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三琴記》

2021-02-20 郭道慈古琴

宋徽宗 《聽琴圖》

琴史·盡美

宋 朱長文

琴有四美:一曰良質,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備,則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充被萬物,而況於人乎?況於己乎?昔司馬子徽謂:「伏羲以諧八音,皆相假合,思一器而備律呂者,遍琢眾木,得之於梧桐。」蓋聖人之於萬物也,亦各辨其材而為之器也。既知其材矣,又求其良者,以待於用,養其小者,以至於大。故禹作九州之貢,有嶧陽梧桐,而《詩》美周室之盛曰:「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又衛文公之作宮室也,亦云:「樹之榛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是所求其良者,以待於用,養其小者,以致於大也。古之聖賢留心於琴也如此。後之賦琴,言其材者,必取於高山峻谷、深溪絕澗、盤紆隱深、巉巖嶇險之地,其氣之鐘者至高至清矣。雷霆之所摧擊,霰雪之所飄壓,羈鸞獨鵠之所棲息,鸝黃幹旦(後兩字從鳥部)之所翔鳴,其聲之感者,至悲至苦矣。泉石之所磅礴,琅玕之所叢集,祥雲瑞靄之所護被,靈露惠風之所長育,其物之助者,至深至厚矣。根盤孥(下「子」應為「手」)以輪菌,枝紛鬱以葳蕤,歷千載猶不耀,挺百尺而見枝,其材之成者,至良至大矣。一日夔、襄、鍾、牙之儔,睨而視之,嘉其可以為琴也,於是命般、倕之徒,斤斧之,繩墨之,鎪中襄間,平面去病,按律呂以定徽,合鍾石以立度,法象完密,髹彩華煥。於是飾以金玉瓖奇之物,張以弦軫弘(左半邊應為勺)弭之用,而琴成矣。昔伏羲之「龍吟」,黃帝之「清角」,齊桓公之「號鍾」,楚莊王之「繞梁」,相如之「綠綺」,蔡邕之「焦尾」,傳於天下久矣。唐相李勉以響泉韻磬聞,白樂天以玉磬聞,而世稱有雷氏者,有張越者,尤精斫琴。歷代寶傳,以至於今,非力足而篤好者,不能致也。近世琢琴者間有之,然孰能桀然紹前人之作者與?昔聖人之作琴也,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矣。有天地萬物之聲,非妙指無以發,故為之參彈復徵,攫援標拂,盡其和以至其變,激之而愈清,味之而無厭,非天下之敏手,孰能盡雅琴之所蘊乎?當其援琴而鼓之也,其視也必專,其聽也必切,其容也必恭,其思也必和。調之不亂,酏之甚愉,不使放聲邪氣,得奸其間,發於心,應於手,而後何以與言妙也。是故君子之於琴也,非徒取其聲音而已。達則於以觀政焉,窮則於以守命焉。堯之神人,舜之南風,武王之克商,周公之越裳,所以觀政也;許由之箕山,伯夷之採薇,夫子之漪蘭,王通之汾亭,所以守命也。又有所自得也。夫絲與梧桐皆至清之物也!而可以見人心者,至誠之所動也。是故孔子辨文王之操,子期識伯牙之心者,昭見精微,如親授於言也。故曰:惟樂不可以為偽。:又曰:至誠動金石;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吾於樂,益知誠之不可不明也。夫金石絲桐,無情之物,又可以誠動,況穹穹而天,冥冥而神,誠之所格,猶影響也。君子慎獨,不愧屋漏,可不戒哉!是故黃帝作而鬼神會,後夔成而鳳凰至,子野奏而雲鶴翔,瓠巴作而流魚聽,師文彈而寒暑變,可謂誠至也。是故良質而遇善琢,善琢既成,而得妙指,妙指既調,而資於正心,然後為天下之善琴也。總其能,作《盡美》。

——汪孟舒校補《樂圃琴史校》卷六 中國音樂研究所 1959

朱長文(1039—1098)北宋書學理論家;字伯原,自號潛溪隱夫。因築室隱居「樂圃」,故人稱「樂圃先生」,宋代吳縣人。10歲能作文,好讀書,從泰山孫復授經於太學,尤邃於《春秋》,博聞強識,篤學力行。19歲登進士,後授秘書省校書郎,守許州司戶參軍。因墜馬傷足,不願再當屬員。家居20年,築室故吳越錢氏金谷園,稱「樂圃」,潛研學術。時蘇州地方-莫不造訪,向他請教「謀政所急」,因之名動京師。元祐間,薦為蘇州教授。曾積極協助範仲淹之子範純仁重修蘇州州學。時蘇州水災,長文曾陳浚五浦之利,未獲採納;又作救荒議4篇,上蘇州知州黃履,災民獲益不小。後徵召為太學博士,紹聖年間改為宣教郎,除秘書省正字兼樞密院編修。

  

朱長文稟性忠厚純樸,慨然有為世所用之志。任官後,將田地全交給諸弟,自己唯留藏書2萬卷。早歲作《東都賦》,論者以為不遜色班固、張衡之賦。其書法學顏真卿,並收集自周代穆王以來金石遺文、名人筆跡,作《墨池閱古》二編。曾編著書法專著《墨池編》20卷。元豐七年(1084年),應太守晏公之邀,撰《吳郡圖經續記》3卷,為中國現存宋代古方志之一。又精通古琴,著有《琴史》。著述尚有《樂圃餘稿》等。元符元年(1098年)二月病逝,葬於吳縣支硎山,張景修撰墓志銘,米芾題寫墓碑。

明  陳洪綬  《聽琴圖》

三琴記

歐陽修

吾家三琴,其一傳為張越琴,其一傳為樓則琴,其一傳為雷氏琴,其製作皆精而有法,然皆不知是否。要在其聲如何,不問其古今何人作也。琴面皆有橫文如蛇腹,世之識琴者以此為古琴,蓋其漆過百年始有斷文,用以為驗爾。

其一金徽,其一石徽,其一玉徽。金徽者,張越琴也;石徽者,樓則琴也;玉徽者,雷氏琴也。金徽其聲暢而遠,石徽其聲清實而緩,玉徽其聲和而有餘。今人有其一已足為寶,而餘兼有之,然惟石徽者,老人之所宜也。世人多用金玉蚌琴徽,此數物者,夜置之燭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視徽難準,惟石無光,置之燭下黑白分明,故為老者之所宜也。

餘自少不喜鄭衛,獨愛琴聲,尤愛《小流水曲》。平生患難,南北奔馳,琴曲率皆廢忘,獨《流水》一曲夢寢不忘,今老矣,猶時時能作之。其他不過數小調弄,足以自娛。琴曲不必多學,要於自適;琴亦不必多藏,然業已有之,亦不必以患多而棄也。

嘉佑七年上巳後一日,以疾在告,學書,信筆作歐陽氏三琴記。

宋 佚名《閒居圖》 坐有琴書

歐陽修,北宋著名文學家,其《醉翁亭記》膾炙人口。《三琴記》是他晚年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及三床琴的出身,製作及年代辨別方法,亦可成為當今收藏古琴提供參考。歐陽修晚年自稱「六一居士」:「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在揚州平山堂風景區,有揚州人紀念歐陽修所立的歐陽祠。祠中供歐陽修青石畫像。無論你在什麼角度看,畫像中歐陽修的眼睛都會親切地看著你。

《三琴記》介紹了歐陽修收藏的三張琴,都是彌足珍貴,普通人得其一都不容易。文章平實無華,但是讀來使人感動,深受啟發。

其一, 以人文本。「...然惟石徽者,老人之所宜也。....」不追求華美高貴,而從使用者出發,考慮到老人目昏,視徽難準,惟石無光,老人之所宜。金徽玉徽雖名貴,對老人而言,不及石徽適用。對比當今一些斫琴者一味追求高檔材質,而遠離實際,琴是高檔了,聲音不美,不合人彈,也是枉然。

其二,業精於一。「琴曲不必多學,要於自適」,今人多以琴曲多寡自傲,歐陽老人卻指出,自適最佳,多而不精,泛泛度日,得不償失。

歐陽修獨愛《小流水曲》,說自己不喜鄭聲衛樂,在平生患難時,獨「流水」一曲為其排憂解鬱。《流水》是一首非常古老,著名的琴曲。高山莊重,流水從盈,是這首琴曲要表現出來的,所謂仁者樂山,知者樂水。體現出從涓涓細流到大江大河的精神統一性。而現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流水為清代張孔山留下的版本,張孔山是清代四川青城山的道士。他根據原來的琴曲進行加工。增加了許多「滾、拂、綽、注」的手法。模仿水流湍急的自然景象。人稱「七十二滾拂流水」。後來這個版本記錄在著名的《天聞閣琴譜》中。而歐陽修喜愛的《小流水曲》應該是不加七十二滾拂的流水。

宋徽宗《文會圖》

所有古文獻包括古詩詞中提到的琴皆特指古琴。

音樂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

音樂是最偉大的藝術,

古琴是最偉大的音樂,

唯有古琴的力量才能給所有無望者以最高的精神慰藉。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範圍是中華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華夏文化中的瑰寶。  

1977年,古琴曲《流水》作為音樂的靈魂與精髓,鐫刻在美國」旅行者「 號太空飛船的金唱片裡,響徹太空十億年,尋覓 「知音」。

200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2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古琴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音樂」類,編號Ⅱ—34。

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歐陽修一生奇恥大辱,成就了名篇《醉翁亭記》
    提起歐陽修,耳熟能詳的莫過於《醉翁亭記》,這篇入選中學課本的千古名篇,不僅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的琅琊山盛景推介天下,更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文人情懷抒發到了極致。歐陽修性格耿直、文筆犀利、辯才出眾,後又捲入慶曆新政變法、「濮議」等朝堂是非,雖暴得文壇大名,卻仕途羈絆坎坷。兩次大辱,三遭貶謫,卻百口莫辯,無人援手,為朝堂主流所棄。千年之後,如何讀懂歐陽修?一葉知秋,歐陽修在洛陽、滁州、潁州的三篇作品,凝縮了近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的不同境遇心態,或許可以勾勒出一代大家的人生和精神軌跡。
  • 文豪,歐陽修
    除了這些磨難,他還體弱多病——24歲那年,進考場的歐陽修被晏殊評價是:「目眊瘦弱少年」,瘦弱、近視眼是晏殊對他的印象。43歲,他在給朋友的書信中說,「某年方四十有三,而鬢已皆白,眼目昏暗。」青壯年已是兩鬢斑白、兩眼昏花,到了46歲,歐陽修眼睛更看不清楚了,他說:「修病暑目昏,絕無生意。……體病,皮骨形骸不類人矣。必非久在世者也。」
  • 歐陽修:下臺的姿勢
    近日翻讀章敬平的新著《世俗的聖賢——歐陽修傳》才發現,要論下臺的姿勢,歐陽修,這位生活在足足一千年前的古人,早就為後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樣本。今天我們知道歐陽修,主要因為他是《醉翁亭記》的作者,寫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樣的名句。
  • 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當時是以什麼心情寫下《醉翁亭記》的?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雖然是老來子,但他的父親歐陽觀,在他出生時已經五十二歲並且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隨後母親鄭氏帶著他投奔隨州的叔父歐陽曄,叔父家並不富裕,但好在他的母親鄭氏出生名門望族是個大家閨秀也能拿著荻杆教他識字啟蒙,加上叔父不時的關懷,歐陽修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少年時歐陽修兩次科考失敗,後來拜胥偃為師才在其引薦下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位列二甲,次年在禮部省試中的省元。隨後又在宋仁宗主持的殿試中二甲進士及第,但卻沒有奪魁,後來晏殊回憶說是他的鋒芒太盛試官想挫一挫他的銳氣。
  • 讀懂了歐陽修,才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滋味
    讀過他的《醉翁亭記》,卻不明白為何評價兩端,贊其樂觀曠達者有之,評價消極頹然者亦有之。南懷瑾先生曾說:「順境修德,逆境修心,只有當一個人身處逆境的無窮壓力之中時,才會在苦痛之中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滋味。」走過順境,也扛過逆境的歐陽修,比常人更懂人生的滋味。
  • 歐陽修的「被亂倫」之痛
    《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想必大家都知道,更讓當年的你我忘不了的,估計是被「全篇背誦」這幾個字支配的恐懼,固然,歐陽修文學造詣之高,他的作品幾乎都要背誦。大家對他的標籤不外乎是文學家、是朝廷大官。
  • 歐陽修,最好的老師
    三任妻子,死了兩位,八個兒子,夭折了四個,三個女兒,全部夭折,自己一生多災多病,每次背著人偷偷哭,哭完之後,又對人笑。他一生的絕大多數時光,都被貧窮折磨得夠嗆,在京城租房子住,可他依然極端地熱愛生活,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他愛收藏,愛喝酒,愛品茶,愛吃鱖魚大閘蟹,愛看菊花牡丹花。請問,如果這個人真的活在人世間,我邀請你預留半天的時光,跟我一起看望他,你不樂意嗎?
  •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諫官高若訥和呂夷簡一個鼻孔出氣,歐陽修很憤怒,就寫信給高若訥,指責他「不知人間羞恥事」。高若訥惱羞成怒,向仁宗打歐陽修的小報告。結果歐陽修遭遇人生首次滑鐵盧,被貶到夷州去了。歐陽修又攤上事了。有人告他與外甥女亂倫通姦。宋代儒家禮法甚嚴,亂倫一般是死罪,所以在宋代想誣陷別人,亂倫這招非常好使。雖然歐陽修的罪名洗清了,但他的老師晏殊為了保護他,還是把他外放到滁州,避開風暴圈。就是在滁州任上,他寫下了名垂千古的《醉翁亭記》。
  • 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
    ,歐陽修的作品《蝶戀花》。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在《醉翁亭記》中,他寫明了「醉翁」的來由:「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歐陽修諡號為文忠,世人都喜歡叫他歐陽文忠公。他和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也是我們熟知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餘7個人分別是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
  • 吉安市永豐縣被譽為歐董名鄉,歐是歐陽修家族,董是哪個家族?
    瀧岡村因為歐陽修的《瀧岡阡表》,在文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歐陽修是永豐縣最有名的人,他的故居位於沙溪鎮瀧岡村。歐陽修送母歸葬瀧岡村的時候,留下了著名的《瀧岡阡表》。圖為連城國寶《瀧岡阡表碑》,位於永豐縣沙溪鎮瀧岡村。瀧岡歐陽氏最有名的人,肯定是歐陽修。
  • 尋琴記Vol.31丨勸君多採擷,此琴最「相思」
    各位關注、期待二手吉他的同學們,【尋琴記】又跟大家見面了!
  • 醉翁歐陽修
    散會寫作更是搖曳生姿,富有感人力量,其《醉翁亭記》可謂千古絕唱。他還是當時寫詞較多的作家,兩百多首詞力作頗多,與晏殊並稱,成就卻在晏殊之上。後來,有人說歐陽修詞「疏雋」的風格引導了蘇軾,「深婉」的風格引導了秦觀,足見他在宋詞發展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雖然,歐陽修才活了六十一歲,然而,無論生前和死後,歐陽修都不愧為一代偉人,不愧為讀者心目中不多的醉翁。
  • 龔萬裡先生珍藏三琴百年琴史鉤沉
    此三琴時代特徵明顯,具有明確的紀年、鐫刻題跋,呈現出百年前以著名鹽商葉希明為核心,以楊宗稷(1863-1932)為代表的北京琴圈與以鄭覲文(1872-1935)為代表的上海琴圈往來歷史,是為近代古琴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 在《清平樂》歐陽修中播放張本煜
    作為一個非學校的演員,《清平樂》中的張本煜星是非常有名的「歐陽修」,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當歐陽修出現後,觀眾們驚喜不已。同時,更多認可了張本煜的演技,觀眾驚呼:「《清平樂》讓人感觸良多。最讓我感動的是張本煜播放的歐陽修鏡頭。我看了本羽的喜劇角色,但那一刻,我完全忘記了那些角色。
  • 雜談歐陽修:文如其人,他是北宋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蘇軾的《前、後赤壁賦》,姚鼐的《登泰山記》,袁宏道《西湖遊記》等,都是古人記錄旅遊生活的詩歌散文名篇。其中有一首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不得不提的一篇遊記,這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 楊日嚴污衊歐陽修私通外甥女,結果留下「太守文章百世師」的佳話
    守舊派想幹掉歐陽修,河北官僚集團也想幹掉歐陽修。歐陽修的處境,到了步步驚心的地步。守舊派的人,先是誣告歐陽修貪墨公款。宋仁宗派人去河北調查歐陽修,結果證明了歐陽修的清白。歐陽修非但沒有被處罰,反而得到天子的嘉獎恩詔。守舊派想給歐陽修潑髒水,沒想到反而給歐陽修賺了一份恩詔。守舊派一計不成,又想出一條毒計。
  • 歐陽修《朝中措》「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大家好,我是小美,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歐陽修與歐公柳,本文章閱讀時間大概需要5分鐘,感謝讀者們的耐心閱讀。歐陽修在揚州當知州的時候,在瘦西湖旁邊的蜀岡上,建了一座平山堂。平山堂竣工時,歐陽修親手在堂前的平臺上種植了一棵柳樹,後人都稱此柳為「歐公柳」。歐陽修非常喜歡平山堂,經常是一大清早便帶著客人們來到這裡,或是遊玩觀景,或是嘯吟暢飲,久久不願離去。
  • 孔子與琴道(三)
    四、困厄之境弦歌鼓琴       蔡邕《琴操》中還記有《孔子厄》一曲,曰:《孔子厄》者,孔子使顏淵執轡,到匡郭外,顏淵舉策指匡穿垣曰:「往與陽虎正從此入。」       《孔子家語·六本》中還記載了孔子與隱者榮聲期路經泰山附近郕國時(山東寧陽)的一段關於琴與樂的對話,其中有豐富的人生哲理,不妨也可以說,「琴」正是這種超然人生的伴侶:孔子遊於泰山,見榮聲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瑟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為樂者何也?」期對曰:「吾樂甚多,而至者三。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既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人以男為貴。
  • 被譽為「操守自持,守廉明恥」的歐陽修為何在政治上建樹不多?
    而且,唐宋八大家中除了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以外,宋代在歐陽修之後的其餘五位,都是直接或間接出自他的門下。可見,歐陽修當時在文學和思想領域的造詣都是非常精深的。 歐陽修(1007年8月——1072年9月),字永叔,號醉翁,生於綿州(今屬四川省綿陽)。
  • 歐陽修的戀愛寶典(上)(超量放送!)
    三年前,從汴京回到湖北隨州的歐陽修,懷著科考失利的沮喪和遊學天下的渴望,字斟句酌地撰寫了一封文辭華美的書啟。信要寄到三百裡外的漢陽。歐陽修希望得到當時的漢陽最高行政長官(即漢陽知軍)同時也是文化名流的胥偃的賞識。讓歐陽修喜出望外的是,對他這位來自窮鄉僻壤的落第士子,胥偃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賞識和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