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小說中的林姨娘絕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小說剛開始,林姨娘設計害死了了衛姨娘,盛紘在盛老太太的教導之下,明白了自己對林姨娘的縱容終於惹出了禍事,所以便冷落了她,同時也處理掉了她身邊的一些奴僕,免得繼續作惡。
林姨娘知道形勢對她不妙,但是她不怕,她在多日見不到盛紘的時候,終於在有一天盛紘在與王氏說話的時候闖了進去。
闖進去之後,她便自導自演了一場大戲。
先是訴說她並沒有還害姨娘的心,只不過她想明哲保身導致衛氏生產的時候除了岔子。
其次像盛紘述說了被盛紘冷落之後她愁腸欲斷,表示如果盛紘與王氏真的厭棄了她,也沒有關係,只要把她留在府中,將她當個貓兒狗兒的就行。
再者,當著下人的面不斷地磕頭,直到把額頭都嗑紅了,並且表示,她對盛紘以及王氏是忠心不二的,絕對不是奸邪之人,只是因為對盛紘的一片痴心,求得兩位的憐憫。
這期間,還不忘挑唆盛紘:別以為衛姨娘都是我害死的,那些接生的穩婆和請不動的下人都是王氏的人,我不過就是個背鍋的!
說實話,她本身官宦人家出身,雖然落魄了,但也養尊處優了十多年,但是這次,在下人面前,她竟然做到了說下跪就下跪,該求饒就求饒,要表的決心、忠心說表就表,該哭的時候哭,該爭的時候爭,真正的是專業過硬。技術精湛,並且真的不要臉。
如果不信,,不妨看看她這一通表演之後盛紘的表情已經充滿了憐惜,甚至還扶了她一把;王氏正在旁邊臉色鐵青,顫抖著身子好像在打擺子。
而原本,是要質問林姨娘的罪責的,但是在她的表演之下,不知道何時,林姨娘就從被告變成了原告,而問話也從了追究衛姨娘的死因變成了當家主母迫害小老婆的事件調查,這個過程轉變得若有若無,如同羚羊掛角,無機可求。
旁聽的人們不知不覺就被帶得拐了十八個彎,還覺得林姨娘真的是受了大委屈。
而林姨娘的話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實則句句話都在指責王氏冤枉了她,迫害了她。
這讓在偷聽的女主明蘭不得不感嘆:果然專業小三,技術槓槓的。
沒過多久之後,王氏也想用同樣的招數讓盛紘聽她的話,但是她實在是學不來,只能暗自感嘆:原來狐媚子也不是誰都能做的。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技術過硬,不要臉面,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小白蓮,卻栽在了一個人的身上,自從那個人的出現,她的人生便開始走了下坡路。
這個人便是孔 嬤嬤。
滷水點豆腐!
都說一物降一物,林姨娘在盛府可謂是如魚得水,而盛紘也很吃林姨娘的那一套,將自己的情與愛都託付在林姨娘的身上,就連絕色的衛姨娘再如何得盛紘的喜歡,也談不上得到了盛紘的愛情。
孔嬤嬤如果不出現,盛紘能從林姨娘的身上把控住他的感情估計很難,並且還有可能被林姨娘牢牢把控住。
這一點我就特別喜歡電視劇的改編,它讓林姨娘很直白地就說出:她是能把控得住盛紘的。
然而小說中,多少還帶著了讓人去猜想的意思,沒有那麼直白。
然而,偏偏天上掉下了個孔嬤嬤。
孔嬤嬤是誰呀,年輕的時候,因為後娘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把她頂替了親生的女兒送進了宮。
入宮之後,孔嬤嬤便一路奮鬥,在後宮中歷經了三朝,皇帝、皇后、貴人她見過的不要田鐸,然而她都能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活了下來,除了與她本身長得很安全以外,她自己的為人處世也很重要,完全可以用人老成精來形容。
所以,林姨娘的那些手段在她眼裡,那都不算個事。
可偏偏,林姨娘在盛家,除了王氏這個頭號敵人,她還有一個隱藏的敵人,就是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平常懶得管她,但是一旦出手,便是殺招,是需要林姨娘花大精力來處理的。
而孔嬤嬤正是盛老太太的摯友,無形之間的顯而易見,孔嬤嬤站隊了盛老太太,那麼她對林姨娘自然是看不順眼的。
如果林姨娘在此時,能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夾起尾巴做人,同時也叮囑好墨蘭不要惹事,那她平安度過這劫的可能性挺大。
可是偏偏,她自負自己的手段了得,又得盛紘的喜愛,便一如既往地拿大,讓墨蘭去爭搶,自己也恨不得跳到明面上告訴孔嬤嬤:老娘我得寵著呢。
於是,她親自送了一把刀子給了孔嬤嬤,讓孔嬤嬤揪住了由頭,發作了一把,既下來墨蘭的臉面,又教導了華蘭跟如蘭,同時也提醒了盛紘明蘭的存在。
甚至還能藉此,直接點醒了盛紘:你這寵愛的姨娘、跟你寵愛的庶女都是有問題的,為人處世都不夠正派,規矩也做的不好,不成體統,你需要好好改進了。
孔嬤嬤不使陰招,大大方方的用陽謀點醒了盛紘。
而林姨娘面對道德制高點下的指責已經孔嬤嬤的陽謀,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做低伏小,乖乖認錯。
這讓盛紘猛然醒悟:呦呵,這孔嬤嬤是個高手,世外高人呀。我這家中經常有妻妾之爭家宅不寧,完全可以請教孔嬤嬤,反正都是我老娘的好朋友,又是教導嬤嬤,請教她也不丟人呀!
如果說,孔嬤嬤借了由頭責罰四個蘭,是制住林姨娘的一招利器,那麼盛紘來請假孔嬤嬤如何處理家事,就是她最大的殺招。
孔嬤嬤很清楚,王氏雖然蠢笨,但是大事上不錯,盛家多有不和諧,起因均在林姨娘的身上。
她也不用多挑唆,便讓盛紘同意這一點,但是盛紘很糾結的是,他在與林姨娘的相處過程中,最容易被林姨娘牽著鼻子走。
因為林姨娘很擅長哭訴自己的卑微可憐,這便讓盛紘百般心疼,然後林姨娘便會更加可憐地惶恐自己的將來,哭哭啼啼地沒完,於是,盛紘便心軟的許了林姨娘這個那個。
然而,孔嬤嬤告訴盛紘:如果林姨娘有王氏的家世和嫁妝,還會給盛紘做小嗎?
這簡直是來自靈魂的拷問,盛紘也覺得真愛比不過銀錢。
於是,孔嬤嬤便教導了盛紘如何應付林姨娘的哭求。
終於,林姨娘再次故技重施,向盛紘要錢要財的時候,盛紘便給了她一個急剎車,直接攔下她的欲望:「當初我怕你們母子受欺負,才會給你錢財伴身,但這已經不合規矩了。你已經比一般的妾氏要體面多了,怎麼還不知足,你要是想要跟太太比肩,當初就不應該給我做小!」
林姨娘聽得幾乎憋過氣去,顫抖著身子道:「紘郎為何這麼說,我與你一片真情,便是外頭的正房太太我都不做,願意給你做小,你怎麼……」
盛紘與她見招拆招:「你既與我一片真情,且甘願做小,又為何與我要這要那的?難道一片真心便是如此?」
說著,盛紘自此都覺得與林姨娘沒有那麼一片深情了。
林姨娘只能抹著眼淚暗恨:自從孔嬤嬤來了之後,盛紘對她的寵愛就大不如前了。
從那以後,盛紘對林姨娘的那些手段和伎倆早有防備,林姨娘在盛紘面前也不如之前進退得宜,自此走上了下坡路。
三人行,必有我師。
林姨娘再如何自私,只會耍手段,上不了大的臺面,但是個人,都有她的優點,她的人生已經處世的方法,也自有姑娘們學習的地方,也有她的不足之處令人吸取經驗的地方。
先說優點。
1.夫妻的經營。
在孔嬤嬤沒有出現之前,她很擅長於處理她與盛紘的夫妻關係,雖然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夫妻,但是也算一段愛情修出了結果,勉強算是夫妻吧。
她最大的優點是完全攏住了盛紘。
其實,從她的位子來說,並不算優勢,她被盛老太太厭惡,王氏憎恨,還有其他妾來與她爭寵,但是她能成為佼佼者,甚至還時不時的壓了王氏一頭,就是因為她完全攏住了盛紘。
如果她不得盛紘的喜愛,王氏發賣了她,都不用皺一下眉頭,如果她不得盛紘的喜愛,她做的一些事情,盛老太太都不會容得下她。
可是她偏偏就是盛紘心尖尖上的人,王氏真的狠下心來賣了她,必定與盛紘一拍兩散;而盛老太太雖然可以用長輩的名義處理了她,但是母子離心是必然,更何況他們還不是親母子。
與我們現實環境相結合,是不是與婆媳、大小姑子相處特別像。
我經常跟大家說,在婚姻中,首要任務是攏住了自己的丈夫,而不是一味地去要求婆婆要待你好。
如果你的丈夫能把你放在心尖尖上,那麼婆婆們為難你的時候,自然有丈夫去處理,反之,只能你自己跟烏雞一樣去跟婆婆相互攻擊。
2.軟刀子使得極為巧妙。
林姨娘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她與王氏已經是兩隻鬥雞了,都恨不得咬下對方的肉來,但是林姨娘從不在明面上與王氏吵鬧,該給王氏的面子還是給的。
但是她很擅長於使用軟刀子,她能夠讓王氏氣得跳腳,還拿不到她的錯處,並且在別人眼中,受委屈的還是她,王氏才是那個惡人。
姑娘們如果有林姨娘這樣的技能,那在人際關係中必將如魚得水,只要不將軟刀子的技能使用在害人之上,那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3.識時務者為俊傑。
林姨娘在遇到了孔嬤嬤之後,便發覺自己的寵愛大不如前,於是,她果斷做低伏小,收斂自己的欲望,讓自己在盛紘對她的真情有所提防的時候找到最佳的方式來滿足欲望。
這也是她能在盛家保持長久不衰的必要技能。
許多人都對林姨娘不恥,覺得林姨娘全是綠茶的手段。
可是姑娘們,男人們吃的就是這樣的手段,盛紘就是最好的例子。
許多姑娘的脾氣秉性其實與王氏特別像,她們心存善良,本身為人正派,但是性格如火藥桶,一點就炸,還不能第一時間明白一些彎彎繞繞的陰柔手段,並且在與丈夫的相處過程中,有著強烈的控制欲,最終,被外面的女人稍稍使用點綠茶手段,便被勾走了。
於是,又有許多被丈夫的背叛的妻子經歷著如王氏一般的神傷。
我們不能將自己變成林姨娘這樣的人,但是她的技能還是可以收為己用。
再來說說缺點。
1.看不清形勢。
林姨娘雖然百般玲瓏,但是她在遇到孔嬤嬤的時候,便犯了看不清形勢的錯。
所有人都知道,孔嬤嬤是個人精,所有人也都知道,孔嬤嬤與盛老太太交好。
林姨娘卻在孔嬤嬤跟前使她的小伎倆,被拆臺、也被打擊是她活該。
從她的經歷,我們應該明白,如果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看不清形勢,那麼必然會如林姨娘一樣受到打擊。
舉個例子:你的老公跟你婆婆感情極為深厚,容不得別人說半句他媽媽的不好,你偏偏只顧自己高興,直接叫罵,你老公能對你沒有意見?你覺得你老公是個媽寶男,想離婚,可是除了這件事情,其他的他對你都很好,為此離婚又不值當,你該如何自處呢?
所以,認清形勢很重要,明白老公就這麼一個缺點,再從中調和拉攏,不比你直接叫罵婆婆要好?
2.心術不正。
這是她最大的問題。
如果她心術正,她就不會得罪盛老太太。
如果她心術正,也不會害死衛姨娘,手上沾了人命。
如果她心術正,也不會算計全家,讓女兒去勾搭貴公子,最終害人害己。
可見,我們為人處世,該有的善意還是要有,該有的是非觀也應該保持,而不是只圖自己高興,做事便可以不擇手段。
《知否》中有一句話,可以讓大家思考一番:上進和不安於命,這其中的界限該如何區分!
寫在最後
林姨娘到底是個反派。
反派自然是大家不恥和反感的對象,所以許多人會忽略掉她的優點,只剩下反感的存在。
但是,她如果能安於室,憑她的手段可以過得很好,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她的手段,正是我們可以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不要因為反感,就忽略的她的優點,能學到了她的半分手段,姑娘們的為人處世,婚姻歷程,也將幸福不少。
我是耀靈,一個致力於讓未婚的、已婚的姑娘們過得更好的過來人!關注我,帶你們了解生活婚姻生活的底層邏輯,學會讓婚姻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小妙招!我與大家一起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