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琴於師襄子

2021-02-07 幽蘭琴館



《韓詩外傳》中說:孔子向師襄子學彈琴,學了一段時期後,己初步掌握了一首琴曲的演奏技能,沒有進而學其它琴曲。師襄子勸他可以再學新的琴曲。

孔子說:「我剛掌握了這首琴曲的曲調,還沒能理解琴曲的結構。」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先生可以學彈別的琴曲了。」

孔子說:「我己了解這首琴曲的結構了,但還沒能領會它的意蘊。」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先生可以學彈別的琴曲了。」

孔子說:「我己領會這首琴曲的意蘊了。但還沒能了解琴曲作者的為人。」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先生可以學彈別的琴曲了。」

孔子說:「我己經了解了作者的為人,但還沒把握作者的形貌。」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對師襄子說:「通過樂曲,我仿佛遠遠望見作曲的人,他心胸寬廣,思慮深遠,他皮膚黝黑,身材頎長,稱王天下,使天下諸侯前來朝拜,這個人只能是文王罷。」

師襄子離開坐席再拜說:「說得好,我也把它看作是文王所作的琴曲。」

所以說,孔子憑藉文王所作的樂曲了解了文王的為人。

《韓詩外傳》「孔子學琴於師襄子」的故事,描述了孔子對於音樂的重視,一方面是來自他對古代樂教的傳承,另一方面是來自他對於樂的藝術精神的新發現。


學琴善於思考,表達了彈琴的幾個境界,即曲、數、意、人、類。每一層次都是遞進的,孔子認識到「曲」與「數」,是技術上的問題;「意」是形成一個琴樂精神;「人」是呈現某一精神的人格主體。


孔子對音樂的學習,是由技術入手,再深入於技術後面的精神,進而把握到此精神具有者的具體人格,從中可以看出一個偉大思想家的藝術活動過程。

對琴樂後面人格的把握,是孔子自己人格向琴樂中的沉浸、融洽。這需要人在不斷的思考和修養中,提高琴藝,最終可以通過琴音達到對古聖先賢風貌的認識。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幽蘭琴館官方網站

相關焦點

  • 孔子拜師(4)—— 師襄
    雖然身為擊磬之官,師襄子的琴技也非常了得,所以孔子拜師襄子學琴。
  • 《孔子》十八節:學琴師襄
    仔細地辯聽了一下聲音,孔子發覺音樂是從宮門的左邊傳來的,這才又匆忙地向左邊走去。在綠樹掩映的一條小道上,他一直往裡走去,不知不覺來到師襄的府地。師襄是魯國最有名氣的樂官,善擊磬,也稱擊磬襄。原來是師襄子在彈奏,難怪這麼好聽啊!孔子在心裡說。他此時什麼也看不見,己經是如醉如痴了。他想去敲門,又擔心妨礙了師襄子的彈奏,於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邊等著。
  • 孔子與琴道(一)
    孔子倡導和光大了儒家的禮樂文化,他自己一生酷愛音樂,他從師襄學琴的故事,由得其數到得其意、得其人、得其類的過程,成為琴史上千古流芳的典範。《淮南子·主術訓》所說「夫榮啟期一彈,而孔子三日樂,感於和」、「樂聽其音則知其俗,見其俗則知其化。孔子學鼓琴於師襄,而諭文王之志,見微以知明矣」 ,明確說明了孔子妙通於樂理琴道。
  • 孔子與琴道(三)
    這首琴曲中的「厄」,非指孔子「厄」於陳、蔡,而是被困於匡的故事。《史記·孔子世家》對此有記載:「(孔子)過匡。顏刻為僕,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 』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 』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 小學教育:孔子誕辰2571年,3則孔子小故事給孩子一生啟迪
    孔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下面就和小編一起通過孔子的3則故事,感受這位聞名中外的偉人的人格魅力,接受他浩瀚思想的啟迪。一、孔子向師襄請教學琴師襄是與孔子同時代魯國著名的樂官。本來孔子的琴技已經相當好了,但他不滿足。
  • 《聖裔話儒》之《孔子古今說》第3集:孔子的秘密老師(上)
    而春秋時期世衰道微,臣弒君、子弒父比比皆是這要說到孔子在二十九歲時,曾去晉國向有名的樂師師襄子學琴,彈了一段時間後,技巧純熟,老師說可以換曲了,孔子不換,他在不斷地演奏中,細心體會推求曲子的深意,推敲作曲者的心志想法,終於悟出此曲是文王所作,使師襄子非常敬佩,起身讚嘆。《論語》中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 老叟學琴
    箏韻清麗明淨,婉轉鏗鏘,常人皆能受其感染,所以它是通俗的俳優之器,是彈給別人聽的,是娛人的;琴是一己抒發情志之器,一進入境界,則魂魄升騰於宇宙自然山水之詩境而不知有我,更遑論取悅他人,因此每每感動自然精靈、天地鬼神。瓠巴鼓琴,鳥舞魚躍;師涓鼓琴,四馬噓天;師曠鼓琴,玄鶴群集,延頸而鳴,舒翼而舞。古書中這些記載也許有些誇張,但這符合琴的深層品質。
  • 「南子」惜「南子」, 孔子知音多
    而衛國正是孔子和弟子們周遊列國的第一站。作為劇中唯一的女主角,南子的性格形象無疑受到格外關注。    「我希望詮釋出的是她的抱負和驕傲,而不是輿論中淫而美的南子形象。」「不同的導演,不同的演員,會有不同的孔子和南子,就像十年前演孔子和十年後演孔子,會有不同的孔子形象,我努力詮釋的是符合導演要求的『這一個』南子,這個角色讓我感覺很釋放,很過癮。」    陳雅斕同時尋找的還有南子對於孔子的意義。她說,南子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孔子作為人,作為男人的一面。「聖人同樣有七情六慾,所以他受到南子吸引很正常,這才是真實的孔子。」
  • 「南子」惜「南子」 孔子知音多
    而衛國正是孔子和弟子們周遊列國的第一站。作為劇中唯一的女主角,南子的性格形象無疑受到格外關注。「我希望詮釋出的是她的抱負和驕傲,而不是輿論中淫而美的南子形象。」「不同的導演,不同的演員,會有不同的孔子和南子,就像十年前演孔子和十年後演孔子,會有不同的孔子形象,我努力詮釋的是符合導演要求的『這一個』南子,這個角色讓我感覺很釋放,很過癮。」陳雅斕同時尋找的還有南子對於孔子的意義。她說,南子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孔子作為人,作為男人的一面。「聖人同樣有七情六慾,所以他受到南子吸引很正常,這才是真實的孔子。」
  • 曲阜二師《子見南子》案始末
    (簡稱二師)演出了獨幕話劇《子見南子》,受到孔府封建勢力的控告和攻擊,釀成震動中外的一個大事件,即所謂「《子見南子》案」(簡稱「子案」),在中國學生反帝反封建運動史上,留下了值得記載的一頁。而在孔子故鄉排演《子》劇,將孔子形象搬上舞臺,這在曲阜亙古未有。二師學生會組織師生突擊排練,決定暑假前在招待學生家長的遊藝會上公演。為擴大影響,學生會將海報貼遍大街小巷。還特意向孔府、顏府等強宗豪族及城內孔姓大地主發票,邀請觀看。1929年6月8日晚,正式在學校禮堂演出。當時觀眾如潮,二師禮堂擠得水洩不通,在曲阜可謂盛況空前。
  • 長詩禮讚一一偉大孔子‖古詩/楊七芝
    說客離間「渡陳倉」,季)桓子受賄美女享;遠離昏君至陳.衛,匡城被圍五天徬。緊急時刻弟子慌,孔子決然意志剛;深信文脈不絕滅,泰山壓頂有脊梁!金蟬蛻殼逃生記,南子夫人仗義幫。擊磬學琴「文王操」黃河難渡水浩蕩;竭澤而漁龍雨離,覆巢毀卵鳳不降!哀悼竇、舜晉大夫「趙)簡子殺臣傷天良!
  • 一張琴背後的愛情,古人的浪漫你想不到!
    按琴界先德的記述,琴文化的起始,可以上溯到約公元前三四千年的伏羲琴。《琴操》認為,當初伏羲造琴,是為了「反其天真」。這些哲人用琴聲將人們被囚禁的心靈呼喚到大自然中去,讓人們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發出來。好的古琴有四個條件:良材、善斫、妙指、正心。其中製作古琴被稱為斫(zhuó)琴。
  • 讓孔子都翻爛了好幾次
    可是孔子在遭受這麼多的苦難,遭遇這麼多的人生坎坷後,在晚年留下了他對自己一生的觀察、了解以及對自己的自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學琴小記》 ———讀查阜西先生1958年舊文,尋得《七十二滾拂流水》的出處與傳承
    1922年由查阜西先生在長沙南燻琴社,錄得華陽顧氏《百瓶齋流水》鈔。《百瓶齋琴譜》成書早於《天聞閣琴譜》二十年,是琴學的集大成者之一。清鹹豐六年前後,由張孔山嫡傳弟子、成都華陽人顧玉成精楷親書編輯而成,並以其齋名命名。因顧氏官遷湖南刊行未果,成為家傳抄本,該琴譜對琴學的影響至關重要。該琴譜的體例是:前有江宗翰寫的序,後有顧梅羹寫的跋。
  • 歐陽修《三琴記》
    一日夔、襄、鍾、牙之儔,睨而視之,嘉其可以為琴也,於是命般、倕之徒,斤斧之,繩墨之,鎪中襄間,平面去病,按律呂以定徽,合鍾石以立度,法象完密,髹彩華煥。於是飾以金玉瓖奇之物,張以弦軫弘(左半邊應為勺)弭之用,而琴成矣。昔伏羲之「龍吟」,黃帝之「清角」,齊桓公之「號鍾」,楚莊王之「繞梁」,相如之「綠綺」,蔡邕之「焦尾」,傳於天下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