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客兒」微信公號:skdyh8
1929年6月8日,設在孔子家鄉曲阜的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簡稱二師)演出了獨幕話劇《子見南子》,受到孔府封建勢力的控告和攻擊,釀成震動中外的一個大事件,即所謂「《子見南子》案」(簡稱「子案」),在中國學生反帝反封建運動史上,留下了值得記載的一頁。「子案」發生在曲阜二師,絕非偶然。早在辛亥革命期間,該校學生就頻有傾向民主的反封建之舉。五四運動時,在全國反帝反封建思潮影響下,二師學生掀起大規模學潮,在孔府門前第一次喊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其後,進步學生運動綿延不絕。特別是1926年中共曲阜二師支部成立後,該校進步力量有了長足發展,學生運動進入新的階段。大革命失敗後,二師進步力量受到嚴重摧殘。1928年夏初,在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次大逮捕後,這裡的共產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活動完全轉入地下。1928年8月,左翼國民黨員宋還吾任二師校長。他支持進步活動,留用及新聘了一批進步教師,提倡學生鑽研新文化新科學,支持建立了進步學生會。學生會又組織俱樂部和學生劇團,經常開展演劇宣傳活動。進步力量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二師再次出現進步思想活躍的新局面。孔府,是孔子嫡系後裔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培植起來的貴族莊園。自西漢以來,備受榮寵,權勢赫奕。在曲阜,它更是霸氣十足,凌駕一切。因而,當地民主革命的矛頭一直指向它。二師進步師生是反對以孔府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中堅力量。長期以來,孔府對二師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1928年6月,蔣介石來曲阜謁孔,發布尊孔布告,叫嚷以「孔孟之道的傳播」,達到「共產主義根本之剷除」。頓時,孔府氣焰囂張。蔣介石剛離曲阜,二師進步師生就開展了一場反孔府封建勢力的鬥爭。他們散發傳單,編印小冊子,向廣大佃戶、廟戶進行宣傳,並同他們一起上街遊行,高呼「打倒舊道德」、「打倒舊禮教」、「剷除封建餘孽衍聖公府制」。他們還把標語貼到孔府門口。這場鬥爭持續一年。為了將鬥爭引向深入,共產黨員、學生馬宗俊和張鳳來向學生會建議,排演話劇《子見南子》,公開演出,給孔府封建勢力沉重打擊。學生會開會研究,一致通過。廣大師生也熱烈擁護。然後,學生會向學校匯報,校長宋還吾及其他領導均表同意。這樣,事情就決定了。《子見南子》一劇取材於《論語·雍也》篇,描寫的是孔子見衛靈公夫人南子的故事,系林語堂於1928年10月所作。自從在魯迅和鬱達夫主編的《奔流》月刊1卷6號上刊出以後,該劇大受歡迎,南京、上海各地學校競相排演。而在孔子故鄉排演《子》劇,將孔子形象搬上舞臺,這在曲阜亙古未有。二師學生會組織師生突擊排練,決定暑假前在招待學生家長的遊藝會上公演。為擴大影響,學生會將海報貼遍大街小巷。還特意向孔府、顏府等強宗豪族及城內孔姓大地主發票,邀請觀看。1929年6月8日晚,正式在學校禮堂演出。當時觀眾如潮,二師禮堂擠得水洩不通,在曲阜可謂盛況空前。《子見南子》的劇情是這樣的:孔子周遊列國,意在得到一官半職,以實現他興樂復禮的政治理想。劇中所展現的是孔子正在求職於衛國。然而,孔子是否能如願以償不在於衛靈公,而在於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於是,孔子在參見衛靈公以後,便拜會南子。但年輕貌美的南子生性瀟灑,舉止言行與孔子所推崇的周公之禮多有不合。南子對孔子的復古理想也不感興趣,而熱衷於請孔子與她一起創辦一個「六藝研究社」,男女在一起不拘形式地討論國術和遊戲,以實踐她的「男女交際之禮」。這樣就產生了兩人的戲劇衝突。結果,孔子非但未能說服南子,反倒被南子關於「飲食男女」人生真義的宏論所折服。當南子親自與歌女們一起彈唱《詩經》翩翩起舞時,「孔子、子路都目不暇接,心神嚮往,但又是一種悒鬱不安之狀」。最後,南子與歌女們合舞,將孔子師徒等人包圍起來。舞畢,子路讚嘆道:「夫人曲舞這樣的好,真是天才,佩服之至。」孔子也如夢初醒:「想不到樂舞有好到這樣的!」他自言自語地說:「行年五十六,到今日才明白藝術與認識人生。」然而,南子的「唯情」之禮與孔子所信的周公之禮是互相矛盾的,這又使孔子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孔子既無法抵禦南子的「禮」,又不願背叛周公的「禮」,為迴避矛盾,他不得不離開南子,離開衛國而去。孔子以聖人之尊,到了衛國竟然走起內線來了,這本來就有傷聖人體統。而劇中的南子說的一些反封建禮教的話,竟使孔子由無可奈何到傾心嘆服,就更是「聖人」生命史上極不光彩的一頁。「孔子為歷代的聖人,他的故事有很多,為什麼單單演這齣戲呢?」《子見南子》的演出,深深激怒了孔府「聖裔」們。他們認為「孔子被抹做醜末角色」、南子「冶豔出神」,子路「有綠林氣概」,整個演出「醜態百出,褻瀆備至」。演出結束了,激烈的鬥爭也就開始了。適逢這年6月,孫中山奉安,日本前首相犬養毅來華送葬。事畢,由國民黨西山會議派分子張繼陪同,來曲阜謁孔,深居孔府。孔氏族人趁機進言。於是在18日,犬、張二人秉承孔氏意旨,以講學為名到二師威脅師生。張繼在演講時指責二師演劇行動,說:「孔子是萬世推不倒的聖人,舊禮教不能反對」;犬養毅叫嚷「孔子的仁是治國的根本」,要學生「安分守己」,「嚴防赤色分子活動」。受過新思想薰陶的二師學生根本聽不進去,當時臺下議論紛紛,秩序大亂。犬、張二人勉強結束演講,就在一片「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張繼」等口號聲中,悻悻離去。犬、張二人離開曲阜後,孔府便以孔教會會長孔繁璞、孔氏族長孔傳堉、孔廟首領執事官孔繼倫為首,籠絡幾個青皮訟棍,借「孔氏六十戶族人」名義,以「侮辱宗祖孔子」具呈越級向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內政部控告二師校長宋還吾。當時國民黨中央執委、國府委員兼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教育部部長蔣夢麟均同情、支持二師師生。他們認為學生排演新劇,未有侮辱孔子事件,孔氏不應小題大做。對此表態,孔氏族人甚為不滿。不久,孔府又通過南京政府工商部部長、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將控告書轉呈蔣介石,蔣立命教育部「嚴辦」。教育部迫於蔣的壓力,於6月26日向山東省教育廳發出《八五五號訓令》,稱「原呈所稱各節,如果屬實,殊與院部紀念孔子本旨大相違反」,「令行山東教育廳查明,核辦」。並專派參事朱葆勤,會同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何委託督學張鬱光)赴曲阜查辦。朱、張二人到曲阜後,主要從學校方面進行調查,然後聯名向南京教育部寫了一個報告,對孔氏族人提出控告的理由予以一一駁斥,認為「該校教職員學生似無故意侮辱孔子事實,只因地居闕裡,數千年來,曾無人敢在該地對於孔子有出乎敬禮崇拜之外者,一旦編入劇曲,摹擬容聲,駭詫憤激,亦無足怪」。這個報告不能令孔氏後裔們滿意,他們緊接著又向教育部寫了一個呈文,將二師連同朱、張二人一併控告,提出應將二師師生法辦。二師師生「深恐各界不明真相,受其蒙蔽,代孔氏宣傳」,遂向全國發出通電,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各界進步人士、團體以及海外華僑紛紛發賀電、慰問電或撰寫文章,抨擊反動政府和孔府封建勢力。7月15日,《市民日報》載文讚揚「二師學生能以大無畏之精神,排演此劇於封建勢力之穴,實為壯舉」,抨擊國民黨政府當時的措詞是「為孔氏張目」。7月16日《濟南黨報》更強調「山東自古以來,即為封建勢力之大本營,而曲阜孔氏復為封建思想發出之中心」,「二師學生處此艱苦環境而猶能孤軍奮鬥,與反動勢力相抗衡,吾人表示無限之同情。」該報還揭露目前國內「災民待哺如故也,苛捐雜稅如故也,即僅就教育一端而言全國失學青年無慮千萬,未曾聞教育當局有何具體方針加以救濟」,反倒「徒以壓迫學生、禁止思想、擁護封建勢力為唯一行政方針」,以致「不但令青年齒冷,即所謂訓政建設亦將徒託空言」。7月18日,《金剛經》發表《衍聖公府陪要人大嚼,青皮訟棍為祖宗爭光》一文,揭露封建勢力與國民黨反動派、日本帝國主義分子相互勾結,密謀迫害進步師生的醜惡內幕。指出:「原告二十一人等,並非六十戶首」、「不足以代表孔氏」,不過是一些「青皮訟棍之流」。另外,曲阜縣各機關、團體均發宣言、呈文,聯合駁斥孔傳堉等,支持二師師生。面對二師進步師生的堅決鬥爭和全國人民的強大聲援,國民黨反動派不敢公開下毒手。何思源對「子案」也拖著不辦,多應付。於是,孔祥熙、張繼又在國民黨中央常委會上,對何思源提出彈劾。迫於壓力,8月1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一二○四號訓令》,將二師校長宋還吾「調廳,另有任用」,實則撤職。訓令一下,群情激憤。全校師生擁向街頭,遊行示威,並公推學生會會長劉子衡、學術部部長王宗佩為代表,赴濟南挽留,未果。9月9日,劉子衡、王宗佩兩位學生被開除。他們離校時,滿懷對封建勢力的仇恨,在學校「考棚街」頭,用特大字體刷上了「新文化街」四個大字(此街名沿用至今)。當晚,同學們為他倆送行,路上又貼了許多標語。孔府封建勢力對「子案」的處理猶嫌不足,於是唆使走狗爪牙、惡棍流氓不斷圍攻、謾罵二師進步學生,蓄意挑起事端。尤其對仇森林、陳箴泗等演員同學,造謠中傷,圍攻迫害。不久,陳箴泗就被逼輟學離校。面對封建勢力的挑釁,二師學生繼續進行鬥爭。9月、10月間,他們又多次上街遊行。尤其是「雙十節」提燈會上,他們高呼口號,衝垮了孔府勢力的隊伍,還衝入孔府大門。此後,「子案」的軒然大波逐漸平息。魯迅先生一直關注著「子案」事態的發展,極為同情二師進步師生的鬥爭。他將全案過程中11篇公私文字收集起來,加上《結語》,於當年8月21日在《語絲》上發表,作為揭露反動派鎮壓革命的生動材料。正如魯迅在《結語》中指出的:國民黨政府對「子案」的最後處理,表面是「息事寧人」之舉,其實還是校長「撤差」,學生開除,依然是「強宗大姓」的完全勝利。此外,林語堂也發表了《關於〈子見南子〉的話》,對宋校長被撤深致惋惜和歉意。《子見南子》案的鬥爭,是在共產黨的影響下,以曲阜二師進步師生為主力軍,以孔府封建勢力為主要鬥爭對象的反對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步學生運動。在這期間,二師校內受到嚴重破壞的共產黨地下組織尚未完全恢復其組織領導力量,因而未能直接領導這場鬥爭。但當時在校的幾個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都積極投入了鬥爭,並且成為骨幹。如共產黨員馬宗俊,與學生會幹部劉子衡、王宗佩關係十分密切,有事共同謀劃,起了重要作用。這場鬥爭,矛頭始終主要指向以孔府為代表的封建勢力。誠如當年瞿秋白和魯迅先生所指出的:正是由於「封建勢力向思想界藝術界的進攻」,由於「聖裔」們的特權的壓迫,使那裡的非聖裔的青年們,不禁特地要演出《子見南子》」。同時,由於張繼、犬養毅的捲入,孔祥熙的插手,蔣介石的親責「嚴辦」,使鬥爭逐步升級和更趨尖銳,鬥爭的矛頭也指向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曲阜二師進步師生的這場鬥爭是暫時失敗了。然而,它在一定革命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卻是不能低估的。誠然,學生們在鬥爭中曾喊出「打倒孔老二」、「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在演出時某些言詞和舉動亦不無過激之處,但這是基於對孔府腐朽封建勢力的憎惡而發,是把孔子作為舊道德、舊禮教的代表和反動統治階級樹立的偶像而予抨擊,是對蔣介石反動派愚民政策的抗爭。這個「打倒」,其實是打倒封建主義,打倒腐朽的孔府小朝廷,而不能單純視為反對孔子,也不應混同於學術界的孔子毀譽之爭。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恰在於進步師生繼承和發揚了五四運動的傳統,在各種反動勢力盤根錯節的「聖人之居」,同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作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從而有力地揭露和打擊了反動勢力,鼓舞和教育了人民群眾,對山東乃至全國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來源:《文史精華》2006年第9期 文/孔紅霞】註:本公號所推送的圖文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qq:2434476002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所推送的文章並不代表本公號觀點,請和諧留言。投稿請至:historymook@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