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視傳奇劇《老中醫》紅透全國
老中醫翁泉海成了國民偶像
很多人不知道
民國時期的古藺老中醫
也很厲害
曾獲「古藺中醫勝川南」美譽
不知道古藺中醫歷史的朋友
也不用著急
讓我們跟著
羅樹的記憶古藺
一起走進
古藺中醫世界
古代古藺交通不便,山高路險,醫療主要靠代代相傳的草藥醫生,清代之前沒有醫學上文字記錄。草藥醫本系中醫源流,處方多用單方,又稱「小捷方」,用藥多用自採自製的原生藥物。
古代靠草藥治病救人
據《古藺縣誌》記載,古藺中醫是從清道光元年,龍山儒生陳秀峰從清御醫院生徒高籬鄉王庭源學醫,數年學成,回鄉設堂開始的。道光七年設館收徒授業,招徒李駿楊、宋樹人、牟清泉、熊躍奎、陳俊芝、鄧澤藩、馬白駒七人。始教《內經》、《難經》,繼授《黃氏八種》、《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歷代醫學名著40餘種。第二批學員是李長春、譚玉章、譚文輝、肖靈犀、曾鬥元、陳桂三。至第三批學員授業,則選學生李駿楊助教。後王、陳醫術流播漫衍。
同治三年,有二郎鄉向九凡從龍乾寺洪基和尚學佛從醫。至光緒十年(1885)赤水河城痘麻流行,鄉人多喪命。向九凡即棄佛事醫,設堂診病。繼受教於瀘州名醫成仁堂及一位隱居避難的醫生三年。向九凡博讀中醫經典,精研婦、兒、內科,著《素問抄》、《佛點頭脈學》。民傳:「內科向九凡」。後廣招生徒,醫技流衍四方,其孫向可仁等成藺地名醫。至民國初,有學生於瀘州、敘永、江安等地掛牌行醫,獲「古藺醫學勝川南」盛譽。古藺名醫牟伯樵、傅寶舒等亦屬王、陳醫術承繼人。
陳秀峰醫學繼承人牟伯樵、興陽金寶臺傅寶舒、傅保全兄弟,古藺皇華龍田壩陳宿奎,馬嘶建新人楊明同等人,解放後在縣衛生局的組織下培訓學員,學員們畢業後進入鄉鎮醫院,古藺中醫已具規模。
外來醫生中,敘永人明月秋牙科於城區設「月秋鑲牙醫社」,按摩、推拿有太和鄉羅丙雲以按摩、推拿作輔助,為小兒治病,城區醫生汪明哲善痔瘻科用藥線結紮,治療效果好。
1.老中醫傅寶舒(護家興陽金寶臺人)
2.解放過後的中草醫生們
上世紀五十年代,內科名醫有牟伯樵、傅保舒、傅保全、許樣齋等15人,傅保舒善以推拿、按摩用於擅長兒科,傅保全擅長於婦科。骨傷科名醫有大村新華鄉張伯川、聶雲風、明月風、 楊夫、張銀安、晏銀州師徒六人,擅「腳枝接骨」,有 「外傷張伯川」之說。復陶羅世太、成剛祖孫四代習武行醫,擅「正骨」醫術,楊柳向品章,原林袁樹和,龍山廖子清、蘇新林、羅祥忠、城區廖平新以「正骨還位」名,城區唐子華、曾樹三、許二娘擅接骨正位,兼治惡瘡腫膿,尤以家傳自製丹藥見靈,三氏丹藥於傷口、惡瘡、腫膿見奇效,具排朽生肌祛膿消腫功能,以「丹」代刀,患者經治,能保肌、骨不損,僅留先微痕跡,唐氏醫技無繼,曾、許二民,其子女仍煉丹行技;針灸科有城區許培生為人們針灸治病。七、八十年代,古藺鎮黃太敏的兒科、付之康的婦科,龍山獅龍塗鳳祥的內科、塗澤波兒科等醫生在縣內外聞名遐邇。
瀘州醫學院(現西南醫科大學)汪新象教授(鎮龍山人)
在十一名調外地、縣級醫院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及教學中,傑出的有譚榕柏、陳之佐、汪新象,他們調任省級醫院瀘州醫學院任中醫內科主任醫師,後評為教授。其中汪新象是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評審專家、瀘州市首屆十大名中醫之一,於2010年 去世,是同時代最後去世的一位老名醫。
老中醫陳江海、羅永傑(均鎮龍山人)晚年仍在為群眾看病
八十三歲的老中醫王定洪(石寶長坪人)坐診和等待看病的人們
名醫陳之佐之子陳宗偉老師(古藺鎮楊柳人)在看病
四川省名醫陳江海、羅永傑,已經退休的王定洪、李宗友、陳宗偉、黃三樵等人,他們是古藺老百姓心中「大太醫」。而今,他們雖已退休,但仍然繼續為群眾看病。他們所在的診所門庭若市,他們高超的醫學美名享譽省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