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申論初印象-走出誤區》之後,我們將通過一系列的文章帶領大家揭開申論的神秘面紗,找到破解申論的難得妙招。上次的文章,我們提到,答好申論卷子就是「聽話,出活」,翻譯一下就是讀懂問題,按題作答。那申論包含哪些題呢?有同學可能就說了:「老師,每年各省都會出不同的申論卷子,那麼多的題目,這怎麼說得完」。其實,申論出題是有規律可循的,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今天我們就從根本出發,帶領大家認識一下申論的四大題型。
題型一:單一題
什麼是單一題,即測查要素明確,考生只需問什麼答什麼的題目,這類題目通常是申論卷子的第一題或前兩題。下面我們通過幾個真題示例來充分認識一下該類題目。
例1:根據「給定資料4-6」,請你概括目前漢語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例2:T縣人民政府出臺的規定引發了社會熱議。請你分析熱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例3:根據資料2,3,指出「特色小鎮」建設的意義。
例4:根據「給定資料1」,概括S市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的舉措。
「測查要素明確」,相信這是很多同學內心的疑問。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釋一下,通過觀察以上4個例題,我們發現,第一題要求考生找問題、第二題在問原因、第三題要求答意義、第四題要求答舉措即對策。每道題要求考生幹什麼,指令很明確,這樣的題就被稱作「測查要素明確」,要素,即問題、原因、影響(意義、危害)、對策。那要答好第一題,其實不難,考生在作答時只需做到三點:1,精簡的材料,學會摘抄;2,繁瑣的事例或數據,學會歸納概括;3,言外之意的,學會分析推斷。
題型二:綜合題
相比第一種題型的測查要素明確,第二種題型的問法則比較模糊。該題型一般出現在申論卷子的第二題或第三題。我們先看例題:
例5:請結合「給定資料3-4」,對「人口詛咒」做一全面解釋。
讀了好幾遍題目,我們可能對「全面解釋」是在要求作答哪些內容,還是不清楚。該如何答這樣的題呢?老師建議,有邏輯的、由淺入深地全要素作答。比如該題,首先一定要根據材料,回歸材料找答案,這是答好申論卷子四大題型時刻要牢記於心的。第一步,解釋一下「人口詛咒」的含義;第二步,講講一下該名詞出現的原因;第三步,分析一下「人口詛咒」的危害;第四步,根據材料,提出對策。
題型三:公文題
相比前兩種題型,公文題一般出現在試卷的第四題。如何判斷,有一個公式:當出現「量詞+文種」的形式即公文題。「量詞」即一份/一篇/一則/一個等,「文種」指公開信/倡議書/宣傳稿/指導意見/建議等。我們看一個例題:
例6:假如你是某市團委工作人員,根據「給定資料5-6」,針對目前部分年輕人的精神生活狀況,圍繞「充實學習生活,明確人生方向」,寫一篇倡議書。
如果考生把答第二類綜合題的方法融會貫通了,走到公文題,那便如魚得水。因為答好公文題的關鍵在於「格式+內容」。「格式」即每種文體有不同的寫作格式,考生在備考時要做到熟爛於心;「內容」還是老調重彈,即根據材料,有邏輯的,由淺入深地全要素作答;結尾時該呼籲呼籲,該拔高拔高,根據文體需要,具體選擇。如此便能答好公文題。
題型四:作文題
雖然自2020年國考開始,申論試卷的第五題不再是作文一家獨佔,但寫好申論大作文,仍是每位考生必須具備的能力。當然也有訣竅。我們看例題:
例7:「給定資料6」中提到老子關於「有」與「無」的觀點,請你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聯繫實際,以「試談『有』與『無』」為題寫一篇文章。
上題就是一道國考真題,一看題目有些考生便慌了神,「試談『有』與『無』」,這命題也太大了吧,感覺無從下手。其實,該類題目還是一個大的綜合題。作答時,考生要記住回歸材料找全要素,提煉觀點,做到觀點源於材料;展開論證過程中,學會正反論證,論據為源於材料的例子+考生自行積累的典故、事例、名人名言;文章結尾處,適當的總結拔高。如此,一篇優秀的申論大作文便做成了。
備考申論,與行測還有所不同,申論不要求題海戰術,而要求把一道題做精,要能通過一道題體會、感悟一類題的破題方法。考生在複習申論時,一定要做到高屋建瓴,首先認識申論的四大題型,然後逐個擊破。希望本篇文章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我們就說到這兒,同學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