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動動小手,關注我哦,每日發布神話傳說解讀,精鬼神怪故事。
明天就是七夕節了,花店裡又囤積好了大把大把的玫瑰,大大小小的酒店將屋子打掃得煥然一新,就等著少男少女們來入住,而很多商家也很應景地搞起了七夕節的促銷活動。
但是在七夕節徹底淪為中國的情人節前,它可是古代少女們專屬的節日,叫七巧節、乞巧節、七姐節等等,有很多的節日歡迎活動和儀式。
古代的少女們,都是怎麼過七夕節的呢?可比現在有趣多了。
一、拜七姐乞巧
七夕的時候,少女們都要拜七姐乞巧,這一般在廣東、福建等地規模比較龐大,少女們要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色紙、芝麻、通草、米粒等,製成各種器物、花果、仕女、宮室等模型;然後幾個閨蜜小姐妹們商量好在一家主辦,或者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星,香案上擺滿之前已經準備好的那些瓜果鮮花、胭脂水粉、紙制小花衣裳、小鞋子、各種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約好的少女姐妹們會提前齋戒沐浴一天,準備停當後,到了七夕當晚,就會穿上節日的華服,去主辦的姐妹家,這種集會大多是五到十人是一個小圈子,於案前焚香祭拜後,祈求七姐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祭拜完畢後,姐妹們圍坐在一起,一邊吃瓜子花生,一邊朝著織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希望心願成真,一般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者嫁個如意郎君、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等等。
二、鬥巧比賽
很多七夕節的乞巧都變成了鬥巧,成為了少女們展示自己技藝的難得機會,還有很多類似於卜卦一般的鬥巧方式。一般有「穿針鬥巧」、「投針驗巧」、「喜蛛應巧」等形式。
穿針鬥巧也就是姐妹們比賽穿針,七夕那天晚上又叫做蘭夜,姐妹們的比賽地點一般在月下、燈旁或者是叫做開襟樓的地方,結下名為「相憐愛」的五彩線,然後將絲線要穿入七根銀針的孔中,誰穿得最快,就意味著乞到的巧越多,將來就是一個好巧手,而輸的人則稱為輸巧,要提前準備禮物送給贏家。
所以還有「對月穿針」、「蘭夜鬥巧」等稱呼,但是形式是差不多的。
「投針驗巧」則有卜卦一般的形式,要拿一個面盆,在七月初六的時候往面盆裡倒入鴛鴦水,所謂鴛鴦水就是白天取得水和晚上取得水混合起來,也可以將河水和井水混合起來,將裝滿水的面盆放在露天空地或者天井裡,過初六一夜和初七一白天,待到下午就可以進行投針驗巧了。姑娘將縫衣針輕輕地放在水面上,如果針沉下去了或者是豎著插在水裡,則乞巧失敗,如果漂浮在水面上,形成針的倒影,那就是乞巧成功,叫做「得巧」。
古代江蘇一帶的姑娘們則不用針而是用細草棒來應驗,用來測得則是巧拙智愚,叫做「淨水視影」。
喜蛛應巧的習俗則自古以來就有,七月七日這天一大早就抓一隻小蜘蛛在盒子裡,蓋上盒子,第二天早上起來打開盒子,看裡面的情況。是否乞巧成功不同朝代的方式不同,南北朝時期是盒子裡有沒有結網,結網了的是成功,沒結網的是失敗;唐代則是看,結網的疏密程度,綢密的是成功,稀疏的是失敗;宋朝則看織網的形狀,圓的比較方正的算成功,結的網奇形怪狀的算失敗。
三、七夕香橋會
在江南一帶,如無錫、蘇州、嘉興一帶,則有香橋會的習俗,七夕節的時候,十裡八鄉的人都趕來參與,搭建香橋,就是用各種裹著的線香搭成長四五米、寬半米的香的橋梁,橋上還裝上欄杆,上面系上五色線做的裝飾。待到了晚上,人們祭祀牽牛星和織女星、祈求吉祥幸福,然後將香橋點燃,象徵著牛郎織女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了。
四、拜仙禾、拜神菜
人們會在七夕節的前幾天在小盒子裡泡上豆子,或在小木板上敷一層薄土,在土裡種下粟米的種子,待到了七夕節當天,豆子也發芽了,粟米們小木板上也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苗,用來拜神,被稱作「拜仙禾」或者是「拜神菜」,有些用禾苗借指巧針來乞巧,更多的則是種生求子,寓意多子多孫。
五、儲七夕水,洗澡洗頭洗臉
浙江等地,會七夕節的早上接露珠,說這露珠是牛郎和侄女的眼淚,塗在眼睛上和手上可以使人眼明手快。
更多的地方則是在七夕節儲存水,說七夕節的白天七仙女會下凡來洗澡,今天的水都是七仙女的洗澡水,用這種水洗澡之後能祛病驅邪。
這天少女們還用七仙女的洗澡水,配合著一種樹的汁液兌著洗頭髮,這樣不僅可以讓少女更加美麗動人,還能儘快的找到如意郎君。
除了洗澡洗頭,還要洗臉,七夕節的夜晚,這儲藏的水泡著玫瑰花、茉莉花等七種鮮花形成七花色水,用這種水洗臉,可以讓女人更加美麗。
六、祭拜魁星
七夕節不僅是少女們的節日,想著金榜題名的書生學子們今天也有儀式,要事先扎一個紙人,兩尺多高,藍面環眼,錦袍皂靴,左手斜捋著鬍鬚,右手執著一支筆,這就是魁星,供上煮熟的公羊頭和其他祭品,在燭月交輝中進行祭拜,鳴炮焚香,之後就在香案前圍桌會餐。魁星點鬥點到誰誰就能像文曲星一樣,金榜題名,科考得利。
七、偷聽悄悄話
南方的姑娘們躲在長得茂盛的南瓜藤下,北方的姑娘們則躲在葡萄藤下,看著天上的明月和星辰,祈求自己得到好的愛情和婚姻,待夜深人靜之時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說的悄悄話,待嫁的少女日後就能得到千年不渝的愛情。
古代少女們的這個專屬節日真是豐富多彩,比我們現在枯燥無味的節日有趣多了,適度的風俗文化的回歸與探尋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