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以前,金牛道打通了西蜀與中原的商貿與文化交流;如今,體育又打造出了一條「金牛道」。
金牛區用了30多年
創下了棒球的「金牛奇蹟」
它已成為一張體育名片
成為享譽國內的體育青訓標杆。
7月30日,在時斷時續的細雨中,第14屆成都市運動會青少年組棒球比賽在金牛體育中心棒球場拉開戰幕,這也是市運會首次將棒球設為青少年組正式比賽項目。在4天的比賽中,共有來自全市各區(市)縣的7支代表隊、200餘名運動員,為爭奪甲、乙兩個組別的冠軍而戰。
在這座成都最早的棒球場,培育出了四川省運會的「六冠王」,從1983年金牛區少年棒球隊建隊以來,他們書寫了成都版的「棒球英豪」。30多年來,棒球不僅成為金牛的「金字招牌」,也成為成都體育的一張名片。他們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呢?
在2018年舉行的四川省第13屆運動會棒球決賽上,成都隊以9:2大比分戰勝攀枝花隊,為成都代表團摘得本屆省運會第一塊集體球類項目金牌。
馮超(右)
代表成都參賽的是金牛區少年棒球隊,這支球隊從1998年起承擔代表成都市參加省運會的任務,這也是他們取得的第六塊省運會金牌。這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時任教練的馮超就是見證者之一。
馮超與省運會的緣分,可以追溯到20年前:
2002年,已經是絕對主力的他再戰省運會又獲冠軍;
2006年,他擔任助教協助球隊在省運會上續寫輝煌;
2010年、2014年、2018年,他三度「掛帥」出徵,創造了省運會六連冠的「金牛奇蹟」……
可以說,金牛少棒隊的省運會冠軍之路,也是馮超的成長之路。
金牛體育中心棒球場199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是當時中國西部唯一帶看臺的標準棒球場,先後承辦過全運會、中國棒球聯賽、亞洲青少年棒球錦標賽等一系列高水平棒球賽事。
關於這個棒球場,還有個十分有趣的小故事。在球場建成後不久,當年的日本甲子園冠軍球隊廣島隊到成都進行訪問比賽。廣島隊教練在來之前曾提醒過球員,成都屬於中國內陸城市,棒球基礎設施條件不好,讓大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不過當他們來到棒球場的那一刻,包括教練在內的所有人都對場地條件讚不絕口,日方主教練甚至為之前的武斷判斷鞠躬道歉。
標準的棒球場地要求十分嚴格,同時佔地面積較大,需要接近11000平方米的土地面積,甚至比一個標準的足球場都大。在項目並不普及的當年,建棒球場需要勇氣。
1983年9月,金牛區正式成立「金牛區青少年棒球隊「
而金牛區少年棒球隊創建於1983年,與四川省棒球隊的建隊時間相差無幾。
據金牛區少年兒童業餘體校相關負責人介紹:
1983年,朱明德教練來到成都市金牛區體校,也是這個時候,在朱教練的組織下,成都棒球隊開始發展。那時候條件並不好,沒有標準場地,用球和手套都得通過申請才能得到。很多時候得自己縫手套、補球,用竹竿揮棒練習。朱明德
建隊6年之後,金牛區少棒隊在國際少年聯盟遠東區棒球錦標賽獲得第五名的成績,次年更是大展拳腳,成為這項比賽的亞軍。
從此,金牛棒球開啟了一個「王朝之旅」——兩奪世界青少年冠軍,兩奪亞洲青少年冠軍。
1997年、1999年
金牛區青少年棒球隊兩次代表國家少棒隊奪得世界冠軍
棒球在國內的熱度,很難與「三大球」比拼。金牛區少年棒球隊總教練朱明德坦言:「早期的時候,全成都才是幾百個娃娃打棒球。」
為了擴大棒球項目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普及範圍,2014年,金牛區少年棒球隊引入軟式棒壘球。
推廣階段從軟式壘球做起,場地要求小一點,同時規則也更加簡單,適合6到12歲的少年兒童練習。棒球培訓需要從6歲就開始抓起,軟式棒壘球比較適合拿來培養小孩子的興趣,當他們對棒壘球的理解達到一定高度以後,會進一步讓他們接觸職業棒球。金牛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
「棒球進校園」、「棒球進社區」是金牛區業餘體校近年來大力推行的活動。金牛區少棒隊將訓練場地前移到學校,深入開展棒球進校園活動,常年外聘派出多名專業棒球教練深入學校開展全公益免費訓練。
截至目前
金牛區外聘60餘名專業棒球教練員
開設6個棒球團體會員俱樂部
深入學校開展全公益免費訓練
全區已有20餘所中小學及幼兒園
常年開展棒球進校園、進課堂活動
堅持棒球訓練的學生已達5000餘人。
金牛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體教結合的方式,將棒壘球訓練基地落地到校內。成都市石室外語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學校已與金牛少棒的專業教練合作,共同編制雙語課本,為在校學生帶來一個豐富多元的棒球課堂。
作為蜀中第一代棒球人,朱明德從1981年開始,在金牛棒球隊耕耘了近四十個春秋。如今,他已是「桃李滿天下「。
也正是這種傳承,成就了金牛棒球的今天。
培養優秀運動員,更要培養優秀教練員。從上個世紀80年代建隊至今,金牛區少年棒球隊已先後向四川省棒球隊輸送近30餘名優秀運動員,更有7名隊員入選國家隊,並隨隊徵戰國際大賽。目前在任的金牛區少棒教練員中,很多人都是由這支棒球隊一手培養出來的。在中國棒球教研培訓的版圖上,金牛少棒佔據著不可或缺的一塊。
李又林
李又林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金牛少棒人。他在1991年進入金牛區少棒隊,之後又入選中國少年棒球隊、四川省棒球隊、中國青年棒球隊。2012年,李又林回到金牛區少棒隊擔任教練,數年間帶隊拿下全國棒球公開賽U15組、亞洲少年棒球錦標賽等多項大賽冠軍。從培養運動員到培養教練員,金牛少棒的火種在一代代成員手中傳遞。
成長於金牛,又反哺於金牛,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金牛「棒球人」的眷念與執著,才讓「金牛之光」持續綻放。
早在2012年,憑藉在棒球普及和競賽方面的成績,金牛區被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棒球活動示範區」。
如今,棒球已經成為金牛競技體育的一張名片。從篳路藍縷的建隊初期走來,這支棒球隊憑藉驕人的成績單,被譽為四川棒球的「夢之隊」。
在本屆市運會上,金牛棒球又會如何給人驚豔,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