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史上最「作」的都市女生劇《衰姐們》(Girls)終季,女主漢娜(Hannah)不負眾望,終於「作」走了身邊所有朋友,未婚先孕,搬出紐約,獨自一人撫養不在人生計劃中的孩子。 作為一個播出六年,被稱為少女版《欲望都市》的都市喜劇,如此失意的結局引起不少劇迷的不適。 導演兼編劇兼主演的莉娜·鄧納姆(Lena Dunham)在頭季開播時就說,該劇代表「她們這代人的聲音」,要捕捉作為年輕女人的真實生活。 不過,如此喪的帶鹽,也是讓網友驚嘆「太過真實」。整部劇儼然一本作逼養成手記。 【一】 通常,一部全女性為主角的都市戲,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醬紫滴: 小仙女們看完《欲望都市》,同姐妹花們聊天時,會情不自禁根據劇中主角的性格特點,對自己和他人進行定位:「我是凱莉」,「她是薩曼莎」……從此花朵的人生有了新方向。 我曾經在三裡屯,還親耳聽見四五個穿黑皮夾克的男孩紙,討論郭敬明《小時代》中人物與他們的關係:「我比較像顧裡」「你比較像顧裡她媽!」 《衰姐們》可謂是此類劇中的一股清流。整部劇奇葩到沒有一個討喜的角色,所有主要人物都「作」到可怕。有網友甚至評論道,每次看時都想對這些傻X女孩大喊「快特麼閉嘴!Shut the f*ck up!」。真相永遠是醜陋的。由於毫無遮掩的真實,看完《衰姐們》恐怕沒人願意說,或承認自己像作天作地的主角漢娜或女二瑪尼。 不過,這也是該劇的魅力所在。通過這部劇,我們可以深度了解,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千禧一代都市女孩如何「作」到沒朋友。 【二】 想要作,首先要窮。有錢人再怎麼「作」也會被外人解讀為「放飛自我」,只有窮人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作」。(當然,這裡說的窮,並不是食不果腹的赤貧狀態,而是相對於百萬年薪富裕階層而言的中低收入者。) 《衰姐們》第一季開頭就交待女主很窮。漢娜父母決定停止對她的生活資助,而她畢業兩年仍在實習,沒有薪水。因為窮,才可以付不起房租跟閨蜜房東吵上一架,約炮後還得跟對方要打車費回家。 當然,光窮還不行。要想作得高階,還得文藝。古往今來,文藝情懷一直是作女們的催化劑。高曉松的「詩和遠方」和範雨素迅速走紅都印證其強大的煽動力。 在劇中,女主漢娜從大學英語系畢業後,逢人便說自己是作家,儘管只是在網上寫些情感小故事。她的閨蜜瑪尼,一心想要成為歌手,儘管演出的範圍僅限於在餐廳駐唱。但是,就這種想要彈奏生命最強音的文藝情懷,才能讓女孩們歷經苦難,「作」心不改。【三】 具備以上兩個硬條件,你就有了開「作」的資本,但還要注意方法論。 第一步,一定要把自己當回事,認為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作女們才不會安心去當人群中的小透明,她們要讓全世界的天平為自己傾斜。即便真實生活中很平凡,也要在內心深處認定自己是最好的,最牛逼的。 就像劇中索珊娜(Shoshanna)酒後對漢娜吐露真言:「你總覺得自己的生活最有趣,其實過得跟屎一樣。」但漢娜根本不在乎,她對所有質疑她的人大喊:你們根本不懂! 再如,漢娜找到了一份在康泰納仕集團(時尚雜誌的母公司)工作的機會,工資高,福利好,還有數不清的免費小吃,但唯一的問題是,要求寫的文章全是商業廣告。 一天,漢娜與同事聊天中表達對商業廣告文的鄙夷,稱自己是真正的作家,跟他們不一樣。同事聽後當然不悅,於是告訴她,坐在她周圍的這些同事不是前著名詩人,就是青年文學獎獲得者,而她連一本電子書都沒寫過,明確暗示她接受現實。但這並不妨礙漢娜繼續自命清高,在公司會議上,她羞辱了所有同事,指責他們為錢賣命,犧牲藝術,結果被當場解僱。 當然,漢娜不會認可自己被解僱的事實,她辯解稱是故意激怒老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她算主動辭職。 【四】 如果認為第一步「相信自己」仍然不夠作的話,那必須邁出第二步,也是最灑狗血的一步,即無節制地宣洩情緒。 有人說,情緒是思維的代謝物,控制情緒,就如同控制大小便,是成人的標配。但作女們才不要情緒管理,她們要隨時隨地發洩,不會分場合控制心理大小便。《衰姐們》整部劇都在處理女生們的小情緒,以漢娜為首的作女們不管不顧隨處傾倒情緒垃圾,美其名曰「真誠」,「只是想讓你知道我的感受啊。」 這些情緒對於旁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就像漢娜跟校長抱怨老爸出櫃對她的負面影響,校長馬上叫停她:「這事跟我沒關係,不需要讓我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但漢娜們不會將這些情緒深埋心底,她們會第一時間宣洩出去。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當漢娜發現自己前男友、現已變彎的好基友伊利亞(Elijah)和瑪尼上床後的反應(貴圈太亂,先喝杯茶壓壓驚)。 按理說,這屬於朋友間的私事,跟漢娜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但漢娜就是不爽,心裡有無數小情緒在翻騰:為什麼變彎後還可以睡女人?為什麼睡的不是我?為什麼睡過我後變彎又睡其他女人? 於是,她把身邊好友的前男友現女友全都叫來,上演了一場撕逼大戰。這場戲的「作」值,我給滿分。【五】 女主們的「作」並不只限於朋友之間的小矯情,她們和外部大社會也有多次互動。但是,之於浸淫社會多年的老司機們,小女生的「作」顯得幼稚可笑且微不足道。 漢娜上班時經常遭到老闆的鹹豬手,襲胸、捏臀是家常便飯,老闆自己表示比較「touchy」。觀念開放且聖母心的漢娜以為他長期遭受性壓抑,決定送上「同情炮」(pity sex),不料卻被老闆嚴詞拒絕。遊戲猜穿還怎麼玩?第一次和老司機過招,漢娜慘敗而歸。 更慘的一次是,一位知名作家邀請漢娜來家中辯論。漢娜指責他與女粉絲之間的性關係是利用名望讓女性屈服的強姦,不管是否基於雙方意願之下。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漢娜一進門就對男作家進行壓倒性抨擊,隨後男作家以受害者身份與她談心,並送了本籤名書給她,被安撫後漢娜跟作家躺在了一起,並順手抓住他露出的下體。再次被老司機輕鬆碾壓。 【六】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覺得我在批判「作」這種生活方式。 當然不是,我反而覺得她們還挺可愛的。 其實,我一直覺得,《衰姐們》是描寫女生小心思最成功的電視劇。劇中充滿了毫無遮掩的身體裸露、濫交,以及人際關係的低級應對。表面上看,她們具有超過上代人數倍的自我獨立意識,但在內心深處,她們其實茫然慌亂,被成人生活搞得不知所措。她們的「作」更像是在人生成長中,一種向內向外的探索,一種連接世界的方式。這是一個同外部世界過招、亮底牌的磨合過程。在一來一往間,傷害與被傷害中,緩慢完成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 就像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講到的那個「受錘」理論。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但是在21歲,一生中的黃金時代,誰也不會預見這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所以,當人們說你很作時,意味著你還生猛,還處在人生中的黃金時代。 就憑這點,也應該高興才對。- 完 -【微信公眾號:不是主流(anti-mainstream)】