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姨娘的人生,低開之後,並未高走。
主母王若弗抬她為姨娘,不過是為了要分林姨娘的寵。
香姨娘沒有王若弗的家世,也沒有林姨娘得寵的本事,她這十幾年姨娘生涯,完全靠著「謹慎安分」四個字,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兒子盛長棟。
香姨娘一直把自己放在「奴婢」的位置,自己生的兒子,她稱呼「少爺」,一把年紀了還常站在盛紘屋前打帘子,然後端茶送水地服侍。
王若弗這個主母,跋扈霸道,卻並不狠毒。香姨娘和兒子長棟在王若弗治下全須全尾地好好兒活著,已經很滿足了,雖然給的衣食要比別人差些,雖然比起同為姨娘的林噙霜,他們母子顯得那樣卑微,但她不在意,也教會長棟知足常樂。
到底,衛姨娘死了,林姨娘也被貶去了莊子,她還好好地守著兒子過日子。
書中雖然沒有直接寫出香姨娘的結局,但順著番外的脈絡下去,香姨娘應該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香姨娘是無父無母被賣了來的,在盛府裡無依無靠,她提心弔膽過了十幾年,一直謹守本份。
但再卑微再木訥,她也能看到曙光了,長棟考取了功名,又娶妻成家。
雖然這個時候林姨娘早關去了莊子裡,王若弗也在宥陽家廟「悔過」,而長棟娶的又是門第遠不如海氏柳氏的沈家姑娘繡巧,她作為碩果僅存的「庶婆婆」,依舊執婢禮,恭敬稱呼自己的兒媳婦為「奶奶」。
想到兒媳婦繡巧,香姨娘就心中歡喜,繡巧不知從哪裡知道,是自己同老爺說,新媳婦嫁進來之前把長棟屋裡兩個通房先行妥善打發了。
繡巧定是心中感激,親手做了一套貼身小衣送來。香姨娘收了衣裳,沒想到此後這些繡巧親手縫製的小物件就源源不斷,冬天的暖帽,夏日的坎肩……
香姨娘頭一次覺得自己也是個有福氣的人。
繡巧進門後大半年左右,香姨娘病倒了。不過偶感風寒,竟至久病不愈,實在是,這許多年的提心弔膽熬出來的。
繡巧去探病,趁屋裡沒人,湊到香姨娘耳邊:「姨娘定要保重身子,長命百歲,將咱們分家出去,還指著姨娘教我怎麼過日子,教孩子呢。」
繡巧不比海氏柳氏出身大家族,自小沒學過什麼高級的規矩,在父母身上撒嬌耍賴慣了。她常趁無人時,挨到香姨娘身邊咬耳朵。
「姨娘,相公還跟孩子似的呢,昨兒讀書到半夜,沒燙腳就上炕了……」
「姨娘,我叫相公夜裡一定要吃宵夜,可他讀著讀著就忘了,他不聽我的,回頭您去訓他……」
大約是有了念想,香姨娘的精神慢慢好了起來,私底下婆媳二人愈發親厚。
香姨娘當年被王若弗選中給盛紘做姨娘不算福氣,說不定還會搭上小命。
平安生下長棟並把他平安地養大成人,這就是福氣了。
成年的長棟不僅考取功名,還不改品性溫良,這也是福氣。
能娶到繡巧這樣的貼心媳婦,更是大福氣。
說到底,兒子好,是她教養的,兒媳婦的好,是她以心換心得來的。
成親近兩年了,繡巧還未有孕,她包著一汪眼淚來同香姨娘商量,打算找個好生養的丫頭開臉,話還沒說完,就叫香姨娘訓了回去:「傻孩子,成親三四年才開懷的婦人多了去了,你們才多大,再說了,家裡兒孫那麼多,不差你們傳宗接代。你著什麼急呀!」
親家母知道這事後,也是紅了眼眶,連聲對沈父道:「老頭子,我當初說什麼來著?這才叫書香門第,有規有矩,有情有義,那些動不動三妻四妾的,不過是假斯文,假道學!」
瞧,這下連親家母也好上了。
香姨大半輩子辛苦勞碌,做小伏低,她是把自己一生的福氣都存了起來,只等品嘗人生中這個最甜美的果子:
她是長棟的母親、繡巧的婆婆、他們孩子的祖母……
想想都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