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到現在,《紅海行動》是全國影迷們最為熱衷欣賞的一部電影,該電影同《戰狼2》一樣,在華語軍事電影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影《紅海行動》客觀地反映了中國軍隊強大的作戰能力,以及具備在海外保護華人華僑及留學生的決心和能力,彰顯了中國世界大國的尊嚴。很多軍事愛好者都收集到了事件的原型,比如葉門撤僑等,特種部隊人物以及解救人質行動的原型也能找到。
在電影《紅海行動》的眾多原型中,它的鼻祖原型是1976年以色列特種部隊閃電突襲烏幹達,解救人質的那段歷史。
1976年7月4日,以色列參謀本部搜偵營(即野小子特種突擊隊)在烏幹達的恩德培國際機場執行了代號「閃電」的反恐行動,將關押在烏幹達恩德培國際機場的105名以色列人質救出。
整個突擊行動僅僅造成特種部隊指揮官,搜偵營中校營長約納坦·內塔尼亞胡和三名人質犧牲,十名恐怖份子全部擊斃,近百名烏幹達官兵傷亡,11架米格戰機被摧毀, 整個營救行動可謂堪稱完美,世界都為之震撼。而以色列這個中東小國能完成如此壯舉,恐怕和以色列這個國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高效的動員體系,卓越的空軍和優勢的裝甲機械化部隊是以色列國防體系的三大支柱。以色列目前沒有確保生存權,採取的是全民皆兵的國家體制,為了應付戰爭威脅,他們有著世界有名地高效動員體制;為了有效打擊敵人,以色列擁有強大地航空兵和裝甲機械化機動部隊。
這次行動以色列出動了空軍8架F4鬼怪戰機,4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和兩架波音707客機,200多名傘兵和步兵組成的特種部隊和部分輕型裝甲車。從人質被劫的6月29日,到以色列準備採取軍事行動的7月1日僅僅兩天的時間,解救力量的到位、行動計劃制定完成,很好的證明了以色列動員體制之高效。
其次,以色列作戰經驗豐富,制定計劃周密。儘管這次以色列距離烏幹達往返為4000公裡,同時要穿越阿拉伯勢力範圍,但以色列依然敢採取行動,而且取得成功,在於以色列情報靈通。事前以情報機構摩薩德就已經將對方情報摸得一清二楚,讓以色列國防部做到了知己知彼。
緊接著以國防部以此為基礎制定了一套精確的計劃,這種精確度已經達到了行動具體耗費時間、飛機抵達接人需要多長時間以及人員上全體上飛機需要多長時間等。
最後,在此次行動中,以色列軍隊各級首長全部靠前指揮,包括空軍司令佩萊德、傘兵步兵司令、特種兵司令等靠近指揮。而在這次行動中唯一一名陣亡的軍人為以色列特種兵隊長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中校。他的陣亡,足以說明他是第一個衝進候機樓救人,同時也是第一個衝出候機樓打阻擊的人。
以色列特種部隊這次行動堪稱特種部隊作戰歷史上的經典戰例,再無高科技武器裝備介入的情況下,他們憑藉著制式裝備取得了成功,也為以後的特種部隊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