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布道者,靈魂擺渡人
說實話,我不認識高以翔。
我也不想蹭他的熱點。但全網為他淚奔,背後一定有觸動大家的神經。
這根神經不是因為他長得有多帥,而是——
他才35歲!
一切剛剛開始,一切還未開始…
1984年9月22日-2019年11月27日。
一生就此定格。
01
今日凌晨,高以翔在錄製浙江衛視綜藝節目《追我吧》時暈倒。
有現場網友稱,高以翔曾因心跳停止3分鐘,經過十多分鐘的心肺復甦搶救後,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後宣告搶救無效死亡。
是高以翔弱不禁風嗎?為什麼錄個綜藝就導致休克猝死?
要知道,高以翔擁有1米95的身高,88公斤的體重,在學校時是校籃球隊成員,是標準的運動達人。在《康熙來了》節目中,還曾被小s摸過人魚線,是娛樂圈公認的「行走的荷爾蒙」。
我們還是來看看《追我吧》是檔什麼樣的節目。
在浙江衛視的官方推介中,《追我吧》定位為一檔都市夜景追跑競技秀,一檔只在深夜城市CBD錄製的節目。常駐明星組成「追我家族」與體能出眾的「超能素人」共同突破自我、挑戰極限。
看到沒有,只在深夜錄製,突破自我、挑戰極限。
也就是說,這檔節目是在別人睡覺的時候組織拍攝一幫藝術去挑戰體能極限。
這樣的安排是有病嗎?
不,這一切都是為了追求緊張刺激的節目效果。
據說這檔節目強度非常驚人,設置了梅花樁、飛簷走壁、徒手爬高樓等各種高強度環節,對體力消耗非常大。
在高以翔之前,就已經有好幾位參加節目錄製的嘉賓累吐了,注意,是真的累吐了!
高以翔雖然體能較好,但在之前就因降溫受涼感冒,仍然堅持錄製節目,從8點30分一直到次日凌晨1時發生意外,整整工作了17個小時!
我們只看到藝人表面的光鮮,誰知道他們背後的血淚。
02
高以翔從沒有想過會當一名演員。更沒想過會成為永遠的「王瀝川」。
1984年,高以翔在臺灣出生,然後就到了加拿大溫哥華。母親陳秀珍是1970年馬來西亞觀光小姐亞軍,所以高以翔底子這麼好也不稀奇。
高以翔出道後曾被謠傳為假豪門。為此,父親曹道成一氣之下還親自出面闢謠。原來,高以翔並不姓高,而是姓曹,原名叫曹志翔。
民國時期,上海租界有著名的「一文一武」。「文」是指工部局總翻譯曹振聲,「武」則是指華捕黃金榮。
而曹振聲就是高以翔的祖父。
大學畢業後,喜歡籃球的高以翔準備去打職業籃球。但被星探發現了,於是成了一名平面模特,並成為首位登上LV全球形象廣告的亞洲男星。
但他進軍演藝圈卻遭遇父親的強烈反對,除非改名。無奈之下,曹志翔便成了今天我們熟知的高以翔。
2013年,在玄幻劇扎堆爭奇的時候,《遇見王瀝川》憑藉著豐滿平實的劇情,殺出重圍脫穎而出,高以翔也因為這部劇被大眾所熟知。
2017年,曹可凡問高以翔:「你希望將來如果再過十年二十年,成為什麼樣的演員?」
樸實的高以翔真誠地回答:
「趁年輕的時候好好去工作,好好去努力,希望以後就可以不用那麼辛苦了。」
是的,以後再也不會這麼辛苦了。正是春花爛漫時,一夜雨打風吹去!
命運選擇了他,又在突然拋棄了他。不能不讓人感嘆生命無常,世事難料。
據悉,在高以翔陷入昏迷時,高以翔的「未婚妻」從凌晨開始,頻繁登錄他的微博達到55次,內心的焦慮和牽掛可見一斑。
當他在觀眾心中的形象還停留在「高富帥」王子的時候,他就這樣突然離開了我們。
倉促的來不及說一聲再見。
03
我們總以為,明星們都是躺著賺錢的。
實際上他們看似光鮮亮麗,卻無時無刻不在透支生命健康,每一個角色背後,都是痛苦的表情。
事件發生後,演員宋佳在朋友圈發聲: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把熬夜變成敬業的表現,把拼命變成理所應當,當生命不在的時候,誰又能來保護誰?
當你成為一名演員後,基本就是要把命賣給劇組,玩命拍戲,扒快飯,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事。趕檔期時連續幾天幾夜不睡覺,有些女演員連大姨媽都累回去了。
但節目組要的是效果,要是的流量和熱度,至於明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沒人在乎,只要不出事,熬幾次夜,少吃幾頓飯,誰又會在乎呢?
籤了合同拿了錢,你的時間就是我的!
於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變成了自我毀滅。
2016年5月,陳楚河在錄製《非凡搭檔》最後一期節目時,造成右膝十字韌帶斷裂及半月板損傷,不得不退出劇組。
2018年3月,張杰參與錄製《王牌對王牌》第三季,在「玻璃管吹桌球」環節時因缺氧暈倒,頭砸在凳子上,造成面部擦傷。
2018年4月,鄧超在山西大學錄製《奔跑吧》第二季時,肩膀不慎受傷,之後是打著繃帶參與錄製。
僅僅就拿浙江衛視來說,這幾年的安全事故就沒斷過。為了追求節目效果,騙彭楚粵喝丙烯,升降臺出問題差點導致陳偉霆摔下臺,還有釋小龍助理在錄製現場溺水而亡。
誰說京東阿里才有996?很多明星網紅都是007。他們已經被流量和金錢挾裹,成為身不由已的羔羊。
猝然離世的高以翔,第一次幫我們撕開了明星背後血淋淋的傷口。
明星尚且如此,那些背後的工作人員呢?又有誰不是拿命相搏?攝像剪輯人員基本上都是三班倒,熬不下去就滾蛋。
娛樂博主「商小略」在高以翔事件後,曝光稱認識的兩個後期老師,都在去年因為過勞去世。她在微博上發出驚天一問:
你們去過電視臺嗎?那裡是真的地獄。
04
太多人都是乍然離場,哪有什麼來日方長。
其實,高以翔並不是第一個因心臟猝死死亡的明星。
2007 年 6 月,相聲演員侯耀文在家中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 59 歲。
2018 年 9 月,「吉祥三寶」父親布仁巴雅爾突發心梗去世,享年 58 歲。
2019 年 9 月,北京人藝演員 / 導演班贊突發心梗去世,年僅 41 歲。
……
猝死,就像一個殺手,隨時出現在我們身邊。
而且呈年輕化的趨勢。在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的人數約為 55 萬,平均每 1 分鐘就有 1 個人因為心臟猝死而去世。
更可怕的是,在醫學上,心臟驟停只有寶貴的4分鐘黃金搶救時間。只有不足 1% 的人可以成功獲救。
我們都說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對於猝死的人來說,尤其是。
對於劇組來說,通常都會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為所有演職人員購買大額意外保險,其它意外都賠,唯獨猝死不賠。
如果要罵保險公司無恥就有點無理取鬧了。因為保險意義上的意外,通常是指是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客觀事件。
而猝死屬於疾病身故,不屬於意外身故。很多意外險條款都會明確將猝死列入免責條款中。
高以翔是因感冒後過勞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最終引發心源性猝死的,所以如果劇組購買的意外險沒有額外附加猝死的保障責任,是拿不到賠款的。
2014年5月,錘子科技CEO羅永浩為了防止猝死,給自己買了1000萬的意外險。結果後來才知道,保險買錯了,一般意外險不保猝死。
那麼如果他有其它保險呢?賠不賠?
我藉此科普一下,如果有醫療險,會根據所發生的實際費用進行賠付,但猝死通常搶救時間較短,基本不會發生太多費用,所以賠的很少;
如果有重疾險,包含身故責任則可以賠付,不包含的則需要根據引發猝死的病因是否在重疾保障範圍內,酌情賠付。
如果有定期壽險,則不論是疾病還是意外,只要不是故意吸毒和自殺(兩年內),都會賠付,當然也包括猝死。
以高以翔的家境,可能並不在乎這點保險理賠,但更多的普通人呢?
瞬間倒下,留下巨額的房貸、車貸,還有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怎麼辦?
通常總是有人會問,有保險就有用嗎?該猝死還不是猝死。是的,保險不是抵禦風險的一道門,而是打開希望的一扇窗。
它的意義,不僅僅是給逝去的生命以尊嚴,更是給活著的人以希望。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僥倖。只有明白了世事無常,才會真正懂得保險的意義。
我們總是刻意迴避談論悲劇,卻不知道保險才是積極的悲觀主義。
萬一不幸來臨,是留債還是留愛,皆在一念間。
PS:每次寫到保險,總有人問我是不是賣保險的。我再說一次,我不賣,不賣,不賣!風險向來不由人,如果你覺得有觸動,請聯繫身邊的保險代理人,如果你覺得挺煩的,請直接忽略最後一段。
- End -
@如果喜歡請轉發,如果支持請關注@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進入粉絲群
(微信15261438737)
點亮「在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