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夕,南寧市的各大商圈都推出了相關的活動吸引人氣。記者發現,這些活動大多以傳統文化作主角,包括大型的傳統婚禮秀、漢服演出、傳統手工藝體驗等。南寧哪裡又熱鬧又能體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南寧人愛怎樣度過這個節日?來看看記者的採訪吧。
現場:在壯族婚禮中過別樣七夕
8月25日,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被重新打扮了一番,充滿著濃鬱的壯族風情。迎親門頭以壯族的「壯」字為主題,結合了銅鼓、民族織繡元素,營造七夕壯族婚慶熱烈的氛圍。傍晚時分,市民湧入三街兩巷,欣賞國風快閃。
▲三街兩巷七夕夜。
「接新娘子來啦!」當壯族民俗婚禮呈現喜慶的接親儀式時,市民們興奮地舉起手機拍下幸福浪漫的時刻。在巡遊過程中 「敬酒歌」「銅鼓舞」「扁擔舞」「迎親歌」「攔路對情歌」「拋繡球」等婚俗表演,以及「穿針乞巧」「千紙鶴表白」等互動遊戲,讓市民們親歷現場、大飽眼福。當晚,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還舉行了「百人祈福、百燈同亮」的亮燈儀式。婚禮儀式後,兩位新人與在場觀眾一起共同點亮祈願燈,同時街區所有燈亮起,焰火閃耀,銅鼓禮炮齊鳴,氣氛達到高潮。
▲市民手捧蓮花燈共同點亮三街兩巷。
在新開張不久的西關夜市,彩燈閃爍,人潮湧動,市民在朝陽溪邊的心型彩燈、牛郎織女彩燈旁留影,記錄這難忘的七夕節;上周六剛剛亮燈的鐵塔成為了印象城的網紅打卡點,情侶們在鐵塔下合影、許願,讓鐵塔成為甜蜜愛情的見證……
禮物:除了鮮花,也可以送繡球
逢年過節,鮮花市場都很火爆。8月25日中午,記者在思賢路附近的一家花店裡,看到櫃檯上整齊地堆著幾束已經包紮好的鮮花。店員告訴記者,七夕節鮮花價格上漲,平時3元左右一枝的玫瑰,現在可以賣到5元。店裡接到了不少訂單,一大早就開始忙著包裝。
▲七夕,一對年輕人深情對望。
如果覺得送花沒有新意,有什麼特色的七夕禮物嗎?廣西織繡發展研究會會長賀卡介紹,廣西不同地區的群眾,七夕的過法各有不同,如玉林、梧州、貴港一帶保留有「乞巧」的習俗,女性會做手工活來比手巧;在百色地區的民俗則認為七夕節的水「沾了仙氣」,民眾有泡水祈福的習俗。
賀卡介紹,繡球是壯鄉的吉祥物,能夠傳遞著愛情、親情、友情,如果想給自己的另一半送上一份有「廣西味」的七夕禮物,繡球就是不錯的選擇。現在,靖西也舉辦了七夕繡球節,讓廣西人的七夕有了壯鄉的特色。七夕送定情信物是傳統,除了送繡球之外,還可以互送香囊等;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給愛人手寫一封情書也是非常獨特的。
觀察:節日活動,傳統文化唱主角
記者發現,不少活動主辦方在舉辦七夕活動吸引人氣時,傳統文化的分量越來越重。例如,青秀萬達特意舉辦了七夕漢服節活動,現場教做髮簪等;穿漢服的市民在安吉萬達,可以免費領取蓮花燈一盞,還能放河燈;新夢商場也有漢服表演……
▲漢服MM在南寧江南萬達廣場賞燈。
在李寧體育園,有一場熱鬧非凡的漢服主題的集市。在這裡,買東西的顧客和賣東西的商家大多穿著漢服,現場還設有投壺、剪紙等趣味活動,能體驗一回穿越的感覺。
▲李寧體育園的漢服主題集市。
而在幾年前,南寧的類似漢服活動,都比較小型,影響力和規模都無法和現在相比。軒轅緋緋(網名)是該漢服集市的發起人,她告訴記者,起初集市只有她一個人在忙,發展到現在有了一個團隊;漢服集市吸引的人也越來越多,除了漢服愛好者還有很多普通人,這跟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可程度、城市的包容度是分不開的。
廣西營銷專家、南寧學院副教授覃楊介紹,文化傳承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努力。近年來,廣西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方面做得不錯,像現在一些商圈、景區等通過舉行七夕文化體驗活動,營造七夕文化氛圍,這也不失為傳承文化的一種方式。漢服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領略古典之美。
編輯|王榮軍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