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餵飽了一代又一代廈門人!

2021-02-22 Yes廈門

近日,大家是不是都被《乘風破浪的姐姐》刷屏了?

開播之後10分鐘播放量破千萬,豆瓣評分更是達到了8.4分!播放量達4.8億,微博#乘風破浪的姐姐#話題閱讀量達到92.7億,討論435.7萬。

從預告到正式播出,這檔節目熱度居高不下,30位年齡30+、在娛樂圈有頭有臉的女明星從零開始,像年輕女團妹妹那樣比拼舞臺、賣力唱跳,最終成團出道。無論陣容還是噱頭,都可以說是近期的現象級綜藝了。

不完全陣容:寧靜、伊能靜、鍾麗緹、黃聖依、張雨綺、沈夢辰、吳昕、劉芸、金晨、張萌、王麗坤、丁當、阿朵、陳松伶、鄭希怡、金莎、藍盈瑩、白冰、張含韻…

她們,三十而勵,外表美麗,內心強大。她們,靠才華和實力說話,作品就是她們被人記住的武器。


在廈門,也有許多乘風破浪的「姐姐」

她們可鹽可甜

她們堅韌勤勞

她們潑辣能幹

她們的「作品」

餵飽了一代又一代的廈門人!

都來看看

廈門這些有故事的姐姐

你pick哪一位?

 /四裡沙茶麵/ 

「四裡沙茶麵的小姐姐,記性太強了!」

說到四裡沙茶麵,必然繞不開店裡的小姐姐!你是加大腸豬肝鴨血豆乾豬肝沿沙茶湯不加面,還是海蠣老蟶花蛤魷魚半沙茶半清湯不要蒜蓉?小姐姐都記得一清二楚,絕不會算錯帳,而且心算超級快!

神奇的是,開了這麼多家分店,每個分店的小姐姐都有此絕技。

再說四裡的沙茶麵,10個老廈門人至少有9個都吃過,從口味到價格,都讓人來了又來~

/良山大排檔/

大約1996年開張,九張桌子,十二名工人,生意火爆。

良山大排檔的大姐,脾氣就跟她灶上的火一樣火爆。不急不行,多少人排隊等著吃呢!

爆炒豬腰、糖醋肉,是到店必點的招牌。大片豬腰,花刀密集,口感嫩脆,百吃不膩。

/亞珠大酒樓/

1982年,「亞珠」姐姐從鷺江大道上不起眼的小攤白手起家。如今創出了自己的餐飲品牌,堪稱廈門餐飲界的「一姐」

「亞珠」源於創始人蔡約珠的乳名,頗具閩南原鄉風味,倍感親切。回憶這段創業史,她感慨道:「我是從一百元開始做,起先沒生意,都是人家收攤了,我還在繼續,做到凌晨三四點才收攤。

「熱情厚道,親誠待客」,這是大家對亞珠姐姐最深的印象。她的成功源於閩南女性的吃苦耐勞,拼搏向上。

尾牙、婚宴、滿月酒、壽宴……廈門人辦喜事,都喜歡在亞珠。而小愛君最喜歡的,就是亞珠姐姐最拿手的白灼章魚!新鮮彈牙,脆爽可口,已經成為廈門美食的一張名片啦!

(圖片來源:舌尖上旅行)

 /賴厝埕扁食/ 

1946年,邱素華挑著扁擔,用一隻湯匙和一個碗邊走邊敲,在賴厝埕這條廈門老街上叫賣扁食。

附近的街坊鄰居聽到這個聲音,便知道賣扁食的大嫂來了。由於大家並不知道她的真名,便都親切地稱她為「扁食嫂」。


(店內懸掛著的黃國寶與母親的合影,來源: TravelLab)

後來,因扁食嫂健康狀況,店鋪不得已休業。但是,扁食嫂希望手藝能夠傳承下來,讓街坊們可以繼續吃到這味小吃。因此,店鋪交到了兒子黃國寶手裡,扁食嫂改名賴厝埕。70多年來,味道一如既往。

賴厝埕的扁食,用新鮮的豬腿肉和扁魚合在一起,經過捶打成為細膩卻又帶勁的肉泥,吃起來Q彈又有嚼勁。

/月華沙茶麵/

說到廈門沙茶麵,月華應該算是奶奶級人物了。1985年開業至今,傳承了兩代人,火了35年!

回憶這35年,其中的辛苦和艱難不為人知。創始人月華阿嫲始終堅持到底,「這個店是我自己的,不管有賺錢也好,沒有賺錢也好,都一直堅持下去。」

近年來,月華阿嫲已然八十高齡,依然堅持每天五點多起床去八市買材料,親自製作湯頭。

如今,店裡的生意交給了兩個女兒。她說:月華沙茶麵不開分店,老手藝不能斷,但只能傳給自家人。

作為外地遊客必打卡的廈門老字號,月華對自己的手藝很是自信,「我的沙茶麵很香,不會太辣,很好吃,每個人吃了還想吃。

今後的月華會怎樣?她說:「我希望能一代一代傳下去,我是第一代,我的女兒是第二代,還有第三代,第四代。」

從姐姐到阿嫲,月華始終守護著廈門沙茶麵的口碑。

 /橫竹路小籠包/

同樣作為奶奶級人物,橫竹路小籠包是一家歷經兩代人傳承的老店。

80歲的阿婆是廈門本地人,從91年開始做小籠包,現在已經接近30年。小店只賣小籠包和豬心湯。

阿婆不曾受過專業的廚藝訓練,每天燉的湯、蒸的包,既沒有美輪美奐的賣相,更沒有出神入化的工藝。然而,這並不妨礙大家對小籠包的喜愛。

為什麼只做小籠包和豬心燉罐?這其中的原因,藏著50餘年的愛與相濡以沫:因為阿公愛吃小籠包,再配個補湯不咽。

(來自:沈一點廈門)

小籠包皮薄餡大,豬肉裡面有剁了細細的蔥姜,還有帶著一點湯汁,沾上碟醬料的味道特別好。配上枸杞豬心湯,暖入心扉。

 /阿玲面線糊/

阿玲的故事,一把鋼勺就能說完。不知道盛過多少碗的面線才能把一把鋼勺盛破,光陰都在勺子的裂縫裡流淌過。

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阿玲兩口子都沒能倖免。為了養家餬口,丈夫先出來擺攤賣面線糊,「那時候最便宜的5分錢一碗」。

「真的很不容易,當時我每天上完班,回家還要幫忙。後來我也下崗了,我們就一起做面線糊,做到了現在。」老闆娘阿玲說。

從一九八幾年開始,雖然中途搬了七個位置,但每天早上6點,阿玲都會站在透明櫃前,給大家舀面線糊,直到賣完,大概要站5個小時。

阿玲手法很麻利,舀得很快。從開門營業開始,顧客一個接一個不間斷,這5個小時內,她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即使人這麼多,阿玲也總是耐心地問每一個人需要加什麼料。

如果是熟客,她幾乎能記得每個人的口味。

一碗麵線糊,選上配料,再加上必不可少的油條,喚醒了廈門人的早晨。

/惠玲滷味店 /

從1980年,惠玲姐姐就在老二市支起了滷味攤。開了30多年,怪不得老廈門都懂它!

如今,惠玲滷味有了寬敞明亮的門店,美仁宮市場外的這家滷味店,是一家可外賣可堂食的茶餐廳。

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唯獨新鮮和誠意滿滿而已。惠玲姐姐滷了三十多年,手藝早就成了二市附近人們時常要懷念的「家常味」。

(來自:舌尖上的廈門)

/檳榔明麗小吃店 /

開了二十年有餘,三代人,招牌冬粉鴨,養一方人。店裡經營的都是明麗阿姨一家人,從早餐到宵夜,它一直是檳榔人的最愛。

為什麼一天要開店20多小時?「因為這麼多年都是開到凌晨的啦,很多熟客晚上喜歡跑來吃,都吃出感情了,關掉就不好了」。

十幾個小時文火慢燉,湯頭鮮美,加上醃製的鴨肉、爽脆的鴨腸,一口入心。

幾口人用心經營,所有東西都是自己處理自己做的,乾淨又新鮮。門口那個一直沸騰著的鍋,冒著的騰騰熱氣,二十多年來也一直安慰著檳榔人在深夜空虛的胃。

/萬英海蠣餅/

萬英海蠣餅,每天下午三點才開店,七點半左右就收攤,無論去早還是去晚了都容易吃閉門羹。

店主萬英阿姨,九幾年趕上下崗大潮,女兒正好要上大學需要錢,平時就喜歡在家搗鼓些小吃的她心想不如就開家店吧!沒想到,從40歲忙到了60歲。

年輕的時候,自己一人扛下小店所有的活兒,現在年紀大了,也就僱了幫手準備材料打下手,上午準備當天的食材,下午開始營業,炸海蠣餅這事始終自己忙活。

沒有繁瑣的工序,沒有豪華的內裡,這裡的炸物,輕易就俘獲了小愛君的歡心。每一樣都是記憶中的古早味~

/阿卿春卷 /

阿卿春卷就開在局口街牌坊的入口處。生意好得出奇。

春卷攤經常是倆大姐邊嘮嗑邊賣著。熱騰騰的春卷,走過路過來一個,也是不錯的選擇。

90年代初,許多工廠倒閉,阿卿母女三人,恰好下崗前幹的都是做飯的活兒,有手藝,為了生計,才想著在家門口擺個小攤。

阿卿家的春卷,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將近兩千個。

/喜滋味肉串/


說到喜滋味肉串,廈門人可能都沒聽過,但說起華聯商場邊上的沙茶肉串,大部分人都吃過,絕對是廈門的老字號!

老闆娘從下崗女工到供孩子上學買房的城市傳說,也在每一個廈門人的茶餘飯後口口相傳。她,就是招牌上的這位姐姐。

@乳酸菌圓圓

肉串質感紮實,醃製入味,滿滿一口沙茶味,炸完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上辣粉。現在攤子已經傳到了下一代,加油!

@亂七八糟的6499129456

/寶貴風味店/

這是一家廈門人最愛的燉罐店,1992年開業,至今已經27年了。

寶貴是一位來自廈門同安的姐姐,從同安嫁到島內後,她和老公一起,用娘家帶來的手藝開了這家燉罐店,專做暖心暖胃的燉罐湯。

(圖片來自:廈門吃貨)

經過了幾十年的傳承,寶貴從原先的民族路船廠邊搬到了體育中心附近,現在又陸續開了分店。一直到現在,寶貴姐姐仍時常要親自去同安採購原料,但心裡總覺得只有老店的湯水才最對胃口。

店裡總是擺滿了大大小小的蒸籠,蒸各式米飯和湯品。鰻魚、甲魚、牛蛙、鱔魚……各式各樣大小不同的燉罐,這裡都有!單價最高200元+,不便宜,但是真材實料,還是抓住了廈門人的胃!


鹽系姐姐實在太多了!

而甜系姐姐,也不會輸!

/黃記漳州四果湯 /

這家應該是廈門最早開四果湯的店。開了近20年的黃記,是很多人眼中的廈門四果湯TOP1。

據說店主黃阿姨來廈門開四果湯店,是為了女兒。正宗的手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每天一下課,學生們便會蜂擁而至。

四果湯分量很足,滿滿配料上加了碎冰,再淋上蜂蜜,用勺子一攪,冰沙漸漸就融成糖水……

湯圓、阿達子、綠豆、紅豆、薏米、仙草、石花厚呷~

/鍾麗君滿煎糕/

在八市深處,有一家只夠兩個人落腳的小攤,做著人均2.5元的生意,堅持開攤了10年。

憑著小小的攤位,這個和鄧麗君相差一個姓的姐姐,成了廈門糕點界的扛把子。

(來源:廈門巴豆妖)

老闆娘鍾麗君,88年生,卻成了廈門滿煎糕的代言人?她說,滿煎糕在廈門曾經失傳了二十幾年,10年前是由她傳承下來的。

2008年乍暖還寒的春天,20出頭的鐘麗君在臥虎藏龍的八市租下了最小的一個攤位賣起滿煎糕,起因只是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在街上再難找到了,誰能想到就這麼紅了。

糕面的皮有韌性有嚼勁,中間包裹著帶有花生顆粒的糖漿。裡餡是花生屑和白糖,一口咬下去,層次感豐富,甜度適中,不會膩~

據說,花生是選用老闆娘龍海老家特有的花生,香味更足呢。

/佘阿姨花生湯/

佘阿姨家,以前沒有門店,晚上十點後才在大同路的十字路口擺攤,是許多人的深夜食堂,至今有30多年歷史了,現在的老闆娘是第二代接班人,廈門人都親切地叫她阿姨,所以才稱為阿姨花生湯。

花生湯是夜宵佳品,煮的非常軟糯,甜度也剛剛好,老闆娘一邊做生意一邊拿爐子還煨著小火繼續熬著,大晚上喝一碗滾滾的花生湯再配上點心,真的是好幸福。

(圖片:閩南第一等)

現在,佘阿姨開了一家門店,晚上6點半就開門,直到凌晨2、3點關店。

酥而不爛的花生仁,入口即化,乳白色的湯汁,甜而不膩。這,就是廈門人無法割捨的那一碗甜湯。

/ 陳佳甜品/ 

廈門人關於港式糖水的記憶,從陳佳甜品開始。

聽說,甜品店的老闆陳姐姐年輕時曾從廈門到香港討生活,在工廠流水線做女工。在香港謀生的日子裡,唯一欣慰的就是每天深夜下班在路邊攤吃的一碗糖水。正是那份甜蜜,讓陳姐姐萌生了開一家甜品店的想法,便從糖水師傅那討了手藝,回廈門開了陳佳甜品。


一開,就是24年。

(幾間文旅)

這裡,有最苦的苦茶,最正的龜苓膏,和最甜的西米露和西多士!

有苦有甜,也許就是陳姐姐的人生吧。


    

/洪姨糖水/

洪姨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幾年,因為年邁的父親需要照顧,又回到了廈門。

回到廈門的洪姨,也是閒不下來,手藝一直很好的她,就把做了二十幾年的糖水,加上在香港吃到的、學到的精髓都帶回了廈門,造就了今天人吃人誇的洪姨糖水。

洪姨的店,是自家房子改造,門不寬,屋子不大,八幾年的老房子,就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店面低調,卻製作用心,紅豆沙、古早味湯圓、桃膠皂角米銀耳羹,每一樣都是洪姨用心製作,不添加的洪姨糖水,深受街坊的青睞。

/李菊英燒豆花/

「李菊英」是店主阿姨的名字,她的兒子來廈門讀大學,她也從永定搬到了廈門定居,阿姨的豆花店,也從街邊的小攤,開到了故宮路。

這裡,完美地解決了豆花甜黨們的鹹甜之爭。

舀一勺豆花,再一勺,再一勺,加上滿滿的料,超滿足。

 /阿美芋棗店/ 

「兩元一個,要鹹還是要甜?」開在七市大同路方向的入口處,開了二十多年的阿美芋棗店,阿姨總是笑著詢問食客。

芋頭做的芋棗,有鹹甜兩種口味。除此之外,菜丸子、炸芋頭、水煮花生...簡簡單單的幾樣食物買的人也不少。

 /亞芬韭菜盒花生湯/ 

10年前,第七市場的某個鐵門口,一個漳州女子挑著扁擔,擺起了炸物小攤。

「剛開始,生意很差沒什麼人知道,最慘一天就賣了幾個...剩下的只能全吃到肚子裡,更受挫的是偶爾還得跟城管上演「貓鼠大戰」!」

(來源:舌尖上的廈門)

七市旁邊的亞芬韭菜盒花生湯,原來只是一個攤,現在有了店面,雖然依舊很小,但這份閩式brunch,承包了這一區廈門人的早餐。

廈門究竟有多少姐姐

餵飽了一代又一代嘴刁的廈門人?

她們

可鹽可甜

勤勞樸實

善良熱心

風趣幽默

她們

憑實力C位出道

任意搭配都是最強CP

從早餐到夜宵

24小時承包你的味蕾

她們

柔弱堅韌,百折不撓

就算下崗也能重頭再來

即使再難,不忘初心


她們

可能就是你最愛的

那家小店的老闆娘

從姐姐忙到阿姨

歲月如梭,始終堅守

從清晨到深夜

讓每一個飢腸轆轆的胃有了慰藉

願你們

直掛雲帆  乘風破浪

相關焦點

  • 陳松伶,今時「乘風破浪的姐姐」,昔日《仙侶奇緣》中的一代俠女
    近日,綜藝大劇《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猶如一場龍捲風,席捲了網絡所及,每一個角落。 不同於以往的同類型節目,一群靠顏值粉墨登場的小鮮肉、小女生說著不知所云的話,做著莫名其妙的事,譁眾取寵。
  • 唯影響著一代代年輕人的新褲子,才能唱出乘風破浪的《艾瑞巴迪》
    不知道原唱《艾瑞巴迪》的新褲子樂隊是否也會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因為他們極具魔性搖滾的《艾瑞巴迪》被穿七彩斑斕的七位姐姐唱出了流行音樂風。有觀眾說,她們太不團結了,就算她們去唱《大碗寬面》,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 14歲一炮而紅,34歲一貧如洗,"一代歌后"現正乘風破浪
    《乘風破浪的姐姐》一問世,興風作浪的&34;集體引起各種回憶殺。有《大秦帝國》的寧靜,有《長江七號》的張雨綺,還有《軍中樂園》的萬茜等等各色各樣的小姐姐。但是,最令我們80後感慨萬千的,還是為了大家第一個上臺的童年女神——陳松伶。
  • 我們汕尾女性,也是「乘風破浪的姐姐」!
    《乘風破浪的姐姐》!上周首播後,它迅速火爆全網,請了一批成名的30歲以上的女明星,一起參加青春選秀.不去定義女性,不被年紀束縛,正是這款綜藝火爆的原因.30歲了,結婚了,就不能有乘風破浪的人生了嗎?才不是,就好像這個節目給我們傳遞的價值觀一樣,每個人,都能乘風破浪,在汕尾也一樣!在汕尾的土地上,汕尾的女人有著鹹茶局上的熱情好客,有著市場遇見時的談笑從容,他們可以相夫教子,也可以勤勞耕作.
  • 曾經TVB一代女神的她,49歲舞臺上被嘲諷,她真的是乘風破浪
    文章字數|2003,閱讀約5分鐘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真是超級火,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自《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以來,這檔節目的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今《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迎來了首次公演。對於這次公演的結局,很多人也感到很難過。
  • 《乘風破浪的姐姐》 火了,英文怎麼說?
    這是一個 「逆齡女團選秀」:30位出道多年的、年齡30+的女明星重新來參加選秀,這些女藝人有不少人的童年回憶,有不少人的初代偶像,還有不少人的夢中女神。這檔節目卻選擇讓她們同臺進行比拼,最後5人女團出道。讓一群女明星「回鍋」參加選秀,這個創意真的很棒!不出所料《乘風破浪的姐姐》未播先火,第一期才剛上線,節目就已經火炸了,不光播放量超高,豆瓣評分也很高。
  • 為什麼黃家駒在樂壇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香港上個世紀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香港的娛樂業也飛速發展,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流行歌手,香港七十年代的五王,八十年代的三王一後,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但是真正懂音樂喜歡音樂的人是異常的喜歡黃家駒,甚至華人音樂教父羅大佑直接說: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
  • 為什麼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集體力薦這部《摩天大樓》?
    所以螢屏上需要《乘風破浪的姐姐》這種綜藝,因為她外表上是「女人的最大敵人是女人」,但走到頭,你會發現是「女人最大的『愛人』才是女人」,是溫暖的。就在這兩天。葉美麗和鍾潔、吳明月和鍾美寶,每個人都努力擁抱生活溫暖彼此。這部劇不是在簡單傳達女性的困境和社會的不公,而是一代一代女性的互相團結是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的,以後怎麼辦,你不用自己扛,我們牽著手一起面對!女性也可以有力量!
  • 《乘風破浪的姐姐》結束了,然後呢?
    不是《樂夏2》、不是《這就是街舞3》、不是《新說唱》,而是《乘風破浪的姐姐》。,越來越多的造星節目,拉胯了年輕一代所謂的「終極夢想」,成為歌手、舞者、明星,雖然耀眼,但終究還是「如夢一場」,這些年綜藝選秀真正誕生出明星了嗎?
  • 火爆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勵志人氣IP奶茶乘風破浪的茶出道啦!
    火爆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勵志人氣IP奶茶乘風破浪的茶出道啦! 2016後,許多的茶飲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不到五年的時候,新式茶飲快速被大眾接受,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裡,奶茶逐漸成為日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衛青成為一代名將,靠的是姐姐衛子夫嗎
    衛青能夠被漢武帝賞識,獲得了平步青雲的機會,確實是靠他的姐姐衛子夫。但是衛青能夠成為一代名將,靠的卻是自己超人的軍事才華。在中國歷代的皇帝中,漢武帝開疆拓土,堪稱神武。而漢武帝一朝,最為傑出的軍事將領,衛青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他數次率軍出生,北徵匈奴、斬殺無數,立下了赫赫戰功,因軍功而封侯。
  • 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往前衝的除了後浪,還有姐妹們
    最近後浪這個詞實在是火熱,不管對這個宣傳片肯定與否,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嘗過酸甜苦辣,依然選擇熱愛生活,用赤誠和熱忱溫暖著這個世界,年輕一代身肩更多。娛樂圈也如此,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看看遍地開花的選秀節目就能知道成名要趁早。
  • 乘風破浪的姐姐,興風作浪的底氣
    我很少看比較drama的綜藝,但《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功攻克了我。 姐姐們的魅力在於,多了豐富性與故事性,每個姐姐的過去都是一本厚厚的書,讀也讀不盡。 被評價容顏易老,被罵裝嫩賣乖,被嘲諷過氣,被鄙夷不像年輕一代風華正茂……可她們明明是那座巍峨的山,是新一代們想要攀登,超越的山。 真女性的魅力,絕不是千人一面的溫柔懂事、青春靚麗。 陳粒說的一句話,我覺著是節目想要為觀眾展現的態度:不趕什麼浪潮,也不搭什麼船,我自己有海。
  • 蔡文姬、李清照、謝道韞:古代乘風破浪的姐姐,每個人都是傳奇
    來源:古詩詞大賞(ID: gh_55afc179c9b5)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很火。看著舞臺上年過30卻依然風華正茂的女子們,她們的精神氣、拼搏勁,著實讓人羨慕和佩服。現代的小姐姐敢於拼搏,古時的小姐姐其實也不甘自弱。古代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女性受到禮教、道德的各種約束,但是,總有一些小姐姐,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寫下一曲乘風破浪的讚歌。
  • 乘風破浪的姐姐,吃瓜看,喝茶品「超乾貨」
    多人甘願自稱奸雄曹賊,是受到了威脅還是本性如此?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太LOW了, 我堂堂AJ1為啥要賣成張凱麗一代?(打個比喻,凱麗姐的粉絲別打我)況且張凱麗一代的價格在老人鞋的行業裡也不算便宜了吧?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集體追劇,看《摩天大樓》為女性力量發聲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都開啟了集體追劇模式,阿朵、丁當、黃聖依、金晨、藍盈瑩、伊能靜、張含韻、張雨綺、張萌九位姐姐,紛紛為《摩天大樓》裡的女性力量發聲,就連徐靜蕾、徐崢也下場了!喜歡懸疑劇小夥伴們,真的可以去看看《摩天大樓》這部劇,姐姐們安利的劇不會錯,跟姐姐們一起乘風破浪!
  • 同樣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什麼有的人圈粉有的人被黑慘?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30位姐姐,都在各自的領域小有名氣。芒果臺把這些女藝人聚在一起,以對待練習生的方式,為她們安排訓練、考核。然後按照素人選秀的流程,讓姐姐們一關一關的闖。這真是餵飽了大眾看熱鬧的心。然而,同樣是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寧靜、
  • 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夜,數碼博主不只是恰飯,我們關注這些!
    《乘風破浪的姐姐》迎來成團之夜。寧靜、萬茜、孟佳、李斯丹妮、張雨綺、鬱可唯、黃齡7人正式成團,張含韻遺憾未能成團。《乘風破浪的姐姐》收官,寧靜拿第一不想成團。 當然了數碼愛好者不只是關注這些,關注更多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的亮眼的榮耀30系列鈦空銀配色。從張含韻在微博發文感謝網友投票並祝賀成團的姐姐。提及自己未能成團,張含韻表示:「沒成團,不礙的!這一趟挺值得!
  • 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最颯的姐姐
    在一眾網友的期待中,《乘風破浪的姐姐,當「明學」選擇姐姐們說的都對時,「華學」慘遭姐姐們怒懟和全網轟炸。在30位美麗又率性搞笑的姐姐們中,今天介紹一位最颯的姐姐——鄭希怡 2003年推出兩張個人專輯《舞舞舞》、《One2Three》,其《舞吧舞吧》、《話走就走》、《技術性擊倒》等跳舞歌使其成為「新一代Dancing Queen」。同年拍攝《重案黐孖Gun》,首次擔任女主角搭檔郭富城、陳奕迅,正式開啟影壇生涯。
  • 《乘風破浪的姐姐》後哥哥上線,網友:沒想到把童年男神都請來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雖然落下帷幕,但其引發的浪潮跟探討卻沒有下降,在節目中那些我們熟知的娛樂圈姐姐各展所能,或是才藝、唱歌還是撕逼、搞笑。總之就是竭盡所能,讓我們度過了一個格外熱鬧的夏天。現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落下了帷幕,大眾也更好奇如果姐姐換成哥哥們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