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百年歷史,置身歷史現場。今天,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直觀感受晚清時期的人物和社會。
京張鐵路1905年9月開工修建,1909年10月全線通車,全長約200公裡,是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首條鐵路。照片裡出現的測繪儀器來自國外進口,兩位技術人員很可能有留洋經歷,或者接受過外國工程師的培訓。
弓箭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兵器,清朝八旗尤為重視射箭。照片中一個年輕人腰別兩支羽箭,扎開馬步,右手戴扳指拉弓,正瞄準目標,另外一人持箭待射,仔細觀察著對手的射箭結果。
1896年,李鴻章奉慈禧太后之命出訪歐美各國,歷時190天,目的是「聯絡西洋,牽制東洋」。當年李鴻章已73歲高齡,因為漂洋過海、舟車勞頓,到德國時身體疲憊不堪,坐著輪椅參觀了克虜伯工廠。
這位格格是克勤郡王晉祺的女兒,個人經歷不詳。克勤郡王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這兩人都裹著「三寸金蓮」,都穿著時尚的衣服、梳著時尚的髮型。青樓女子雖然身份低微,但在穿衣打扮方面,確實引領著潮流,很多大家閨秀爭相模仿,比如她們的劉海造型就曾風靡一時。
小腳是清朝漢族女子的標配,被男人美化為「三寸金蓮」,其實給女性帶來巨大的痛苦。
三名男子被綁在柱子上,呈跪地姿勢。另有多人戴腳鐐跪地,已有一人熬不住暈倒了。這張照片展示了清朝酷刑的真相。
內廷侍衛直接保護皇帝的安全,不僅是兵,也是官,被譽為「皇室親軍」,一般只有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的壯士才有資格擔當這個差使。他們就是傳說中的「大內高手」,不同的是,他們並不像傳說中那樣個個高大威猛、氣壯如牛,照片中這幾位反倒比較清秀。
晚清時期,北京城牆內有3座火車站,分別是:正陽門東站、正陽門西站和西直門車站。照片中所示應為西直門站。
剃頭師傅的生意似乎不錯,每一個攤位上都有顧客。相比於修腳、鋦碗、木匠等百業,剃頭這個行當並不古老。古人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念,不存在剪髮剃頭這種情況,男子一律束髮。等到明朝滅亡,清朝強制推行削髮令,才有了剃頭這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