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博大道-江南大道。
三環路-金山湖。
江南大道-東江新城。
江北東區。
水口片區。
第三東江大橋-江北、下角區域。
金山大橋-金山湖區域。
時間是標註前進步伐的刻度。五年,可以是一個數字,代表了一段漫長歲月;五年,也可以是個精準儀表,計量出一段非凡成就。之於惠州,五年,凝結了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見證了城市面積由小到大,城市建築從少到多,註定成為一段永恆回憶。
回眸過往五年,一條路改變一座城。
從仲愷大道改建通車,到金愷路貫通,從四環南路開通,到江南大道建成,一條條交通要道,如同城市動脈,流動於建築之間,為城市發展輸送了養分與血液,滋養了仲愷片區、江南片區、惠南片區的茁壯蓬勃。
回眸過往五年,一座橋改變一座城。
隆生大橋建成投用,鵝嶺立交、古塘坳立交建成通車,東江特大橋建成通車,模糊了城鄉距離,改變了城市格局,帶旺了水口片區、下角片區、南線片區的發展。
回眸過往五年,一座「城」改變一個城。
依託贛深高鐵、廣汕高鐵建設,高鐵北站新城拔地而起。一個可容納42萬人口居住的宜居之地,聚集著優質的產業、人口資源,承載著無數人的財富、人居和創業夢想;依託金山新天地分區規劃和金山水廊規劃,一個金山新城的布局橫空出世。作為未來城市中心和一流城市的核心樣板,金山新城的構想成型,推動了惠州人居的更新換代。就此,北有高鐵北站新城,南有金山新城,重建了惠州的城市格局,讓博羅、小金口、馬安納至人居新版圖之中。
……
回望五年,在時間的鏡面上,我們總能透過表象,窺視出城市進程的印記。而當這段印記,重新投射在影像之上,映射出我們、城市的過往時,我們帶有審視的目光,難免會流露出意外的驚喜,重喚那段難忘的回憶。
文/惠州日報記者盧振俠 圖/惠州日報記者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