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歐陽修,才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滋味

2020-12-24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知道歐陽修的人很多,讀懂他的人卻不可多得。

曉得他是一代文豪,卻想不到其年少時,也曾風流不羈。

知道他是朝廷重臣,卻不理解其與政敵針鋒相對,甚至不惜得罪皇帝。

讀過他的《醉翁亭記》,卻不明白為何評價兩端,贊其樂觀曠達者有之,評價消極頹然者亦有之。

南懷瑾先生曾說:「順境修德,逆境修心,只有當一個人身處逆境的無窮壓力之中時,才會在苦痛之中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滋味。」

走過順境,也扛過逆境的歐陽修,比常人更懂人生的滋味。

讀懂歐陽修,也就讀懂了人生。

青春年少,瀟灑縱情

人這一輩子,遇見的人很多,影響人生軌跡的卻很少。

對歐陽修而言,上司錢惟演無疑是後者。

彼時的歐陽修,方才進士及第,不久又與恩師之女喜結連理。

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赴西京任推官時,他真是春風得意。

如此「初生牛犢」,即便不打壓,大部分上級也是要約束的。

錢惟演則不然。

他厚待青年才俊,不讓其埋首瑣碎公務,卻鼓勵他豐富學識,享受生活。

一次,年青貪玩的歐陽修,放下公務,與好友入嵩山賞雪。

素雪紛紛,清風入袖,冰雪世界,巍峨壯麗。

歐陽修沉醉不已,待要歸去,方覺天色已晚。

正在為難,遠遠行來一隊人,為首者傳達錢惟演的口諭道:

「府衙公務簡易,不必夜以繼日。郎君既已乘興而來,何必敗興而歸?不妨安住。」

在他身後,還站著歌伎與廚役,那是上司特意安排的。

長官如此厚愛,歐陽修愈發縱情。

宋代有官妓制度,此類女子可以歌舞佐酒,卻不能私侍枕席。

歐陽修,卻偏與一位官妓有了私情。

二人恩愛纏綿,宴會姍姍來遲,席間又眉目傳情。

面對詢問,官妓藉口說,遲到是為尋找金釵。

錢惟演心知肚明,笑說若得歐推官佳詞一闕,便償付釵價。

歐陽修也不推辭,略加思索,填下一闕《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幹倚處,待得月華生。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雨後初晴,美人獨倚闌幹,若有所思,直至月懸碧空。

那金釵,不正落在水精雙枕邊嗎?

寥寥數語,如詩如畫。錢惟演嘆賞不已,果然償付了釵價。

由此,一場問罪變作文壇佳話。

長官點破不說破,既讓下屬有所收斂,又未挫了年青人的銳氣。

有人批評,錢惟演對後進過於放縱。

殊不知,他本是吳越王子,少年時亦有雄心壯志。

只是隨父獻降北宋,身份敏感,不得不收斂鋒芒。

錢惟演明白,人生很長,青春卻很短,好似清水漣漪,還未看清,卻又一波蕩開。

而歐陽修,趁著青春正好,讓其瀟灑縱情些又何妨?

即便日後高官厚祿,這樣恣意不拘的日子,卻難再有。

何況,歐陽修並未沉迷風月,其正精研古文,力圖打破卑靡文風。

他不是不努力,只是不急功近利。

其往後餘生,也果如錢惟演所料,位高權重,勞心亦重。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徵戰星辰大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有人是嫩草,可以靜享雨露陽光,有人卻是松柏,註定凌霜傲雪。

歐陽修無疑是松柏,不論如何縱情,他終要承擔使命,徵戰星辰大海。

當時北宋面臨「三冗兩積」的政治困境,宋仁宗任用範仲淹改革弊政,其卻因觸動保守派利益被貶黜。

諫官高司諫不僅不履職,而且落井下石,歐陽修義憤填膺,寫下著名的《與高司諫書》。

即便懸隔千年,也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其怒不可遏。

「昨日安道貶官,師魯待罪,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其慷慨直言,高司諫如此虛偽諂媚,還自稱諫官,簡直不知羞恥。

寫到最後,歐陽修已置生死於度外,竟要對方攜此文上朝,讓皇帝處死自己,好讓天下人知道範仲淹的冤屈。

迫於各方壓力,仁宗只得將歐陽修貶官。

其卻並未灰心怠政,在地方政績斐然,幾年後又回到了中央,這一次他依舊堅定改革。

見改革派得到重用,保守派便用「朋黨說」攻擊,以觸動帝王最敏感的神經。

果然,仁宗若有所指,問歐陽修道:「我只聽說小人會結黨,原來君子也會嗎?」

歐陽修不慌不忙,揮筆而就《朋黨論》,下筆便是不凡。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

在其看來,小人無朋黨,君子才有朋黨。

前者以利相交,利盡則友盡,後者卻因志同道合,能始終如一。

皇帝若能棄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天下必然大治。

一番言論,變敵人之武器,為自己之武器,令人拍案叫絕。

歐陽修,不但在智謀上挫敗政敵,更在胸襟上碾壓政敵,暫時安撫了仁宗。

如此筆力,也為天下人共仰,為扳倒這位文壇宗主,保守派可謂煞費苦心。

慶曆年間,開封府審理一起風月案。

女子供認,自己曾寄住舅父家中,與其有過不倫之戀。

她的舅父,正是歐陽修。

朝廷大員,亂倫之愛,舉世譁然。

歐陽修沉著辯解,此女入府時,還是七歲稚齡。

保守派早有準備,翻出他填的《望江南·江南柳》:

「十四五,閒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

政敵牽強附會,小女孩入府時,歐陽修便已心動留意。

待豆蔻年華顏色俏,自然「花開堪折直須折」。

有的事,旁人看來,不過爾爾。

於當事人而言,卻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就這樣,一代宗師歐陽修,背負著亂倫醜聞,貶官滁州。

後世黃宗羲說:「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歐陽修,或許也曾用類似的話,寬慰自己。

可心裡的苦,又豈是幾句豪言壯語,真能安慰的?

實現理想,不只有披荊斬棘的榮耀,有時還要背負千夫所指的汙名。

但無論貶官還是屈辱,都始終不曾變節,始終迎難而上,正是歐陽修與一般理想主義者的區別。

千帆過盡,自號醉翁

理想,成就了歐陽修,也改變了歐陽修。

貶官滁州時,他寫下《醉翁亭記》。

此文之所以是千古名篇,不在筆力雄健,而是千帆過盡後的人生況味。

乍看文章,歐陽修是喜悅的。

雖是貶官,但其輕徭薄賦,頗有政績,與民同樂,心生快慰。

可細細品味,就會發現,他分明還有憂愁。

否則不會「飲少輒醉」,自號醉翁;

不會眾賓皆歡,唯有他「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

可喜悅是真,憂愁亦是真。

歐陽修,試著用歡愉衝淡痛楚,果然就在苦裡,嘗到了幾分甜。

此刻,他才終於讀懂了人生。

過往的縱情青春也罷,與政敵針鋒相對也罷,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受困於時局,自己的政治理想,終不過是鏡花水月,非人力所及。

可不能澤被天下蒼生,亦能造福一方百姓,與民同樂。

儘管這快樂並不純粹,笑中帶淚,卻是在不自由的人生裡,主宰了自己的心靈。

數年後,歐陽修又被召回朝廷,表面看來,他還是那般執著剛毅。

如嘉祐二年(1057),其主考吏部,選拔人才。

當時有個文學派別,名為「太學體」,喜歡把文章寫得佶屈聱牙,以彰學識。

歐陽修看到此類文章,概不錄取。放榜後,有考生憤憤不平,揚言要當街痛打主考官,其也毫不退讓。

在他的堅持下,許多寫太學體的考生,轉變文風,甚至改名換姓參加科舉,終被錄取。

一同錄取的,還有蘇軾、蘇轍、曾鞏等人,群星璀璨,振興北宋文風,實現了「文以載道」。

這一切,離不開歐陽修的堅韌剛烈,然而,他又的確不是過去那個歐陽修了。

曾志在改革的他,卻先後六次向皇帝請辭。

熙寧四年(1071),神宗無奈,只得恩準。

據《先公事跡》記載,急流勇退,百年未有,天下仰嘆。

從此,廟堂之上少了位高官,民間多了個寄情山水的六一居士。

所謂「六一」,歐陽修釋為書一萬卷,文字一千卷,琴一張,棋一盤,又常備好酒一壺,加上自己老頭一個。

有人議論其消極,這是誤解了歐陽修。

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既然不能實現政治抱負,歸園田居亦是人生的歸宿。

《菜根譚》有云:鬥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畫棟飛雲,珠簾卷雨;三杯後,一真自得,微如素琴橫月,短笛聽風。

歷經宦海沉浮,卻能在鬥室之中,琴棋書畫之間,自得其樂,又何嘗不是一種境界?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批評歐陽修的人,其實是不懂歐陽修。

清醒豁達,活在當下

歐陽修這一生,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他是朝廷高官,是文壇領袖,生前名揚四海,死後諡號「文忠」。

但其亦經歷了罕有磨難,屢遭貶官,背上亂倫汙名,豁出性命也未能實現政治理想。

可無論順境逆境,他都始終清醒豁達,活在當下。

年少時,既瀟灑縱情又篤實好學,不急於功成名就;

壯年時,為理想與政敵激烈交鋒,不顧一己安危;

行至暮年,自知抱負難以實現,亦能放下執念,歸隱田園。

林清玄說:「當我們活在當下的那一刻,才能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當我們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無論順境逆境,始終活在當下,保有心靈自由,這正是歐陽修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焦點

  • 蘇軾緬懷歐陽修的詞,富有文採,結尾人生感悟,讀完令人透徹心扉
    公元前1079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二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頭,詩人蘇軾為了紀念自己的恩師歐陽修,第三次來到揚州平山堂,在這一年裡,詩人面對著自己也不禁發出了對人生的感慨。今日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名為《西江月·平山堂》,到此為止,詩人蘇軾共去過揚州三次,所以傳說中的「三過平山堂」,其實也是濃縮了詩人近十年南北朝風雲變幻的人生歷程,隨之而來的便是創作這首詩。
  • 歐陽修的戀愛寶典(上)(超量放送!)
    對舞臺上輝煌一生的二姐來說,人生這一齣戲留給她最大的遺憾,也許就是遲遲沒能等來一份平凡的幸福。面對著許多同她一起流淚的女歌迷,以及她們身邊粗心的男人們,二姐在身後的大屏幕上深情地寫道:「臺灣的女人,總是愛得比別人多,要得比別人少。
  • 文豪,歐陽修
    他在這生活到20歲,一直到考取進士才離開湖北隨州。此後,歐陽修又經歷兩次人生劇痛:25歲,結婚,第二年夫人就去世了;27歲,第二次結婚,第二任夫人又去世。時隔多年,歐陽修才敢走入第三段婚姻。少年喪父,青年喪妻,歐陽修年輕時已經歷了同齡人不曾經歷的人生。
  • 歐陽修一首七絕詠物詩,不同於詠花賞鳥的消閒之作,富含深刻哲理
    尋常之景,普通之物,可是到了他的筆下,不僅有著勃勃生機,另外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讀懂其中的意思,再融入到生活中,那也是終於受用。哲理也是人們對於生活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經驗,歐陽修的文章有哲理,詩歌同樣有哲理,以這首《畫眉鳥》來說,那就不於其它詠花賞鳥的消閒之作,富含深刻哲理,這樣的作品不僅怡情,同時也讓人能夠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看似普通,但是字裡行間的哲理,卻是最為令人感動,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 真正讀懂亦舒的《喜寶》,會明白這個人生至理
    也瞬間明白了,喜寶們的遺憾。早先看預告時,我最怕的是,把《喜寶》拍成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忘年戀。但看影評,好像就是照這個戲路去了。如果真是這樣,真可惜了好劇本。借著這個契機,我把《喜寶》原著重溫一遍。人生的難,就難在處處面臨選擇。選擇意味著有得到,也有捨棄。你選擇什麼,就會失去什麼。任何一種選擇都不完美,完全在於你想得到什麼,你又是否能承擔得起隨之而來的失去。
  • 青春的逆行需要什麼?歐陽修1句名言,迪麗熱巴3句話,啟迪人生
    引言北宋大文豪歐陽修的《尹師魯墓志銘》是他為好友尹師魯所作的墓志銘。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後世擁躉無數。文中有1句名言:「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這句名言曾經激勵多少人在青春的逆行中,勇敢前行,為了家國、民族而奮鬥,書寫出人生的精彩華章。今天,也有無數仁人志士在青春的逆行中勇敢挑戰困難,奮進新時代!
  • 路遙看透人生的語錄,讀懂了的人,也就明白了一個永恆不變的道理
    在沒有讀路遙的這段語錄前,我讀過柴靜的這樣語錄,柴靜說過,「沒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那麼從這段語錄中,我們就應該領悟到了,想要去談論人生的人,一定是經歷了很多別人沒有經歷的痛苦和挫折,才會在深夜裡痛哭,才會明白人生,才會懂得人生。一個懂得了人生,看透了人生,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呢?
  • 歐陽修,最好的老師
    寫歐陽修的時候,我始終不忘兩個問題:寫給誰看?希望達到什麼目的?【三】先說寫給誰看。這本《歐陽修傳》,寫給華人世界的普通大眾看。這本傳記,不是研究歐陽修的學術專著,而是一本面對普通大眾的通俗讀物。我希望只有高中文化的讀者,可以一口氣看到最後一頁。
  • 歐陽修:下臺的姿勢
    近日翻讀章敬平的新著《世俗的聖賢——歐陽修傳》才發現,要論下臺的姿勢,歐陽修,這位生活在足足一千年前的古人,早就為後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樣本。今天我們知道歐陽修,主要因為他是《醉翁亭記》的作者,寫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樣的名句。
  • 讀懂《西遊記》,就讀懂了人生
    意思是,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但很多人看了無數遍,能讀懂其真正內涵的,卻寥寥無幾!師徒五人途中一路打妖除魔,寓意一個人在人生路上剷除心魔,取經就是修心的過程。孫悟空常對唐僧說:「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還記得唐僧剛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說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但唐僧最初沒聽懂,直至抵達靈山,由悟空點醒他後才明白。
  • 歐陽修很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無奈,催人淚下
    但真要說起來,其中絕大多數表現的都是一種人生艱難之嘆、無可奈何之情。正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相信這點大家都深有感觸,畢竟人生很難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挫折和坎坷。當然,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不如意的事也就不同。但有一種不如意,卻是古今共通,且極易引發共鳴,甚至回想起來,催人淚下,它就是「物是人非」。多少人曾在事過境遷後,深深懷念起故人。
  • 賞讀 | 人生在世,學會讀懂自己,你便贏了
    人一生最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也是自己,因為人的眼睛往往只看見別人的模樣而看不見自己,人的心也只裝著衡量別人的尺子不輕易檢驗自己,看清別人尚且不容易,閱透自己就更難更不易了。人一輩子最戰勝不了的更是自己,因為人生從來都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的貪慾、惰性、虛妄等一系列負面情緒之間的戰鬥,人性的弱點,很難正視它們的危害而修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最易被自己打敗。
  • 人生不就是一杯酒,深飲或是淺酌,滋味自己才懂
    ——《海上鋼琴師》我常常會想,酒對於人類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一種情緒,一種溫度,一種力量或者說是一種儀式飲酒-情緒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喝一個快意瀟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就是四個字「及時行樂」「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喝的是美酒當歌,當醉且醉「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喝的是暖意洋洋的情調
  • 明白「水滸」的三層含義,才讀懂《水滸傳》!
    「水滸」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水滸」之義,是我們讀懂《水滸傳》的一個關鍵所在。要明白「水滸」一詞,要從字面含義、典故含義、文化三個層次來理解。字面含義「水滸「一詞的字面含義最為簡單。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水邊」的意思。
  • 歐陽修一生奇恥大辱,成就了名篇《醉翁亭記》
    歐陽修背負的罵名,其實是北宋黨爭的真實寫照。歐陽修性格耿直、文筆犀利、辯才出眾,後又捲入慶曆新政變法、「濮議」等朝堂是非,雖暴得文壇大名,卻仕途羈絆坎坷。兩次大辱,三遭貶謫,卻百口莫辯,無人援手,為朝堂主流所棄。千年之後,如何讀懂歐陽修?
  • 蘇軾來到舊地,想起恩師歐陽修,不禁賦詩一首,感悟人生
    歐陽修曾經在平山堂之地,為自己修建了一處住所,對於自己的這次住所歐陽修自己也非常的喜歡。平山堂在揚州西北處大明寺的一旁,1048年歐陽修出任揚州時所建造,平山堂這處地方也打上了歐陽修的烙印,一直流傳於歷史長河中。
  • 天道:讀懂丁元英身上的三個特質,你就會明白什麼才是通透的人
    今天,東歌想跟大家討論的是丁元英身上的三個特質,讀懂丁元英,你也可以做一個通透的人。第一,不輕易給別人增添麻煩。劇中,不管是哪個人和丁元英相處,都會油然感覺到一股特別舒服的感覺。在丁元英的意識裡,基本上沒有讓別人幫自己的概念,只要他自己能獨自完成的事情,他是不會輕易麻煩別人的。
  • 這些才是歐陽修的絕妙好詞
    在該劇中,歐陽修因狎妓、寫豔詞而被政敵詬病、攻擊。歐陽修 《清平樂》劇照被政敵拿在放大鏡下挑毛病的幾首豔詞,並不能代表歐詞的全貌。作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散文、詩、詞等領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詞基本上沿襲晚唐五代餘風,抒情委婉深致,寫景清新明麗,亦有少數篇章風格豪放疏宕。
  • 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當時是以什麼心情寫下《醉翁亭記》的?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雖然是老來子,但他的父親歐陽觀,在他出生時已經五十二歲並且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隨後母親鄭氏帶著他投奔隨州的叔父歐陽曄,叔父家並不富裕,但好在他的母親鄭氏出生名門望族是個大家閨秀也能拿著荻杆教他識字啟蒙,加上叔父不時的關懷,歐陽修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少年時歐陽修兩次科考失敗,後來拜胥偃為師才在其引薦下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位列二甲,次年在禮部省試中的省元。隨後又在宋仁宗主持的殿試中二甲進士及第,但卻沒有奪魁,後來晏殊回憶說是他的鋒芒太盛試官想挫一挫他的銳氣。
  • 歐陽修的「被亂倫」之痛
    但,你知道關於歐陽修,還有一樁「亂倫」的大bug嗎......歐陽修有一個妹妹,嫁給了張龜正,沒過幾年,張龜正就去世了,留下一個和其前妻所生的女兒,才剛剛四歲。孤兒寡母,孤苦伶仃,歐陽修不忍心就把妹妹接過來一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