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歷史書籍或其他歷史材料,往往以文字為主,一般不會特別關注老照片的價值。今天我們刊發一組晚清老照片,您能從中挖掘出哪些歷史信息?
旗人貴婦合影。
這些人來自官宦之家,個個盛裝華服,打扮精緻,她們代表了晚清上流社會的女性形象。最後一排中間那位女士穿洋裝,顯示出她對外來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敢於領風氣之先。
寧波勇營士兵。
1861年太平軍攻陷寧波後,由英國駐寧波領事牽頭,在當地徵募一千多人,組建了寧郡衛安勇,配以洋槍洋炮,以西法訓練。這支部隊在太平天國滅亡後成為寧波地方武裝的一部分。
廣東水師一位高級武官。
廣東水師有萬餘人,任務是維護沿海治安,剿捕海盜、河盜;加強海防,防禦外敵。不過,其在實際中發揮的作用不盡如人意。光緒年間,隨著新軍、海軍的出現,水師逐步裁兵。
李鴻章出訪歐美時的珍貴留影。
1896年,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奉慈禧太后之命出訪歐美各國,成為清朝第一個進行環球訪問的外交特使。從照片上看,74歲的李鴻章坐在馬車上,戴著眼鏡,自己撐傘,沒有了在國內的官威。
張之洞半身肖像。
這張照片由道奇照相館製作而成,應攝於張之洞任職兩廣總督期間(1884年5月-1889年8月),多次被製作成版畫刊登於晚清各國的報紙雜誌上。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一員大將,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他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山東巡撫周馥接待膠澳總督特魯伯。
1903年3月,特魯伯赴山東內地遊歷,並率員前往濟南府拜會周馥。周馥對他禮遇甚隆,巡撫衙門不僅給特魯伯所經州縣下發專函「務必優禮相待以重邦交」,而且還制定了詳細的接待方案。在此之前的1902年12月,周馥訪問了被德國殖民的青島,特魯伯「禮貌周備,供張頗盛」,雙方溝通不錯,促成了德國在濟南設立領事館、青島禮賢書院學生直升山東大學堂等事宜。
年輕女子肖像。
這位女子穿著精美的襖裙,看上去溫柔有氣質,顯然來自富貴之家。她的「三寸金蓮」在我們看來是病態,但在她本人眼裡,很可能是值得驕傲的資本。
山東某地的人群。
這些人都是傳教士發展的信徒。一位老漢爬上了樹杈,高高在上猶如「帶頭大哥」。
官府衙役摁倒犯人執行杖刑。
杖刑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打屁股」。按照《大清律例》規定,杖刑用大竹板責打犯人。這根竹板大頭寬二寸、小頭寬一寸五分,重不過二斤。杖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六十到一百下。如果犯人送上一些錢財,衙役打你六十下能讓你痛而不傷。
廣州富豪潘庭官家裡的花園。
潘庭官是一位行商,專做進出口生意,家資富饒。美國人William C.Hunter在《舊中國雜記》一書中記載道:「得到許可到潘庭官在泮塘的美麗住宅去遊玩和野餐是一種寵遇……規模宏偉,有布局奇巧的花園,引水為湖,疊石為山,溪上架橋,圓石鋪路,遊魚飛鳥,奇花異卉,千姿百態,窮其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