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疲勞?肩頸酸痛?
很多人喜歡通過拔火罐
活血祛溼
但你要知道的是
拔火罐,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曾出演過《美人心計》、《笑傲江湖》等作品的女演員鄧莎14日在微博分享了自己拔火罐被燒傷的動態。
文中說到:拔火罐被燒傷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拔火罐燒傷,會是什麼樣子。並曬出了自己受傷的圖片。
鄧莎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目前被纏紗布和醫院的處理單等照片。診斷書上寫到,燒傷8%,二度-深二度。
拔火罐作為比較常見的醫療手段
如此大面積的燒傷
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還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家人曾經去拔火罐後燒傷的經歷。
首先拔火罐並不適合所有人,有醫生表示:「拔罐主要針對實症,比如腰扭傷了、感冒啊這些拔下罐反而好的快些。但是如果是一些虛症,比如說糖尿病也會引起腰疼,但是如果這時候拔罐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傷了元氣」。
② 皮膚若有潰瘍、破損處,拔火罐可能會引發感染、水泡,加重病情;③ 皮膚有病灶,如:瘡瘍、腫瘤及局部不明腫塊等,也不可隨意拔罐,以免引起破潰,造成嚴重後果。
① 高熱、抽搐和痙攣發作者不宜拔罐,癲癇患者如要拔罐,應在間隙期使用;② 骨折患者、關節扭傷者,在未完全癒合的情況下不可拔罐,以免影響韌帶、骨折處的恢復;⑤ 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絡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如果有疾病在身,拔罐前,需提前說明,以免引發更大的危害。
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會引起先兆流產等,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都不宜拔罐。拔火罐有行氣活血的功效,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拔腰骶部等處,會引起月經過多。
進餐後,血液會流向消化系統進行代謝工作,這個時候拔火罐,氣血會被強行引導到拔罐部位,導致心臟加速供血,容易出現眩暈、噁心等不適症狀。拔火罐屬於醫療行為,從業人員理應是具備從業資質的專業人員,這樣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拔罐時室內應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患者受涼。患者應選擇舒適的體位,否則留罐時患者改變體位,容易使罐具脫落。拔火罐的位置應選在平坦的,毛髮少的皮膚上,火罐大小也應該根據所拔部位的大小不同而及時調整,以確保有足夠的吸附力,不會中途掉落。皮膚過敏,水腫,破皮以及血管密集分布處都不適合拔罐,肺部有疾病的患者也不適合,會導致肺泡表皮破裂。拔火罐雖說對筋絡有疏通作用,但對皮膚確是有傷害的,拔火罐後洗澡,由於毛孔的擴張很容易感冒,再者拔罐後皮膚非常脆弱,一定強度的搓洗可能會導致皮膚的破損發炎。如果是燙傷或者留罐太久導致皮膚起泡,及時處理,防止擦破感染。若是皮膚起火應立即用溼毛巾蓋上,及時阻絕火源,根據皮膚燒傷情況進行救治。用火罐時,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棉球蘸酒精量要適中,過多容易滴到皮膚上發生燙傷,過少則火力不夠而拔罐無力,達不到治療效果。因罐口靠近皮膚,所以棉球經過罐口時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過熱而燙傷皮膚。在秋冬季節或寒冷天氣裡拔罐,須將罐具用火烤或水燙進行預熱,使罐具溫度稍高於體溫為宜。罐溫不可過高,以免燙傷皮膚。罐具全部拔上後,要不斷觀察病人的反應,詢問感受,及時處理和調整不適。如吸拔力太大產生疼痛,應適當放氣減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負壓不夠,可起罐後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異常,頭暈、噁心、心悸,或刺絡拔罐出血過多,必須立即起罐檢查處理。大型號罐具吸力強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鐘;中型罐吸力較強,留罐10~15分鐘為宜;小型罐吸力較小,留罐15~20分鐘為宜。
來源:廣州日報、19樓、百姓關注、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編輯:佛山新聞網 林楚琪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吧↓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