,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生活,讓孩子產生需要幫助的感受,也讓孩子體會被他人需要的感受。

自閉症孩子社交障礙一直是難以避免的問題,但是相信通過家長們的耐心引導,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肯定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重新找回生活社交的快樂!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參考文獻:[1]廖夢怡,陳靚影,張坤, 等.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共情過程中能力缺陷量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20,(1):51-59.

相關焦點

  • 讓星孩愛上社交,這些方法迅速get起來!
    銘銘是一位6歲的自閉症兒童,性格非常內向,喜歡安靜和獨處,對於喜歡的東西會表現出靠近、伸手等行為,但不會主動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願。當被詢問時,多數情況下會用點頭表示「要」,用推開的方式表示拒絕。 在集體活動中,銘銘通常不會主動參與,而是在遠處看著其他同學玩,或在一旁自己玩。
  • 孩子「共情」能力低下,人際交往也會有很大影響,家長要注意培養
    比如媽媽已經非常疲倦了,甚至是生病的狀態,孩子還依然要媽媽陪著玩,要媽媽給自己講故事,媽媽解釋過自己生病,但是孩子無視,還是要達到自己的要求。3、遺傳與生理作用。有人說共情能力是一種情感,不可能在遺傳範疇。但是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團隊在2018年的4萬人測試研究中表明:遺傳在共情能力的影響因素佔比高達30%!
  • 共情能力
    古代的儒家,已經很清楚的知道共情的能力會決定一個人到底是朝著善的方向發展,還是朝著惡的方向發展,而西方的心理學要直到近代才開始明白共情能力對我們道德水平的養成有極大的影響。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善與惡背後的科學依據,文章的作者伊和吉特·巴塔查爾吉就提出了一個有力的觀點,認為共情能力對一個人表達出他們本質的善和表達出他們的惡,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 全面二孩背景下人口生育意願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摘 要:超低人口生育率對我國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全面二孩政策作為人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對扭轉人口生育率下降趨勢具有積極意義。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釋放了人口生育意願,但在目前不是影響生育意願的主導因素。
  • 星孩不會做遊戲怎麼辦?別急,突破口在這裡……
    自閉症兒童的遊戲行為常常局限於簡單的操作,與正常兒童相比,他們的遊戲技能更低,比如:星孩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但在遊戲中自閉症兒童常常會出現的問題是,總是停留在遊戲的第一個階段,且無論其它小朋友已經將遊戲進行到哪一階段,自閉症兒童也總是反覆在第一個遊戲階段中不停的重複來回玩,最後活生生將團體遊戲變成了一個人的遊(狂)戲(
  • 正念療法,成為自己和星孩的心理醫生
    「正念」一詞主要來源於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教義。隨著正念的練習進行,我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此刻的事務上,那麼我們的「定力」就會提高, 內心也會更加從容與穩定。所以,無論是譜系兒童還是我們家長,通過這種訓練均可以有效地提高個體的情緒調節能力、維持情緒穩定性,避免負面情緒對自身的影響。
  • 星孩社會適應能力差?家庭教養方式是關鍵
    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同樣,對於孤獨症兒童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孤獨症兒童的行為表現同父母的教養方式也緊密相關,正性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培養孤獨症兒童感知及社會適應能力,而消極的教養方式則會造成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障礙。
  • 星孩 | 王爾德
    就連耕田的馬、牛也知道讚美上帝的。」可是星孩並不注意他們的話,卻做出不高興和藐視的樣子,走開去找他那些同伴,又去領導他們。他的同伴都服從他,因為他長得很美,而且腳步輕快,會跳舞,會吹笛,會弄音樂。不管星孩引他們到什麼地方,他們都跟他去;不管星孩吩咐他們做什麼事,他們都做。他用一根尖的蘆葦刺進鼴鼠朦朧的眼睛裡的時候,他們都笑了;他拿石子去打大麻風病人的時候,他們也笑了。
  • 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你有共情能力嗎?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
  • 星孩總是情緒失控?可能與這些原因有關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情緒失控常常會發生在許多自閉症譜系障礙孩子的身上,許多星父母們大多也都知道,孩子的情緒失控可能是環境突然的轉換,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導致情緒失控
  • 共情能力決定人際關係的好壞,如何具備共情能力,請從這五步做起
    共情能力需要我們一定要隨時放下自己內在的想法,不要帶有自己的頭腦去批判他人,而是真實的關注對方,深入看到對方,你才會和對方在一起。如果可以,你甚至可以進行演練操作,模仿對方的行為,去感受他人的內在思想是什麼,感受他人的狀態是什麼,這些行為會給我們帶來很強大的共情能力。
  • 傷痛換來的善良,共情能力太強!
    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共情(EMPATHY)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一基於人本主義提出的精神層面的概念,指的是體察他人內心的能力。
  • 衛生習慣會影響人際關係?星孩的衛生習慣該如何建立
    由此可以看出衛生習慣的重要性,衛生習慣對孩子來說不但會影響人際關係,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衛生習慣的建立,也應該從小培養起。曾有理論指出,一項新習慣的養成與建立需要21天,但是如果想改變本身已經養成的習慣,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卻是更久,難度也愈高,對NT孩與特殊孩子來說,培養好的衛生習慣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跟著編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如何幫特殊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
  • 父母該如何幫助星孩培養穩定的情緒?
    許多星孩的父母的願望都是希望孩子未來不但可以生活自理,也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以養活自己,這樣當自己因為年老離開以後,才不怕孩子無法一個人生活。但是,當星孩進到職場後,才是真正的挑戰開始,從前陣子很火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中就呈現了星孩在工作時,因為情緒的不穩定,導致被解職的一幕。
  •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01共情(empathy)的心理學運用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家羅傑斯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進入對方的處境和參考框架,然後理解對方的邏輯觀念、體會對方的情緒、情感,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共情」這個詞,通常來理解,共情是一種情緒管理能力,是現實社交中或多或少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一種情緒工具。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當男朋友的事業因為疫情影響面臨危機,終日情緒低沉,她能理解對方產生的焦慮情緒,但是卻不太能體會到那種感受。她很想要安撫男朋友,卻不知道說些什麼,明顯感覺到自己語言的無力,「別難過了,會好起來的。」「別擔心,有我在。」對方好像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安慰。
  • 這些因素會影響懷孕,有過性生活的姑娘注意了
    從數據來看,遺傳因素佔了很大的比例,幾乎一半以上的早期流產跟胚胎染色體有一定關係。因為正常人群當中本來發生胚胎染色體數目及發育結構異常的概率就挺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受外界多種因素的影響,概率會進一步增加。所以,有可能跟你的身體好壞沒有直接關係,甚至有可能跟卵子和精子無關,只是受精卵形成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最終導致了自然流產的結局。
  • 藍盈瑩真的沒有共情能力嗎?
    本以為寧靜、張雨綺這樣的「美豔火藥」會成為爭議最大的人物,其實不然,尚未被淘汰的選手中,藍盈瑩給了人「千人千面」的感受。 她雞血的努力,有人喜歡,有人討厭。她明朗的野心,有人讚揚,有人鄙視。連藍盈瑩到底有沒有共情能力也成了一個辯論題。 有人覺得,她缺乏。
  • 共情能力強的人會格外在意別人的情緒波動嗎?
    或高興或悲傷、或喜悅或憤怒,不管自己所感受到別人怎麼樣的情緒,自己總是很容易捲入這些情緒中,並深受其擾。在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僅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還要時刻承擔起別人的情緒。儘管有些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暗示自己關掉「情緒感應雷達」,但情況往往適得其反。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格會造成這種局面,他人的情緒為什麼會對我們造成這麼大的影響?下面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 沒有共情能力,兩個人很難相處,一定要培養這種能力
    我以前還不是很理解,共情能力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能力。然後也不是很理解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到後來看了很多解釋之後才終於明白,共情能力說的是兩個人在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大部分三觀一致有一樣的想法。完全可以和對方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會得到同樣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